低音部:自恋
2021-12-23抒情散文川媚
我的眼光,在他春雨般甜美的声音覆盖之下,一定是悠远宁静而柔和的,因为他仿佛匆忙开始又急于结束的语言节奏,是没有让我停顿下来伤感的可能的;然而事隔多日,当我忽然想起他的恋爱故事,却感觉到他所讲述的一切场景都来到了我的心间。我的眼睛骤然激动,好……
我的眼光,在他春雨般甜美的声音覆盖之下,一定是悠远宁静而柔和的,因为他仿佛匆忙开始又急于结束的语言节奏,是没有让我停顿下来伤感的可能的;然而事隔多日,当我忽然想起他的恋爱故事,却感觉到他所讲述的一切场景都来到了我的心间。我的眼睛骤然激动,好像闪动着巨大船身划开的优美波纹。我的眼睛经受着考验,要忍住热泪洋溢。
即或是我的手,饭后习惯性地摩挲着一家人的碗碟时,我的心一定还在极其专注地揣摩着这个下午。于是,我感到一个人的经历或者感觉无非沉淀于一些词。优越感。冷漠。极端。这些词语都显示出这次谈话的新鲜印象的痕迹。
当我从厨房里匆忙转出来,就擦干手,旋开台灯,拿起笔来,在日记本上随意地疾书,仿佛是要继续这一场未竟的谈话。好像与人一起散步,已经走了很远,当那人中途离开时,我却在沉思着独自向前走。
他开始讲述的口气让我感觉十分意外,甚至可以说是轻微的受伤。他用的是一种公事公办的语气:我不知道给你讲过没有。此话一出,我就大度地笑了,说你尽管讲,你什么都没给我讲过。在江边不是给你讲过很多吗。可那时在场的人不是也很多吗。在这场对话的开端,我似乎也隐约有了不知何起的优越感。
他确实有所遗忘,关于自己的年龄。遗忘或许是他的故意,想等着我来提醒,不然的话他的清醒就显得太没面子了,就太像一场对于一个听者的预谋了,或者太像对于一个女人的预设埋伏了。真的遗忘了倒是好的,再说我也是习惯于在文字中排解并遗忘的。有遗忘症的人让我感觉安全,尽管不免会有微漠的怨怒或者失落之感。
当他无意间像口头禅一样,两次说出“不知道我有没有给你讲过”的时候,我又仿佛看到了他这种人在生活中的虚与实,主流社会里男人的生活,其实是有一些戏剧化的,正有红楼梦里所谓真与假的情调。但我想,真与假或者是一种谬见,差别只在于浓与淡、深与浅,像那些各色的酒,于人的感受是各各不同,由此而可以看出品味的差别,却未必能甄别情感的性质。
如果我仅仅把他看作一个想要随意地卖弄风情的人,我就不会给他这样一个散发语言天花的机会,那么这场谈话也就落到了俗气的煽情的境地里,而不是一场灵魂的洗礼,或者灵魂的销蚀。我很明白,对于我们这样低微的写作者,与其在生活中寻找他们的风情,不如去文字中,他们的灵魂生活中去寻找风情。真正的浪漫只存在于想象中,因为作家也是现实中的人,而现实是一无可取的,它只有为作家准备题材的价值。他的文字曾经带给我冷峻的冰峰之感,这使我对我们的相见充满钝痛与迷醉,仿佛我面前的他不是真实的他,而只是他的作品中的那个有着精神困扰的青年。我感觉到他说话中的那些我难以理解的成分,正是他复杂心情的冰山一角:好像由于冲动而割破自己的血脉,鲜血抵销了恐惧,血液激流释放了心灵紧张,使感情趋于麻木平缓。唯美主义者的勇气,来源于对人对物自虐式的爱。
不知道我跟你讲过没有。这句开场白,让我心灵悸动,我感觉到了他性格的粗疏(我看不出他的丝毫紧张,因为我觉得他在我面前不应当紧张)。他这话并未妨碍我作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冷淡的听者,而有幸来分享他也许已不算秘密的内心隐秘。只希望他此刻知道是在跟谁讲,讲什么罢。这就是一种我所重视的在场感。作家应当都有很强的在场感,因为他们常常会为自己预设听众,或者习惯于心灵独白。我还想到古时候的文人学士,那一种风流态度。阮籍天真地在路的终点哭泣,那一种绝望早已经被时光与历史淡化,而写意成为一种天真之气了。穷途之哭,不拜而返,想象起来是何等的浪漫率性啊。然而谁知道当局者的心情呢?逍遥庄子,是士人无路可走的时候的选择,穷途而泣,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倒霉文人的天真无邪呢!
[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10-3-25 13:12 编辑 ]
即或是我的手,饭后习惯性地摩挲着一家人的碗碟时,我的心一定还在极其专注地揣摩着这个下午。于是,我感到一个人的经历或者感觉无非沉淀于一些词。优越感。冷漠。极端。这些词语都显示出这次谈话的新鲜印象的痕迹。
当我从厨房里匆忙转出来,就擦干手,旋开台灯,拿起笔来,在日记本上随意地疾书,仿佛是要继续这一场未竟的谈话。好像与人一起散步,已经走了很远,当那人中途离开时,我却在沉思着独自向前走。
他开始讲述的口气让我感觉十分意外,甚至可以说是轻微的受伤。他用的是一种公事公办的语气:我不知道给你讲过没有。此话一出,我就大度地笑了,说你尽管讲,你什么都没给我讲过。在江边不是给你讲过很多吗。可那时在场的人不是也很多吗。在这场对话的开端,我似乎也隐约有了不知何起的优越感。
他确实有所遗忘,关于自己的年龄。遗忘或许是他的故意,想等着我来提醒,不然的话他的清醒就显得太没面子了,就太像一场对于一个听者的预谋了,或者太像对于一个女人的预设埋伏了。真的遗忘了倒是好的,再说我也是习惯于在文字中排解并遗忘的。有遗忘症的人让我感觉安全,尽管不免会有微漠的怨怒或者失落之感。
当他无意间像口头禅一样,两次说出“不知道我有没有给你讲过”的时候,我又仿佛看到了他这种人在生活中的虚与实,主流社会里男人的生活,其实是有一些戏剧化的,正有红楼梦里所谓真与假的情调。但我想,真与假或者是一种谬见,差别只在于浓与淡、深与浅,像那些各色的酒,于人的感受是各各不同,由此而可以看出品味的差别,却未必能甄别情感的性质。
如果我仅仅把他看作一个想要随意地卖弄风情的人,我就不会给他这样一个散发语言天花的机会,那么这场谈话也就落到了俗气的煽情的境地里,而不是一场灵魂的洗礼,或者灵魂的销蚀。我很明白,对于我们这样低微的写作者,与其在生活中寻找他们的风情,不如去文字中,他们的灵魂生活中去寻找风情。真正的浪漫只存在于想象中,因为作家也是现实中的人,而现实是一无可取的,它只有为作家准备题材的价值。他的文字曾经带给我冷峻的冰峰之感,这使我对我们的相见充满钝痛与迷醉,仿佛我面前的他不是真实的他,而只是他的作品中的那个有着精神困扰的青年。我感觉到他说话中的那些我难以理解的成分,正是他复杂心情的冰山一角:好像由于冲动而割破自己的血脉,鲜血抵销了恐惧,血液激流释放了心灵紧张,使感情趋于麻木平缓。唯美主义者的勇气,来源于对人对物自虐式的爱。
不知道我跟你讲过没有。这句开场白,让我心灵悸动,我感觉到了他性格的粗疏(我看不出他的丝毫紧张,因为我觉得他在我面前不应当紧张)。他这话并未妨碍我作为一个不动声色的冷淡的听者,而有幸来分享他也许已不算秘密的内心隐秘。只希望他此刻知道是在跟谁讲,讲什么罢。这就是一种我所重视的在场感。作家应当都有很强的在场感,因为他们常常会为自己预设听众,或者习惯于心灵独白。我还想到古时候的文人学士,那一种风流态度。阮籍天真地在路的终点哭泣,那一种绝望早已经被时光与历史淡化,而写意成为一种天真之气了。穷途之哭,不拜而返,想象起来是何等的浪漫率性啊。然而谁知道当局者的心情呢?逍遥庄子,是士人无路可走的时候的选择,穷途而泣,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倒霉文人的天真无邪呢!
[ 本帖最后由 川媚 于 2010-3-25 13:1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