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上
2021-12-23叙事散文杜永生
集市上
[文/杜永生]在我们这里的每个乡镇,每月都有九个逢集日。基本上是每隔三天就是逢集。逢集,对于乡下人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逢集而赶集,倒是他们最乐意也是最重视的事情。我的老家皖东重镇相官逢三、六、九为集日。据说,这是三十多年前……
集市上
[文/杜永生]
在我们这里的每个乡镇,每月都有九个逢集日。基本上是每隔三天就是逢集。逢集,对于乡下人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逢集而赶集,倒是他们最乐意也是最重视的事情。我的老家皖东重镇相官逢三、六、九为集日。据说,这是三十多年前就由县政府定下的,而周边的几个乡镇要么是一、四、七,要么是二、五、八。
到了逢集这一天,不论你是在家的、偶尔回来探亲的;穷人、富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不会错过此机会,都需要赶集,看看、转转或凑凑热闹。他(她)们一定早早起床,三三俩俩,或骑车(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或地杠(步行),有的则开着自家的耕田机呼呼啦啦整个车斗里坐的是挨肩叠背,耕田机铿铿突突的响声还是抵御不住人们赶集逛市的激越所带来的欢声笑语。老街或新街,大街或小巷,绝对是人头攒动,一派喧闹、熙攘的景致。街道上、巷道里卖各种廉价物品的、搞产品促销活动的、新店开张宣传的、还有耍把势卖狗皮膏药的、闭着眼睛(装瞎)算命的、清仓大甩卖的等等。那些个小吃店里的生意更是忙碌着,打着饱嗝的、饿着肚子的鱼贯出入,煎锅贴韭菜盒子、炸油条糍粑的味道弥漫在整个街道上,高音喇叭里、扯着嗓子的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
4月10日,周六(农历三月二十六)。一大早,我就赶回了老家。将摩托车放在大哥的小吃店,匆匆吃了大哥亲手煎制的十个锅贴,之后,就开始了多日没曾感受过的赶集异趣。我是先进入农贸市场。这是镇上最大、最集中的露天商贸场点,买菜的占多数,其他的都是买衣物鞋帽。市场里,人挤人、摊挨摊,我注意到手里提留着篮子买菜的男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嘴里叼着烟,穿着随意,趿拉着拖鞋,一派玩世不恭邋邋遢遢的样子,实际上,这些买菜的都是街上的居民,明显地,这是刚起床后就被老婆打发过来的。于他们,我都非常熟悉,碰面之间,递上一支烟,简单地打声招呼,你买你的,我逛我的。在市场里,我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水产品区,这里一溜地摊放着各种鱼虾,很多的乌鱼、黄鳝、鲢鱼大的让你咋舌,在一摊前忍不住要问,这都是养殖的鱼吧?买鱼的一脸的不屑还振振有辞:在乡下,没有养殖的,都是野生的。我心里清楚,他这么说,只有一半的真实。那些个不起眼的、没有固定摊点买鱼的都是临时性的,他们卖的几乎都是草鱼和一些小杂鱼(肉磙子、参条子),这些才是真正野生的。
不由得就转悠到了老朋友刘四的肉案前。他忙得不亦乐乎,嘴里的烟已燃烧的就剩烟头还浑然不知,操着锋利的刀切割着肉、使劲剁着骨头。真忙哦!他一抬头,发现我就站在案前,一阵惊喜,赶忙就说,中午我安排你吃饭。本想着和他聊会,可是,生意实在太忙,我也是应和着等你忙完再说。那些挂着、摊放、堆积着的衣服款式比较新颖、价格低廉。三十元,就可以买上一条象样的裤子,至于袜子、鞋子更是便宜的难以想象。对于这些衣物的质量,你可能要怀疑,可是,人家说了,这都是直接从厂家进的货,属于“直销”呢。看中一款心仪夹克样式的上衣,问多少钱,摊主伸出食指,我问是100块吗?他嗯嗯呃呃。我也学会了砍价,60块!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60块?我进价就70块了。就60,不卖就算和拉倒。他还是那么坚决:不卖!我随即就走。这个时候,他跌软了,要么给62块卖给你。我对他笑笑,随口说了句,就这衣服,你进价顶多30块,你现在给我30块都不要了。抽身走人。可以清晰地听到他说的:你也是卖衣服的吧,是想探问价格吧。我莞尔。
在市场内遇见不少的熟人,不管是买的卖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那份从容、闲适、散心、惬意、舒畅让我感到的是温润与谐契。倏地。街道上响起了动感锵喤的乐队鼓点声。很显然,这又是一家新店开张的志庆典礼。新店开张,邀请乐队演出、推销产品不失为一种时尚跟进的宣传手段。市场竞争越是激烈,商家就越得要挖空心思揣摩着如何提升商店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在乡镇上,不乏有装潢考究的店面、光鲜醒目的标牌、扎眼诱人的海报、摆放整齐的产品,但这些也只是店铺的门面,光靠门面的风采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宣传手段,造大声势。实际上,这些新开的店铺也称得上是某个产品的连锁店,你看那醒目耀眼的牌匾,都是斗大的某某产品广告,这也算是比较实际、实惠的经营方式。不仅如此,很多商店以及所经营的产品广告还延伸到了道路两边的建筑的墙体上,涂抹的鲜艳夺目粲然生辉,极意创新的广告词还真的有种文化墙的味道儿。
“乐队”高亢嘹亮的音响声响起来了。还别说,这个“乐队”的设备蛮齐当的,看那穿着单薄衣服的、束着长长的头发、戴着大号墨镜的小伙子敲起架子鼓并扭动着的身体还真有那么种激情澎湃的气势,很快演出开始了。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那种台风、演出风格以及展示的歌喉真的不次于专业演唱者。
乡下人大多还是喜欢看热闹、凑热闹的。只要场子一拉开,鼓点震动着,声腔吼起来,呼呼隆隆就围拢了许多人。不仅有年轻人中年人,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古稀耄耋老人。因为这个集日是在周末,还出现了许多的中小学生。人多,热闹,演者起劲,看者尽兴。
实际上,这些“乐队”成员中的大多数都是农村人,但由于演出场次的频繁,历经数九寒天、酷暑溽热的考验,他(她)们俨然就算得上是半专业的一支“乐队”。但有一点就是,除了硬件设备的齐备是必须的,他们没有华丽的演出服装,没有浓妆艳抹的矫饰,穿着随意而简练,但不缺清丽婉娈、阳刚俊美。台上唱的、舞的婉妙动人舒展自如,台下看得入神入境如醉如痴,欢声如雷、喜气云腾。一歌一舞结束之后切入主题,无外乎就是大力宣讲推销着的产品功能、性质以及周至的售后服务等等。这个时候,场下的看者似乎漫不经心也有些烦躁不安,他(她)们大多是来看演出或看热闹的,那有耐心和闲心听你说那么多呢。甭说,有急不可奈的了,一个劲地鼓噪着:赶紧唱啊!更有一中年人竟然走到台上,随手拿过主持人的话筒操着当地口音毫不忌讳地大声说着:“你把产品说成是‘龙天鸟’,我还是把它当成‘死蛇干子!’”很多人笑得前仰后合,主持人满脸的窘态。这个中年人,我非常熟悉,是街道上有名的喜欢操事、叫板、抬杠的“蛤螂头”。不过,店主也是街道上的,赶紧上来递上一支烟喃喃喏喏,“蛤螂头”接过是嘻嘻哈哈。
为了吸引观众,演出转成了有奖应答。其实,只要你大胆上台来,回答主持人准备好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后,就能得到一份所谓的精美礼品了(杯具或床单)。起初,有些上台者还忸忸怩怩憨态可掬或脸红脖子粗诚惶诚恐,但回答问题后得到了一份礼品,就鼓舞了很多人,及至回来应者跃跃踊踊,主办方却意料不及叫苦不迭。毕竟准备的只是抖抖场活跃气氛的有限的几份礼品。
很快接近了晌午,赶集的人流渐渐稀疏,集市的热闹也逐渐消退,从清晨到晌午,近八个小时,集市热闹非凡的场景让人意兴盎然,赶集的热情却又在三天的等待中念想着、增强着甚至是急切中。(全文2710个字,于2010年4月11日晚)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10-4-29 15:23 编辑 ]
[文/杜永生]
在我们这里的每个乡镇,每月都有九个逢集日。基本上是每隔三天就是逢集。逢集,对于乡下人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逢集而赶集,倒是他们最乐意也是最重视的事情。我的老家皖东重镇相官逢三、六、九为集日。据说,这是三十多年前就由县政府定下的,而周边的几个乡镇要么是一、四、七,要么是二、五、八。
到了逢集这一天,不论你是在家的、偶尔回来探亲的;穷人、富商,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不会错过此机会,都需要赶集,看看、转转或凑凑热闹。他(她)们一定早早起床,三三俩俩,或骑车(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或地杠(步行),有的则开着自家的耕田机呼呼啦啦整个车斗里坐的是挨肩叠背,耕田机铿铿突突的响声还是抵御不住人们赶集逛市的激越所带来的欢声笑语。老街或新街,大街或小巷,绝对是人头攒动,一派喧闹、熙攘的景致。街道上、巷道里卖各种廉价物品的、搞产品促销活动的、新店开张宣传的、还有耍把势卖狗皮膏药的、闭着眼睛(装瞎)算命的、清仓大甩卖的等等。那些个小吃店里的生意更是忙碌着,打着饱嗝的、饿着肚子的鱼贯出入,煎锅贴韭菜盒子、炸油条糍粑的味道弥漫在整个街道上,高音喇叭里、扯着嗓子的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
4月10日,周六(农历三月二十六)。一大早,我就赶回了老家。将摩托车放在大哥的小吃店,匆匆吃了大哥亲手煎制的十个锅贴,之后,就开始了多日没曾感受过的赶集异趣。我是先进入农贸市场。这是镇上最大、最集中的露天商贸场点,买菜的占多数,其他的都是买衣物鞋帽。市场里,人挤人、摊挨摊,我注意到手里提留着篮子买菜的男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嘴里叼着烟,穿着随意,趿拉着拖鞋,一派玩世不恭邋邋遢遢的样子,实际上,这些买菜的都是街上的居民,明显地,这是刚起床后就被老婆打发过来的。于他们,我都非常熟悉,碰面之间,递上一支烟,简单地打声招呼,你买你的,我逛我的。在市场里,我喜欢去的地方就是水产品区,这里一溜地摊放着各种鱼虾,很多的乌鱼、黄鳝、鲢鱼大的让你咋舌,在一摊前忍不住要问,这都是养殖的鱼吧?买鱼的一脸的不屑还振振有辞:在乡下,没有养殖的,都是野生的。我心里清楚,他这么说,只有一半的真实。那些个不起眼的、没有固定摊点买鱼的都是临时性的,他们卖的几乎都是草鱼和一些小杂鱼(肉磙子、参条子),这些才是真正野生的。
不由得就转悠到了老朋友刘四的肉案前。他忙得不亦乐乎,嘴里的烟已燃烧的就剩烟头还浑然不知,操着锋利的刀切割着肉、使劲剁着骨头。真忙哦!他一抬头,发现我就站在案前,一阵惊喜,赶忙就说,中午我安排你吃饭。本想着和他聊会,可是,生意实在太忙,我也是应和着等你忙完再说。那些挂着、摊放、堆积着的衣服款式比较新颖、价格低廉。三十元,就可以买上一条象样的裤子,至于袜子、鞋子更是便宜的难以想象。对于这些衣物的质量,你可能要怀疑,可是,人家说了,这都是直接从厂家进的货,属于“直销”呢。看中一款心仪夹克样式的上衣,问多少钱,摊主伸出食指,我问是100块吗?他嗯嗯呃呃。我也学会了砍价,60块!他把头摇的像拨浪鼓,60块?我进价就70块了。就60,不卖就算和拉倒。他还是那么坚决:不卖!我随即就走。这个时候,他跌软了,要么给62块卖给你。我对他笑笑,随口说了句,就这衣服,你进价顶多30块,你现在给我30块都不要了。抽身走人。可以清晰地听到他说的:你也是卖衣服的吧,是想探问价格吧。我莞尔。
在市场内遇见不少的熟人,不管是买的卖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那份从容、闲适、散心、惬意、舒畅让我感到的是温润与谐契。倏地。街道上响起了动感锵喤的乐队鼓点声。很显然,这又是一家新店开张的志庆典礼。新店开张,邀请乐队演出、推销产品不失为一种时尚跟进的宣传手段。市场竞争越是激烈,商家就越得要挖空心思揣摩着如何提升商店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在乡镇上,不乏有装潢考究的店面、光鲜醒目的标牌、扎眼诱人的海报、摆放整齐的产品,但这些也只是店铺的门面,光靠门面的风采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宣传手段,造大声势。实际上,这些新开的店铺也称得上是某个产品的连锁店,你看那醒目耀眼的牌匾,都是斗大的某某产品广告,这也算是比较实际、实惠的经营方式。不仅如此,很多商店以及所经营的产品广告还延伸到了道路两边的建筑的墙体上,涂抹的鲜艳夺目粲然生辉,极意创新的广告词还真的有种文化墙的味道儿。
“乐队”高亢嘹亮的音响声响起来了。还别说,这个“乐队”的设备蛮齐当的,看那穿着单薄衣服的、束着长长的头发、戴着大号墨镜的小伙子敲起架子鼓并扭动着的身体还真有那么种激情澎湃的气势,很快演出开始了。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那种台风、演出风格以及展示的歌喉真的不次于专业演唱者。
乡下人大多还是喜欢看热闹、凑热闹的。只要场子一拉开,鼓点震动着,声腔吼起来,呼呼隆隆就围拢了许多人。不仅有年轻人中年人,大姑娘小媳妇,还有古稀耄耋老人。因为这个集日是在周末,还出现了许多的中小学生。人多,热闹,演者起劲,看者尽兴。
实际上,这些“乐队”成员中的大多数都是农村人,但由于演出场次的频繁,历经数九寒天、酷暑溽热的考验,他(她)们俨然就算得上是半专业的一支“乐队”。但有一点就是,除了硬件设备的齐备是必须的,他们没有华丽的演出服装,没有浓妆艳抹的矫饰,穿着随意而简练,但不缺清丽婉娈、阳刚俊美。台上唱的、舞的婉妙动人舒展自如,台下看得入神入境如醉如痴,欢声如雷、喜气云腾。一歌一舞结束之后切入主题,无外乎就是大力宣讲推销着的产品功能、性质以及周至的售后服务等等。这个时候,场下的看者似乎漫不经心也有些烦躁不安,他(她)们大多是来看演出或看热闹的,那有耐心和闲心听你说那么多呢。甭说,有急不可奈的了,一个劲地鼓噪着:赶紧唱啊!更有一中年人竟然走到台上,随手拿过主持人的话筒操着当地口音毫不忌讳地大声说着:“你把产品说成是‘龙天鸟’,我还是把它当成‘死蛇干子!’”很多人笑得前仰后合,主持人满脸的窘态。这个中年人,我非常熟悉,是街道上有名的喜欢操事、叫板、抬杠的“蛤螂头”。不过,店主也是街道上的,赶紧上来递上一支烟喃喃喏喏,“蛤螂头”接过是嘻嘻哈哈。
为了吸引观众,演出转成了有奖应答。其实,只要你大胆上台来,回答主持人准备好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后,就能得到一份所谓的精美礼品了(杯具或床单)。起初,有些上台者还忸忸怩怩憨态可掬或脸红脖子粗诚惶诚恐,但回答问题后得到了一份礼品,就鼓舞了很多人,及至回来应者跃跃踊踊,主办方却意料不及叫苦不迭。毕竟准备的只是抖抖场活跃气氛的有限的几份礼品。
很快接近了晌午,赶集的人流渐渐稀疏,集市的热闹也逐渐消退,从清晨到晌午,近八个小时,集市热闹非凡的场景让人意兴盎然,赶集的热情却又在三天的等待中念想着、增强着甚至是急切中。(全文2710个字,于2010年4月11日晚)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10-4-29 15:23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