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原
2021-12-23叙事散文汤如浩
关于高原汤如浩中新社兰州5月17日电 (记者 朱世强)甘肃省张掖市17日惊现鹅毛大雪,积雪最厚度达到了20厘米。五月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致使当地80余万亩农田受到冻害、一些温室大棚倒塌。(据腾讯网)对季节的变换,我一贯认为,如果不是人为的因……
关于高原
汤如浩
中新社兰州5月17日电 (记者 朱世强)甘肃省张掖市17日惊现鹅毛大雪,积雪最厚度达到了20厘米。五月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致使当地80余万亩农田受到冻害、一些温室大棚倒塌。(据腾讯网)
对季节的变换,我一贯认为,如果不是人为的因素,其他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正因为如此,生活在祁连山北麓的高原,我已经习惯了风雨的侵袭,隆冬也罢,初春也罢,甚至是初夏,当风霜雨雪不可思议地发生逆转,我都可以默然地承受。 就像今天,时令已经到达初夏,五月的阳光已然很是亲切,小草如此稀奇地展露出鹅黄色的苞芽,碧草青青,似乎不再是难以企及的奢望了,空气居然有些潮润了,吹过来的风中,似乎也暗藏着一缕又一缕明媚的东西了,似乎能够用以软化多年来沉积的硬伤了。面对如此可以用以书写的季节,我是欣喜若狂的,多少年来都是如此,很难改变。绿意的枝头,有粉红色的花蕊在悄然绽放,从瑟瑟发抖的高原寒冬中挣扎过来,看到了些许鲜艳的亮色,内心充满喜悦,鸟雀的欢呼是很好的信号,清脆婉转,小巷子里的鸡鸣狗叫,似乎也欢快了许多。这都很是友好,像一个熟识的朋友,长时间不见,居然又到了身边,我恨不得与之紧紧拥抱。 这样真好。回忆起来,和我琐碎的日子相类似,高原的季节也是如此,一年四季中,呆板的时间总是居多,一以贯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想想,过去的很多日子,每天每天,阳光从高原东部的小山丘上升起,向高空缓缓挪动,这个过程,和光秃秃的山巅相一致,吸引注意力的东西不多。时间在不停地变化,但我的眼眸中,它们没有多少大的改观,对此,我已经习惯了。但是现在,当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东方,忽然发现,东方的天空,无疑是灿烂的,只不过被我忽略罢了。现在,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可以完全沉醉。我喜欢这种氛围,像矗立一个崭新的世界里,悄然张望或者默默无语,都是一种虔诚的姿态。 昨天又下了一夜的大雪,清晨起来,看到蔓延厚积的白雪,还是有些讶然而惊,路边的洋槐刚刚散开叶子,积雪的白和叶片的绿,这么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很是少见的,即便高原多年的生活经历中,也是颇为罕见的。先前有些许绒绿的草坪,草坪上那几棵嶙峋的云杉,也完全被积雪覆盖了,简直匪夷所思。至于近前的空地和远方的原野,则更是白茫茫的一片,与高原隆冬的景致没有什么区别。高原史书的记录里,关于隋炀帝杨广西巡的一段记述中,将落雪的日子推后了两三个月,飞雪飘飘,狂风肆虐,惊奇不已或者失魂落魄,帝王将相在河西高原的遭遇,并不比我们强多少。史书里大书特书,其目的可能无非是渲染夏季的短暂和高原地域气候的独特,殊不知,夏季的来临远远比这更为夸张,再过十天左右,六月份就接踵而至了,想不到居然下了这么大的一场雪,我的双脚踩在积雪中,蹒跚前行,咯吱咯吱,很是奇特的声响,还有感觉。 其实,当我漫步于高原小城狭窄的小巷中时,阳光还在阴云之后徘徊,整个高原的上空,仍然笼罩在一片无法形容的阴暗之中,似乎在酝酿一种无法言说的隐痛。这时候,大雪还在不停地下,雪片落在身上和地下,和前一段温暖日子里的落雪的瞬间融化不同,它们不会选择转变为物质另一种存在的模式,它们作出了冬天它们同类的狰狞样子,冰凉寒冷,拒人千里,没有些许的暖意。它们飘飞在空中,或者在地面盘旋,好像都是在寻找合适的落点,降落的速度如此之快,竟然在我的意料之外,雪随风势,但最终是落了下来,铺盖得到处都是,它们没有选择在五月的河西高原融化成水,流淌成为潺潺的溪流条条,而是很快就冻结了。地面上,积雪厚积,危乎高哉,可以埋没脚掌,甚至没膝。但还是有一些融水在漫漶恣肆,当然是在积雪的底部,悄然运行,这是我的脚步测试出来的,虽然不是有意为之,但我可以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冰凉,似乎从地下渗出,涔涔地穿透内心,向四面八方游走。 是的,高原气候决定了高原有着不同于别处的特殊,当我再一次抬头仰望,就看见祁连山的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地莹白了,她熠熠闪光,与蔚蓝的天空相衔接,似乎是高原无可替代的屏障。当五月的阳光洒满大地,我看见高高的祁连山巍峨高大,轮廓硬朗,分明地走到我的眼前了。此时此刻,我总是无端地产生错觉:如此鲜明的色彩,如此广袤的大地,蔚蓝的天际、莹白的雪山、苍黄的大地,鸽子的蓝翎闪烁油蓝的光芒,苍鹰的翼翅间散落斑驳的阳光,粉红色的榆叶梅是高原最亮丽的色彩,这样的组合,是不是意味着,高原的景致,可以成为别人眼中最为旖旎的风景,每每被定格在精致的画框中,在遥远的地方,被深情地观赏,眺望,甚至发出田园牧歌般的歌吟?我想,这可以成为一种理由,当灼热袭击南方或者瓢泼的大雨淹没每一个人的眼眸,雪山下一处奇寒的地界,溢出亘古荒凉的高原,可以走进人们的心田,而且,深深地扎根下来的。 正因为如此,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刻意于发现高原的美丽。在我的相簿中,存储了过多美丽的东西,那些镜像,有的关于色彩,有的关于季节,有的关于人物,不论何种,它们都只是高原很小的一部分,仅仅是局部,当然,这是我在后来才发现的。而在当初,我以为,和别人眼中所看到的一样,我的家乡,我的高原,并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通俗的哲理一度让我为自己羞愧万分,所以,我穿梭于高原上我所能够到达的每一个角落,汲汲以求,力图发现她的美丽,事实上,这样的努力是有效的,当我将这些东西形成图像或者文字,一度,我的内心充满自豪欢欣和喜悦。雪山、云岫、苍茫无边的大地,白杨、青松、金黄遍野的油菜花,孩童、老人、高原的荒野中孤独的牧羊人,一切的一切,都揣满边地的圣洁和神灵的幽秘。我想,这就是高原,这就是高原的内里,当我看到华丽的婚车驶过小村满地的落叶,当我看到新近攒起的坟堆上招摇的招魂幡,当我看到成群的绵羊从山丘那边缓缓向我移动,我一度恍惚万端:在高原,所有的所有,都与生命的真谛有关,所有的存在,无法复制,唯独属于高原,属于高原上生生不息的人们,同样不可复制。我的一位师长,在他华丽的篇章中,将高原描绘得宛如天境,认为高原是神灵的栖居地,凄美无比,对此,我深信不疑。 伯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说:“美是难的。”现在看来,对于高原的内质,我的认识其实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对于美的真谛,我们的理解其实还很肤浅,尤其是对于这个独特的高原,我们的解读如此牵强,离她的本质,可能还有万里之遥。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得更是意味深长:“美是什么?这个问题自从1750年鲍姆加敦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在150年间经过几千位学者的争论,竟是个谜。”这么说来,我的揣度和认知,甚至包括我一厢情愿的描绘和倾诉,竟然都是如此的幼稚和浅薄,以为高原的美丽仅仅属于表象,仅仅是那些物化的幻相,我总是将那些已经模式化的东西一一翻检出来,反复地浏览、凝视、美化,甚至进行有意地精雕细琢,还总是自信,我的内心,对高原的一切,充满着一种近乎宗教徒般的虔诚和狂热。看来,这种情绪和倾向需要纠正,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一切,应该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阳光重新倾泻下来了,高原在明亮的阳光中,天蓝蓝,地白白,雪山高耸而洁净,臃肿的荒芜山丘,甚至绵延成舞动的银蛇,连白杨树也顶着一团团颤颤的白雪,有了些婆婆娑娑的意味。更为难得的是,道路旁的洋槐树的叶片,居然如此的碧绿,那些碎小的叶子,在暴雪中保持了勃勃的生机,似乎充满了绽放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榆叶梅粉红的花蕊那么娇嫩,那些嶙峋枝干上朵朵绽放的骨朵儿,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让人心生怜惜。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它们垒筑的色泽如此新艳和妩媚,似乎可以当作一幅巨大的画幅来观瞻了,为此,我叹息不止。气温缓缓上升了,阳光洒下更为激烈的言辞,厚积的冰雪,在暖暖的阳光下,渐次融化了,潺潺的溪流欢快地流淌,似乎是一首新生的歌吹。但愿吧,我知道了,高原的美丽,也许不仅仅是那些独特的地域风情,也不仅仅是壮丽的雪山和高原的荒凉,那些在高原人们的心底升腾的苦痛,那些因为奇寒的天气带来的沮丧和无奈,那些在暴雪中祈祷的虔诚和灼热的目光,都为高原的这幅巨幅画卷,涂抹上了重墨浓彩的一笔,也许,这就是高原,这就是我的高原,我们的高原。
汤如浩
中新社兰州5月17日电 (记者 朱世强)甘肃省张掖市17日惊现鹅毛大雪,积雪最厚度达到了20厘米。五月突如其来的低温降雪致使当地80余万亩农田受到冻害、一些温室大棚倒塌。(据腾讯网)
对季节的变换,我一贯认为,如果不是人为的因素,其他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正因为如此,生活在祁连山北麓的高原,我已经习惯了风雨的侵袭,隆冬也罢,初春也罢,甚至是初夏,当风霜雨雪不可思议地发生逆转,我都可以默然地承受。 就像今天,时令已经到达初夏,五月的阳光已然很是亲切,小草如此稀奇地展露出鹅黄色的苞芽,碧草青青,似乎不再是难以企及的奢望了,空气居然有些潮润了,吹过来的风中,似乎也暗藏着一缕又一缕明媚的东西了,似乎能够用以软化多年来沉积的硬伤了。面对如此可以用以书写的季节,我是欣喜若狂的,多少年来都是如此,很难改变。绿意的枝头,有粉红色的花蕊在悄然绽放,从瑟瑟发抖的高原寒冬中挣扎过来,看到了些许鲜艳的亮色,内心充满喜悦,鸟雀的欢呼是很好的信号,清脆婉转,小巷子里的鸡鸣狗叫,似乎也欢快了许多。这都很是友好,像一个熟识的朋友,长时间不见,居然又到了身边,我恨不得与之紧紧拥抱。 这样真好。回忆起来,和我琐碎的日子相类似,高原的季节也是如此,一年四季中,呆板的时间总是居多,一以贯之,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想想,过去的很多日子,每天每天,阳光从高原东部的小山丘上升起,向高空缓缓挪动,这个过程,和光秃秃的山巅相一致,吸引注意力的东西不多。时间在不停地变化,但我的眼眸中,它们没有多少大的改观,对此,我已经习惯了。但是现在,当我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东方,忽然发现,东方的天空,无疑是灿烂的,只不过被我忽略罢了。现在,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可以完全沉醉。我喜欢这种氛围,像矗立一个崭新的世界里,悄然张望或者默默无语,都是一种虔诚的姿态。 昨天又下了一夜的大雪,清晨起来,看到蔓延厚积的白雪,还是有些讶然而惊,路边的洋槐刚刚散开叶子,积雪的白和叶片的绿,这么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很是少见的,即便高原多年的生活经历中,也是颇为罕见的。先前有些许绒绿的草坪,草坪上那几棵嶙峋的云杉,也完全被积雪覆盖了,简直匪夷所思。至于近前的空地和远方的原野,则更是白茫茫的一片,与高原隆冬的景致没有什么区别。高原史书的记录里,关于隋炀帝杨广西巡的一段记述中,将落雪的日子推后了两三个月,飞雪飘飘,狂风肆虐,惊奇不已或者失魂落魄,帝王将相在河西高原的遭遇,并不比我们强多少。史书里大书特书,其目的可能无非是渲染夏季的短暂和高原地域气候的独特,殊不知,夏季的来临远远比这更为夸张,再过十天左右,六月份就接踵而至了,想不到居然下了这么大的一场雪,我的双脚踩在积雪中,蹒跚前行,咯吱咯吱,很是奇特的声响,还有感觉。 其实,当我漫步于高原小城狭窄的小巷中时,阳光还在阴云之后徘徊,整个高原的上空,仍然笼罩在一片无法形容的阴暗之中,似乎在酝酿一种无法言说的隐痛。这时候,大雪还在不停地下,雪片落在身上和地下,和前一段温暖日子里的落雪的瞬间融化不同,它们不会选择转变为物质另一种存在的模式,它们作出了冬天它们同类的狰狞样子,冰凉寒冷,拒人千里,没有些许的暖意。它们飘飞在空中,或者在地面盘旋,好像都是在寻找合适的落点,降落的速度如此之快,竟然在我的意料之外,雪随风势,但最终是落了下来,铺盖得到处都是,它们没有选择在五月的河西高原融化成水,流淌成为潺潺的溪流条条,而是很快就冻结了。地面上,积雪厚积,危乎高哉,可以埋没脚掌,甚至没膝。但还是有一些融水在漫漶恣肆,当然是在积雪的底部,悄然运行,这是我的脚步测试出来的,虽然不是有意为之,但我可以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冰凉,似乎从地下渗出,涔涔地穿透内心,向四面八方游走。 是的,高原气候决定了高原有着不同于别处的特殊,当我再一次抬头仰望,就看见祁连山的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地莹白了,她熠熠闪光,与蔚蓝的天空相衔接,似乎是高原无可替代的屏障。当五月的阳光洒满大地,我看见高高的祁连山巍峨高大,轮廓硬朗,分明地走到我的眼前了。此时此刻,我总是无端地产生错觉:如此鲜明的色彩,如此广袤的大地,蔚蓝的天际、莹白的雪山、苍黄的大地,鸽子的蓝翎闪烁油蓝的光芒,苍鹰的翼翅间散落斑驳的阳光,粉红色的榆叶梅是高原最亮丽的色彩,这样的组合,是不是意味着,高原的景致,可以成为别人眼中最为旖旎的风景,每每被定格在精致的画框中,在遥远的地方,被深情地观赏,眺望,甚至发出田园牧歌般的歌吟?我想,这可以成为一种理由,当灼热袭击南方或者瓢泼的大雨淹没每一个人的眼眸,雪山下一处奇寒的地界,溢出亘古荒凉的高原,可以走进人们的心田,而且,深深地扎根下来的。 正因为如此,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刻意于发现高原的美丽。在我的相簿中,存储了过多美丽的东西,那些镜像,有的关于色彩,有的关于季节,有的关于人物,不论何种,它们都只是高原很小的一部分,仅仅是局部,当然,这是我在后来才发现的。而在当初,我以为,和别人眼中所看到的一样,我的家乡,我的高原,并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通俗的哲理一度让我为自己羞愧万分,所以,我穿梭于高原上我所能够到达的每一个角落,汲汲以求,力图发现她的美丽,事实上,这样的努力是有效的,当我将这些东西形成图像或者文字,一度,我的内心充满自豪欢欣和喜悦。雪山、云岫、苍茫无边的大地,白杨、青松、金黄遍野的油菜花,孩童、老人、高原的荒野中孤独的牧羊人,一切的一切,都揣满边地的圣洁和神灵的幽秘。我想,这就是高原,这就是高原的内里,当我看到华丽的婚车驶过小村满地的落叶,当我看到新近攒起的坟堆上招摇的招魂幡,当我看到成群的绵羊从山丘那边缓缓向我移动,我一度恍惚万端:在高原,所有的所有,都与生命的真谛有关,所有的存在,无法复制,唯独属于高原,属于高原上生生不息的人们,同样不可复制。我的一位师长,在他华丽的篇章中,将高原描绘得宛如天境,认为高原是神灵的栖居地,凄美无比,对此,我深信不疑。 伯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说:“美是难的。”现在看来,对于高原的内质,我的认识其实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对于美的真谛,我们的理解其实还很肤浅,尤其是对于这个独特的高原,我们的解读如此牵强,离她的本质,可能还有万里之遥。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得更是意味深长:“美是什么?这个问题自从1750年鲍姆加敦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在150年间经过几千位学者的争论,竟是个谜。”这么说来,我的揣度和认知,甚至包括我一厢情愿的描绘和倾诉,竟然都是如此的幼稚和浅薄,以为高原的美丽仅仅属于表象,仅仅是那些物化的幻相,我总是将那些已经模式化的东西一一翻检出来,反复地浏览、凝视、美化,甚至进行有意地精雕细琢,还总是自信,我的内心,对高原的一切,充满着一种近乎宗教徒般的虔诚和狂热。看来,这种情绪和倾向需要纠正,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一切,应该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阳光重新倾泻下来了,高原在明亮的阳光中,天蓝蓝,地白白,雪山高耸而洁净,臃肿的荒芜山丘,甚至绵延成舞动的银蛇,连白杨树也顶着一团团颤颤的白雪,有了些婆婆娑娑的意味。更为难得的是,道路旁的洋槐树的叶片,居然如此的碧绿,那些碎小的叶子,在暴雪中保持了勃勃的生机,似乎充满了绽放到底的决心和毅力。榆叶梅粉红的花蕊那么娇嫩,那些嶙峋枝干上朵朵绽放的骨朵儿,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让人心生怜惜。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它们垒筑的色泽如此新艳和妩媚,似乎可以当作一幅巨大的画幅来观瞻了,为此,我叹息不止。气温缓缓上升了,阳光洒下更为激烈的言辞,厚积的冰雪,在暖暖的阳光下,渐次融化了,潺潺的溪流欢快地流淌,似乎是一首新生的歌吹。但愿吧,我知道了,高原的美丽,也许不仅仅是那些独特的地域风情,也不仅仅是壮丽的雪山和高原的荒凉,那些在高原人们的心底升腾的苦痛,那些因为奇寒的天气带来的沮丧和无奈,那些在暴雪中祈祷的虔诚和灼热的目光,都为高原的这幅巨幅画卷,涂抹上了重墨浓彩的一笔,也许,这就是高原,这就是我的高原,我们的高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