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行走
2020-09-17叙事散文灯芯草
独自行走傍晚时分,操场上早早就来了一对母女。这对母女很是特别,母亲推着残疾车,车里坐着她十五六岁的女儿。
操场位处一个高校的校园内,被一圈绿色的铁栅栏围着,中间有一道两人宽的铁门,是人们进出的必经之路。场内有标准的环形橡胶跑道,跑道的中央是
操场位处一个高校的校园内,被一圈绿色的铁栅栏围着,中间有一道两人宽的铁门,是人们进出的必经之路。场内有标准的环形橡胶跑道,跑道的中央是
独自行走
傍晚时分,操场上早早就来了一对母女。这对母女很是特别,母亲推着残疾车,车里坐着她十五六岁的女儿。
操场位处一个高校的校园内,被一圈绿色的铁栅栏围着,中间有一道两人宽的铁门,是人们进出的必经之路。场内有标准的环形橡胶跑道,跑道的中央是一个很大的足球场 ,四周草地上设立有单杠和吊环。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学校的操场便对外开放,周围的居民都可来此锻炼。上了年纪的多是沿着跑道慢走,有三两成群拉着家常的,还有独自哼着小曲儿的。体力好的年轻人多是慢跑或疾走,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夏季尤为热闹。
母亲把残疾车停在铁门边上,用一根链条锁把车锁在栅栏上。转过身,母亲来抱车上等着的女儿,她双手环抱住女儿的腰部,在后背手指交叉紧扣,两腿叉开牢牢站稳。女儿双手揽住母亲的颈项,母亲用力喊了一声“起!”,女儿的身体便从残疾车里被缓缓抱起。
已经站立在车里的女儿,并没有被母亲急于抱下车来,而是一高一低站立对望了一会儿,她们在给彼此一个喘息的时间,蓄积着下一个动作的力气。
母亲深呼一口气,女儿似乎也做好了准备,双方再一次发力:“下!”母亲的身体用力向后仰着,让女儿的身体全部依赖到了自己身上,悬空、落地、站稳,女儿双手紧抓住一根栅栏,两腿虚软无力地站着,无奈地注视着一旁喘息的母亲,不敢挪动半步。
稍作休息,母亲再次靠紧女儿,一条胳膊揽住女儿腰部,微微躬下身体,女儿顺势把一条胳膊搭在母亲脖子上,被母亲牢牢抓住。女儿的另一只手依然紧握住那根栅栏。母亲直立,起身,女儿被向上架了起来,腿部得以艰难地跨过铁门的门槛,这才算进了操场大门。
这是同去锻炼的我后来又多次看到的场景。
也曾有人试图给予母女帮助,但都被母亲婉言谢绝,或许是出于自尊,或许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又或许是出于长期照顾女儿得来的旁人所欠缺的经验,母亲总是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闪失。
挪上跑道,这对母女才算正式踏上了这段“长征”之路的起点。
跑道上,母女俩面对面站立,女儿的个子不矮,已经和母亲平头。母亲伸出双手,和女儿的手紧紧相握。她抬头看着女儿,而女儿却紧盯着自己有点扭曲的双脚。
母亲的右腿向后退了一小步,女儿的左腿同时跟着向前迈了一小步。母亲的左腿又向后退了一小步,女儿的右腿又同时向前迈了一小步。远远看去,像是两个人一前一后在同手同脚地向前挪动。
我一圈接着一圈疾走,每每来到母女身后的时候就不由放慢了脚步,有时会佯装走累了休息,便跟在母女俩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慢行,有一刻我甚至觉得,自己偶尔发出“啪啪”的脚步声,都成了我对她们母女的一种负疚。
疾走了四五圈下来,母女俩似乎只走了短短五六米的距离。
女儿开始哭泣,丢下母亲的双手飘飘摇摇地独自站立。
母亲没有说话,一双眼睛看着女儿,她在让女儿休息,自己也在休息。
可以了吗?母亲问。
女儿不说话,鼓着嘴哭得更凶。 可以走了吗?母亲又问。
我不要再走了!你送我回家!女儿纤细又坚定的喊声。
母亲再次沉默,双眼凝视着女儿。
稍息片刻,女儿低头,缓缓向母亲伸出双手。母亲伸手撩一把女儿额头被汗水浸湿的刘海,再次紧握女儿。抬头,眼睛看着前方,一、二,一、二。母亲清晰缓慢地数着节奏,女儿跟着节奏迈出一步,又迈出一步。越过母女,我甚至不敢回头多看她们一眼,生怕那一眼会透露出我不自觉的怜悯,让她们心生厌恶。离母女稍远的地方,三三两两走着几位大妈。真是可怜啊!其中一个说。是啊,听说女人是个老师,早些年就离了婚,她却坚决要留下这个孩子。另一个说。真是傻啊!要这么一个废了的孩子做什么呢?也不为自己的将来想想。另一个又说。这可怎么弄,哪天是个头啊?现在还能走两步了,以前就整天在家躺着,唉!命苦的人啊!交谈夹杂着一种万分无奈的怜悯在跑道上蔓延。对于这对母女,这跑道太过漫长,漫长得一眼看不到尽头,如果我是那女孩,亦或是那位母亲,我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再起来,任夜幕降临,风暴来袭。即便“坐下”这样简单的一个动作,对于那女孩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跑道的中央就是大片青绿的草地,孩子们在上面滚爬嬉闹,这是多么平常又多么巨大的诱惑。屈腿坐下,轻轻放平身体,舒展双腿,两手枕在头下,便能看到远处夕阳西斜的余光,闭上眼,有微风拂面,一丝凉爽穿过身体,就有了一种空灵的轻盈。然而不能,女儿知道不能,母亲同样也知道不能,她们休息的唯一方式就是原地站立。母亲拥着女儿,仍是双手紧扣在女儿后背,女儿把头靠在母亲肩上,就这么站立着,汗湿的衣服彼此粘黏,时间在那一刻静止。女儿心疲力竭,母亲也有些摇摇欲坠,她们每晚只走十米的直线距离,走去十米,再走回十米。最后的几米,母亲把女儿的前脚掌放在自己脚背上,几乎是完全靠着自己向后退步挪动,来带动女儿的每一寸前行,这样来回的二十米,不过是她们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未来的道路,她们又需要多少这样的步履去丈量 ,不得而知。我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锻炼这种事往往开始于鸟语花香的春季,戛然而止在深秋的一次疾风,或初冬的一场小雪。每每此时,躺在清晨温暖的被窝里,脑海便会浮现那对母女的身影,她们还去锻炼吗?那孩子的腿是否又有好转?母亲是否又苍老了许多?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我锻炼的欲望像冬眠的小草一样再次复苏。兴致勃勃地跨进操场的铁门,跑道上已经走着不少常年锻炼的老人。回头望去,老地方,那段熟悉的二十米跑道上,赫然看到女儿双臂伸展如翅,正艰难缓慢地向前迈步,她的母亲,以同样展开的双臂,面对面站立在离女儿一米开外的距离,一退,一进;再一退,一进。
几年后的一天,我与那女孩竟然在街上擦肩而过,女孩出落得眉清目秀,一袭淡紫色的连衣裙衬出她粉嫩白皙的肤色,若不是她走路时依然左右飘摇的姿态,我真就没有一眼认出她来。
回身望着她渐去的背影,再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她的母亲陪伴左右。
呦!她在独自行走。
傍晚时分,操场上早早就来了一对母女。这对母女很是特别,母亲推着残疾车,车里坐着她十五六岁的女儿。
操场位处一个高校的校园内,被一圈绿色的铁栅栏围着,中间有一道两人宽的铁门,是人们进出的必经之路。场内有标准的环形橡胶跑道,跑道的中央是一个很大的足球场 ,四周草地上设立有单杠和吊环。
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学校的操场便对外开放,周围的居民都可来此锻炼。上了年纪的多是沿着跑道慢走,有三两成群拉着家常的,还有独自哼着小曲儿的。体力好的年轻人多是慢跑或疾走,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夏季尤为热闹。
母亲把残疾车停在铁门边上,用一根链条锁把车锁在栅栏上。转过身,母亲来抱车上等着的女儿,她双手环抱住女儿的腰部,在后背手指交叉紧扣,两腿叉开牢牢站稳。女儿双手揽住母亲的颈项,母亲用力喊了一声“起!”,女儿的身体便从残疾车里被缓缓抱起。
已经站立在车里的女儿,并没有被母亲急于抱下车来,而是一高一低站立对望了一会儿,她们在给彼此一个喘息的时间,蓄积着下一个动作的力气。
母亲深呼一口气,女儿似乎也做好了准备,双方再一次发力:“下!”母亲的身体用力向后仰着,让女儿的身体全部依赖到了自己身上,悬空、落地、站稳,女儿双手紧抓住一根栅栏,两腿虚软无力地站着,无奈地注视着一旁喘息的母亲,不敢挪动半步。
稍作休息,母亲再次靠紧女儿,一条胳膊揽住女儿腰部,微微躬下身体,女儿顺势把一条胳膊搭在母亲脖子上,被母亲牢牢抓住。女儿的另一只手依然紧握住那根栅栏。母亲直立,起身,女儿被向上架了起来,腿部得以艰难地跨过铁门的门槛,这才算进了操场大门。
这是同去锻炼的我后来又多次看到的场景。
也曾有人试图给予母女帮助,但都被母亲婉言谢绝,或许是出于自尊,或许是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又或许是出于长期照顾女儿得来的旁人所欠缺的经验,母亲总是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闪失。
挪上跑道,这对母女才算正式踏上了这段“长征”之路的起点。
跑道上,母女俩面对面站立,女儿的个子不矮,已经和母亲平头。母亲伸出双手,和女儿的手紧紧相握。她抬头看着女儿,而女儿却紧盯着自己有点扭曲的双脚。
母亲的右腿向后退了一小步,女儿的左腿同时跟着向前迈了一小步。母亲的左腿又向后退了一小步,女儿的右腿又同时向前迈了一小步。远远看去,像是两个人一前一后在同手同脚地向前挪动。
我一圈接着一圈疾走,每每来到母女身后的时候就不由放慢了脚步,有时会佯装走累了休息,便跟在母女俩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慢行,有一刻我甚至觉得,自己偶尔发出“啪啪”的脚步声,都成了我对她们母女的一种负疚。
疾走了四五圈下来,母女俩似乎只走了短短五六米的距离。
女儿开始哭泣,丢下母亲的双手飘飘摇摇地独自站立。
母亲没有说话,一双眼睛看着女儿,她在让女儿休息,自己也在休息。
可以了吗?母亲问。
女儿不说话,鼓着嘴哭得更凶。 可以走了吗?母亲又问。
我不要再走了!你送我回家!女儿纤细又坚定的喊声。
母亲再次沉默,双眼凝视着女儿。
稍息片刻,女儿低头,缓缓向母亲伸出双手。母亲伸手撩一把女儿额头被汗水浸湿的刘海,再次紧握女儿。抬头,眼睛看着前方,一、二,一、二。母亲清晰缓慢地数着节奏,女儿跟着节奏迈出一步,又迈出一步。越过母女,我甚至不敢回头多看她们一眼,生怕那一眼会透露出我不自觉的怜悯,让她们心生厌恶。离母女稍远的地方,三三两两走着几位大妈。真是可怜啊!其中一个说。是啊,听说女人是个老师,早些年就离了婚,她却坚决要留下这个孩子。另一个说。真是傻啊!要这么一个废了的孩子做什么呢?也不为自己的将来想想。另一个又说。这可怎么弄,哪天是个头啊?现在还能走两步了,以前就整天在家躺着,唉!命苦的人啊!交谈夹杂着一种万分无奈的怜悯在跑道上蔓延。对于这对母女,这跑道太过漫长,漫长得一眼看不到尽头,如果我是那女孩,亦或是那位母亲,我真想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再起来,任夜幕降临,风暴来袭。即便“坐下”这样简单的一个动作,对于那女孩几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跑道的中央就是大片青绿的草地,孩子们在上面滚爬嬉闹,这是多么平常又多么巨大的诱惑。屈腿坐下,轻轻放平身体,舒展双腿,两手枕在头下,便能看到远处夕阳西斜的余光,闭上眼,有微风拂面,一丝凉爽穿过身体,就有了一种空灵的轻盈。然而不能,女儿知道不能,母亲同样也知道不能,她们休息的唯一方式就是原地站立。母亲拥着女儿,仍是双手紧扣在女儿后背,女儿把头靠在母亲肩上,就这么站立着,汗湿的衣服彼此粘黏,时间在那一刻静止。女儿心疲力竭,母亲也有些摇摇欲坠,她们每晚只走十米的直线距离,走去十米,再走回十米。最后的几米,母亲把女儿的前脚掌放在自己脚背上,几乎是完全靠着自己向后退步挪动,来带动女儿的每一寸前行,这样来回的二十米,不过是她们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未来的道路,她们又需要多少这样的步履去丈量 ,不得而知。我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锻炼这种事往往开始于鸟语花香的春季,戛然而止在深秋的一次疾风,或初冬的一场小雪。每每此时,躺在清晨温暖的被窝里,脑海便会浮现那对母女的身影,她们还去锻炼吗?那孩子的腿是否又有好转?母亲是否又苍老了许多?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我锻炼的欲望像冬眠的小草一样再次复苏。兴致勃勃地跨进操场的铁门,跑道上已经走着不少常年锻炼的老人。回头望去,老地方,那段熟悉的二十米跑道上,赫然看到女儿双臂伸展如翅,正艰难缓慢地向前迈步,她的母亲,以同样展开的双臂,面对面站立在离女儿一米开外的距离,一退,一进;再一退,一进。
几年后的一天,我与那女孩竟然在街上擦肩而过,女孩出落得眉清目秀,一袭淡紫色的连衣裙衬出她粉嫩白皙的肤色,若不是她走路时依然左右飘摇的姿态,我真就没有一眼认出她来。
回身望着她渐去的背影,再环顾四周,并没有看到她的母亲陪伴左右。
呦!她在独自行走。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