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作响的清澈情怀
2021-12-23抒情散文木桂子
叮咚作响的清澈情怀
—— 读木木《只为去看月亮》“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毕淑敏)这个冷冬的假期,捧读木木的《只为去看月亮》,犹如聆听遥远的灵魂与我窃窃私语。木木说,秋月,将地址告诉……
叮咚作响的清澈情怀
—— 读木木《只为去看月亮》
“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毕淑敏)这个冷冬的假期,捧读木木的《只为去看月亮》,犹如聆听遥远的灵魂与我窃窃私语。
木木说,秋月,将地址告诉我吧,我将我的小书寄你。没有多余的一句话,而丝丝感动早已沁入心脾。与木木识于博客,仅于博客,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江南之北和江南之南两地之间脉脉传递着。所有清澈的情怀,凭了一江水,来诉说。
是叮叮咚咚流淌着的春意,是温软绵长的岁月河床,是紧贴地面的草芥味道,是清澈高远的心灵蓝天。《只为去看月亮》,一个女子拥读另一个女子的文集,年龄相仿,秉性相近,会生出一些人间草木气息,那是自然的。
《只为去看月亮》全书主要分“露珠”、“清泉”、“笛声”三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关联,又各有侧重点。“露珠”清凉、圆润,折射着理性的思索和人性的光芒。“清泉”清冽、甘甜,流淌着割舍不了的血脉亲情。“笛声”悠扬、婉转,环绕在山川天地之间,不绝如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细碎,以呢喃或对话方式为主,对视生活场景,阐述人生感悟;或走笔山水,描写自然美景,表露淳朴、自然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讴歌。
一、清澈的情怀
她是那样的纯:“山也清朗,水也清朗。一杯茉莉,品着品着的当儿,自身拂了一身一心的清芬。”这是木木在品友,亦在传达着自己的情怀。一颗童真的的心,赋木木于灵秀。一草一木,一石一鸟,在木木笔下皆成了富有灵性的精灵。大抵,在木木的心底生长着一汪清泉吧。她的笔,亦是浸染了灵泉之气,而灵秀无比。
《命定中的幽兰》,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倾诉自己如幽兰般简单、清爽的情怀。那种纯,是纯到骨子里的干脆。如文中所写:“多少次,坐在你的身旁,沐浴在你的清芬里,虫唱鸟鸣,天地间你我相依相伴。我常常地便会屏住呼吸,想拥住你。多少次,这样的时辰,只想就此生了根,长了刺,化作一株荆棘,老了去。生生世世地陪伴着你。”这样的女子,单就文笔手法,你也许以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然而,非也,正是因为文章内容的草芥气息,才赋予她心灵的纯美。
古人写词,多讲究“造境”和“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曰:“词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前者居多。”这是讲词,而我想,其实现代诗,以及散文诗,同样需要这样的意境。木木书中,就暗含了各种散文诗的元素(或称意象类的东西),将自己内心与所见所闻融为一体,营造有我之境。然而,文中一些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自如,纯粹出自作者内心的本能呼唤,自然附着于自然物上,而非刻意而为。此写作手法上的纯天然,亦可见木木内心之清澈、纯净。
二、诗意地行走
枝枝叶叶总关情,入词入句总是诗。是内心的诗意,亦是笔端的诗意。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给她微笑,她给你美好。人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文字品格。(秋月《吉光片羽》)因为一颗澄澈的心,木木那双深陷的蓝色海洋般的眸子里,盛满了柔情蜜意、清朗之风。诗意行走源于一双真诚对视生活的眼睛。诗意行走,不仅是内容上的诗意,更是行为和文字表达方式上的诗意。纵观书中碎片,喜散步、善旅行、爱亲友,构成她生活的乐章。文字表述方式上,常常体现着散文诗语言的特点,别致的短句、轻快的跳跃、词语的不规则组合等,皆成为本书散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只剩一抹清凉》《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只为去看月亮》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灵秀清新,泛着水和月的光泽是《只为去看月亮》比较显著的艺术特色。如:“人山人海,脚步声与说笑声与几个小时的排队拥挤声,我都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内心里却一直在欢喜地唱着一支《天路》。不怨,不叹。”(《再上黄山》)真是女子“多情”。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想起自己也有过类似心境。真是女子情结相通啊。如此诗意游览,怎不快哉,美哉。“我不知道,此生,我还会不会再来。即使我的身体不会再来,但我的心,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回望的。我总是在坚守着一些傻和痴。”如此痴迷的诗意女子,周身弥漫着浪漫色彩。单读此,你便以为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一只鸟儿,或一片叶子》,连题目都是那样的富有诗意,充满想象空间。文章主要通过午后、阳光,对一只鸟儿欢愉生活的自然描写,来传达一种思想: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当今世界,从某个角度讲,物质生活一天天富裕,而精神家园却深受缺水之害。何妨,让我们如一只鸟儿,如一片树叶,一切就简单了,心安了。这样的诗意行走,包涵着人生意味,寓意人生哲理。读字,读句,岂不是在享受一道精神美餐。
三、庸常的絮叨
谁说“庸常”不是福?“古今中外都有不少的文章写的确实是一些身边琐事,决不是国家大事,无关大局。但是,作者的感情真挚、朴素,语言也不故意扭捏做作,因而能感动读者,甚至能让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读者在内心深处起着共鸣。”(季羡林)
柴米油盐可入文,一针一线常牵绊。在“清泉”中,木木写的最多的是关于乡下山里,父母、外婆等亲人,以及儿时玩伴的生活篇章和山野之风的心灵絮语。丝丝扣扣、缠缠绕绕、点点滴滴汇聚成心头的爱,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感。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衰老,少不得纠缠于各种人情之中,而琐碎的人、事,正是温暖我们心灵一辈子的不可缺少的尤物。
读书中的生活篇章,你可以轻松随意地介入到文字中。因为,她不会让你有丝毫的拘谨之感,反而会让你作为一个倾听者,听她娓娓道来凡尘真挚之爱、生命卑微不卑贱之气。这些细碎之事,说不完的花絮,就如同发生在你身上、周遭,让你触手可及,感到如此亲切而温暖。
读罢《只为去看月亮》,掩卷释怀。而文字、女子,以及一些有关情怀的东西,仍在脑际盘旋。一路轻快敲击,清脆作响。全书尽管无一篇进行翔实而具体的事件描述,只作蜻蜓点水,但,这正是木木的情怀所在,木木的独特文风所在。一如她书中所言:文,可以借鉴,但最终要写出自己的风骨,自己的性情,自己的可爱与纯真。(《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你只能给他们你的爱,但你给不了思想。(纪伯伦《论孩子》)。读,信之。
“多少次去旷野,就只为去看月亮,只为去看月亮”,在书的每一奇数页的右上角,均诗意地印着这句话。如此执着的女子,含着一双深蓝色海洋似的眸子,她告诉我们:月亮,清凉、清澈、空灵,最终是我们的人生趋向。
我说,木木,让我们携着手,结个伴儿,只为去看月亮……
《对于这个世界,我想说》
文 /秋月
对于这个世界 我想说雨
说露珠 说月亮 和雪
也许 人之初
本是一滴雨 一颗露珠
一轮明月 一片雪花
飘 飘 无尽飘
飘泊的过程
飘散了衣袖 也飘散了衣钵
于是偏离 远离
终有一日
我们赤裸着灵魂
食人间鱼肉 乃至血肉
我们早已忘记了
“割腕”之痛
于是
我们开始
凄凄惨惨凄凄
冷冷清清冷冷
我们终将
行走在孤独的灵魂求索之路上
一如木木所言:人类,永远都找不到他精神的原乡,但永远都在寻找,都在流浪。所谓回归,是不存在的。
远方是什么?远方就是无穷无尽到向前伸展的辽阔。
《吉光片羽》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ce6680100ftbr.html
【注:文中秋月,即木桂子多年使用的网名】
[ 本帖最后由 木桂子 于 2010-3-2 23:37 编辑 ]
—— 读木木《只为去看月亮》
“阅读只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毕淑敏)这个冷冬的假期,捧读木木的《只为去看月亮》,犹如聆听遥远的灵魂与我窃窃私语。
木木说,秋月,将地址告诉我吧,我将我的小书寄你。没有多余的一句话,而丝丝感动早已沁入心脾。与木木识于博客,仅于博客,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江南之北和江南之南两地之间脉脉传递着。所有清澈的情怀,凭了一江水,来诉说。
是叮叮咚咚流淌着的春意,是温软绵长的岁月河床,是紧贴地面的草芥味道,是清澈高远的心灵蓝天。《只为去看月亮》,一个女子拥读另一个女子的文集,年龄相仿,秉性相近,会生出一些人间草木气息,那是自然的。
《只为去看月亮》全书主要分“露珠”、“清泉”、“笛声”三大部分。各部分之间既有关联,又各有侧重点。“露珠”清凉、圆润,折射着理性的思索和人性的光芒。“清泉”清冽、甘甜,流淌着割舍不了的血脉亲情。“笛声”悠扬、婉转,环绕在山川天地之间,不绝如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细碎,以呢喃或对话方式为主,对视生活场景,阐述人生感悟;或走笔山水,描写自然美景,表露淳朴、自然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讴歌。
一、清澈的情怀
她是那样的纯:“山也清朗,水也清朗。一杯茉莉,品着品着的当儿,自身拂了一身一心的清芬。”这是木木在品友,亦在传达着自己的情怀。一颗童真的的心,赋木木于灵秀。一草一木,一石一鸟,在木木笔下皆成了富有灵性的精灵。大抵,在木木的心底生长着一汪清泉吧。她的笔,亦是浸染了灵泉之气,而灵秀无比。
《命定中的幽兰》,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倾诉自己如幽兰般简单、清爽的情怀。那种纯,是纯到骨子里的干脆。如文中所写:“多少次,坐在你的身旁,沐浴在你的清芬里,虫唱鸟鸣,天地间你我相依相伴。我常常地便会屏住呼吸,想拥住你。多少次,这样的时辰,只想就此生了根,长了刺,化作一株荆棘,老了去。生生世世地陪伴着你。”这样的女子,单就文笔手法,你也许以为是不食人间烟火。然而,非也,正是因为文章内容的草芥气息,才赋予她心灵的纯美。
古人写词,多讲究“造境”和“写境”。王国维《人间词话》曰:“词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而前者居多。”这是讲词,而我想,其实现代诗,以及散文诗,同样需要这样的意境。木木书中,就暗含了各种散文诗的元素(或称意象类的东西),将自己内心与所见所闻融为一体,营造有我之境。然而,文中一些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自如,纯粹出自作者内心的本能呼唤,自然附着于自然物上,而非刻意而为。此写作手法上的纯天然,亦可见木木内心之清澈、纯净。
二、诗意地行走
枝枝叶叶总关情,入词入句总是诗。是内心的诗意,亦是笔端的诗意。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给她微笑,她给你美好。人的心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的文字品格。(秋月《吉光片羽》)因为一颗澄澈的心,木木那双深陷的蓝色海洋般的眸子里,盛满了柔情蜜意、清朗之风。诗意行走源于一双真诚对视生活的眼睛。诗意行走,不仅是内容上的诗意,更是行为和文字表达方式上的诗意。纵观书中碎片,喜散步、善旅行、爱亲友,构成她生活的乐章。文字表述方式上,常常体现着散文诗语言的特点,别致的短句、轻快的跳跃、词语的不规则组合等,皆成为本书散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只剩一抹清凉》《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只为去看月亮》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灵秀清新,泛着水和月的光泽是《只为去看月亮》比较显著的艺术特色。如:“人山人海,脚步声与说笑声与几个小时的排队拥挤声,我都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内心里却一直在欢喜地唱着一支《天路》。不怨,不叹。”(《再上黄山》)真是女子“多情”。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想起自己也有过类似心境。真是女子情结相通啊。如此诗意游览,怎不快哉,美哉。“我不知道,此生,我还会不会再来。即使我的身体不会再来,但我的心,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回望的。我总是在坚守着一些傻和痴。”如此痴迷的诗意女子,周身弥漫着浪漫色彩。单读此,你便以为她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一只鸟儿,或一片叶子》,连题目都是那样的富有诗意,充满想象空间。文章主要通过午后、阳光,对一只鸟儿欢愉生活的自然描写,来传达一种思想: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当今世界,从某个角度讲,物质生活一天天富裕,而精神家园却深受缺水之害。何妨,让我们如一只鸟儿,如一片树叶,一切就简单了,心安了。这样的诗意行走,包涵着人生意味,寓意人生哲理。读字,读句,岂不是在享受一道精神美餐。
三、庸常的絮叨
谁说“庸常”不是福?“古今中外都有不少的文章写的确实是一些身边琐事,决不是国家大事,无关大局。但是,作者的感情真挚、朴素,语言也不故意扭捏做作,因而能感动读者,甚至能让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读者在内心深处起着共鸣。”(季羡林)
柴米油盐可入文,一针一线常牵绊。在“清泉”中,木木写的最多的是关于乡下山里,父母、外婆等亲人,以及儿时玩伴的生活篇章和山野之风的心灵絮语。丝丝扣扣、缠缠绕绕、点点滴滴汇聚成心头的爱,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感。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衰老,少不得纠缠于各种人情之中,而琐碎的人、事,正是温暖我们心灵一辈子的不可缺少的尤物。
读书中的生活篇章,你可以轻松随意地介入到文字中。因为,她不会让你有丝毫的拘谨之感,反而会让你作为一个倾听者,听她娓娓道来凡尘真挚之爱、生命卑微不卑贱之气。这些细碎之事,说不完的花絮,就如同发生在你身上、周遭,让你触手可及,感到如此亲切而温暖。
读罢《只为去看月亮》,掩卷释怀。而文字、女子,以及一些有关情怀的东西,仍在脑际盘旋。一路轻快敲击,清脆作响。全书尽管无一篇进行翔实而具体的事件描述,只作蜻蜓点水,但,这正是木木的情怀所在,木木的独特文风所在。一如她书中所言:文,可以借鉴,但最终要写出自己的风骨,自己的性情,自己的可爱与纯真。(《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你只能给他们你的爱,但你给不了思想。(纪伯伦《论孩子》)。读,信之。
“多少次去旷野,就只为去看月亮,只为去看月亮”,在书的每一奇数页的右上角,均诗意地印着这句话。如此执着的女子,含着一双深蓝色海洋似的眸子,她告诉我们:月亮,清凉、清澈、空灵,最终是我们的人生趋向。
我说,木木,让我们携着手,结个伴儿,只为去看月亮……
《对于这个世界,我想说》
文 /秋月
对于这个世界 我想说雨
说露珠 说月亮 和雪
也许 人之初
本是一滴雨 一颗露珠
一轮明月 一片雪花
飘 飘 无尽飘
飘泊的过程
飘散了衣袖 也飘散了衣钵
于是偏离 远离
终有一日
我们赤裸着灵魂
食人间鱼肉 乃至血肉
我们早已忘记了
“割腕”之痛
于是
我们开始
凄凄惨惨凄凄
冷冷清清冷冷
我们终将
行走在孤独的灵魂求索之路上
一如木木所言:人类,永远都找不到他精神的原乡,但永远都在寻找,都在流浪。所谓回归,是不存在的。
远方是什么?远方就是无穷无尽到向前伸展的辽阔。
《吉光片羽》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ce6680100ftbr.html
【注:文中秋月,即木桂子多年使用的网名】
[ 本帖最后由 木桂子 于 2010-3-2 23:37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