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视(修改稿)
2021-12-23抒情散文琴若雨
对 视文/琴若雨步入一道门槛就是一个天地,大地上的所有事物,都能给眼睛和心灵双重对视。人间烟火和禅院钟声,相隔一道门,里外却是两个世界。仿佛一条河流,此岸是红尘烟云的“尘境”,彼岸是空灵禅意的“梦境”。两相对视,是一种碰撞、融合,像一双手,……
对 视
文/琴若雨
步入一道门槛就是一个天地,大地上的所有事物,都能给眼睛和心灵双重对视。人间烟火和禅院钟声,相隔一道门,里外却是两个世界。仿佛一条河流,此岸是红尘烟云的“尘境”,彼岸是空灵禅意的“梦境”。两相对视,是一种碰撞、融合,像一双手,轻轻推开了隔在两重天地的门,在我这个凡胎俗骨的心中,交集出一团影像的光芒。仿佛一面镜,照着身心和灵魂交融的影子。 去阿坝县,每次都去寺庙,或格尔登寺,或是郎依寺。阿坝寺院有着“神山净土”的美誉,也有“小西藏”之称。无论是格尔登寺,还是郎依寺、赛格寺,在其殿、堂、楼、阁、亭、榭以及山门、寺墙,还有别具宗教色彩的佛塔、经幢、摩崖、造像、碑刻中都能感受到景致别样和肃穆而沉静的气氛。
此次来寺院,不为许愿,也不为还愿。带着疑问,想寻求一份红尘内外沟通连接的答案。我和几个女伴原本不该在僧人们诵经时迈入佛门境地。之前主持通过木初老师传话:“女施主,在诵经时不能进入。”。来一次不易,木初老师和寺庙主持已有多年交情,在我们的执意恳求下,他在中间作了努力,得以如愿。这小小的关节疏通,也让我领会到红尘与佛门之间,也不是一道清规戒律绝对能关闭的门。
我站在经堂的门外,迟迟不敢进入。经筒在眼前左右排列,八月的风在上面游走,有吱吱嘎嘎的声响四起,人们转动着这些写满经文的玛尼轮,象是摇动着经年不老的岁月。喇嘛们清亮、纯净的诵经声,透过酥油灯照耀的经堂,声音的溪流天空般洁净,把高原的时间擦洗得格外虔诚。
我没有跪莲花蒲团,也没有转动经筒。最想的是我的一双眼睛,能够和看到的一切心灵对视,用干净的心灵,感受佛家弟子参禅诵经的场面,也是想通过他们神态和表情,窥视他们来到这寺院之后,生活是怎样一种情形。
随主持,与同伴们一起跨入了经堂。行走在清净之地,纵然凡胎俗骨的你,听到梵音经声时,即使没有参禅悟道的心,也自有一种力量,让心灵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静默地体味佛陀世界的静谧与超然。
蒲团上喇嘛甚众,大约有近千人,老老少少翕动着嘴唇,诵念着我听不懂的经文。在人头攒动的经堂内,前排坐着的小僧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不知道是因为我们进入寺院发出了轻微的声音,还是身上穿着鲜艳服装牵扯了他们的目光。孩子们,纷纷抬起头来盯着我们。天真的脸上,白眼球、黑眼珠格外分明,他们的表情几乎无一例外的透着好奇与稚气,而一些年轻僧人则在微微抬起头的一瞬间,赶忙又低了下去;但也有些僧人丝纹不动,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到来有任何反应。我想,那大概是他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内心或者完全皈依了佛门。
来的路上,听老师介绍说,寺院有相当部分僧人,是受父母或亲属影响出家为僧的。有的因家里孩子多,生活困难入寺的,有的是成绩不理想考不上好学校。有人因为患病进来的,还有人因为爱情受挫而“遁入空门”。等等。
一个孩子因为得了奇怪的病,听信算命的说入了佛门才能保全生命;一个年轻的男子,因为父母竭力反对藏汉通婚,走入佛门。我的目光停留在那排孩子身上,想象着这群瞪大了眼睛,或者歪着头调皮的瞧着我们,那些天真的表情里,哪一个是那个孩子?我猜想他入了佛门,是不是真的病已经好了?他的内心是不是在未来里,依然有着对尘世里向往。他们未来的路很漫长,他们能够终其一生,皈依佛门?而那个男子又是哪一位,在他进入佛门之后,果真能了断对女孩的思念?爱情在遁入佛门之后,真的能从一个人内心销声匿迹?
那一刻,我想到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入了佛门,也未必能全断了尘世的念想,也未必能将情感抛离这肉身,不然又何来仓央嘉措那些千古绝唱的情诗,他又怎么能写出“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著你的温暖/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些不为外界干扰的僧人,他们沉浸在诵经的声音里,大概真的入了佛境。或者内心果真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们开悟的瞬间,已经超脱尘世的牵累,陶醉不惹尘埃的境界。那么,世间的负累和沉重全化为乌有了。也许每个人自是不同。当我的眼睛看着这些僧人的姿态,看着很多僧人在瞬间转向我的眼神,我也确信他们的内心,并没有“无一物”。也许修为和定力是个很慢长的过程。
这些念着佛经的僧人们,虽然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曾经有着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但我想,禅的真意或者能够带给他们灵性,带给他们心灵的安然和慰籍。众生纷纭的尘世,许多的人忙于追逐繁华,亦有许多的人只为寻觅一份清闲悠然。眼前这些参禅诵经的僧人,他们是为探寻深邃的禅学佛理,弘扬博大精深的佛学思想,还是只为沉醉于淡然的禅意里,寻觅一份清幽的了悟,以忘却红尘中聚散悲欢?
看着墙壁上挂着的五彩斑斓的唐卡,内心为着佛教艺术魅力所震动。那些用堆绣、彩绘,或矿物颜料绘制的释迦牟尼、观音、白度母等众佛像,绘画技法高超,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宗教精神元素,给人以明快、简洁、敞亮的艺术美感。经堂内金黄与紫红两种主体色彩如水印样,在我眼里泛溢出意识流淌的光芒,而释迦牟尼金身佛像的金黄,与佛家弟子紫红的袈裟的色彩,在酥油灯的闪烁中,透出寺院里特有的庄严、神圣、肃穆,在我的内心映照着的世界,有一种奇特的魅力。
正要离开经堂时,一个约莫六七岁的小僧人,拿着一元钱的新纸币,拦住了主持,说今天清晨施主多给了他一元钱,要交回给师傅。主持摸了摸他的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微笑。望着转身离去身着紫色袈裟的单薄背影,我们很好奇,于是问这是为何,主持说:寨子上有人去世了,施主给寺院的每位僧人一元香火钱,希望僧人们能帮助亡灵超度。也许钱币很新,没注意,多给了他一元钱。我被这个细节感染了。忽然想到:佛法无边,和佛门对视,佛门内也好,外也吧,人的真境,大概就在自己的内心深处……
2010-1-24于蓉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1-11-24 23:43 编辑 ] 禅意, 佛教, 琴若雨, 人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