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木屋
2021-12-23叙事散文曾经沧海
文\曾经沧海 一栋木屋,一棵皂荚树,一棵山梨树,一位老人,构成了老羊界特有的风景。孤零零的木屋,座落在老羊界半山腰上。莽莽野山,潺湲山泉,漠漠天际,紧紧地将木屋囚在其中。木屋的主人姓陈,他系哪里人,姓甚名谁,无从知晓。年轻时,人们叫他“陈……
文\曾经沧海
一栋木屋,一棵皂荚树,一棵山梨树,一位老人,构成了老羊界特有的风景。
孤零零的木屋,座落在老羊界半山腰上。莽莽野山,潺湲山泉,漠漠天际,紧紧地将木屋囚在其中。
木屋的主人姓陈,他系哪里人,姓甚名谁,无从知晓。年轻时,人们叫他“陈大毛”,年老了,人们尊他“陈大爷”。
陈大爷是解放前逃难到老羊界的。其时他衣裳褴褛,蒙头赤足,额头一脉刀痕极为醒目。血痕里淤积着血痂,想必是不久以前受过锐器的挫伤。村里人都畏着他,一个带有刀伤的外地人猝然出现在村里,很容易让人产生许多联想:也许这位落魄流浪汉,有着铁似的身板铁似的心;有着同官府斗杀的不同寻常的既往;或有着为金钱所累为女人所困犯下了把刀尖斧刃弄得湿而发红的事而亡命天涯。
老羊村没有他栖身之寓,他便悄然离去,爬上了陡陡促促的老羊界,用杉条、竹片、茅草撑起了这栋木屋。
这一住,几十年的岁月就浮云般的飘过。
陈大爷无妻无室,自然无嗣无后,这栋爬满青苔的木屋,浓缩了陈大爷的人生世界,精神家园。
这儿土地肥沃,壤宽地阔,且山高皇帝远,谁也管束不了他。在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只晓得劳作、吃饭,睡觉枯燥简单的岁月里,他的日子倒比一般的人过得滋实活泛。他身板硬朗,且手脚勤快,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兼以养鸡养鸭养兔养羊,小日子经营得甜润而丰臾。
“文革”时最忌讳“种”“养”二字,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眼睛发红。山下“割”光了,造反派便爬上老羊界,说陈大爷的“资本主义尾巴”粗硬肥硕,非得下大力气“割”掉不可。陈大爷不气不恼,说大家辛辛苦苦爬一回老羊界不容易,吃了中饭再“割”也不迟。说毕便圆睁双目,两眼充得血红。他一口咬住一把寒晃晃的剥牛刀,顺手擒住一只大公羊。寒光一闪,手起刀落,一颗羊头便蒲墩一般骨碌碌地跌落于地。那身手那架势那动作干净利索,让人揣摸出此人先前必定干过操刀刃肉的营生,至少是杀过猪的。公羊掉了头,但羊的身子并未倒下,仍昂着无头的身子兜圈子。羊脖子霍霍地喷血,同时发出嗞嗞的迸射声,喷得造反派们一身血红。
造反派们便骇得像离开身躯的羊头一样滚下山去。
陈大爷对村民大度客气,村民们上山劳作,木屋前的山梨,谁爱吃便可以上树攀摘,持根长篙叭叭一阵猛打,梨儿便树蛙般争先恐后往下跳。俯身拾一个,咬一口,又酸又甜,味很醇;谁的衣服脏了,摘几个皂荚子,熬成皂荚水浸泡衣服搓洗,污渍即去。
那年月粮食,肥皂匮缺,山梨、皂荚子都是好东西。
春日雨稠,夏天日毒,村民上山劳作拱进木屋遮阴避雨是常有的事。木屋里四时备有茶水、旱烟、抑或红薯、板栗,弥猴桃,渴了饿了,随时可以享用。如果你碰上陈大爷用餐,陈大爷会拽住你陪他喝上几杯红薯酒。酒过三巡,红了脖根的陈大爷必定会涶沬四溅地海谈他年轻时闯荡江湖的奇闻轶事。那故事必定会离奇而凄惋,悲壮又惨烈,总让人陪出声声长嘘,悠悠喟叹。
七十年代初期,从城里来了一位“下放干部”,那干部来老羊界村没多久就病了,据悉是患了“黄病”(肝炎)。村里人不敢接近他,像避大瘟大疫一样隔着他,怕被传染。
“下放干部”躺在那栋旧粮仓里,心死意绝,闭目无语,就等着阎王爷来收拾自己。
陈大爷闻讯跑下山来,只说了一句:“‘下放干部’也是人嘛,都是苦命人,怎么扔下人家不管呢?”竟一肩将其扛上山去。
一个月后,“下放干部”下山了,比先前精神爽朗多了。
是陈大爷用草药医治好了他的病,用石蛙肉滋补好了他的身子。
那时的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吃出水平来,把蛇和蛙之类的东西视为异物,很少有人愿意吃,也不敢吃。
晚上,陈大爷借着朗朗的星月,举着亮亮的火把,走进古木森森,绿荫遮隐的溪间,屏息敛声,蹑手蹑脚悄行潜走。
那石蛙生性胆小,白天藏匿于溪涧岩孔石缝草丛之中,不易露面。到了晚上它们就静坐于溪涧的礁石上,或乘凉,或聒噪,或嬉戏。
火光一照,天地间骤然一亮,石蛙一下懞了,不知眼前发生了什么,呆在那儿不知所措。就在石蛙傻愣的当儿,捉蛙人几步抢上前,将其捉住,锁于袋中。
碰到阴雨天,有时陈大爷也去溪涧去捕捉石蛙。不过他不是徒手捕捉,而是选择僻静,树荫遮蔽的溪潭,将一截涂有花纹的木杆掷入溪潭诱捕石蛙。
那是一截刀柄大小的“康皮树”木杆,用锅墨涂上一道道花纹,乍一看,活像一条昂首旋窜的蛇。
尽管是白天,石蛙视溪潭安静,清逸,人迹罕至,坚信没有天敌,就冷不丁纷纷蹦入溪潭游玩觅食。猝见一条蛇溜进溪潭,于是便全力包抄合拢,一个个舍生忘死地扑过去,张开四足,有的箍住蛇头,有的箍住蛇颈,有的箍住蛇腰,有的箍住蛇尾……
一条蛇箍了七八只石蛙。
陈大爷把“蛇”捞起,连同石蛙一起锁进了袋中。
据悉,石蛙最忌讳蛇的出现,如果有蛇胆敢涉足它们的领地,必将会遭到石蛙的群起攻击,蛇必定被石蛙箍死无疑。
据悉那位“下放干部”后来离开老羊界时,竟在陈大爷面前长跪不起。说今生今世一定要报答陈大爷。
陈大爷只是笑笑,说以后想吃石蛙肉,尽管折回老羊界来找他。
多少年后,当年那位“下放干部”再次造访老羊界时,是开着锃亮的轿车前呼后拥进村的。当年的“下放干部”现在是省里的一个部门的领导。
“下放干部”第一句话就是要接陈大爷进城享福。但陈大爷只收了“下放干部”一条香烟和一个高级打火机。其余一概拒绝。
陈大爷逾来逾显得老了,走路颤巍巍的,像风中的一棵老树。村民思谋着要接他下山过过安逸的日子,他不肯挪步,说自己住惯了的地方不忍离去。没了这山梨树,没了这皂荚树,没了这趴满青苔的木屋,他活着有啥意思。
有人追名逐利,倾情于做官坐府;有人热恋闹市花城,沉迷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有人钟情于清泉田园,淡水远山,以求得心境的淡泊与宁静。
也许,陈大爷属于后者,即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吧。
如今,陈大爷早已作古,那山梨树,那皂荚树,那趴满青苔的木屋,也被岁月的流水所湮灭。但有关陈大爷的故事还在流传。有关他的身世,一直是个迷。有人说他年青时杀了一个恶霸才隐姓埋名躲进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也有人说他是随红军长征时受伤落伍后,无颜再返回部队,便滞留在这老羊界隐匿终生。
呵!遥远的木屋……
[ 本帖最后由 曾经沧海 于 2010-3-2 20:08 编辑 ]
一栋木屋,一棵皂荚树,一棵山梨树,一位老人,构成了老羊界特有的风景。
孤零零的木屋,座落在老羊界半山腰上。莽莽野山,潺湲山泉,漠漠天际,紧紧地将木屋囚在其中。
木屋的主人姓陈,他系哪里人,姓甚名谁,无从知晓。年轻时,人们叫他“陈大毛”,年老了,人们尊他“陈大爷”。
陈大爷是解放前逃难到老羊界的。其时他衣裳褴褛,蒙头赤足,额头一脉刀痕极为醒目。血痕里淤积着血痂,想必是不久以前受过锐器的挫伤。村里人都畏着他,一个带有刀伤的外地人猝然出现在村里,很容易让人产生许多联想:也许这位落魄流浪汉,有着铁似的身板铁似的心;有着同官府斗杀的不同寻常的既往;或有着为金钱所累为女人所困犯下了把刀尖斧刃弄得湿而发红的事而亡命天涯。
老羊村没有他栖身之寓,他便悄然离去,爬上了陡陡促促的老羊界,用杉条、竹片、茅草撑起了这栋木屋。
这一住,几十年的岁月就浮云般的飘过。
陈大爷无妻无室,自然无嗣无后,这栋爬满青苔的木屋,浓缩了陈大爷的人生世界,精神家园。
这儿土地肥沃,壤宽地阔,且山高皇帝远,谁也管束不了他。在那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只晓得劳作、吃饭,睡觉枯燥简单的岁月里,他的日子倒比一般的人过得滋实活泛。他身板硬朗,且手脚勤快,房前屋后种瓜种豆,兼以养鸡养鸭养兔养羊,小日子经营得甜润而丰臾。
“文革”时最忌讳“种”“养”二字,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眼睛发红。山下“割”光了,造反派便爬上老羊界,说陈大爷的“资本主义尾巴”粗硬肥硕,非得下大力气“割”掉不可。陈大爷不气不恼,说大家辛辛苦苦爬一回老羊界不容易,吃了中饭再“割”也不迟。说毕便圆睁双目,两眼充得血红。他一口咬住一把寒晃晃的剥牛刀,顺手擒住一只大公羊。寒光一闪,手起刀落,一颗羊头便蒲墩一般骨碌碌地跌落于地。那身手那架势那动作干净利索,让人揣摸出此人先前必定干过操刀刃肉的营生,至少是杀过猪的。公羊掉了头,但羊的身子并未倒下,仍昂着无头的身子兜圈子。羊脖子霍霍地喷血,同时发出嗞嗞的迸射声,喷得造反派们一身血红。
造反派们便骇得像离开身躯的羊头一样滚下山去。
陈大爷对村民大度客气,村民们上山劳作,木屋前的山梨,谁爱吃便可以上树攀摘,持根长篙叭叭一阵猛打,梨儿便树蛙般争先恐后往下跳。俯身拾一个,咬一口,又酸又甜,味很醇;谁的衣服脏了,摘几个皂荚子,熬成皂荚水浸泡衣服搓洗,污渍即去。
那年月粮食,肥皂匮缺,山梨、皂荚子都是好东西。
春日雨稠,夏天日毒,村民上山劳作拱进木屋遮阴避雨是常有的事。木屋里四时备有茶水、旱烟、抑或红薯、板栗,弥猴桃,渴了饿了,随时可以享用。如果你碰上陈大爷用餐,陈大爷会拽住你陪他喝上几杯红薯酒。酒过三巡,红了脖根的陈大爷必定会涶沬四溅地海谈他年轻时闯荡江湖的奇闻轶事。那故事必定会离奇而凄惋,悲壮又惨烈,总让人陪出声声长嘘,悠悠喟叹。
七十年代初期,从城里来了一位“下放干部”,那干部来老羊界村没多久就病了,据悉是患了“黄病”(肝炎)。村里人不敢接近他,像避大瘟大疫一样隔着他,怕被传染。
“下放干部”躺在那栋旧粮仓里,心死意绝,闭目无语,就等着阎王爷来收拾自己。
陈大爷闻讯跑下山来,只说了一句:“‘下放干部’也是人嘛,都是苦命人,怎么扔下人家不管呢?”竟一肩将其扛上山去。
一个月后,“下放干部”下山了,比先前精神爽朗多了。
是陈大爷用草药医治好了他的病,用石蛙肉滋补好了他的身子。
那时的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吃出水平来,把蛇和蛙之类的东西视为异物,很少有人愿意吃,也不敢吃。
晚上,陈大爷借着朗朗的星月,举着亮亮的火把,走进古木森森,绿荫遮隐的溪间,屏息敛声,蹑手蹑脚悄行潜走。
那石蛙生性胆小,白天藏匿于溪涧岩孔石缝草丛之中,不易露面。到了晚上它们就静坐于溪涧的礁石上,或乘凉,或聒噪,或嬉戏。
火光一照,天地间骤然一亮,石蛙一下懞了,不知眼前发生了什么,呆在那儿不知所措。就在石蛙傻愣的当儿,捉蛙人几步抢上前,将其捉住,锁于袋中。
碰到阴雨天,有时陈大爷也去溪涧去捕捉石蛙。不过他不是徒手捕捉,而是选择僻静,树荫遮蔽的溪潭,将一截涂有花纹的木杆掷入溪潭诱捕石蛙。
那是一截刀柄大小的“康皮树”木杆,用锅墨涂上一道道花纹,乍一看,活像一条昂首旋窜的蛇。
尽管是白天,石蛙视溪潭安静,清逸,人迹罕至,坚信没有天敌,就冷不丁纷纷蹦入溪潭游玩觅食。猝见一条蛇溜进溪潭,于是便全力包抄合拢,一个个舍生忘死地扑过去,张开四足,有的箍住蛇头,有的箍住蛇颈,有的箍住蛇腰,有的箍住蛇尾……
一条蛇箍了七八只石蛙。
陈大爷把“蛇”捞起,连同石蛙一起锁进了袋中。
据悉,石蛙最忌讳蛇的出现,如果有蛇胆敢涉足它们的领地,必将会遭到石蛙的群起攻击,蛇必定被石蛙箍死无疑。
据悉那位“下放干部”后来离开老羊界时,竟在陈大爷面前长跪不起。说今生今世一定要报答陈大爷。
陈大爷只是笑笑,说以后想吃石蛙肉,尽管折回老羊界来找他。
多少年后,当年那位“下放干部”再次造访老羊界时,是开着锃亮的轿车前呼后拥进村的。当年的“下放干部”现在是省里的一个部门的领导。
“下放干部”第一句话就是要接陈大爷进城享福。但陈大爷只收了“下放干部”一条香烟和一个高级打火机。其余一概拒绝。
陈大爷逾来逾显得老了,走路颤巍巍的,像风中的一棵老树。村民思谋着要接他下山过过安逸的日子,他不肯挪步,说自己住惯了的地方不忍离去。没了这山梨树,没了这皂荚树,没了这趴满青苔的木屋,他活着有啥意思。
有人追名逐利,倾情于做官坐府;有人热恋闹市花城,沉迷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有人钟情于清泉田园,淡水远山,以求得心境的淡泊与宁静。
也许,陈大爷属于后者,即是一种心灵的回归吧。
如今,陈大爷早已作古,那山梨树,那皂荚树,那趴满青苔的木屋,也被岁月的流水所湮灭。但有关陈大爷的故事还在流传。有关他的身世,一直是个迷。有人说他年青时杀了一个恶霸才隐姓埋名躲进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也有人说他是随红军长征时受伤落伍后,无颜再返回部队,便滞留在这老羊界隐匿终生。
呵!遥远的木屋……
[ 本帖最后由 曾经沧海 于 2010-3-2 20:0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