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一年中最美的景致
2021-12-23抒情散文李华新
年画,一年中最美的景致李华新进入腊月门,济南人的习惯是过年的时候,都要贴上几幅新买的年画。那个年代的年画,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一致的。年画的内容就不可避免的和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着。那个年月人们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样板戏的年画,其他就是一些反……
年画,一年中最美的景致
李华新
进入腊月门,济南人的习惯是过年的时候,都要贴上几幅新买的年画。那个年代的年画,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一致的。年画的内容就不可避免的和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着。那个年月人们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样板戏的年画,其他就是一些反映当时建设成就的一些宣传画,真正的生活情调的年画没有多少。至于现在很平常的杨柳青以及山东潍坊的年画,那是属于四旧的东西,即使是在农村的集市上也鲜见。
不过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总是想有点文雅清丽的东西才好。那时经常到街坊那儿去,却不知道有位老人就是一位在省内享有盛名的画家,只是觉得这老人普通的很,再说他的那些画,也不很受欢迎的,更是没有人向他求字画。但是,有时到济南唯一的一家市级新华书店去的时候,还是能够见到一些具有中国审美意蕴的作品,比如偶尔可见一副具有高风亮节情调的竹子的画、有的是些描写农村风光的梯田什么的作品等等。这些作品比较少,就是这样的一些年画,可就是这些画,在那些大红大绿的、千篇一律的画作中,还是有了一点让人心情放松的感觉。
想想,我们这一代走过的历史,其实属于个人史的东西几乎很少,自己的审美观念也好,或是所接触的美术作品也好,你无法避免的是在你的视野所及之处,都是具有革命性的东西。在那个年代的美术启蒙从工农兵形象开始。即使是有所谓的美术课,目的也是要为工农兵服务。再就是一些农业机械什么的,至于美女,那是万万不可能有的。更不会有什么裸露的女性,裸体的东西更是不会招摇上市。因此在文革结束不久,电影杂志上刊登的一副灰姑娘和王子接吻的剧照,直接导致的就是那本杂志的脱销。对此人们谈起此事依然是记忆犹新。
扯远了,还是说年画。 想想在那个时候,你家里过年的时候,要贴的年画,如果你想抒情一点,要想具有一点什么情调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即使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需要有点苦中作乐的情调。比如,每每在过年的时候,除了一些什么五谷丰登之类的年画,一定要有卖的之外,另外就是很多样板戏的剧照,也是很多的。在就是一些工农兵的画像。自然,主席的伟人像那是每年都要新换的。此外,一些反映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画也是畅销的。
不过,即使如此你去选购年画,也不是很轻松就可以买到的。这家新华书店在济南最有名的那条路-----泉城路上,在马路的北面。卖画的在一层,进入店内就是,不过那时来买画的不仅只是像我这样的人,入得店内里面也是人满为患,人声鼎沸,这样的场景,也是仅有过年时节才会有的,而那些画的内容风格也是年年有些不同。那些画大半是挂在用铁丝拉起来的悬在高处,你可以选号,然后告诉营业员,你要那个号的。不过像这种横幅的竹子画,不好悬挂,因此你只能细心地寻找,直接对营业员说,是什么画。买画,你是要挤得的,不挤进去,你无法买到。拿着早早就备好的钱,一手交钱一手拿画,再小心地从人堆里抽出身来,那手是要一直要高高举着的,一声怕把画弄折了弄皱了,在就是怕把画给扯坏了。直到走出店外在大街上,才可以精心欣赏片刻,然后再走回家去。那时我也想学画来,周围也有几位同学有绘画的兴趣,对于什么竹子之类的也略知一二,知道在山东有位潍县人郑板桥是画竹子挺有名的。因此淘得这样的一副画,感到的确是有点文化的。我的同位是学美术的,常在一起念叨什么印象派什么梵高什么俄罗斯的油画风格,那时期是有了这样的山水青竹,也就不错了。
后来文革结束之后,还是在这个位置最火爆的场景是卖挂历,那时我已经结婚单过,可是房子小,几乎没有空余的多余的墙面挂这样的挂历,那会儿钱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是紧紧手节约几天买本挂历还是可以的。但是,反倒是没有当年不挣钱的时候,用积攒一年的钱买张画才会有的心情了。
因为,那就是为了过年要积攒一年的零钱,才会有这点资本买画的。而且那些钱是我们干加工活自己挣得。家里才会有让你自由支配的权利。
每每这样的画,即使是那些售画的营业员那儿,也是你要买,他也不会多说什么,更不会解释。反正是允许卖,就愿意买就是了。那时总是见到一些学校的老师什么的买得较多,在就是像我这样的人,总是感到家里本来就住得狭小,再用那些样板画挂上,总是一种直逼你内心的感觉,有些透不过起来。
而恰好那年在书店里买到一副画,是一个高风亮节的竹子画,不知是那个印刷厂印制的,隐约觉得里面好像是有点隐喻的意思。因此,当院里的另外几位老人得知后,也纷纷问我是在哪儿买的,可是他们去了,那些营业员竟说没有卖过。那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事情。人们心中一推算就能知道其中的一些不言自明的原因。
能够买到这样的一些画,心里比过年吃了酥锅还要高兴。因为,这样的一副画,贴到屋里的墙上,不是什么蓬荜生辉的感觉,而是满屋子都是一片绿色生机盎然无限的感觉。而这种绿色或是向往个性表达的东西,也是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一种渴求。
我买的这副竹子年画,是一张横条幅的,正好贴在了屋子里的南墙窗户下面,因为一片翠绿,给那时的满眼都是红红绿绿的颜色增添了一抹新绿,自然也是很吸引人们眼球的。那种感觉,就像现在过年,你买了盆艳丽新鲜显示出盎然生机,而且价格不低的那种蝴蝶兰的感觉,很是能夺人的眼球,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不过这也只是那个年代的一抹绿色,更多的空墙壁依然是类似全国山河一片红那样的主题,而那时一副竹子的高风亮节,似乎是一种隐喻,只是读懂此意的人并不多。
年画的确是那个年代,一年之中人们精心选购的景致,现在人们似乎已经无需在精心挑选过年的年画了,即使是风靡一时的挂历,似乎也在渐渐被人们淡漠,可是那幅散发出翠竹清香的那幅年画,却一直深藏在记忆里。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0-1-31 07:22 编辑 ]
李华新
进入腊月门,济南人的习惯是过年的时候,都要贴上几幅新买的年画。那个年代的年画,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一致的。年画的内容就不可避免的和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着。那个年月人们记忆最深的就是那些样板戏的年画,其他就是一些反映当时建设成就的一些宣传画,真正的生活情调的年画没有多少。至于现在很平常的杨柳青以及山东潍坊的年画,那是属于四旧的东西,即使是在农村的集市上也鲜见。
不过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总是想有点文雅清丽的东西才好。那时经常到街坊那儿去,却不知道有位老人就是一位在省内享有盛名的画家,只是觉得这老人普通的很,再说他的那些画,也不很受欢迎的,更是没有人向他求字画。但是,有时到济南唯一的一家市级新华书店去的时候,还是能够见到一些具有中国审美意蕴的作品,比如偶尔可见一副具有高风亮节情调的竹子的画、有的是些描写农村风光的梯田什么的作品等等。这些作品比较少,就是这样的一些年画,可就是这些画,在那些大红大绿的、千篇一律的画作中,还是有了一点让人心情放松的感觉。
想想,我们这一代走过的历史,其实属于个人史的东西几乎很少,自己的审美观念也好,或是所接触的美术作品也好,你无法避免的是在你的视野所及之处,都是具有革命性的东西。在那个年代的美术启蒙从工农兵形象开始。即使是有所谓的美术课,目的也是要为工农兵服务。再就是一些农业机械什么的,至于美女,那是万万不可能有的。更不会有什么裸露的女性,裸体的东西更是不会招摇上市。因此在文革结束不久,电影杂志上刊登的一副灰姑娘和王子接吻的剧照,直接导致的就是那本杂志的脱销。对此人们谈起此事依然是记忆犹新。
扯远了,还是说年画。 想想在那个时候,你家里过年的时候,要贴的年画,如果你想抒情一点,要想具有一点什么情调的话,那么这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不过,即使如此,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需要有点苦中作乐的情调。比如,每每在过年的时候,除了一些什么五谷丰登之类的年画,一定要有卖的之外,另外就是很多样板戏的剧照,也是很多的。在就是一些工农兵的画像。自然,主席的伟人像那是每年都要新换的。此外,一些反映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画也是畅销的。
不过,即使如此你去选购年画,也不是很轻松就可以买到的。这家新华书店在济南最有名的那条路-----泉城路上,在马路的北面。卖画的在一层,进入店内就是,不过那时来买画的不仅只是像我这样的人,入得店内里面也是人满为患,人声鼎沸,这样的场景,也是仅有过年时节才会有的,而那些画的内容风格也是年年有些不同。那些画大半是挂在用铁丝拉起来的悬在高处,你可以选号,然后告诉营业员,你要那个号的。不过像这种横幅的竹子画,不好悬挂,因此你只能细心地寻找,直接对营业员说,是什么画。买画,你是要挤得的,不挤进去,你无法买到。拿着早早就备好的钱,一手交钱一手拿画,再小心地从人堆里抽出身来,那手是要一直要高高举着的,一声怕把画弄折了弄皱了,在就是怕把画给扯坏了。直到走出店外在大街上,才可以精心欣赏片刻,然后再走回家去。那时我也想学画来,周围也有几位同学有绘画的兴趣,对于什么竹子之类的也略知一二,知道在山东有位潍县人郑板桥是画竹子挺有名的。因此淘得这样的一副画,感到的确是有点文化的。我的同位是学美术的,常在一起念叨什么印象派什么梵高什么俄罗斯的油画风格,那时期是有了这样的山水青竹,也就不错了。
后来文革结束之后,还是在这个位置最火爆的场景是卖挂历,那时我已经结婚单过,可是房子小,几乎没有空余的多余的墙面挂这样的挂历,那会儿钱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是紧紧手节约几天买本挂历还是可以的。但是,反倒是没有当年不挣钱的时候,用积攒一年的钱买张画才会有的心情了。
因为,那就是为了过年要积攒一年的零钱,才会有这点资本买画的。而且那些钱是我们干加工活自己挣得。家里才会有让你自由支配的权利。
每每这样的画,即使是那些售画的营业员那儿,也是你要买,他也不会多说什么,更不会解释。反正是允许卖,就愿意买就是了。那时总是见到一些学校的老师什么的买得较多,在就是像我这样的人,总是感到家里本来就住得狭小,再用那些样板画挂上,总是一种直逼你内心的感觉,有些透不过起来。
而恰好那年在书店里买到一副画,是一个高风亮节的竹子画,不知是那个印刷厂印制的,隐约觉得里面好像是有点隐喻的意思。因此,当院里的另外几位老人得知后,也纷纷问我是在哪儿买的,可是他们去了,那些营业员竟说没有卖过。那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的事情。人们心中一推算就能知道其中的一些不言自明的原因。
能够买到这样的一些画,心里比过年吃了酥锅还要高兴。因为,这样的一副画,贴到屋里的墙上,不是什么蓬荜生辉的感觉,而是满屋子都是一片绿色生机盎然无限的感觉。而这种绿色或是向往个性表达的东西,也是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一种渴求。
我买的这副竹子年画,是一张横条幅的,正好贴在了屋子里的南墙窗户下面,因为一片翠绿,给那时的满眼都是红红绿绿的颜色增添了一抹新绿,自然也是很吸引人们眼球的。那种感觉,就像现在过年,你买了盆艳丽新鲜显示出盎然生机,而且价格不低的那种蝴蝶兰的感觉,很是能夺人的眼球,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不过这也只是那个年代的一抹绿色,更多的空墙壁依然是类似全国山河一片红那样的主题,而那时一副竹子的高风亮节,似乎是一种隐喻,只是读懂此意的人并不多。
年画的确是那个年代,一年之中人们精心选购的景致,现在人们似乎已经无需在精心挑选过年的年画了,即使是风靡一时的挂历,似乎也在渐渐被人们淡漠,可是那幅散发出翠竹清香的那幅年画,却一直深藏在记忆里。
(济南 李华新)
[ 本帖最后由 李华新 于 2010-1-31 07:22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