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门人
2021-12-23叙事散文刘川北
守门人刘川北单位的门卫姓高,大家习惯称为高师傅。论年龄,和我的父亲是同一代人,祖籍承德,家在辽宁盘锦。我订过一本《辽河》的杂志,每回高师傅都要念叨几句,这是我们那疙瘩的……脸上有欣喜之色。前两年,学校还没有搬迁,学校东边有一个小院,原是镇中……
守门人
刘川北
单位的门卫姓高,大家习惯称为高师傅。论年龄,和我的父亲是同一代人,祖籍承德,家在辽宁盘锦。我订过一本《辽河》的杂志,每回高师傅都要念叨几句,这是我们那疙瘩的……脸上有欣喜之色。前两年,学校还没有搬迁,学校东边有一个小院,原是镇中的附属小学,小学校已经合并到别的学校,临时租借了过来。小院幽静,没有人的时候,能够渗出丝丝的凉意来,撑开的伞一样的山楂树,抱在一起的竹丛,忧郁的古槐树……它们成为我现在回忆小院时,必备的元素。我在小院里住了三年,一间办公室腾出来,厨房,卧室,办公室……可谓物尽其用。高师傅住在校门口旁边的我们管它叫门卫的小房子里,屋子分为三小间,每一间都是秀珍型的。没事,我便哄着女儿去门卫,我女儿老远看见高师傅便扯着嗓子喊爷爷。高师傅那里备着一台34寸的农村教育专用电视,天线也很简易,只能收几个地方台,更多时候,屏幕上飘着雪花,声音开得很大。
高师傅是个实诚的人,他喝酒的时候,嘴里嚼着干生的红辣椒,就着一碟细细的咸菜丝。我第一次看见这样喝酒的新奇方式。他一个人在的时候,吃面条的机会更多一些,冬天天闲的时候,包饺子,成为主打食谱。他爱吃莜麦,买些莜面,和好面,用手从面盆里撕出一小块面,用拇指和食指搓成猫耳朵,上屉蒸,蒸熟后,浇上汁。莜面面色有些黎黑,劲道,口味独特。高师傅说,这莜面是纯天然的粮食,不用农药,这莜面买回来是熟的,加工成粉的时候已经炒熟了,和莜面的时候,必需用滚烫的水……高师傅做的莜面猫耳朵,几个值班的老师都尝过,那一次,足足蒸了两锅。我回家试着做,只能做到三分像,没有人肯赏个面子,只好独自享用这天下的美味,当然最主要的是没有高师傅做出来的地道。高师傅,算个文化人,初中毕业,那时候的初中毕业,已经很了不得,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我看见,他手写的考试钟令安排,字纤细,而不失雄劲。他读书,有一段时间找不到别的书,就温习《毛泽东选集》,读之如饴,津津有味。《资本论》读了不下10遍,《毛泽东选集》读过有20多遍,还做了详细的笔记。这实在是比学校里以教师著称,而业余一书不读的教书匠们强得多。老师们打篮球的时候,他也上手,多半不是正式的比赛,他揸着两手,有些矮胖,像有些小精明的鸭子,不过,投球很准,比我这没有运动细胞的人要强得多。高师傅从音乐老师那借来一架电子琴,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从三楼的微机教室下来,从他的窗前经过,常常听到他的琴声,琴声断断续续,属于“一指禅”功夫,有时候是《白毛女》,雪花那个飘,有时候,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暗地里有些佩服,感觉这高人(高师傅的名字高仁),实在是不寻常。
我的邮件多要经过高师傅的手,刚开始的时候,他在小黑板上写上:某某某拿邮单,某年某月某日。后来,每有邮件过来,他便打电话,电话还要附带两句,提示我,哪里哪里邮来的。他遇见人便夸我,你看人家的大作上《读者》,前程无量。他不知道,这《读者》被某些家们当作垃圾一脸鄙夷之色。有时候,一段日子里,少了我的邮件,他便过来问我,怎么好长时间没你的邮单?是不是弄错了?只有我心里面明白,不思进取,当然一无所获了。他的话不多,反而对我有了督促作用,让人家看不见邮单是多么丢人不肯上进的事情呀。附近的村子里唱戏,河北梆子,保定老调,他喜欢,这时候,他过来,让我帮忙值班,自己骑着破自行车,一路晃晃摇摇去了。替高师傅值班时,便哄着孩子到值班室,看电视,翻报纸,也是快事。回来的时候,高师傅嘴里有腔有调,脸上也有了红光。
高师傅一天很忙活,一大早,早早起来,水塔里的水需要开闸上水,还要烧一锅炉开水,然后开门,学生就候在门口了。中午和下午领导值班的时候,他也要在学校门口陪着值班。有一年,小院的锅炉没人烧了,那个烧锅炉的嫌钱少,不来了,高师傅烧了一冬的锅炉。平日里他还捡学生丢弃的废纸,矿泉水的瓶子。他告诉我,哪里哪里的收购站,比别处贵一分,哪里的收购站缺斤短两。有一次,他收购了学生的矿泉水的瓶子,9分收的,他倒一下手,卖1毛,每个有1分钱的赚头,不成想,等攒的差不多,矿泉水的瓶子1毛钱两个,还不大愿意收。高师傅讪讪地跟我说,白搭工,还赔了。他走访了好几个学校的门卫,每个门卫的工资都比他高,他便很失落。我劝他,你又不像我们是下了契约,卖给人家,你最多是只风筝,一断线,想往哪跑,就往哪跑,不行,打铺盖,回老家去。高师傅当门卫是其次的,他的大女儿在县医院里牙科上班,最主要目的是看看女儿,和女儿相守一段日子。他看着我,说,可不是呗,这劳动法也白纸黑字印在报纸上,白费了纸张,养老、医疗,说的怪好的……我们都觉得的老高这个人不错,做人做事不虚饰。
其实高师傅家,种着20多亩的稻子,稻田里还养着螃蟹,一年收入,应该不错。20亩地,隶属农场,承包给了个人。等他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能拿到一份退休金,实实在在比一般的农民强。他的老伴千里迢迢地过来,帮他料理日常生活。学校里总共住着没几家,她常常到小院里,有时借用我们的大盆洗衣服,或者没事过来唠嗑。说起高师傅的不好,说他被单子不知道洗,老脏了,说高师傅固执,事事得听他的。十月里,她在家割(Ga)稻子,高师傅一个劲的打电话,说打好的稻子不能卖,粮食要涨价,他听新闻了。老伴粜了一半,留一半,却不见稻子往上涨,偏偏一天比一天便宜。两个人事无巨细,旁人看来,却有小孩子做游戏的天真。高师傅做过一次静脉曲张的手术,我去医院里看他,出院时又原封不动的把东西拿回来。我女儿的腿轻度骨折,他骑着自行车,跑过来看望。我女儿打着夹板,躺在床上,为他念儿歌。
高师傅解放回老家,让我为他高兴,又十分的留恋。我们哥几个在他临走前晚上,为高师傅送行。几个凉菜,和一锅涮羊肉,很简单,高师傅脸涨红着,邀请我们有时间去他那里玩,十月里有螃蟹,离海很近……高师傅走了,再也没有人给我打电话,催我去单位取邮单了。我也在想,有时间,一定去那个陌生的地方,去走走,去看看高师傅。
[ 本帖最后由 刘川北 于 2010-2-9 07:49 编辑 ]
刘川北
单位的门卫姓高,大家习惯称为高师傅。论年龄,和我的父亲是同一代人,祖籍承德,家在辽宁盘锦。我订过一本《辽河》的杂志,每回高师傅都要念叨几句,这是我们那疙瘩的……脸上有欣喜之色。前两年,学校还没有搬迁,学校东边有一个小院,原是镇中的附属小学,小学校已经合并到别的学校,临时租借了过来。小院幽静,没有人的时候,能够渗出丝丝的凉意来,撑开的伞一样的山楂树,抱在一起的竹丛,忧郁的古槐树……它们成为我现在回忆小院时,必备的元素。我在小院里住了三年,一间办公室腾出来,厨房,卧室,办公室……可谓物尽其用。高师傅住在校门口旁边的我们管它叫门卫的小房子里,屋子分为三小间,每一间都是秀珍型的。没事,我便哄着女儿去门卫,我女儿老远看见高师傅便扯着嗓子喊爷爷。高师傅那里备着一台34寸的农村教育专用电视,天线也很简易,只能收几个地方台,更多时候,屏幕上飘着雪花,声音开得很大。
高师傅是个实诚的人,他喝酒的时候,嘴里嚼着干生的红辣椒,就着一碟细细的咸菜丝。我第一次看见这样喝酒的新奇方式。他一个人在的时候,吃面条的机会更多一些,冬天天闲的时候,包饺子,成为主打食谱。他爱吃莜麦,买些莜面,和好面,用手从面盆里撕出一小块面,用拇指和食指搓成猫耳朵,上屉蒸,蒸熟后,浇上汁。莜面面色有些黎黑,劲道,口味独特。高师傅说,这莜面是纯天然的粮食,不用农药,这莜面买回来是熟的,加工成粉的时候已经炒熟了,和莜面的时候,必需用滚烫的水……高师傅做的莜面猫耳朵,几个值班的老师都尝过,那一次,足足蒸了两锅。我回家试着做,只能做到三分像,没有人肯赏个面子,只好独自享用这天下的美味,当然最主要的是没有高师傅做出来的地道。高师傅,算个文化人,初中毕业,那时候的初中毕业,已经很了不得,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本科。我看见,他手写的考试钟令安排,字纤细,而不失雄劲。他读书,有一段时间找不到别的书,就温习《毛泽东选集》,读之如饴,津津有味。《资本论》读了不下10遍,《毛泽东选集》读过有20多遍,还做了详细的笔记。这实在是比学校里以教师著称,而业余一书不读的教书匠们强得多。老师们打篮球的时候,他也上手,多半不是正式的比赛,他揸着两手,有些矮胖,像有些小精明的鸭子,不过,投球很准,比我这没有运动细胞的人要强得多。高师傅从音乐老师那借来一架电子琴,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从三楼的微机教室下来,从他的窗前经过,常常听到他的琴声,琴声断断续续,属于“一指禅”功夫,有时候是《白毛女》,雪花那个飘,有时候,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暗地里有些佩服,感觉这高人(高师傅的名字高仁),实在是不寻常。
我的邮件多要经过高师傅的手,刚开始的时候,他在小黑板上写上:某某某拿邮单,某年某月某日。后来,每有邮件过来,他便打电话,电话还要附带两句,提示我,哪里哪里邮来的。他遇见人便夸我,你看人家的大作上《读者》,前程无量。他不知道,这《读者》被某些家们当作垃圾一脸鄙夷之色。有时候,一段日子里,少了我的邮件,他便过来问我,怎么好长时间没你的邮单?是不是弄错了?只有我心里面明白,不思进取,当然一无所获了。他的话不多,反而对我有了督促作用,让人家看不见邮单是多么丢人不肯上进的事情呀。附近的村子里唱戏,河北梆子,保定老调,他喜欢,这时候,他过来,让我帮忙值班,自己骑着破自行车,一路晃晃摇摇去了。替高师傅值班时,便哄着孩子到值班室,看电视,翻报纸,也是快事。回来的时候,高师傅嘴里有腔有调,脸上也有了红光。
高师傅一天很忙活,一大早,早早起来,水塔里的水需要开闸上水,还要烧一锅炉开水,然后开门,学生就候在门口了。中午和下午领导值班的时候,他也要在学校门口陪着值班。有一年,小院的锅炉没人烧了,那个烧锅炉的嫌钱少,不来了,高师傅烧了一冬的锅炉。平日里他还捡学生丢弃的废纸,矿泉水的瓶子。他告诉我,哪里哪里的收购站,比别处贵一分,哪里的收购站缺斤短两。有一次,他收购了学生的矿泉水的瓶子,9分收的,他倒一下手,卖1毛,每个有1分钱的赚头,不成想,等攒的差不多,矿泉水的瓶子1毛钱两个,还不大愿意收。高师傅讪讪地跟我说,白搭工,还赔了。他走访了好几个学校的门卫,每个门卫的工资都比他高,他便很失落。我劝他,你又不像我们是下了契约,卖给人家,你最多是只风筝,一断线,想往哪跑,就往哪跑,不行,打铺盖,回老家去。高师傅当门卫是其次的,他的大女儿在县医院里牙科上班,最主要目的是看看女儿,和女儿相守一段日子。他看着我,说,可不是呗,这劳动法也白纸黑字印在报纸上,白费了纸张,养老、医疗,说的怪好的……我们都觉得的老高这个人不错,做人做事不虚饰。
其实高师傅家,种着20多亩的稻子,稻田里还养着螃蟹,一年收入,应该不错。20亩地,隶属农场,承包给了个人。等他到了退休的年龄,还能拿到一份退休金,实实在在比一般的农民强。他的老伴千里迢迢地过来,帮他料理日常生活。学校里总共住着没几家,她常常到小院里,有时借用我们的大盆洗衣服,或者没事过来唠嗑。说起高师傅的不好,说他被单子不知道洗,老脏了,说高师傅固执,事事得听他的。十月里,她在家割(Ga)稻子,高师傅一个劲的打电话,说打好的稻子不能卖,粮食要涨价,他听新闻了。老伴粜了一半,留一半,却不见稻子往上涨,偏偏一天比一天便宜。两个人事无巨细,旁人看来,却有小孩子做游戏的天真。高师傅做过一次静脉曲张的手术,我去医院里看他,出院时又原封不动的把东西拿回来。我女儿的腿轻度骨折,他骑着自行车,跑过来看望。我女儿打着夹板,躺在床上,为他念儿歌。
高师傅解放回老家,让我为他高兴,又十分的留恋。我们哥几个在他临走前晚上,为高师傅送行。几个凉菜,和一锅涮羊肉,很简单,高师傅脸涨红着,邀请我们有时间去他那里玩,十月里有螃蟹,离海很近……高师傅走了,再也没有人给我打电话,催我去单位取邮单了。我也在想,有时间,一定去那个陌生的地方,去走走,去看看高师傅。
[ 本帖最后由 刘川北 于 2010-2-9 07:49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