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温暖
2021-12-23抒情散文范廷伟
父亲患风心病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因为城里的条件自然要好一些,多年来,我一直让他和母亲随我们到城里来生活,但脾气执拗的他,总是忘不下平日里与他一起打牌聊天的老友,忘不下牛羊的身影和庄稼的味道。只是想我们的时候,偶尔来我们这里小住几天。自从三……
父亲患风心病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因为城里的条件自然要好一些,多年来,我一直让他和母亲随我们到城里来生活,但脾气执拗的他,总是忘不下平日里与他一起打牌聊天的老友,忘不下牛羊的身影和庄稼的味道。只是想我们的时候,偶尔来我们这里小住几天。
自从三年前给父亲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父亲才听从我们姐妹五个的规劝,随了我来到城里居住。这里冬天的楼房内温暖如春,生活质量又好,父亲很少感冒,这自然令我们感到欣慰了许多。但父亲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只来城里度过冬天,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还要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老家,在院子里拾掇土地,种瓜点豆,伺弄蔬菜,隔三差五地托人捎些新鲜的瓜菜来。我知道,父亲在城里生活上有些不习惯,也没有什么爱好,修理了地球一辈子的他,还是离不开那些熟悉的农村环境。所以,我们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
就这样,双亲大人像极了两只飞来飞去的春燕,天冷了,便飞到城里来越冬,天暖了,便飞到乡下去生活。我们的心,一直随了父母的身影,穿越岁月的斜风细雨,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留下了为人子女者不断的思盼和无尽的挂念。父母没有经济上的苛求,他们总在尽量减少子女们的经济压力,总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硬朗,还没有到需要在子女们面前吃闲饭的地步。对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丝毫不起作用,父亲依旧愿意在春日的小院菜地中浇水施肥,母亲依旧顶着骄阳,到夏日白晃晃的麦田里拣拾别人遗落的麦穗……
在那些“叶落满院黄,草丛秋菊香”的深秋时节,父母总是有着干不完的工作,母亲和东邻西舍的大婶、嫂子去棉田里寻一些他人不要的瘪扁棉桃。我们开车回家接他们时,父亲总是边和母亲扒着坚硬的棉桃,边说天还不冷。宽大的手掌在棉桃硬壳的磨砺下,粗糙得像两把木锉。我们多次和父母开玩笑地说起过:您的子女们都有着光鲜的工作,这样累死累活地拾麦扒棉,就不怕街坊们说我们不孝顺吗?就不怕败坏您孩子们的名声吗?您们俩总是累得这样灰头土脸,不怕让您的孙子找不上媳妇吗? 说实话,我们姐妹对父母是非常孝顺的,当年给父亲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时,花费了近九万元,这在四邻八乡是非常少见的。为此呢,我们成了老年人教育孩子的榜样,经常有一些老人当面向父母夸赞我们姐妹几个。最令父母感到高兴的是,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我作为他们的唯一的儿子,经常被街坊们夸赞到“好儿不用多,一个顶十个”,因为有了这些作铺垫,并没有人为我父母的劳累而怀疑我们的孝行有任何的虚假。我们担心的是,已经七十多岁的父母,如果再因为忙于手中这些无谓的“工作”累病了,那可怎么办?
还未到小年,父亲便沉不住气了,整天嚷着要回乡下老家。乍暖还寒的节令,我是恐怕他们年迈的身体抵不住寒流的袭击。但父亲总是说,今年立春早些,需要提前回家准备一下,让我们回老家过年,说乡下的年味特别浓。新春到,新春到,女要花,男要炮,村里的大街小巷鞭炮炸响,红男绿女,热闹非凡,我们心里都明白,父母知道我们春节回老家给长辈们拜年时,经常从老宅门前路过,紧闭的大门,冷清的房屋,静寂的院落,会让我们找不到年的热闹感觉,找不到家的温馨感觉。
在父母的坚持下,我们已将各种生活用品准备得一应俱全,让正要赶回婆家的大姐,顺便将父母捎回了老家。今天趁空,我抓紧给父亲打了个手机,问父亲,炉子点了吗?家里冷吗?一定要注意身体哦,千万别感冒。妻子笑着在一边插话说,有当儿子的这句话,老人的心里热乎着呢!(共1370字)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2-4 14:04 编辑 ]
自从三年前给父亲做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父亲才听从我们姐妹五个的规劝,随了我来到城里居住。这里冬天的楼房内温暖如春,生活质量又好,父亲很少感冒,这自然令我们感到欣慰了许多。但父亲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只来城里度过冬天,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还要和母亲一起回到乡下老家,在院子里拾掇土地,种瓜点豆,伺弄蔬菜,隔三差五地托人捎些新鲜的瓜菜来。我知道,父亲在城里生活上有些不习惯,也没有什么爱好,修理了地球一辈子的他,还是离不开那些熟悉的农村环境。所以,我们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
就这样,双亲大人像极了两只飞来飞去的春燕,天冷了,便飞到城里来越冬,天暖了,便飞到乡下去生活。我们的心,一直随了父母的身影,穿越岁月的斜风细雨,在每一个平淡的日子里,留下了为人子女者不断的思盼和无尽的挂念。父母没有经济上的苛求,他们总在尽量减少子女们的经济压力,总觉得自己的身体还硬朗,还没有到需要在子女们面前吃闲饭的地步。对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丝毫不起作用,父亲依旧愿意在春日的小院菜地中浇水施肥,母亲依旧顶着骄阳,到夏日白晃晃的麦田里拣拾别人遗落的麦穗……
在那些“叶落满院黄,草丛秋菊香”的深秋时节,父母总是有着干不完的工作,母亲和东邻西舍的大婶、嫂子去棉田里寻一些他人不要的瘪扁棉桃。我们开车回家接他们时,父亲总是边和母亲扒着坚硬的棉桃,边说天还不冷。宽大的手掌在棉桃硬壳的磨砺下,粗糙得像两把木锉。我们多次和父母开玩笑地说起过:您的子女们都有着光鲜的工作,这样累死累活地拾麦扒棉,就不怕街坊们说我们不孝顺吗?就不怕败坏您孩子们的名声吗?您们俩总是累得这样灰头土脸,不怕让您的孙子找不上媳妇吗? 说实话,我们姐妹对父母是非常孝顺的,当年给父亲做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时,花费了近九万元,这在四邻八乡是非常少见的。为此呢,我们成了老年人教育孩子的榜样,经常有一些老人当面向父母夸赞我们姐妹几个。最令父母感到高兴的是,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我作为他们的唯一的儿子,经常被街坊们夸赞到“好儿不用多,一个顶十个”,因为有了这些作铺垫,并没有人为我父母的劳累而怀疑我们的孝行有任何的虚假。我们担心的是,已经七十多岁的父母,如果再因为忙于手中这些无谓的“工作”累病了,那可怎么办?
还未到小年,父亲便沉不住气了,整天嚷着要回乡下老家。乍暖还寒的节令,我是恐怕他们年迈的身体抵不住寒流的袭击。但父亲总是说,今年立春早些,需要提前回家准备一下,让我们回老家过年,说乡下的年味特别浓。新春到,新春到,女要花,男要炮,村里的大街小巷鞭炮炸响,红男绿女,热闹非凡,我们心里都明白,父母知道我们春节回老家给长辈们拜年时,经常从老宅门前路过,紧闭的大门,冷清的房屋,静寂的院落,会让我们找不到年的热闹感觉,找不到家的温馨感觉。
在父母的坚持下,我们已将各种生活用品准备得一应俱全,让正要赶回婆家的大姐,顺便将父母捎回了老家。今天趁空,我抓紧给父亲打了个手机,问父亲,炉子点了吗?家里冷吗?一定要注意身体哦,千万别感冒。妻子笑着在一边插话说,有当儿子的这句话,老人的心里热乎着呢!(共1370字)
[ 本帖最后由 范廷伟 于 2010-2-4 14:0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