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怀念
2021-12-23叙事散文王九峰
永远的怀念王九峰“山老鸹,胖敦敦,俺上外婆家住一春,外婆看见喜欢欢,妗子看见瞅一眼,妗子妗子你别瞅,豌豆开花俺就走,棉花白,俺再来,一住住到薅花柴。妗子妗子从哪走?从山走,山中有石头,从河走,河里有泥鳅,大的逮不住,小的乱出溜”。呼啸的北……
永远的怀念
王九峰
“山老鸹,胖敦敦,俺上外婆家住一春,外婆看见喜欢欢,妗子看见瞅一眼,妗子妗子你别瞅,豌豆开花俺就走,棉花白,俺再来,一住住到薅花柴。妗子妗子从哪走?从山走,山中有石头,从河走,河里有泥鳅,大的逮不住,小的乱出溜”。 呼啸的北风,使劲扑打着门窗,风翼把多孔的窗棂纸忽煽得一鼓一鼓的,那忠实的窗纸,仍紧贴在低矮陈旧的木框上,拼命抵御着肆虐的寒风,发誓把峭冷堵在窗外。屋内,在一盏昏黄摇曳的灯影里,一个盘坐在草蒲团上的中年妇女,正专注地用右手摇着纺车,用左手拈着棉花捻,在冷寂空旷的寒夜中纺棉。她的面部凝重而神圣,她拿捏棉花捻的姿势娴熟而优美,那条细细的棉线在她手中,就象一根维系古今,又不绝如缕的琴弦,无休止地演绎着世代手口相传,永远不变,但又牢牢紧扣着每个人心弦的单一音符,在那耿耿夜色中回旋,温暖着空旷寒颤的长夜。而今,她仍重复着从上辈那里传接下来的固定姿式,用她似乎不知疲倦的手臂拉着从线纤上缓缓抽出的棉线,慢慢斜转着躯体,向左后侧的上方张扬出一道美丽的弧形,直到把手臂扬起到不能再扬的极尽处,线的长短也就适度而止。然后再把从棉花捻上抽出的棉线,往不停旋转着的线纤上一转一转,十分整齐规则地绕缠。随着棉线一圈一圈地收缩,胳膊也随之慢慢向下向前延伸,身子又重新缓转至正,并略微向前倾俯,就在这周尔复始不间断地重复着同一俯仰动作中,一个带有艺术美的宝塔状的线穗,在那双灵巧的手中逐渐成型。此时,在她旁边,还坐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痴痴地盯着飞旋的线纤,把那双稚嫩的小手伸在火笼上取暖,嘴里唧唧咛咛地反复哼唱着刚刚学会的上面那首儿歌。稚嫩的嗓音合着纺车发出的嗡嗡声,在低矮逼仄的农家茅舍中轻漾。那柔弱的合唱,未作任何抵抗,转瞬便被屋外那带着尖厉啸音的老北风的怒号淹没,消失得无影无踪。 夜未央,有味的青灯也早已结了好几次灯花,小男孩渐渐含糊了口中的昵喃,呵欠声不断,呆呆地眯糊着仍在不疾不徐旋转着的纺车,脸上渐现不豫之色。而纺棉人此刻好象愈纺愈精神似的,不见有似毫的困倦。这时,她似乎已经意识到小男孩有要闹腾的苗头,便侧过头来哄着他说“峰,要听话哟,别闹人,等外婆再纺几把花捻后咱就去睡”。小男孩看着还有半簸箩的花捻,感到很是失望,坚决不干。外婆见状,又开口道:“你不是想要个铅笔和本本么?你先把你爸你妈的名子写出来让外婆看看,如写对了,明个我就去给你买”。小男孩一听说外婆明天要给自己买铅笔本本,一下子忘记了瞌睡,又欢喜起来。急忙找个短棍,在外婆的身边胡乱折腾开了。直到灯芯又结了一次花,外婆才终于结束了夜纺,抱起早已意兴阑珊,困顿萎靡的小外孙,颠着一双三寸小脚,把他轻轻放入黑甜乡中!
在上面这段略含酸涩又不乏温馨的回忆中,使我又一次品尝到了童年的况味。人们都说“童年是金色的”,在我却不曾体会到。因为我的童年是在不断的颠簸和充满了苦辛中度过的。幼时,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父亲在百货公司上斑,常年在外地出差。母亲亦在供销社供职,姊妹中我行二,上面有个哥下面有个弟和两个妹,母亲一时招护不过来。便把我寄养在外婆家。那时尚不更事,隐约总有一种饥饿的感觉。后来母亲又被下放,举家到了农村。我也随外婆一块挪到母亲那去同住。因顽皮太过,不服管教,老惹母亲生气。无奈,外婆又把我送到唐河县老家我奶奶身边。虽远离了父母,却淘气依旧。课余,在伙同小伙伴爬树玩“摸树猴”游戏时,不慎摔折了胳膊。因责任事大,奶奶大起恐慌,急忙又把我送回平氏家中。对我而言,无论在哪,只要有人陪着撒野,也就无所谓了。对已过去的那一点小灾星,大概早已在命中注定,似毫无减我的昂扬兴致------尽管有几个月的不便。这个非但未使我汲取教训,反尔顽劣如常。可在外婆,对我的摔伤,却在心扉上划上了一道至死都无法愈合的创痕。就在她老人家临近仙逝的前一年我去看望她时,仍拉着我的手,满含着眼泪对我说“外婆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不该把你送到你奶奶那,让你受了恁大罪,现在天阴下雨胳膊还疼不?”望着老人家那满头白发,听着她对孙辈充满悔意的汩汩心语,我这堂堂五尺汉子,竟也忍不着浸满了两眶晶莹的泪水! 外婆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做过生意,又做得一手好针线和好茶饭。后来又种过地。年复一年的操劳,养成了她一生勤谨,能吃苦,干净利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她一生奉善德为圭皋,从不在钱财和物什上与人计较。有一年母亲特意为她缝制一件带大襟的夹袄,说是过年时套到棉衣外面。孰料年下我接老人到我家团聚时,却不见了那件新衣。经再三询问,才得知她送了自觉比她更可怜点的一位邻居。就连平时我们去看她给她买的吃食,她也不忘分点给她左邻右舍的老姐妹们共享。外婆平日不爱乱花钱,对自己极苛,可每当有人向她求助时,她从不说没有。宁可自己没钱买菜下饭,一天三顿吃淡饭也要顾及他人。她的不吝和大气,在邻里之间一直传为美谈。她居家度日甚俭,据说在她老人家一瞑不视日,舅舅还从她的口袋里找出平时零打碎敲积攒下来的70多元钱(91年)。更可感者,外婆对我用情独深。她喜穿带大襟的衣褂,上面缀有银制梅花形的扣子。在她八十岁那年,(她活84岁,乡谚: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特意把扣子拆下来,非要交我保存。我当时说啥也不好意思要。她却嘱咐我,等到她快不中那天,务必要我把这两套银扣拆下保存,留做纪念。可痛的是,在老人家即将归道山时,我却出差不在她身边。后来听母亲说“你外婆临走的头一天,还嘱托我,她一旦不行了,峰又赶不回来,你一定要把我的衣裳扣拆下,等他回来时交给他,好给他留个念想”。不料她老人家去世那天,母亲一忙乱竟忘记了这件事。等憬悟过来后,外婆衣裳上只剩下两颗扣子了。母亲急忙拆下。后来又郑重其事地转交给我。并把外婆临终前的嘱托也遂即转述。当听着母亲亦泣亦咽的话语,捧着那两颗重若千钧的银制梅花,冥冥之中,仿佛捧着的是外婆那品质如梅的懿德,和她倾注予外孙那一腔殷殷深情,以及老人家那颗永远炽热滚烫的心! 天下外婆疼外孙,此话在我婆孙们身上得到了更加确切的印证。舅舅家也儿女一大群,外婆并非不疼爱他们。但是她把更多更深的情愫都倾洒在我们兄妹身上。在少小那段艰难岁月中,我们因为有了勤谨辛劳的外婆,免去了不少的冻馁之虞。难怪在我们皆已长大成人后,妗子在面对我们时仍耿耿于怀地说道“你外婆明知外孙是个假宝,可她这辈子偏要重外孙不重里孙。不过妗子如今也不再生闲气了。现在你们都已长大了,你们对外婆也很孝顺,这也是她的积德。不过有个事我得问问峰,你从小在这里长大,你看见妗子啥时间用眼横瞪过你?”我忙不迭地说“没有哇”“那你咋老唱那首歌哩?是你外婆教你唱的吧?”闻言语塞,对妗子的有意质问,真不知该如何作答了。一首儿歌,唱出了对妗子的不满,也因此郁结在妗子心中这么多年,一直到我年近而立时仍还不忘问及,这倒是我万万不曾料到! 尔今,外婆/舅舅/妗子们的墓木已拱,我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再来追忆她们生前的音容笑貌,其心情的复杂实难用一般语言所能尽述。有道是青灯有味,儿时不在。在经过漫漫人生的长途跋涉之后,于俯仰之中,老境渐近,偶一回首儿时光景,再回味起那些曾经爱过自己或不曾爱过自己的人们,皆已逝者长已矣!今天,在独立风前,顾影咏叹时,能不感慨万千?顿生不堪回首之叹么!正因此故,对当初反复高唱着这首<山老鸹>的儿歌时,那股始终萦回在胸中的爱/恨交错的不平之气,随着无情岁月的不断消长,也磨蚀殆尽。剩下的唯有对那些长眠在地下的亲人们绵绵无尽的怀念!-------对外婆,对妗子-------- 2010年1月15日于百拙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九峰 于 2010-1-21 11:29 编辑 ]
王九峰
“山老鸹,胖敦敦,俺上外婆家住一春,外婆看见喜欢欢,妗子看见瞅一眼,妗子妗子你别瞅,豌豆开花俺就走,棉花白,俺再来,一住住到薅花柴。妗子妗子从哪走?从山走,山中有石头,从河走,河里有泥鳅,大的逮不住,小的乱出溜”。 呼啸的北风,使劲扑打着门窗,风翼把多孔的窗棂纸忽煽得一鼓一鼓的,那忠实的窗纸,仍紧贴在低矮陈旧的木框上,拼命抵御着肆虐的寒风,发誓把峭冷堵在窗外。屋内,在一盏昏黄摇曳的灯影里,一个盘坐在草蒲团上的中年妇女,正专注地用右手摇着纺车,用左手拈着棉花捻,在冷寂空旷的寒夜中纺棉。她的面部凝重而神圣,她拿捏棉花捻的姿势娴熟而优美,那条细细的棉线在她手中,就象一根维系古今,又不绝如缕的琴弦,无休止地演绎着世代手口相传,永远不变,但又牢牢紧扣着每个人心弦的单一音符,在那耿耿夜色中回旋,温暖着空旷寒颤的长夜。而今,她仍重复着从上辈那里传接下来的固定姿式,用她似乎不知疲倦的手臂拉着从线纤上缓缓抽出的棉线,慢慢斜转着躯体,向左后侧的上方张扬出一道美丽的弧形,直到把手臂扬起到不能再扬的极尽处,线的长短也就适度而止。然后再把从棉花捻上抽出的棉线,往不停旋转着的线纤上一转一转,十分整齐规则地绕缠。随着棉线一圈一圈地收缩,胳膊也随之慢慢向下向前延伸,身子又重新缓转至正,并略微向前倾俯,就在这周尔复始不间断地重复着同一俯仰动作中,一个带有艺术美的宝塔状的线穗,在那双灵巧的手中逐渐成型。此时,在她旁边,还坐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痴痴地盯着飞旋的线纤,把那双稚嫩的小手伸在火笼上取暖,嘴里唧唧咛咛地反复哼唱着刚刚学会的上面那首儿歌。稚嫩的嗓音合着纺车发出的嗡嗡声,在低矮逼仄的农家茅舍中轻漾。那柔弱的合唱,未作任何抵抗,转瞬便被屋外那带着尖厉啸音的老北风的怒号淹没,消失得无影无踪。 夜未央,有味的青灯也早已结了好几次灯花,小男孩渐渐含糊了口中的昵喃,呵欠声不断,呆呆地眯糊着仍在不疾不徐旋转着的纺车,脸上渐现不豫之色。而纺棉人此刻好象愈纺愈精神似的,不见有似毫的困倦。这时,她似乎已经意识到小男孩有要闹腾的苗头,便侧过头来哄着他说“峰,要听话哟,别闹人,等外婆再纺几把花捻后咱就去睡”。小男孩看着还有半簸箩的花捻,感到很是失望,坚决不干。外婆见状,又开口道:“你不是想要个铅笔和本本么?你先把你爸你妈的名子写出来让外婆看看,如写对了,明个我就去给你买”。小男孩一听说外婆明天要给自己买铅笔本本,一下子忘记了瞌睡,又欢喜起来。急忙找个短棍,在外婆的身边胡乱折腾开了。直到灯芯又结了一次花,外婆才终于结束了夜纺,抱起早已意兴阑珊,困顿萎靡的小外孙,颠着一双三寸小脚,把他轻轻放入黑甜乡中!
在上面这段略含酸涩又不乏温馨的回忆中,使我又一次品尝到了童年的况味。人们都说“童年是金色的”,在我却不曾体会到。因为我的童年是在不断的颠簸和充满了苦辛中度过的。幼时,正赶上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父亲在百货公司上斑,常年在外地出差。母亲亦在供销社供职,姊妹中我行二,上面有个哥下面有个弟和两个妹,母亲一时招护不过来。便把我寄养在外婆家。那时尚不更事,隐约总有一种饥饿的感觉。后来母亲又被下放,举家到了农村。我也随外婆一块挪到母亲那去同住。因顽皮太过,不服管教,老惹母亲生气。无奈,外婆又把我送到唐河县老家我奶奶身边。虽远离了父母,却淘气依旧。课余,在伙同小伙伴爬树玩“摸树猴”游戏时,不慎摔折了胳膊。因责任事大,奶奶大起恐慌,急忙又把我送回平氏家中。对我而言,无论在哪,只要有人陪着撒野,也就无所谓了。对已过去的那一点小灾星,大概早已在命中注定,似毫无减我的昂扬兴致------尽管有几个月的不便。这个非但未使我汲取教训,反尔顽劣如常。可在外婆,对我的摔伤,却在心扉上划上了一道至死都无法愈合的创痕。就在她老人家临近仙逝的前一年我去看望她时,仍拉着我的手,满含着眼泪对我说“外婆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不该把你送到你奶奶那,让你受了恁大罪,现在天阴下雨胳膊还疼不?”望着老人家那满头白发,听着她对孙辈充满悔意的汩汩心语,我这堂堂五尺汉子,竟也忍不着浸满了两眶晶莹的泪水! 外婆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做过生意,又做得一手好针线和好茶饭。后来又种过地。年复一年的操劳,养成了她一生勤谨,能吃苦,干净利索和乐于助人的品质。她一生奉善德为圭皋,从不在钱财和物什上与人计较。有一年母亲特意为她缝制一件带大襟的夹袄,说是过年时套到棉衣外面。孰料年下我接老人到我家团聚时,却不见了那件新衣。经再三询问,才得知她送了自觉比她更可怜点的一位邻居。就连平时我们去看她给她买的吃食,她也不忘分点给她左邻右舍的老姐妹们共享。外婆平日不爱乱花钱,对自己极苛,可每当有人向她求助时,她从不说没有。宁可自己没钱买菜下饭,一天三顿吃淡饭也要顾及他人。她的不吝和大气,在邻里之间一直传为美谈。她居家度日甚俭,据说在她老人家一瞑不视日,舅舅还从她的口袋里找出平时零打碎敲积攒下来的70多元钱(91年)。更可感者,外婆对我用情独深。她喜穿带大襟的衣褂,上面缀有银制梅花形的扣子。在她八十岁那年,(她活84岁,乡谚: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特意把扣子拆下来,非要交我保存。我当时说啥也不好意思要。她却嘱咐我,等到她快不中那天,务必要我把这两套银扣拆下保存,留做纪念。可痛的是,在老人家即将归道山时,我却出差不在她身边。后来听母亲说“你外婆临走的头一天,还嘱托我,她一旦不行了,峰又赶不回来,你一定要把我的衣裳扣拆下,等他回来时交给他,好给他留个念想”。不料她老人家去世那天,母亲一忙乱竟忘记了这件事。等憬悟过来后,外婆衣裳上只剩下两颗扣子了。母亲急忙拆下。后来又郑重其事地转交给我。并把外婆临终前的嘱托也遂即转述。当听着母亲亦泣亦咽的话语,捧着那两颗重若千钧的银制梅花,冥冥之中,仿佛捧着的是外婆那品质如梅的懿德,和她倾注予外孙那一腔殷殷深情,以及老人家那颗永远炽热滚烫的心! 天下外婆疼外孙,此话在我婆孙们身上得到了更加确切的印证。舅舅家也儿女一大群,外婆并非不疼爱他们。但是她把更多更深的情愫都倾洒在我们兄妹身上。在少小那段艰难岁月中,我们因为有了勤谨辛劳的外婆,免去了不少的冻馁之虞。难怪在我们皆已长大成人后,妗子在面对我们时仍耿耿于怀地说道“你外婆明知外孙是个假宝,可她这辈子偏要重外孙不重里孙。不过妗子如今也不再生闲气了。现在你们都已长大了,你们对外婆也很孝顺,这也是她的积德。不过有个事我得问问峰,你从小在这里长大,你看见妗子啥时间用眼横瞪过你?”我忙不迭地说“没有哇”“那你咋老唱那首歌哩?是你外婆教你唱的吧?”闻言语塞,对妗子的有意质问,真不知该如何作答了。一首儿歌,唱出了对妗子的不满,也因此郁结在妗子心中这么多年,一直到我年近而立时仍还不忘问及,这倒是我万万不曾料到! 尔今,外婆/舅舅/妗子们的墓木已拱,我也过了知天命之年,再来追忆她们生前的音容笑貌,其心情的复杂实难用一般语言所能尽述。有道是青灯有味,儿时不在。在经过漫漫人生的长途跋涉之后,于俯仰之中,老境渐近,偶一回首儿时光景,再回味起那些曾经爱过自己或不曾爱过自己的人们,皆已逝者长已矣!今天,在独立风前,顾影咏叹时,能不感慨万千?顿生不堪回首之叹么!正因此故,对当初反复高唱着这首<山老鸹>的儿歌时,那股始终萦回在胸中的爱/恨交错的不平之气,随着无情岁月的不断消长,也磨蚀殆尽。剩下的唯有对那些长眠在地下的亲人们绵绵无尽的怀念!-------对外婆,对妗子-------- 2010年1月15日于百拙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王九峰 于 2010-1-21 11:29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