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行走平凉(二)

2021-12-23叙事散文冷晰子
想去平凉,因崆峒山而起。“西来第一峰”、“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这几大美誉。足以将贪图青山秀水的心诱惑得饱满而鼓胀。去之前,在网上查阅了一下崆峒山的资料,所有的资料,都是纸上谈兵,只能将我更深地诱惑。必须的一场出行。这趟出行,不同……
想去平凉,因崆峒山而起。

“西来第一峰”、“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这几大美誉。足以将贪图青山秀水的心诱惑得饱满而鼓胀。去之前,在网上查阅了一下崆峒山的资料,所有的资料,都是纸上谈兵,只能将我更深地诱惑。必须的一场出行。

这趟出行,不同凡响,正赶中秋。

在火车上,哑然失笑,别人中秋团圆,都往家的方向有温暖灯盏的方向奔,而我,却孤身一人前往一个叫平凉的地方,为与一个叫崆峒山的青山秀水赴一个月圆之约。

抵达的当天,已是凌晨一点多。歇于旅馆,第二日晨,早早启程。内心的雀跃,不必言说。喜悦的笑容,挂满眼角眉梢。到达山下的售票点时九点已过,买了票,坐旅游区面包车上山。

道曲林幽。面包车在丛生的灌木中穿行。道不窄,可供两辆车并排行驶或自如地擦肩而过,只是,枝叶相缠郁郁苍苍的灌木,将道罩了个严严实实。连阳光的碎影都难以见缝插针。

上山的途中道边,每一个拐弯处,都立着一面大圆镜,开始,我不明白这圆镜作何用途,行走一段路之后才恍然大悟,因为山路太过崎岖,左弯右拐,为避免上山车和下山车在看不见的对方的情况下发生碰撞。

呵,真是聪明之举,不知道是谁的发明。

一路幽清之后,车载我们抵达崆峒山中台,中台是一个娱乐场所,也是山上的管理中心,集餐饮、娱乐、管理中心、小商业为一体。

有意夜宿山中,想必中秋之夜,于山中观月宁心,该是别有王维山水诗画的诗中情画中意在。可问了问宿价,好一点的,居然是我昨夜宿山下旅馆的八倍之多。不敢如此奢侈,免了此念。一心观景。

先走东台。东台为一佛教寺院。在即将进入寺院大门的台阶下,一个大大的“心”字血色鲜艳地镌刻在石壁之上。读过禅书,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你心中有佛,佛就在你心中。大概,就是此意。很多游人在此留影,嘻嘻哈哈里,佛早已离心而去。我绕道行走,无需跪拜于留影。佛在我心中,我心即是佛。

沿台阶拾阶而上。寺庙内,香火旺盛,青烟袅绕。去得不巧,正遇寺内法师在做一场法事,岚音袅袅,经文声声,法师身披袈裟, 合掌而十,念念有词。几位红尘俗世之人,跟在法师的后面,亦是虔诚而立,喃喃有声。

未敢从正门进入寺庙里面,据说,如若从正门进入,那么,表示你尘缘已尽。而我,与尘世的纠结牵缠,还是密林深堡,峨眉山之愿,离我,还有长长山水跋涉。尘缘未尽,责任在身,岂敢就此一刀两断?

在庙中,未烧一炷香。一圈之后,在岚音相送里,转而下山西行上崆峒高峰,传说中广成子修行的地方。

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山势险峻。秋已至,叠翠之上红叶黄边的点缀。密布的亭台立在险峰绝壁之上红黄绿之间,青瓦灰墙,几角飞檐。其中一座,居然立于一险石峭峰之上,四周无凭无依,从山下看,竟有摇摇欲坠之感。站在山下的一株古树下,用铅笔记下这险之奇才登山而行。山路险峻,为方便游人登山,两边均有可以攀附的铁链。山高路险,我并不惧,反倒有征服之傲。一路爬上去,虽也气喘吁吁,腿酸手麻,但只在中途歇息一次,直到登临山下所见险石上的亭台,才留影稍长时间地逗留。“摇摆石”,才知此处真名真容,名符其实。亭阁就在摇摆石上,不知何人以何手段而建,真疑是天人拂尘一扬便飞来的一亭。绕亭一周,在临崖的一边,脚下发虚,似真觉石动亭摇,随时会坠落万丈悬崖深壑。

于摇摆石上西望,山峰之上,似有红叶满树,后来,登临彼处才知,不是红叶,而是悬挂得满树满枝桠的平安带。难怪一路登山上来,很多摊位都在兜售。游人买后挂在脖子上或缠于胳膊系在腕间。我也买了几条。因为,想为心中藏着的亲人许下平安之愿。

有些动力,上山的脚步也颇为轻捷。任凭汗水在脸上肆意也没能阻挡我脚下如风的旅程。

在满树满枝桠的“红叶”树前止步。有几位游客正往枝桠上系平安绳。我将缠在胳膊上的平安带解下来,连同我手中的另一条,系成一个同心结,抛悬于树上,并将另外几条,一一悬于枝桠之上。从此,我亲爱的你们,要记得,在崆峒山上的平安树上,有我,为你们许下的平安之愿,要永远幸福平安。

于传说中的观棋松下站定,这是神话故事里广成子和赤松子下棋的地方,据传说:仙师对弈,神乎其神,棋来棋往却不见手动。抬头望上,两棵古松并肩高耸。低首往下,山峭壑深,左右环顾,翠色铺陈,古庙散落,林风阵阵。如不是游人众多,当视为高妙仙境,实为修行好来处。

留影之后,稍微停留,准备下山去弹筝湖,途中遇导游正在为游客解说黄帝问道的故事,聆听片刻,心中,又添几分澄明。

在弹筝湖边,本想于此画下糊景,却不料,在弹筝湖北岸的那间破旧的房子里住着一位年长的道姑。热情的搬来长凳,要我为她画下她想象中渡桥飞架两岸的蓝图。这真让初学画的我羞赧汗颜。不敢卖弄,只好收起画笔,与之攀谈。道姑非常热情,捧出她从园子里新摘的枣子塞在我手中。接了过来,慎重地装进小包里。想请一游客为我和道姑留个影,无奈她终不肯,只好作罢。而道姑的蓝图却成了我此行的心结。还有道姑的红枣和她坚守的信仰。据说,她守护的园子是王母娘娘的园子,与王母宫两两相对。

与道姑作别后,我乘船顺着弹筝湖东下离开崆峒山,与我同船的游客在湖中央感慨万千地说:人和大自然而言,是多么渺小。就如这船中人,看起来一船人,而在这湖中,却不过一粒水珠。

深有同感,就像于山中,摩肩接踵的游人,隐在峰里峰外的草木之中,不过,微尘一粒,蝼蚁一只,草木一棵。

晰子
2009.10.6日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