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蒸年糕

2021-12-23抒情散文与秋相伴
临近年关,家里开始置办年货。腌了一缸肉,浸了二斤笋干,买了几只咸鸡,称了各式瓜子水果。又听妈妈在跟爸爸商量:“今年我们自己蒸年糕吧。”爸爸说:“已好多年没蒸了,还是省点力,去商场买点吧。”妈妈说:“买的年糕价格特别贵,还没有自己做的好吃,倒……



  临近年关,家里开始置办年货。腌了一缸肉,浸了二斤笋干,买了几只咸鸡,称了各式瓜子水果。又听妈妈在跟爸爸商量:“今年我们自己蒸年糕吧。”爸爸说:“已好多年没蒸了,还是省点力,去商场买点吧。”妈妈说:“买的年糕价格特别贵,还没有自己做的好吃,倒不如我们去买点糯米粉自己做呢。”

  蒸年糕,我一阵兴奋,马上和着妈妈的话说:“真的有好多年没蒸过年糕了,今年就蒸一回吧。”

  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一些渐渐被淡忘的情景在眼前开始浮现出来。

  那时在农村,蒸年糕,是家家户户过年前要做的第一件大事。最晚在腊月二十四之前是一定要做好的。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那天有一项重要活动是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祭灶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年糕”,是让灶神吃得高高兴兴,在向玉帝述职时只说好话不说坏话的。

  “蒸年糕,年来到。”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会哼唱这首儿歌,由此也拉开了过大年的序幕。在除夕夜我和妹妹的枕头底下总会放上两块,一为压岁,二为寓意吉祥高兴步步高。

  儿时,每年蒸年糕的这天,我家是孩子乐,大人忙,几乎是全家都出动,老幼齐上阵。

  大清早,奶奶就称上一二十斤白白的米粉,粉是用自家稻田种的糯米去加工厂的碾米机上碾的。把买的二斤红砂糖在锅里加两大碗水炒热,准备上色用。加红糖的年糕颜色呈褚黄色,未入口就能感觉到那甜甜粘粘的味道。奶奶把粉堆在一张匾里,中间挖一个凹坑,加入一碗红糖水,用手来回拌和,然后再把粉堆成先前的形状,加入第二碗红糖水,再用手来回拌和。细白的米粉加水拌和后就成了大小不一的颗粒状。此时奶奶会用一个筛子把这些拌过的粉筛一遍,粗细分开。我们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后来才明白这是一个细节活,也是为什么奶奶蒸的年糕比别人蒸的好吃的一个诀窍。

  奶奶在堂屋做这些事的时候,妈妈已经在灶间把一锅水烧开了,等着米粉上蒸笼。蒸年糕的蒸笼是由一块块木板制成的底小口大的空心圆柱体,在蒸笼下面三分之一的地方做一个可以活动的网格垫板,以便于放东西。   奶奶在蒸笼垫板上铺一块干净的白色沙布,先放入筛过的粗粒米粉,然后再放细粒米粉,这样透气性能好,底部的粗粉粒蒸熟的时候,上面的细粉粒肯定也熟了。一切准备就绪,就是把蒸笼上锅的时候了。此时上锅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大家不能乱说话,只能挑有口彩的好话讲,以免惊动了灶神使糕蒸不熟。所以这个活一直是有经验的奶奶干的。

  蒸笼置立于烧开水的锅中,盖上锅盖。水不能漫过放粉的垫板,以免粉渗入水后变得粘糊,需要隔水把粉蒸熟。在灶堂架柴烧火也是要有耐心和技巧的,旺火文火掌控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米粉能否蒸透,由此决定年糕的甜糯柔韧度。灶堂的火苗呼呼舔着锅底,锅里的水噗噗直响,我们围在灶间等候蒸笼出锅,满屋冒着白白的雾汽,在这腊月里,只感到一派暖融融。

  经过半个多小时候的烧煮,蒸笼可以出锅了。此时需要力气大的爸爸出场,他把蒸笼抱出,翻个身,把里面蒸熟的粉倒在一个干净的大浴盆里,手上缠几层白布,使劲用力把粉翻转拌和,成一大团又粘又糯的糕团。这时并未完工,还有最后一个工序,就是把这一大团东西分切成一块块像砖头大小的年糕。爸爸把拌好的糕团在一个长条桌子上拉成长条状,两边抹滑抹均匀,上面盖一条白布,然后拿起一条扁担,和妈妈分站两头,有节奏地在糕体上一下一下来回压一遍,厚薄保持在三四公分左右。压完后,妈妈在上面散一些桂花瓣,爸爸把年糕用刀一块块切好,我和妹妹就争先恐后地把切下来的年糕搬到大匾里一块块铺放好,在每块糕上盖上一个红色的福字印记。此时,蒸年糕大功告成。

  每年我们家都会蒸上五六十块年糕,隔壁相邻之间相互赠上两块,吃着香甜糯口的年糕,彼此祝福高高兴兴过大年。蒸年糕亦象征着一年的丰收成果,储存好了的年糕可以吃到来年春耕时节。

  而今,农民不再种田了,生活节奏加快了,也没有时间再去蒸年糕了,想吃随便去超市和糕团点买点就行。但那种蒸年糕的热闹快乐氛围是再也体会不到了。

  蒸年糕,过大年。今年,真的很想在家亲自感受一回这种热气腾腾、暖融融的气氛。
[ 本帖最后由 与秋相伴 于 2010-2-1 12:52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