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视
2021-12-23叙事散文田一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3 编辑
探 视出了养老院的大门,我深呼一口气,借此排出心中憋闷。四处是灰蒙蒙的,雾像是一大块不洁的纱幔笼罩在空中,心也被捂得透不出一点的豁亮。更多了几分沉闷,几……
探 视出了养老院的大门,我深呼一口气,借此排出心中憋闷。四处是灰蒙蒙的,雾像是一大块不洁的纱幔笼罩在空中,心也被捂得透不出一点的豁亮。更多了几分沉闷,几……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9:03 编辑 <br /><br />探 视
出了养老院的大门,我深呼一口气,借此排出心中憋闷。四处是灰蒙蒙的,雾像是一大块不洁的纱幔笼罩在空中,心也被捂得透不出一点的豁亮。更多了几分沉闷,几分压抑。
怎么也想不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以这样的形式见面。
我和她同一单位,虽然常见面却很少聊到他。那天,她说:“他身体不太好送进养老院了”。她说的是前夫。我有些吃惊,知道他身体不好,早年患了中风在家休养,却不知如今的状况。于是我随她到了养老院。他没有朋友,同学、同事也早已没了来往,说不定我们的看望在这寒冷的日子里带去关爱,带去温暖,重新燃起他对生活的希望。
去的路上,我想好了很多要说的话。
养老院坐落在处市区最南边,临近乡村。是一个很僻静的地方,与部队184医院相毗邻。进了大铁门来人是要登记的,说是防止流感侵人。院子不大却宁静优雅,除了松树和冬青能看出生命的迹象外,其它的树木早已枝枯叶落。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座不算太旧四层的大楼,几间平房和一个锅炉。上了二楼往右拐我们来到最里边的一间房门口。她推开门,有两张床,人都睡着。我尾随着她走到背对着门的那个人的床前,她轻轻的拍了拍被子说有朋友来了。他转过身子看了她一眼,左手掀开被子坐了起来。这才抬眼看我,就在眼神对视的一瞬间,犀利的眼神,熟悉的眉宇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样子,我温和的看着他。他迅速垂下了眼帘,慢慢的将身子挪到了床边。她给他穿上了我带去的新拖鞋。“天冷穿件衣服吧”。见他穿着单薄,我说。他摇了摇头。我从包了多层的塑料袋中取出了一支还冒着热气的羊肉串递给他。他并不看我,低着头用左手接过放在口边,轻轻咬下一片慢慢的咀嚼。口水顺着他那浓浓的长长的花白胡须一滴一滴的落下。片刻,衬衣的下摆已是污渍一片。望着他右半边不能动的手脚,心有些悲伤。想好了的话一句也说不出。“穿件衣服吧,很冷”。我又重复着刚才的话。他左手将竹签放在床头柜上,拍了拍床头柜,又指指下边。我意会,从他摆放整齐的衣服中取出一件披在了他身上。他仍耷拉着眼睛,嘴里一直慢慢的蠕动。
我这时看他,头发很长,像是一两个月没理了,头顶的头发象麦田里的麦苗,整整齐齐的直立着,夹杂着些许的白发,周围的头发因长时间的睡觉已倒伏在头皮的一边。眉毛依然很浓密,满脸的络腮胡显得与年龄不符,脸颊的下陷与鼻子的高大,越发显得憔悴与衰老。他其实还不到花甲。
他接过了她递来的打火机放在床头柜上。再慢慢拉开抽屉,取出了一支烟夹在唇上。停了很久才拿起打火机慢慢拨动拇指,一下、两下,对着燃烧着的火苗他深吸一口,徐徐吐出。香烟在他手里慢慢变短,长长的烟灰似乎长在香烟上也不弹去,仿佛陷入了沉思......
烟继续燃烧,也点燃了我封存已久的记忆。七十年代末,我从农村招进单位和她分在一个宿舍。不甘平庸的我们一心想通过上学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好学,他经常到我们宿舍聊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国历史,外国文学,似乎他无一不知,无一不晓。从黑格尔讲到佛洛伊德......当时风华正茂求知欲很强的我们,总是像个小学生一样期盼老师的到来,海绵般汲取营养以获得精神上满足。只要我们不上课,他能从六、七点讲到凌晨一点两点,他能精确的背诵某本书的哪一章节,哪一页,甚至哪几行,直到我们不停的打哈欠他才离去。他的渊博知识常常令我们陶醉,尽管很多知识我们并没有听懂,但依旧怀着虔诚的心来听。
老三届的他因家庭的历史问题被安排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的农村插队,后来招到这个单位。据说他是高干子弟家境很好。才智过人心高气傲的他,对于百万人口的城市,他以为只有三个半人可称其为人,其它则都是行尸走肉……虽有些夸张甚至狂妄,但足以看出他对人的评判标准。
因为他的行为举止怪异,许多人对他渐渐疏离了,我也在其中。毕竟我那时还年轻,对一些人或事,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认识。
后来,他结了婚,是和我同宿舍的她。不久她被调到机关,并被推选为团支部书记。而他,依旧在工地上班。他愈加刻苦与发奋。晚上看书学习到清晨,到了嗜书如命的地步,并且常常把工作搁置一边,而且将生活费的大部分用于买书,由此和妻子的生活节奏发生了不协调。
有一年单位人员调整他被调到了区级单位,到新单位没多久,他依旧沿袭了几年的习惯,晚上看书白天睡觉。长此以往,领导多次谈话、警告均无效,最终被单位除名。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从比闭门不出,书已剥夺了他生活的其它内容,包括对妻子对女儿的关怀。最终在书和家庭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前者,女儿归妻子抚养。本以为离了婚他会改掉以前的习惯,改变自己,找个工作从新生活。谁知,依旧是老三样,看书、睡觉、吃饭。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前妻不忍,每次都买好煤、米、油、盐等生活必备品送到他租住的家。
没有规律的生活使他五十出头就得了中风。没钱看病,没有保险,前妻不间断的送药、送钱,为此没少与她再婚的丈夫生气。
是天嫉英才?让满腹经纶的他有手难以用文字表达,有口难以用语言表述,甚至连他几十年痴爱的藏书都无力翻阅。还是他违背了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自然受到应有的惩罚。抑或是他心中有个看不见得的魔?逐渐蚕食着他的生命。这是怎样的一种残酷与悲哀!
有人说:“他生不逢时”。也有人说:“他没遇着伯乐”。更有人说:“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我不知道。只知道病魔彻底击倒了他,不仅摧残了他健康的身体连同他的精神世界一起摧垮了。
他一直没敢正视我,我明白,他不想让我看到他现今的尴尬与无奈甚至不可想象的落破。直到她递过几张钞票说是做为他当月的费用时,他才抬了头,迅速看了我一眼。在那一眼里,我分明看到他内心的挣扎,这让我极度地伤感。可是,我们能做的却只有在可能的时候,来到这里,给他些许的关怀。
那之后的很多天,我的心情都一直像冬季的天,阴冷着,沉闷着,希望他好起来的愿望很强烈。
出了养老院的大门,我深呼一口气,借此排出心中憋闷。四处是灰蒙蒙的,雾像是一大块不洁的纱幔笼罩在空中,心也被捂得透不出一点的豁亮。更多了几分沉闷,几分压抑。
怎么也想不到,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以这样的形式见面。
我和她同一单位,虽然常见面却很少聊到他。那天,她说:“他身体不太好送进养老院了”。她说的是前夫。我有些吃惊,知道他身体不好,早年患了中风在家休养,却不知如今的状况。于是我随她到了养老院。他没有朋友,同学、同事也早已没了来往,说不定我们的看望在这寒冷的日子里带去关爱,带去温暖,重新燃起他对生活的希望。
去的路上,我想好了很多要说的话。
养老院坐落在处市区最南边,临近乡村。是一个很僻静的地方,与部队184医院相毗邻。进了大铁门来人是要登记的,说是防止流感侵人。院子不大却宁静优雅,除了松树和冬青能看出生命的迹象外,其它的树木早已枝枯叶落。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座不算太旧四层的大楼,几间平房和一个锅炉。上了二楼往右拐我们来到最里边的一间房门口。她推开门,有两张床,人都睡着。我尾随着她走到背对着门的那个人的床前,她轻轻的拍了拍被子说有朋友来了。他转过身子看了她一眼,左手掀开被子坐了起来。这才抬眼看我,就在眼神对视的一瞬间,犀利的眼神,熟悉的眉宇依然是几十年前的样子,我温和的看着他。他迅速垂下了眼帘,慢慢的将身子挪到了床边。她给他穿上了我带去的新拖鞋。“天冷穿件衣服吧”。见他穿着单薄,我说。他摇了摇头。我从包了多层的塑料袋中取出了一支还冒着热气的羊肉串递给他。他并不看我,低着头用左手接过放在口边,轻轻咬下一片慢慢的咀嚼。口水顺着他那浓浓的长长的花白胡须一滴一滴的落下。片刻,衬衣的下摆已是污渍一片。望着他右半边不能动的手脚,心有些悲伤。想好了的话一句也说不出。“穿件衣服吧,很冷”。我又重复着刚才的话。他左手将竹签放在床头柜上,拍了拍床头柜,又指指下边。我意会,从他摆放整齐的衣服中取出一件披在了他身上。他仍耷拉着眼睛,嘴里一直慢慢的蠕动。
我这时看他,头发很长,像是一两个月没理了,头顶的头发象麦田里的麦苗,整整齐齐的直立着,夹杂着些许的白发,周围的头发因长时间的睡觉已倒伏在头皮的一边。眉毛依然很浓密,满脸的络腮胡显得与年龄不符,脸颊的下陷与鼻子的高大,越发显得憔悴与衰老。他其实还不到花甲。
他接过了她递来的打火机放在床头柜上。再慢慢拉开抽屉,取出了一支烟夹在唇上。停了很久才拿起打火机慢慢拨动拇指,一下、两下,对着燃烧着的火苗他深吸一口,徐徐吐出。香烟在他手里慢慢变短,长长的烟灰似乎长在香烟上也不弹去,仿佛陷入了沉思......
烟继续燃烧,也点燃了我封存已久的记忆。七十年代末,我从农村招进单位和她分在一个宿舍。不甘平庸的我们一心想通过上学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好学,他经常到我们宿舍聊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国历史,外国文学,似乎他无一不知,无一不晓。从黑格尔讲到佛洛伊德......当时风华正茂求知欲很强的我们,总是像个小学生一样期盼老师的到来,海绵般汲取营养以获得精神上满足。只要我们不上课,他能从六、七点讲到凌晨一点两点,他能精确的背诵某本书的哪一章节,哪一页,甚至哪几行,直到我们不停的打哈欠他才离去。他的渊博知识常常令我们陶醉,尽管很多知识我们并没有听懂,但依旧怀着虔诚的心来听。
老三届的他因家庭的历史问题被安排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的农村插队,后来招到这个单位。据说他是高干子弟家境很好。才智过人心高气傲的他,对于百万人口的城市,他以为只有三个半人可称其为人,其它则都是行尸走肉……虽有些夸张甚至狂妄,但足以看出他对人的评判标准。
因为他的行为举止怪异,许多人对他渐渐疏离了,我也在其中。毕竟我那时还年轻,对一些人或事,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认识。
后来,他结了婚,是和我同宿舍的她。不久她被调到机关,并被推选为团支部书记。而他,依旧在工地上班。他愈加刻苦与发奋。晚上看书学习到清晨,到了嗜书如命的地步,并且常常把工作搁置一边,而且将生活费的大部分用于买书,由此和妻子的生活节奏发生了不协调。
有一年单位人员调整他被调到了区级单位,到新单位没多久,他依旧沿袭了几年的习惯,晚上看书白天睡觉。长此以往,领导多次谈话、警告均无效,最终被单位除名。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从比闭门不出,书已剥夺了他生活的其它内容,包括对妻子对女儿的关怀。最终在书和家庭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前者,女儿归妻子抚养。本以为离了婚他会改掉以前的习惯,改变自己,找个工作从新生活。谁知,依旧是老三样,看书、睡觉、吃饭。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前妻不忍,每次都买好煤、米、油、盐等生活必备品送到他租住的家。
没有规律的生活使他五十出头就得了中风。没钱看病,没有保险,前妻不间断的送药、送钱,为此没少与她再婚的丈夫生气。
是天嫉英才?让满腹经纶的他有手难以用文字表达,有口难以用语言表述,甚至连他几十年痴爱的藏书都无力翻阅。还是他违背了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自然受到应有的惩罚。抑或是他心中有个看不见得的魔?逐渐蚕食着他的生命。这是怎样的一种残酷与悲哀!
有人说:“他生不逢时”。也有人说:“他没遇着伯乐”。更有人说:“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我不知道。只知道病魔彻底击倒了他,不仅摧残了他健康的身体连同他的精神世界一起摧垮了。
他一直没敢正视我,我明白,他不想让我看到他现今的尴尬与无奈甚至不可想象的落破。直到她递过几张钞票说是做为他当月的费用时,他才抬了头,迅速看了我一眼。在那一眼里,我分明看到他内心的挣扎,这让我极度地伤感。可是,我们能做的却只有在可能的时候,来到这里,给他些许的关怀。
那之后的很多天,我的心情都一直像冬季的天,阴冷着,沉闷着,希望他好起来的愿望很强烈。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