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依稀思乡泪
2021-12-23抒情散文曾经沧海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3 编辑
文\曾经沧海终于,小学撤并已成事实,中心小学和中学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来的中心小学校舍改做乡政府。在中心小学风风雨雨躬耕20余载,校园的一砖一瓦……
文\曾经沧海终于,小学撤并已成事实,中心小学和中学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来的中心小学校舍改做乡政府。在中心小学风风雨雨躬耕20余载,校园的一砖一瓦……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0:03 编辑 <br /><br />文\曾经沧海
终于,小学撤并已成事实,中心小学和中学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来的中心小学校舍改做乡政府。
在中心小学风风雨雨躬耕20余载,校园的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一草一木是那样牵怀。那高大的广玉兰,矮小的女贞树,阳春三月的满树桃红,金秋十月丹桂的暗香飘逸,无不温柔着我的梦乡,加重了我的离愁。
离开原来的小学,虽没有“九。一八”大逃亡的凄惶,没有都德笔下《最后一课》的悲壮,亦没有三峡库区移民迁徙的感慨与惆怅,但是自己确实离不开耕云播雨,春种秋收的小学校园。一旦离开这块热土,心中将是何种滋味?不能不让你体验到难舍难分的含义和沉重。
1368年朱元章统一中国后,为了打击削弱异已力量,减少对中央政府的威胁,他效法刘邦徙天下豪富于关中的做法,先后三次徙16万余地主富豪于他的老家凤阳和南京,并且不准许这些人私自回老家。但故土情深,思乡心切,时空和权势挡不住归心似箭,这些人冒着杀头的危险,伪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队,男女老幼,散入江南诸州县乞食,回到故乡扫墓探亲。
近闻蒋氏后人,想把蒋介石的枯柩迁回浙江奉化皈依故祖,对于老蒋的功过是非,千秋功罪,历史自会盖棺论定,但老蒋的魂归大陆,竟有七成网友表示赞成。
在小学并不是温柔富贵之乡,教师住房拥挤,两间20平方的住房,一间作卧室,一间作储藏室,如果有亲友串门,还得把储藏室整理腾空,搭上地铺,不管多少人都挤在一张大铺上,假若是夏天,躺在里面就像囚在蒸笼里的馒头,从头到脚都是汗淋淋的。
教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厨房,只用几块旧木板夹成一个小空间,砌个很简单的灶,就算是厨房了。整个学校,就三四个公用水龙头,师生洗碗洗菜抑或洗濯衣服,皆圈囤在水龙头下享用公用水,其时完全没有师生之分,大家挤挤挨挨,头碰着头,手触着手,屁股挨着屁股,哗哗水响,水珠四处弹射,就有人说溅湿了衣服鞋袜,浇透了衣袖裤管,于是一阵开心的朗笑,旋即一窝蜂逃散开去。
夏天莅临,晚上酷热难耐,蚊子嗡嗡到处叮人觅血,老师和家属就坐在广玉兰树下的石凳上乘凉,或持把蒲扇,或拿块纸板,一是为了扇热,二是为了驱赶蚊子。炊事员老耿找来一畚箕木屑,划根火柴点着,木屑堆里就亮起一粒灿灿火星,老耿府下身子,埋下头颅,屁股翘起老高作高射炮炮台状,鼓起腮帮呼呼地吹火,于是一粒火星就形成燎原之势,跟着浓烟翻滚,滚成一条灰黑的巨龙,在苍幽的夜色中悄行潜走,就有人被浓烟呛得咳嗽不止,就扯着嗓子笑骂:老耿你这砍脑壳的,放闷烟祸害人!
浓烟散去,蚊子也被浓烟驱赶得无影无踪。没有城里人家的电扇、空调,但乡下人的心是凉爽的,纯净的。能聚在一起海扯穷唠,闲谈漫聊 ,扒去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酷樊篱,心就变得如此的开朗和灿烂。
秋去冬来,大雪皑皑,天地间一片寡白。成群的画眉聒噪着,喧哗着,情切切驾着长翅,从老远的地方飞进校园,降落在厨房外,水沟边,寻找那些剩饭剩菜或炊事员剥下来的黄菜叶果腹。学生上课了,画眉就贼头贼脑,压着亢奋的心情静穆地寻找食物。下课铃一响,它们就“喳喳”一声惊呼,即腾空飞起,箭儿般飞到围墙外面的柳树上,隐着身子觊觎着校园里的动静。老耿是个老顽童,总喜欢在枯燥的生活中寻找一点新鲜和乐趣,某日,他把一把大米倒进白酒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米撒在雪地上,画眉不知其中有诈,竟争相抢食,不多时,就有几只画眉醉态胧钟,迷迷糊糊晕倒在地。下课铃响了,学生呼啦啦跑出教室捕捉画眉,老耿一把将学生拦住,说慢捉慢捉,画眉还有翻筋斗的节目没表演,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稍候片刻,表演马上开始。学生们就当真闭上眼睛,心痒痒地企盼着画眉翻筋斗的节目早点出现。其时画眉酒已醒来,睁睛一看身边都是人,就提起精神慌不择路展翅逃遁……
学校规定不允许喂养家禽家畜,于是老师们有的对牲畜开了杀戒,有的对牲畜进行了圈养。张老师的一只母鸡却常常“越狱”,在校园里疯跑,张老师捕捉了好几次都被母鸡挣脱,于是张老师干脆把母鸡挡在校园外,任其自生自灭。母鸡从此便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孤魂野鬼一般在校外颠荡。终于有一天,母鸡销声匿迹不见了。张老师叹息了好些日子。
三个星期后,母鸡又在校园里出现了,这回母鸡身后多了一只小鸡崽,小鸡崽“叽叽”鸣叫,叫得好凄惶。母鸡胸部的羽毛已完全脱光,形销骨立,瘦得不忍猝看,走路都打蹒跚。张老师终于在草丛里找到了母鸡校外那个“家”——窝里有7个坏了的蛋,趴满了蚁蝇。在这凄风苦雨的野外,8只鸡蛋能孵出一只鸡崽,也算历尽了艰难。
记忆就像胶盘,在我的脑中不停地回放,那画眉,那母鸡,那广玉兰,那凛冽的冬日,那炎热的夏夜,那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忘不了呀!
梦里依稀思乡泪,呵,远去的家园……
终于,小学撤并已成事实,中心小学和中学合并成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原来的中心小学校舍改做乡政府。
在中心小学风风雨雨躬耕20余载,校园的一砖一瓦是那样熟悉,一草一木是那样牵怀。那高大的广玉兰,矮小的女贞树,阳春三月的满树桃红,金秋十月丹桂的暗香飘逸,无不温柔着我的梦乡,加重了我的离愁。
离开原来的小学,虽没有“九。一八”大逃亡的凄惶,没有都德笔下《最后一课》的悲壮,亦没有三峡库区移民迁徙的感慨与惆怅,但是自己确实离不开耕云播雨,春种秋收的小学校园。一旦离开这块热土,心中将是何种滋味?不能不让你体验到难舍难分的含义和沉重。
1368年朱元章统一中国后,为了打击削弱异已力量,减少对中央政府的威胁,他效法刘邦徙天下豪富于关中的做法,先后三次徙16万余地主富豪于他的老家凤阳和南京,并且不准许这些人私自回老家。但故土情深,思乡心切,时空和权势挡不住归心似箭,这些人冒着杀头的危险,伪装成乞丐,以逃荒为名,成群结队,男女老幼,散入江南诸州县乞食,回到故乡扫墓探亲。
近闻蒋氏后人,想把蒋介石的枯柩迁回浙江奉化皈依故祖,对于老蒋的功过是非,千秋功罪,历史自会盖棺论定,但老蒋的魂归大陆,竟有七成网友表示赞成。
在小学并不是温柔富贵之乡,教师住房拥挤,两间20平方的住房,一间作卧室,一间作储藏室,如果有亲友串门,还得把储藏室整理腾空,搭上地铺,不管多少人都挤在一张大铺上,假若是夏天,躺在里面就像囚在蒸笼里的馒头,从头到脚都是汗淋淋的。
教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厨房,只用几块旧木板夹成一个小空间,砌个很简单的灶,就算是厨房了。整个学校,就三四个公用水龙头,师生洗碗洗菜抑或洗濯衣服,皆圈囤在水龙头下享用公用水,其时完全没有师生之分,大家挤挤挨挨,头碰着头,手触着手,屁股挨着屁股,哗哗水响,水珠四处弹射,就有人说溅湿了衣服鞋袜,浇透了衣袖裤管,于是一阵开心的朗笑,旋即一窝蜂逃散开去。
夏天莅临,晚上酷热难耐,蚊子嗡嗡到处叮人觅血,老师和家属就坐在广玉兰树下的石凳上乘凉,或持把蒲扇,或拿块纸板,一是为了扇热,二是为了驱赶蚊子。炊事员老耿找来一畚箕木屑,划根火柴点着,木屑堆里就亮起一粒灿灿火星,老耿府下身子,埋下头颅,屁股翘起老高作高射炮炮台状,鼓起腮帮呼呼地吹火,于是一粒火星就形成燎原之势,跟着浓烟翻滚,滚成一条灰黑的巨龙,在苍幽的夜色中悄行潜走,就有人被浓烟呛得咳嗽不止,就扯着嗓子笑骂:老耿你这砍脑壳的,放闷烟祸害人!
浓烟散去,蚊子也被浓烟驱赶得无影无踪。没有城里人家的电扇、空调,但乡下人的心是凉爽的,纯净的。能聚在一起海扯穷唠,闲谈漫聊 ,扒去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冷酷樊篱,心就变得如此的开朗和灿烂。
秋去冬来,大雪皑皑,天地间一片寡白。成群的画眉聒噪着,喧哗着,情切切驾着长翅,从老远的地方飞进校园,降落在厨房外,水沟边,寻找那些剩饭剩菜或炊事员剥下来的黄菜叶果腹。学生上课了,画眉就贼头贼脑,压着亢奋的心情静穆地寻找食物。下课铃一响,它们就“喳喳”一声惊呼,即腾空飞起,箭儿般飞到围墙外面的柳树上,隐着身子觊觎着校园里的动静。老耿是个老顽童,总喜欢在枯燥的生活中寻找一点新鲜和乐趣,某日,他把一把大米倒进白酒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米撒在雪地上,画眉不知其中有诈,竟争相抢食,不多时,就有几只画眉醉态胧钟,迷迷糊糊晕倒在地。下课铃响了,学生呼啦啦跑出教室捕捉画眉,老耿一把将学生拦住,说慢捉慢捉,画眉还有翻筋斗的节目没表演,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稍候片刻,表演马上开始。学生们就当真闭上眼睛,心痒痒地企盼着画眉翻筋斗的节目早点出现。其时画眉酒已醒来,睁睛一看身边都是人,就提起精神慌不择路展翅逃遁……
学校规定不允许喂养家禽家畜,于是老师们有的对牲畜开了杀戒,有的对牲畜进行了圈养。张老师的一只母鸡却常常“越狱”,在校园里疯跑,张老师捕捉了好几次都被母鸡挣脱,于是张老师干脆把母鸡挡在校园外,任其自生自灭。母鸡从此便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孤魂野鬼一般在校外颠荡。终于有一天,母鸡销声匿迹不见了。张老师叹息了好些日子。
三个星期后,母鸡又在校园里出现了,这回母鸡身后多了一只小鸡崽,小鸡崽“叽叽”鸣叫,叫得好凄惶。母鸡胸部的羽毛已完全脱光,形销骨立,瘦得不忍猝看,走路都打蹒跚。张老师终于在草丛里找到了母鸡校外那个“家”——窝里有7个坏了的蛋,趴满了蚁蝇。在这凄风苦雨的野外,8只鸡蛋能孵出一只鸡崽,也算历尽了艰难。
记忆就像胶盘,在我的脑中不停地回放,那画眉,那母鸡,那广玉兰,那凛冽的冬日,那炎热的夏夜,那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忘不了呀!
梦里依稀思乡泪,呵,远去的家园……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