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助老 孝无极限
2021-12-23抒情散文马林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1 编辑
真情助老
孝无极限
——记第四届“云岭十大孝星”荣誉称号获得者姚黎花马升红姚黎花,女,纳西族,1970年1月生于古城区金山乡,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
真情助老
孝无极限
——记第四届“云岭十大孝星”荣誉称号获得者姚黎花马升红姚黎花,女,纳西族,1970年1月生于古城区金山乡,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41 编辑 <br /><br />真情助老
孝无极限
——记第四届“云岭十大孝星”荣誉称号获得者姚黎花
马升红
姚黎花,女,纳西族,1970年1月生于古城区金山乡,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古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自担任福利院院长以来,姚黎花以院为家,视孤寡老人为亲人,工作上处处以身作则,耐心细致,周到服务,赢得了孤寡老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今年10月22日云南省第22届敬老节活动启动仪式上,姚黎花被省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授予第四届“云岭十大孝星”荣誉称号。
规章制度作保障,呕心沥血谋发展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福利服务的需要,古城区社会福利院进行了异地搬迁重建,并于2007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异地重建后,福利院的规模比原来的福利院更大,硬件设施更完备,能一次性接收古城区的“五保”老人,使“五保”老人供养人数由原来的18人增加到135人,入住率占全区“五保”老人的65%。面对福利院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供养经费紧张,“五保”老人的生活难于改善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及老人们长期生活在农村,过惯了懒散的生活,集中供养后的居住环境和集体生活无法适应,陆续出现了要求回乡、回家等现象,姚黎花首先从抓制度建设开始,进行建章立制,规范工作人员、供养人员和财务管理措施,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先后探索制定了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财务管理制、“五保”老人供养公约、安全卫生管理制、“五保”老人参加劳动奖励办法等一系规章制度。对福利院工作人员还实行量化考核,采取个人包区域、包室、包供养人员的办法,她自己身先士卒事事做在前。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全面检查督办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供养人员则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既增强了福利院工作的透明度,又体现了福利院工作民主化,促进了福利院全院上下形成尽职尽责、团结友爱、优质服务、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福利院很快树立了室外美化绿化,室内整洁有序的良好形象。
认真做好“五保”老人的思想工作,是做好福利院工作的重要保证。在福利院100多号人员中,聋、哑、痴、呆、傻、残的就有63人,高龄老人和无自理能力的有15人,孤儿2人,弃婴1人,能生活自理的人就没有几个了。这些孤寡老人过惯了我行我素、自由散慢的生活,入院后不适应有规律、快节奏的集体生活,稍有不顺就吹鼻子上脸,经常出现闹矛盾、耍脾气的现象。为改变这些现状,姚黎花从个别到整体,因人而异进行不厌其烦的耐心做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姚黎花赢得了老人们的充分信任。现在老人们最亲近、最相信的人,是院长姚黎花,老人们一天不见她,不能和她说上几句话就心里闹得慌。为了增进老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姚黎花带领全院职工经常组织老人们进行民族打跳活动,组织老人们进行打扑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在生活上,姚黎花带领全院职工教老人们从如何使用马桶开始,传授一些现代生活常识和生活处理能力知识,只要能活动的就都召集起来,每天打扫一次室内外卫生,冲洗公共厕所,协助食堂捡菜择菜;每周进行一次全院大扫除和个人卫生活动。还规定每周一举行一次晨会,进行公开透明的评优活动,对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在会上进行表扬奖励,对不遵守纪律的则在会上进行批评教育。同时,每半年公示一次“五保”老人的综合考评情况。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福利院“五保”老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福利院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
积极拓展筹措资金渠道,走“以院补院”之路。姚黎花认为,福利院供养经费的严重不足,是导致改善福利院老人们生活难的关键所在。她介绍说,从2007年2月开始,分两批接收入住“五保”老人达135人,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只有8人,不得不临时招聘了13个临时工,而临时工的工资又无法列入财政预算。资金缺口越来越严峻,极大地影响了福利院的正常运转。姚黎花说:“等、靠、要不是长久之计,组织把我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所以,为了全院供养人员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我必须带领全院干部职工,闯出一条发展路子来。”通过多方求证和调查了解,福利院找到了一条“以接收寄养人员来缓解经费紧张之困”的出路。目前,福利院寄养人员已从原来的两三位发展到了七八位。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规格的接收寄养人员的办法来补充福利院收入,使福利院逐步走上正规化、多元化、个性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
热情服务尽孝道,关爱老人献真情
姚黎花常说:“老人们是来福利院享福的,我来福利院是尽孝来的。”因此,她对待老人处处比父母还亲,比老人们的亲生儿女还孝敬。每天与那些又老又残的老人们在一起,她总感到一种莫明的“心寒和怜悯”,于是,不论是平常的护理服务,还是照顾生病的老人住院,她都从内心深处同情和关爱这些老人,给老人们安排一日三餐,安排宿室、零花钱的发放、请假外出等等,她都要事无巨细的进行叮嘱工作人员,老人与老人之间应该怎样处理等,给每位老人送去一份快乐,赋予一份亲情,使老人们真诚地感受到:贫有所扶、难有所帮、需有所助、心有所暖。老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福利院大家庭的温暖。现在逢年过节,老人们请假回家过节,都会提前返院,不愿在家乡多呆一天。
逢年过节是家人和亲朋好友团聚、热闹、喜庆的日子,老人们也有同样的奢望。姚黎花虽然上有7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要照顾,可是自从担任古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以来,即使没能为父母尽孝,也坚持陪伴福利院的老人们共同度过每一个节日。每逢节日的到来,她都要召集员工分配任务各负其责,根据经济状况安排老人们的饮食。一般情况下,传统节日为老人们安排12道菜,其它的节日最低安排8个菜,每次的聚餐都是荤素合理搭配,而且让老人们适量饮用酒和饮料(平时则是不允许喝酒的)。每年为80岁以上老人举行生日宴会。近两年来,姚黎花还主持了福利院两对老人的婚礼。现在,福利院的老人们常在一起过年过节,其乐融融,老人们过着快乐、祥和、平安的日子。
福利院大多数老年人与身俱来的性格孤僻,罗嗦暴躁,爱计较。在福利院,老人中吵架闹矛盾的事时有发生,个别脾气暴躁的,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不论青红皂白,拿起家伙就上,有好几次出现危险。凡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姚黎花都会挺身而出,不仅及时妥善处理问题,还耐心细致地开导双方施以教导,解除矛盾让他们握手言和。天长日久,老人们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找姚黎花倾诉,每次闹矛盾后非找姚黎花解决不可。姚黎花说,她就是在处理这样一些琐事中,一天天度过的,可她认为“服侍这些老人是她的一种福份”。因此,姚黎花都能倾听他们的心声,耐心开导,并将工作方法传受给每位员工,让老人们感到工作人员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
在福利院,除服侍和服务老人外,还有一项关键的工作,就是为他(她)们送终。2008年一年就有9位老人相继去世,年龄最大的有99岁,最小的63岁,他(她)们中有的是长年卧病在床,有的是突发疾病而去世。每位老人去世的时间各有不同,有的在白天,有的在夜间,有的是在节假日。姚黎花刚到任的时候,第一次遇到老人去世,不要说如何处理丧后工作,连看都不敢看一眼,躲在一边偷偷流泪。现在的姚黎花不是过去的姚黎花了,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为老人擦洗遗体,穿寿衣寿裤,同员工们一道做好老人遗体火化和丧后处理工作,当好老人们的“孝子贤孙”,让每位老人安祥地离世。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古城区社会福利院却久病床前孝子多。在姚黎花的带动下,福利院的每位员工都不怕脏不怕累,尊老敬老,孝敬老人已蔚然成风。
秉公办事,廉洁做人
办事公道正派是姚黎花的为人原则。有一次,有一位老人严重违反规定,工作人员当时就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这位老人把事情说给他的亲属们,亲属们听信老人的不实之词,到福利院大吵大闹,甚至还威胁工作人员。姚黎花忍气吞声,没有和他们据理力争,而是耐心的劝导其家属和老人的思想工作,使家属和老人都心服口服,最后还称赞福利院:“把老人交给福利院我们120个放心。”此类情况在福利院的工作中比比皆是,但姚黎花从不计教,坚持做到以德服人,秉公办事。在财务管理上,姚黎花建立了严格的收支制度,院里的每一笔的费用,她都能坚持民主商议,共同决定,使每一分钱都用在明处,花在老人们上。
情系老人,事无巨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让老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快乐、开心、舒畅,离世时都觉得自己的晚年是幸福的,享尽了阳光爱心的服务。姚黎花刚到古城区社会福利院工作时,发现有的老人虽然住在福利院里,生活上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待遇。但是,个别老人因身体还健康,在老家的经济条件不错,手里多少有点钱,在福利院除了吃、喝、拉、撒外,整日无所事事,产生了要求在能自理之年,回老家养老,等到无自理能力之时,再回到福利院养老的想法。还有一些身患传染病的老人,不论工作人员和老人之间如何做思想工作和劝说,他们总觉得不自在。尤其是采取隔离住宿、就餐等措施的老人,认为歧视他们,在福利院里受到了人身自由限制。为了满足这些老人的要求,姚黎花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在原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大胆地改进了部分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顺应老人们的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按照老人们的条件差异进行了分流、托养、留院处理,使每位在古城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都能乐得其所、欢度晚年。
“只有真心服侍和关爱老人,才会赢得老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在孝亲敬老中,真爱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只能在助养者与供养者之间互动的情况下,才能感知孝的份量。”姚黎花在这样对笔者说。是的,姚黎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她的真心弹奏着一曲曲敬老、爱老之歌。
[copyright][/copyright]
孝无极限
——记第四届“云岭十大孝星”荣誉称号获得者姚黎花
马升红
姚黎花,女,纳西族,1970年1月生于古城区金山乡,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古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自担任福利院院长以来,姚黎花以院为家,视孤寡老人为亲人,工作上处处以身作则,耐心细致,周到服务,赢得了孤寡老人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今年10月22日云南省第22届敬老节活动启动仪式上,姚黎花被省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组委会授予第四届“云岭十大孝星”荣誉称号。
规章制度作保障,呕心沥血谋发展
为适应新时期社会福利服务的需要,古城区社会福利院进行了异地搬迁重建,并于2007年2月正式投入使用。异地重建后,福利院的规模比原来的福利院更大,硬件设施更完备,能一次性接收古城区的“五保”老人,使“五保”老人供养人数由原来的18人增加到135人,入住率占全区“五保”老人的65%。面对福利院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供养经费紧张,“五保”老人的生活难于改善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及老人们长期生活在农村,过惯了懒散的生活,集中供养后的居住环境和集体生活无法适应,陆续出现了要求回乡、回家等现象,姚黎花首先从抓制度建设开始,进行建章立制,规范工作人员、供养人员和财务管理措施,并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先后探索制定了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财务管理制、“五保”老人供养公约、安全卫生管理制、“五保”老人参加劳动奖励办法等一系规章制度。对福利院工作人员还实行量化考核,采取个人包区域、包室、包供养人员的办法,她自己身先士卒事事做在前。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全面检查督办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对供养人员则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既增强了福利院工作的透明度,又体现了福利院工作民主化,促进了福利院全院上下形成尽职尽责、团结友爱、优质服务、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和环境。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福利院很快树立了室外美化绿化,室内整洁有序的良好形象。
认真做好“五保”老人的思想工作,是做好福利院工作的重要保证。在福利院100多号人员中,聋、哑、痴、呆、傻、残的就有63人,高龄老人和无自理能力的有15人,孤儿2人,弃婴1人,能生活自理的人就没有几个了。这些孤寡老人过惯了我行我素、自由散慢的生活,入院后不适应有规律、快节奏的集体生活,稍有不顺就吹鼻子上脸,经常出现闹矛盾、耍脾气的现象。为改变这些现状,姚黎花从个别到整体,因人而异进行不厌其烦的耐心做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姚黎花赢得了老人们的充分信任。现在老人们最亲近、最相信的人,是院长姚黎花,老人们一天不见她,不能和她说上几句话就心里闹得慌。为了增进老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姚黎花带领全院职工经常组织老人们进行民族打跳活动,组织老人们进行打扑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在生活上,姚黎花带领全院职工教老人们从如何使用马桶开始,传授一些现代生活常识和生活处理能力知识,只要能活动的就都召集起来,每天打扫一次室内外卫生,冲洗公共厕所,协助食堂捡菜择菜;每周进行一次全院大扫除和个人卫生活动。还规定每周一举行一次晨会,进行公开透明的评优活动,对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在会上进行表扬奖励,对不遵守纪律的则在会上进行批评教育。同时,每半年公示一次“五保”老人的综合考评情况。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福利院“五保”老人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福利院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
积极拓展筹措资金渠道,走“以院补院”之路。姚黎花认为,福利院供养经费的严重不足,是导致改善福利院老人们生活难的关键所在。她介绍说,从2007年2月开始,分两批接收入住“五保”老人达135人,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只有8人,不得不临时招聘了13个临时工,而临时工的工资又无法列入财政预算。资金缺口越来越严峻,极大地影响了福利院的正常运转。姚黎花说:“等、靠、要不是长久之计,组织把我安排在这个岗位上,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考验。所以,为了全院供养人员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我必须带领全院干部职工,闯出一条发展路子来。”通过多方求证和调查了解,福利院找到了一条“以接收寄养人员来缓解经费紧张之困”的出路。目前,福利院寄养人员已从原来的两三位发展到了七八位。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规格的接收寄养人员的办法来补充福利院收入,使福利院逐步走上正规化、多元化、个性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
热情服务尽孝道,关爱老人献真情
姚黎花常说:“老人们是来福利院享福的,我来福利院是尽孝来的。”因此,她对待老人处处比父母还亲,比老人们的亲生儿女还孝敬。每天与那些又老又残的老人们在一起,她总感到一种莫明的“心寒和怜悯”,于是,不论是平常的护理服务,还是照顾生病的老人住院,她都从内心深处同情和关爱这些老人,给老人们安排一日三餐,安排宿室、零花钱的发放、请假外出等等,她都要事无巨细的进行叮嘱工作人员,老人与老人之间应该怎样处理等,给每位老人送去一份快乐,赋予一份亲情,使老人们真诚地感受到:贫有所扶、难有所帮、需有所助、心有所暖。老人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福利院大家庭的温暖。现在逢年过节,老人们请假回家过节,都会提前返院,不愿在家乡多呆一天。
逢年过节是家人和亲朋好友团聚、热闹、喜庆的日子,老人们也有同样的奢望。姚黎花虽然上有7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正在上小学的儿子要照顾,可是自从担任古城区社会福利院院长以来,即使没能为父母尽孝,也坚持陪伴福利院的老人们共同度过每一个节日。每逢节日的到来,她都要召集员工分配任务各负其责,根据经济状况安排老人们的饮食。一般情况下,传统节日为老人们安排12道菜,其它的节日最低安排8个菜,每次的聚餐都是荤素合理搭配,而且让老人们适量饮用酒和饮料(平时则是不允许喝酒的)。每年为80岁以上老人举行生日宴会。近两年来,姚黎花还主持了福利院两对老人的婚礼。现在,福利院的老人们常在一起过年过节,其乐融融,老人们过着快乐、祥和、平安的日子。
福利院大多数老年人与身俱来的性格孤僻,罗嗦暴躁,爱计较。在福利院,老人中吵架闹矛盾的事时有发生,个别脾气暴躁的,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不论青红皂白,拿起家伙就上,有好几次出现危险。凡是遇到这样的情况,姚黎花都会挺身而出,不仅及时妥善处理问题,还耐心细致地开导双方施以教导,解除矛盾让他们握手言和。天长日久,老人们一遇到困难和问题就找姚黎花倾诉,每次闹矛盾后非找姚黎花解决不可。姚黎花说,她就是在处理这样一些琐事中,一天天度过的,可她认为“服侍这些老人是她的一种福份”。因此,姚黎花都能倾听他们的心声,耐心开导,并将工作方法传受给每位员工,让老人们感到工作人员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
在福利院,除服侍和服务老人外,还有一项关键的工作,就是为他(她)们送终。2008年一年就有9位老人相继去世,年龄最大的有99岁,最小的63岁,他(她)们中有的是长年卧病在床,有的是突发疾病而去世。每位老人去世的时间各有不同,有的在白天,有的在夜间,有的是在节假日。姚黎花刚到任的时候,第一次遇到老人去世,不要说如何处理丧后工作,连看都不敢看一眼,躲在一边偷偷流泪。现在的姚黎花不是过去的姚黎花了,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为老人擦洗遗体,穿寿衣寿裤,同员工们一道做好老人遗体火化和丧后处理工作,当好老人们的“孝子贤孙”,让每位老人安祥地离世。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古城区社会福利院却久病床前孝子多。在姚黎花的带动下,福利院的每位员工都不怕脏不怕累,尊老敬老,孝敬老人已蔚然成风。
秉公办事,廉洁做人
办事公道正派是姚黎花的为人原则。有一次,有一位老人严重违反规定,工作人员当时就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但是,这位老人把事情说给他的亲属们,亲属们听信老人的不实之词,到福利院大吵大闹,甚至还威胁工作人员。姚黎花忍气吞声,没有和他们据理力争,而是耐心的劝导其家属和老人的思想工作,使家属和老人都心服口服,最后还称赞福利院:“把老人交给福利院我们120个放心。”此类情况在福利院的工作中比比皆是,但姚黎花从不计教,坚持做到以德服人,秉公办事。在财务管理上,姚黎花建立了严格的收支制度,院里的每一笔的费用,她都能坚持民主商议,共同决定,使每一分钱都用在明处,花在老人们上。
情系老人,事无巨细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但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让老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快乐、开心、舒畅,离世时都觉得自己的晚年是幸福的,享尽了阳光爱心的服务。姚黎花刚到古城区社会福利院工作时,发现有的老人虽然住在福利院里,生活上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待遇。但是,个别老人因身体还健康,在老家的经济条件不错,手里多少有点钱,在福利院除了吃、喝、拉、撒外,整日无所事事,产生了要求在能自理之年,回老家养老,等到无自理能力之时,再回到福利院养老的想法。还有一些身患传染病的老人,不论工作人员和老人之间如何做思想工作和劝说,他们总觉得不自在。尤其是采取隔离住宿、就餐等措施的老人,认为歧视他们,在福利院里受到了人身自由限制。为了满足这些老人的要求,姚黎花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在原有的规章制度基础上,大胆地改进了部分规章制度,最大限度地顺应老人们的要求,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按照老人们的条件差异进行了分流、托养、留院处理,使每位在古城区社会福利院的老人都能乐得其所、欢度晚年。
“只有真心服侍和关爱老人,才会赢得老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在孝亲敬老中,真爱是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只能在助养者与供养者之间互动的情况下,才能感知孝的份量。”姚黎花在这样对笔者说。是的,姚黎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她的真心弹奏着一曲曲敬老、爱老之歌。
[copyright][/copyright]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