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片断
2021-12-23叙事散文张燕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8 编辑
张燕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夏季里,我是迷茫、焦灼、浮躁、疲惫的——只想蒙头大睡。此时,得到了一个去参加省作协散文创作研修班的机会。
当是休息,当是游玩。兰州。……
张燕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夏季里,我是迷茫、焦灼、浮躁、疲惫的——只想蒙头大睡。此时,得到了一个去参加省作协散文创作研修班的机会。
当是休息,当是游玩。兰州。……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8 编辑 <br /><br />张燕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夏季里,我是迷茫、焦灼、浮躁、疲惫的——只想蒙头大睡。此时,得到了一个去参加省作协散文创作研修班的机会。 当是休息,当是游玩。
兰州。徐家山。天一渡假村。寂静落寞中有点儿萧条,与时下的文学有点儿气味相仿。三十四张陌生的面孔。一本学员须知。打开,课程排了满满五天。参加研修班的人员中有很多响亮的名字。
那晚独自坐在天一的兰亭下,清冷的月亮高悬山头,一池的莲低声吟着《荷塘月色》。在最后的夏夜里,凉风从山顶吹过。那样一个悄无声息的夜过去之后,我见到了他们——此前的好多年我没有再从内心叫过一声老师的。
他们
也许"自由"二字实是一个过于美丽、高尚而又动人心魄的字眼,"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这首名叫《蓝莲花》的歌是我多年没有改变的手机铃声。
"通过文字为自己打开一扇世界的门,为自己在这个喧闹、嘈杂的世界找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一个人无法把自己淹死在自己的文字中,出卖自己的越彻底,获得的自由也许会更多。"当这大段的话从络腮胡、高额头的人的嘴里崩出后,那天晚上在天一的月光里我失眠了。他叫马步升,最初的印象是,他像一个少数民族,刚写完一本名叫《青白盐》的长篇,偶尔也炮制一些非常主流的东西。可那天,这种印象模糊了。是何种宗教般的东西影响着他?作为一个作家又经历了哪样的心路历程才获得了今日的解脱?我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写作技巧上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迷惑。在他的课上我找到了答案,当然那种文字的答案还要在真实中应证。回来后,打开了他的“一点江湖”,在他吸着卷烟的桀骜中,寻找江湖之气的源头。豪放的婉约,正气混杂的霸气……一个高高的额头和络腮胡的人的印象愈加地迷糊了起来。
她精巧中露出书卷气,照相时一只脚摆成了斜八字,不拘一格的女人姿势,这姿势让她有种散漫地洒脱,如果不是合影我想她的下巴此时是微翘的。近年来,她的文章不时从各种杂志跃入我的眼帘,记得从《青年文学》上的一篇文章里记住了这样一个细节:"我有一次牙疼,脸肿得吃不进一根面条,傍晚,父亲用他的大手帕包了一碗豆腐脑来,帕子上面渗满了油渍。父亲是连了碗买回来的。后来就特别爱吃豆腐脑,一吃,就想起父亲用手帕给我包回一碗豆腐脑的事情,总想着,父亲还是爱我的。"不知为何就会感动,也许曾经都是被父亲疼爱过的小女孩,而后又都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挣扎的女人吧,就觉得她是一个心中有爱又将爱不加修饰地传递出去的女人。
她说:"要敢于让我从中浮现出来,散文就是一个人的味道。"那淡淡的味道就如同她的名字,习习的风,那风中任凭你浮想任何的人和事。
他是孤独而又清寂的。与人为邻。长像如同一个京剧小生,穿着举止让我想起早年读过的散文集《悠闲生活絮语》——他该是一个极会生活的人。打开他的行旅之书,我用了一个夸张的词:惊讶。"那鸟似乎只是一只过去的鸟,和现世没有关系的,给人看见,只不过是偶然。"那缺乏底色的语句和诸如"凄艳"这样浓烈的字眼冷酷而又冷静地碰撞着。心里像滴了一滴墨迹在宣纸上慢慢地散开来,散开来。句子长短、标点符号很重要,此前……他还说一个写作者该有的内心:理解、安宁、满足、宽容,有点儿幸福感,有如此心灵才会写下带有灵魂的文字。
柏原老师说,一个作家一段时间不出作品,就消失了;如果一直不出作品,就永远地消失了。他用了"悲凉"二字。在天一的兰亭下,50后、60后、70后、80后的写作者,为了柏原老师的课而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沉思。
细密的雨在啪啪敲打着树叶,空中的雨滴砸在水塘里,溅起了水花,像荷塘的眼泪。那些车声、人声、市声远去了。周遭如此寂静。
我们
听说引从兄在漳县大山中办起了金钟文学社的事上过"小崔说事",就跟他聊起此事。他淡然一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没有拿写作想更多的获得。那个来自榆中农村的秀珍,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地趴在床边写她的诗,她总是睡得最迟,起得最早。醒来穿什么衣服,睡着还穿什么衣服,这也是一种洒脱吧,"和衣而卧"这样的词该是为她而创。秀珍在互动中说的话流传很广:"我是一个农民,没啥说的,每天我把羊赶到草地上,羊开始吃草我就趴在一边写我的诗。"这简洁莫非正是我们所说的纯粹?那个被我叫做“土豆王子”的人,他在挖掘着土豆文化,他的网名有点魏晋风度,也许那是他心中的一种向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有几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是一种角色吧。土豆、学文与林野散客总有一个离他更近。80后的赵三娃说几年后他是要加入中国作协的——能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们都为他的年轻和自信感到可爱,也为自己被日渐磨去的棱角而惋惜。
他们不止写文章,天斌兄带来的山水画被一抢而光,看他的画好像游过了陇南的山水。来自天祝的靳万龙写了一首充满激情的藏歌,那歌声该伴着苍茫旷野下的盛舞,那些天他天天放一首歌《陪你一起去看草原》让我和培洁听,让人心驰神往,回来很多天都在听那首歌。
那些天我每天都失眠,白天听课,晚上聊天到深夜,忘记了沐浴和仔细打理头发,还学会了讲段子。我告诉他们,在其他的场合我不会笑得那么彻底。我顾不得眼角皱纹了。说得严重点儿,一种亢奋的满足,一种崩溃的幸福。多年未有的状态。能在一起听音乐、谈文学、谈诗歌,再喝上几盅酒是多么奢侈。那些天,我们就这样天天毫无顾忌地挥霍着自己的气血,奢侈地度日。
在分别的前一夜,我们都高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在临夏的花儿声里,在走西口的悲情里,在海子的诗歌中,在即兴的摇滚里,有的人醉了,有的人哭了,有的人沉默了,有的人狂笑,有的人乱扭……让偷生者眷恋不已,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狂欢的夜晚。也许,为了这个夜晚我们都走过了很长很长的路。
后来
不知为何在那样一个夜晚就突然想起了"欢亦浓时愁亦重"的诗辞。收到一条短信:"亲爱的同学,今夜微风拂面,希望通过短信能带给你片刻的宁静,以及对昔日生活的各色回忆,记得要联系我啊。"清晨背起行囊,坐在车里,车里放着《一帘幽梦》,眼睛模糊起来。车停在省文联门口,想去逛街,突然就觉得自己很虚弱,两腿迈不动。艰难地走出十来米打了车,去了火车站附近,在那里的一座高层里有个522房间,那是每次来兰我的落脚之处,简单而又僻静。想在哪儿好好睡到火车要开的时间。
那些面孔来回在脑海中穿插着,到了中午时分,突然接到朋友小穆的短信邀请去吃又脏又香的牛肉面。那家店挂了很多的老照片,牛肉面和店的历史,至今依然一副传统的面孔。在那儿可以喝到芹菜面汤,清冽带着一股芹菜的药味儿,一连喝了三碗。之后又去一家西餐店喝了一杯清火的柚子茶。中午时分,尔雅兄邀请我去喝茶,他是老公的大学同学,曾经在一个宿舍,此次学习班上戏剧性的碰面。他是当年那个宿舍的老大,老公是老六。其实关于他的故事我早已很熟悉了,他大学时的爱情,他们为了一辆自行车被关进派出所,他们互相接济饭票,他们临别前的夜晚在一片狼藉的宿舍点着蜡烛喝酒,和着忧伤的吉他......回来之后,老公写了一篇《坐在西去的列车上》,自此后,他们只见过一面,那已是数年前的事了。但他是关注他远在兰州的同学的,他知道很多关于他的消息。尔雅如今在金城文人们中间算是过的不错的,有宽敞的住房,有车。他沾着70后的边,70后们可以把中西餐混着一块吃的,尔雅找到了文学与商业的结合点,抑或把文化真的当作产业。其实我看到在他身边还有那么多清贫的文人,我问他,在省城文人是不是没钱就很没面子,他笑了。尔雅带我去黄河边的一条旧船上喝茶,满是打牌的人,是用杯子冲的三炮台,滚滚的一江秋水漫过那个下午,尔雅依然背着双肩包,牛仔裤,笑起来有点腼腆,与他小说的都市情色相去甚远,大概是正是那些文字得以让他保持年轻而又火热的纯。
在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路上,与尔雅分别,到522收拾行囊独自去了车站,每次在等火车的一大段时刻里,我总是要乱喝一气的,要么茶,要么红酒。那天的芹菜汤、柚子汁和三炮台在胃中混合着,各自的味道需要我去回味一段时间。
再次坐在西去的列车上,我站在车厢接头的地方,斜倚着身体,用目光再次向兰州的夜告别。头一次对这个有点埋汰的城市有了叫做依恋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
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夏季里,我是迷茫、焦灼、浮躁、疲惫的——只想蒙头大睡。此时,得到了一个去参加省作协散文创作研修班的机会。 当是休息,当是游玩。
兰州。徐家山。天一渡假村。寂静落寞中有点儿萧条,与时下的文学有点儿气味相仿。三十四张陌生的面孔。一本学员须知。打开,课程排了满满五天。参加研修班的人员中有很多响亮的名字。
那晚独自坐在天一的兰亭下,清冷的月亮高悬山头,一池的莲低声吟着《荷塘月色》。在最后的夏夜里,凉风从山顶吹过。那样一个悄无声息的夜过去之后,我见到了他们——此前的好多年我没有再从内心叫过一声老师的。
他们
也许"自由"二字实是一个过于美丽、高尚而又动人心魄的字眼,"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这首名叫《蓝莲花》的歌是我多年没有改变的手机铃声。
"通过文字为自己打开一扇世界的门,为自己在这个喧闹、嘈杂的世界找一个心灵的栖息地......""一个人无法把自己淹死在自己的文字中,出卖自己的越彻底,获得的自由也许会更多。"当这大段的话从络腮胡、高额头的人的嘴里崩出后,那天晚上在天一的月光里我失眠了。他叫马步升,最初的印象是,他像一个少数民族,刚写完一本名叫《青白盐》的长篇,偶尔也炮制一些非常主流的东西。可那天,这种印象模糊了。是何种宗教般的东西影响着他?作为一个作家又经历了哪样的心路历程才获得了今日的解脱?我知道自己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写作技巧上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迷惑。在他的课上我找到了答案,当然那种文字的答案还要在真实中应证。回来后,打开了他的“一点江湖”,在他吸着卷烟的桀骜中,寻找江湖之气的源头。豪放的婉约,正气混杂的霸气……一个高高的额头和络腮胡的人的印象愈加地迷糊了起来。
她精巧中露出书卷气,照相时一只脚摆成了斜八字,不拘一格的女人姿势,这姿势让她有种散漫地洒脱,如果不是合影我想她的下巴此时是微翘的。近年来,她的文章不时从各种杂志跃入我的眼帘,记得从《青年文学》上的一篇文章里记住了这样一个细节:"我有一次牙疼,脸肿得吃不进一根面条,傍晚,父亲用他的大手帕包了一碗豆腐脑来,帕子上面渗满了油渍。父亲是连了碗买回来的。后来就特别爱吃豆腐脑,一吃,就想起父亲用手帕给我包回一碗豆腐脑的事情,总想着,父亲还是爱我的。"不知为何就会感动,也许曾经都是被父亲疼爱过的小女孩,而后又都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挣扎的女人吧,就觉得她是一个心中有爱又将爱不加修饰地传递出去的女人。
她说:"要敢于让我从中浮现出来,散文就是一个人的味道。"那淡淡的味道就如同她的名字,习习的风,那风中任凭你浮想任何的人和事。
他是孤独而又清寂的。与人为邻。长像如同一个京剧小生,穿着举止让我想起早年读过的散文集《悠闲生活絮语》——他该是一个极会生活的人。打开他的行旅之书,我用了一个夸张的词:惊讶。"那鸟似乎只是一只过去的鸟,和现世没有关系的,给人看见,只不过是偶然。"那缺乏底色的语句和诸如"凄艳"这样浓烈的字眼冷酷而又冷静地碰撞着。心里像滴了一滴墨迹在宣纸上慢慢地散开来,散开来。句子长短、标点符号很重要,此前……他还说一个写作者该有的内心:理解、安宁、满足、宽容,有点儿幸福感,有如此心灵才会写下带有灵魂的文字。
柏原老师说,一个作家一段时间不出作品,就消失了;如果一直不出作品,就永远地消失了。他用了"悲凉"二字。在天一的兰亭下,50后、60后、70后、80后的写作者,为了柏原老师的课而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沉思。
细密的雨在啪啪敲打着树叶,空中的雨滴砸在水塘里,溅起了水花,像荷塘的眼泪。那些车声、人声、市声远去了。周遭如此寂静。
我们
听说引从兄在漳县大山中办起了金钟文学社的事上过"小崔说事",就跟他聊起此事。他淡然一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没有拿写作想更多的获得。那个来自榆中农村的秀珍,每天不分白天黑夜地趴在床边写她的诗,她总是睡得最迟,起得最早。醒来穿什么衣服,睡着还穿什么衣服,这也是一种洒脱吧,"和衣而卧"这样的词该是为她而创。秀珍在互动中说的话流传很广:"我是一个农民,没啥说的,每天我把羊赶到草地上,羊开始吃草我就趴在一边写我的诗。"这简洁莫非正是我们所说的纯粹?那个被我叫做“土豆王子”的人,他在挖掘着土豆文化,他的网名有点魏晋风度,也许那是他心中的一种向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有几个名字,每个名字都是一种角色吧。土豆、学文与林野散客总有一个离他更近。80后的赵三娃说几年后他是要加入中国作协的——能听到这样的话语,我们都为他的年轻和自信感到可爱,也为自己被日渐磨去的棱角而惋惜。
他们不止写文章,天斌兄带来的山水画被一抢而光,看他的画好像游过了陇南的山水。来自天祝的靳万龙写了一首充满激情的藏歌,那歌声该伴着苍茫旷野下的盛舞,那些天他天天放一首歌《陪你一起去看草原》让我和培洁听,让人心驰神往,回来很多天都在听那首歌。
那些天我每天都失眠,白天听课,晚上聊天到深夜,忘记了沐浴和仔细打理头发,还学会了讲段子。我告诉他们,在其他的场合我不会笑得那么彻底。我顾不得眼角皱纹了。说得严重点儿,一种亢奋的满足,一种崩溃的幸福。多年未有的状态。能在一起听音乐、谈文学、谈诗歌,再喝上几盅酒是多么奢侈。那些天,我们就这样天天毫无顾忌地挥霍着自己的气血,奢侈地度日。
在分别的前一夜,我们都高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在临夏的花儿声里,在走西口的悲情里,在海子的诗歌中,在即兴的摇滚里,有的人醉了,有的人哭了,有的人沉默了,有的人狂笑,有的人乱扭……让偷生者眷恋不已,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狂欢的夜晚。也许,为了这个夜晚我们都走过了很长很长的路。
后来
不知为何在那样一个夜晚就突然想起了"欢亦浓时愁亦重"的诗辞。收到一条短信:"亲爱的同学,今夜微风拂面,希望通过短信能带给你片刻的宁静,以及对昔日生活的各色回忆,记得要联系我啊。"清晨背起行囊,坐在车里,车里放着《一帘幽梦》,眼睛模糊起来。车停在省文联门口,想去逛街,突然就觉得自己很虚弱,两腿迈不动。艰难地走出十来米打了车,去了火车站附近,在那里的一座高层里有个522房间,那是每次来兰我的落脚之处,简单而又僻静。想在哪儿好好睡到火车要开的时间。
那些面孔来回在脑海中穿插着,到了中午时分,突然接到朋友小穆的短信邀请去吃又脏又香的牛肉面。那家店挂了很多的老照片,牛肉面和店的历史,至今依然一副传统的面孔。在那儿可以喝到芹菜面汤,清冽带着一股芹菜的药味儿,一连喝了三碗。之后又去一家西餐店喝了一杯清火的柚子茶。中午时分,尔雅兄邀请我去喝茶,他是老公的大学同学,曾经在一个宿舍,此次学习班上戏剧性的碰面。他是当年那个宿舍的老大,老公是老六。其实关于他的故事我早已很熟悉了,他大学时的爱情,他们为了一辆自行车被关进派出所,他们互相接济饭票,他们临别前的夜晚在一片狼藉的宿舍点着蜡烛喝酒,和着忧伤的吉他......回来之后,老公写了一篇《坐在西去的列车上》,自此后,他们只见过一面,那已是数年前的事了。但他是关注他远在兰州的同学的,他知道很多关于他的消息。尔雅如今在金城文人们中间算是过的不错的,有宽敞的住房,有车。他沾着70后的边,70后们可以把中西餐混着一块吃的,尔雅找到了文学与商业的结合点,抑或把文化真的当作产业。其实我看到在他身边还有那么多清贫的文人,我问他,在省城文人是不是没钱就很没面子,他笑了。尔雅带我去黄河边的一条旧船上喝茶,满是打牌的人,是用杯子冲的三炮台,滚滚的一江秋水漫过那个下午,尔雅依然背着双肩包,牛仔裤,笑起来有点腼腆,与他小说的都市情色相去甚远,大概是正是那些文字得以让他保持年轻而又火热的纯。
在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路上,与尔雅分别,到522收拾行囊独自去了车站,每次在等火车的一大段时刻里,我总是要乱喝一气的,要么茶,要么红酒。那天的芹菜汤、柚子汁和三炮台在胃中混合着,各自的味道需要我去回味一段时间。
再次坐在西去的列车上,我站在车厢接头的地方,斜倚着身体,用目光再次向兰州的夜告别。头一次对这个有点埋汰的城市有了叫做依恋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