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车
2021-12-23叙事散文刘敬胜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2 编辑
去看望在兖州上学的侄女,回来时,因为记错了时间,提前两小时到了火车站。买了车票,想想时间还早,便坐到候车大厅的长条椅上,拿出包里携带的刚买的余秋雨……
去看望在兖州上学的侄女,回来时,因为记错了时间,提前两小时到了火车站。买了车票,想想时间还早,便坐到候车大厅的长条椅上,拿出包里携带的刚买的余秋雨……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12 编辑 <br /><br /> 去看望在兖州上学的侄女,回来时,因为记错了时间,提前两小时到了火车站。买了车票,想想时间还早,便坐到候车大厅的长条椅上,拿出包里携带的刚买的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翻看起来。
看书是需要一些必要的环境的,比如安静。车站本来就如闹市,熙来攘往的,人多嘴杂,再加上播音喇叭随时叫上两声,安静是不能够了。随手翻看书页,心却不能静如止水,乱糟糟的,如一团扯不开的乱麻,书看在眼里,也只是在眼里,心中连一丝微小的痕迹也保存不了,读也是白读。不如看看人吧。想着,我合上书,站起身来,往四周看了一眼,没想到我竟然看出一些眉目,看出了一些乐趣来,也看出了芸芸众生相。
我的目光投向进候车大厅的门口。门口站了几个穿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每个进入候车大厅的人都要经过他们目光的巡视。随身携带的包裹都要经过一个机器,从外边放到机器的履带上,一会儿再从里面吐出来,这样就算通过了检查。我不知道没有通过检查的包裹是什么样子,机器会鸣叫,或者在某一个地方,有人监视着进去的包裹。虽然我做了很多次火车,从来没见过哪个人因为包裹的原因,被挡在了门外。有时想想,很有意思,眼睛竟然不如一个不会说话的机器。
目光是不断转移的镜头,跟随心中的意念行走。剪票口站了两排人,长长的队伍曲折如蜿蜒的河流。只等着剪票口的门打开,他们就匆忙地流出去,流向不同的地方。从候车大厅门口进来的人,与从剪票口出去的人是相同的,一样的。我想起了小学时候做过的一道数学题,往一个游泳池灌水,游泳池有多少方水,一小时流进来多少方,流出去多少方,问多长时间能灌满?如果进来的多了,出去的少了,肯定会满了,溢出来。候车大厅是一个容器,装满了人的水分子,流进来一些,就流出去一些,候车大厅永远也不会饱和。
候车大厅里的客人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穿了不同样式的衣服,像一尾尾鲜活的鱼,在大厅里来来回回游动,或者停留在一个地方,注目凝神。
一个小伙子,三十来岁,穿了一件短袖衬衫,肌肉从瘦瘦衬衫突兀出来,显得异常的强壮。他在我面前走了四五个来回,有时快步如飞,有时慢吞吞如一只老黄牛,手机一直放在耳朵上,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看他因为激动有些变形的脸,和说话的急促的语气,我感觉到他很生气,不知道是因为生意失败,还是失恋。
坐在我对面的小姑娘,十八九岁的样子,白裙子,纯洁动人。她手里也拿着一部手机,细长白皙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点击,然后抬起头偷偷看看四周,不一会,她的手机会响起一声清脆悦耳的铃声“亲爱的,你有新的短消息!”,女孩看着短信,有时脸会羞得通红,有时又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笑容挂在女孩的脸上,未曾离开一会儿。我猜想,女孩大概正在和热恋的男朋友短信聊天吧。
生活需要看看背面。背面也有美丽的风景。我的背面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四十多岁,穿一袭黑色的连衣裙,像墨莲花。她低着头,披肩的长头发遮住了整张脸,却挡不住耳朵上挂着金边的近视镜的镜腿。对于带着近视眼睛的人我常常有特殊的好感,那种知识性的标志曾经让我年少时代无限地沉迷。她一直低着头,看一本书,靠着我正常的视力,我看见她拿着书本上的三个小字“红楼梦”。能看《红楼梦》的人一定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人,而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还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心如处子的人。也许她是一位老师,或者是一位作家,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崇拜和尊敬的。我把敬意的目光,静悄悄地投影在她的身上,她毫无察觉。这正是我想要的,我想和她说句话,想想还是算了,别打扰一个安静看书的人。
目光转向候车大厅的东北角,一位穿了褪色的褐色的卡壳的中年男人在看报纸,他的身边是一位和她年龄的相仿的中年妇女在啃一个烂了半边的苹果。他们应该是夫妻吧。男人黑瘦的脸,光着脚丫,穿着一双沾满了泥巴的黄球鞋,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平民。或者他根本就没想隐瞒什么,平民也是人,也一样和达官贵族坐火车。他看的很认真,也不抬头,手里的报纸只有一张,皱巴巴的,一点也不舒展,也许他是从哪里拣来的,或者是别人留在座位上的。无论是谁留下的,对他来说,只要能打发这段等车的时间就够了。女人吃完了苹果,站起身,也许是坐的时间太长了,累了,她狠狠地伸了个懒腰。她高兴地对男人说了句什么,又指了指两人中间的鱼鳞袋子,鱼鳞袋子上有一个白色的方便袋,装满了还冒着热气的蒸包。男人听着女人的话随口答应着,眼睛没离开报纸。他们也许是打工回乡,或者去看望远方的儿女吧!
……
火车站又响起了喇叭声,一个标准的声音响起,回荡在整个大厅,“672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我拿出包里的车票,走到剪票口,排在队伍后面,我马上也将和他们一样,成为一滴水,流向属于我的地方。
看书是需要一些必要的环境的,比如安静。车站本来就如闹市,熙来攘往的,人多嘴杂,再加上播音喇叭随时叫上两声,安静是不能够了。随手翻看书页,心却不能静如止水,乱糟糟的,如一团扯不开的乱麻,书看在眼里,也只是在眼里,心中连一丝微小的痕迹也保存不了,读也是白读。不如看看人吧。想着,我合上书,站起身来,往四周看了一眼,没想到我竟然看出一些眉目,看出了一些乐趣来,也看出了芸芸众生相。
我的目光投向进候车大厅的门口。门口站了几个穿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每个进入候车大厅的人都要经过他们目光的巡视。随身携带的包裹都要经过一个机器,从外边放到机器的履带上,一会儿再从里面吐出来,这样就算通过了检查。我不知道没有通过检查的包裹是什么样子,机器会鸣叫,或者在某一个地方,有人监视着进去的包裹。虽然我做了很多次火车,从来没见过哪个人因为包裹的原因,被挡在了门外。有时想想,很有意思,眼睛竟然不如一个不会说话的机器。
目光是不断转移的镜头,跟随心中的意念行走。剪票口站了两排人,长长的队伍曲折如蜿蜒的河流。只等着剪票口的门打开,他们就匆忙地流出去,流向不同的地方。从候车大厅门口进来的人,与从剪票口出去的人是相同的,一样的。我想起了小学时候做过的一道数学题,往一个游泳池灌水,游泳池有多少方水,一小时流进来多少方,流出去多少方,问多长时间能灌满?如果进来的多了,出去的少了,肯定会满了,溢出来。候车大厅是一个容器,装满了人的水分子,流进来一些,就流出去一些,候车大厅永远也不会饱和。
候车大厅里的客人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穿了不同样式的衣服,像一尾尾鲜活的鱼,在大厅里来来回回游动,或者停留在一个地方,注目凝神。
一个小伙子,三十来岁,穿了一件短袖衬衫,肌肉从瘦瘦衬衫突兀出来,显得异常的强壮。他在我面前走了四五个来回,有时快步如飞,有时慢吞吞如一只老黄牛,手机一直放在耳朵上,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看他因为激动有些变形的脸,和说话的急促的语气,我感觉到他很生气,不知道是因为生意失败,还是失恋。
坐在我对面的小姑娘,十八九岁的样子,白裙子,纯洁动人。她手里也拿着一部手机,细长白皙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点击,然后抬起头偷偷看看四周,不一会,她的手机会响起一声清脆悦耳的铃声“亲爱的,你有新的短消息!”,女孩看着短信,有时脸会羞得通红,有时又旁若无人地哈哈大笑。笑容挂在女孩的脸上,未曾离开一会儿。我猜想,女孩大概正在和热恋的男朋友短信聊天吧。
生活需要看看背面。背面也有美丽的风景。我的背面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妇女,四十多岁,穿一袭黑色的连衣裙,像墨莲花。她低着头,披肩的长头发遮住了整张脸,却挡不住耳朵上挂着金边的近视镜的镜腿。对于带着近视眼睛的人我常常有特殊的好感,那种知识性的标志曾经让我年少时代无限地沉迷。她一直低着头,看一本书,靠着我正常的视力,我看见她拿着书本上的三个小字“红楼梦”。能看《红楼梦》的人一定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人,而在这样嘈杂的环境里,还能静下心来读书的人,一定是一个心如处子的人。也许她是一位老师,或者是一位作家,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崇拜和尊敬的。我把敬意的目光,静悄悄地投影在她的身上,她毫无察觉。这正是我想要的,我想和她说句话,想想还是算了,别打扰一个安静看书的人。
目光转向候车大厅的东北角,一位穿了褪色的褐色的卡壳的中年男人在看报纸,他的身边是一位和她年龄的相仿的中年妇女在啃一个烂了半边的苹果。他们应该是夫妻吧。男人黑瘦的脸,光着脚丫,穿着一双沾满了泥巴的黄球鞋,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平民。或者他根本就没想隐瞒什么,平民也是人,也一样和达官贵族坐火车。他看的很认真,也不抬头,手里的报纸只有一张,皱巴巴的,一点也不舒展,也许他是从哪里拣来的,或者是别人留在座位上的。无论是谁留下的,对他来说,只要能打发这段等车的时间就够了。女人吃完了苹果,站起身,也许是坐的时间太长了,累了,她狠狠地伸了个懒腰。她高兴地对男人说了句什么,又指了指两人中间的鱼鳞袋子,鱼鳞袋子上有一个白色的方便袋,装满了还冒着热气的蒸包。男人听着女人的话随口答应着,眼睛没离开报纸。他们也许是打工回乡,或者去看望远方的儿女吧!
……
火车站又响起了喇叭声,一个标准的声音响起,回荡在整个大厅,“672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我拿出包里的车票,走到剪票口,排在队伍后面,我马上也将和他们一样,成为一滴水,流向属于我的地方。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