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肌肤之外的革命

2021-12-23叙事散文浇洁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0 编辑

     肌肤之外的革命·浇 洁服装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生活状态、思想情趣的具象呈现。它伴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依附于人类的灵魂而舞蹈。它就像一个人的容……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00 编辑 <br /><br />     肌肤之外的革命
        ·浇 洁

  服装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生活状态、思想情趣的具象呈现。它伴随着时代的脉搏而跳动,依附于人类的灵魂而舞蹈。它就像一个人的容颜,渗透着人的胸襟,构筑着人的气韵。它是一种彩色的立体语言,一种感官的文化诠释。

  曾听七十来岁的母亲忆苦思甜:说她小时候家里穷,一条裤子姊妹两个共穿,打赤脚踩雪是常事,冻疮一块叠一块,多得像补丁。一件里面是白土布、外面是蓝洋布的“空心棉袄”,上身后,要从头年秋穿到来年春。好不容易穿上的鞋子,也是竹屐(把大竹段劈成两半,戳几个洞,用麻绳系缚的鞋子)、木屐或草鞋。衣料单一,除了苎麻布、葛布,就是自己纺织的棉布,家里的一架织布机常“吱吱”响到半夜。十多岁时出了一种向阳纱,里面是黄色,外面是黑色,像用漆漆过,硬挺挺的似油伞布,也只稀罕地穿过一件。衣料颜色犹如清汤寡水的生活极其单调,只有青、白、黑三种。好一些的香云纱、蚕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绫罗绸缎,只有有钱的地主穿。话说回来,就是当年的地主也没有我们现在的普通老百姓穿的好啊!那时一件衣服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为了让遮羞保暖的衣服经穿耐磨些,穷人家衣服洗净后,都要用米浆浸渍后再晾晒,之后穿在身上直棱棱的像树皮。所以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无钱人穿米浆,有钱人穿笼箱。”有钱人一箱箱斑斓五彩的绸缎让人眼馋啊!过去没有薄膜、雨靴,雨天下地干活,斗笠盖头,绑稻秆当蓑衣。过年了,外婆难得地给她买了一双新袜子,母亲用它过了三个年,第一年正月初一穿一下,爱惜地藏好放入箱底,第二年正月初一再穿一下搁置好,只盼着来年了。解放后好了些,可有一段日子,物资紧缺,扯布还要定量凭布票。文革时,政治思想高于一切,女孩子爱美,留长发、穿白力士鞋都要挨批斗。

  到我小时候,生活比母亲那下子好多了,可一双长筒纱袜,也要穿几年。为了让袜子耐穿些,母亲用旧布纳了鞋样,缝在袜底,穿烂了底下一截,剪掉,缝好后继续穿。我五六岁,就已懂得帮母亲在油灯下用米饭糊黏旧布做鞋底了。母亲做的灯芯绒布棉鞋,用黑布滚边,精美暖和,曾让年少的我赢得不少羡慕的目光。后来父亲得病去世,家里穷得只能顿顿吃菜煮饭。我怀疑母亲就是因为继父一见面就舍得上街帮弟弟买雨靴帮我扯花布,姐弟俩穿上新衣鞋的灿烂喜悦感染了困顿中的母亲,才使她下决心再嫁的。1976年,我过十虚岁生日,父母为了奖励我学习好、爱劳动(一放学就打猪草,一年养的两头肥猪都出栏卖了个好价钱),给我做了红、蓝两件的确良衣服,我耀眼得成了全校的明星。同学们一下课,就争相触摸我又薄又亮的衣料子,发出“啧啧”声。1982年,我考取师范,在村里极其荣耀,只有串亲才舍得穿蓝卡叽布的父母狠了狠心,扯了块青黑色毛料布,把乡里最好的裁缝师傅请到家,杀鸭“起汤”,这可是当年农村对客人最高的礼遇,为我做了一条村里只有在外工作的三叔穿过的毛料裤子,我感激得几天都睡不着。这条毛料裤子我穿了十来年都没烂,现在给了母亲穿。1986年临近除夕,毕业后我参加工作已一年多,那时我非常迷恋小说《飘》,困窘中的郝思嘉为了赢得金钱与爱情,不惜把窗帘布扯下做了条迷人的裙子,我欣赏她的勇气也膺服服装的魅力。当年我情窦初开,谙晓炫丽服装的杀伤力后,拿出一年来所有的积蓄一百三十元,上县城最大的百货大楼,买了一件红呢子风衣。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像沉睡的公主,被改革开放这一白马王子,一吻唤醒,而诗文是最雅美的服饰。人们忙于歌唱与宣泄,迷恋思想的更新和科学致富。曾一度被视为国装、风靡半个多世纪的中山装,随着禁锢思想的萎缩逐渐销声匿迹,引领世界潮流的西装、喇叭裤,像春风吹拂的好日子所向披靡。可整个小城服装店不多,仅有的那么几家如当年的万元户让人稀罕,家常衣服大多请裁缝定制,买衣服穿是很奢侈的行为。我正月脚蹬高跟鞋身披红呢子风衣,骑一辆女式自行车飞驰在乡镇马路上,迷倒了不少烫发穿喇叭裤的时髦小伙,我女儿的父亲就是当年众多小伙中的一员。当时,崇拜军人,除了西装喇叭裤,军装是最时兴的服装。男友第一次上我家,想方设法借了一件有番号的旧军衣,口袋里揣一本新诗集,神气活现地拜见了我父母。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女儿出生,紧跟着上学,只是我一向节俭,女儿穿过几条打补丁的裤子,她的许多同龄,连补丁都只能在电视里见识了。这时的化纤衣料涤纶,像南下的打工潮汹涌而来,它好洗耐磨,经济实惠,一时间传统的棉衣棉布身价大跌。衣服颜色也不再是“青白黑”,似绚丽的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了。单“绿”就有无数种,粉绿、苔绿、墨绿、浅绿、翠绿、芥末绿等,宛若多姿多彩的生活。衣服样式再也不只是我母亲小时候的长袖大布襟了,有中袖、短袖、无袖、露肩、吊带等。当年只有地主才穿得上的绫罗绸缎,上了普通老百姓的身,还有许多说不出面料的雪纺、仿缎、丝绒、驼毛等。穿衣单纯保暖的观念早已落伍,追求个性品位如股票迅速蹿红。衣服大多上街或上网左挑右选,时装店一家家如花盛开,让人眼花缭乱各种款式的衣裙、裤子琳琅满目,连当年受宠的裁缝都不再吃香,面临着失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崇尚自然返璞归真,当年土得掉渣,只有穷人才穿的苎麻布、棉布、手工鞋袜,摇身一变成了珍贵的时尚。现代人认为皮肤是最美丽的服装,讲究人体艺术。“露”不再是清贫的表现,而是时髦的彰显了,国外一些酒吧、娱乐场所,还出现了集体裸体秀的场面。思想的解放、文明的进展,迎来了服装的改良变革,其日新月异的步伐,都赶得上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了。在霓虹灯明亮的宽敞大街上,漫步于夺目雅致的服装店,品赏着新颖别致的时装,心旷神怡不亚于置身繁花似锦的公园,已成为人们轻松休闲的一种方式。

  时光如网速,一晃就迈入了欢欣鼓舞的2009年,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穿上柔软舒适的衣裳,静坐在沙发上、书桌前,悠悠地亮一盏灯,让黼黻般美妙的生活舒展开来,让书的浪漫馨香弥漫于四周。微醺间,仿佛传来母亲浓重的乡音感慨:“现在人生活真惬意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