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小雨
2021-12-23叙事散文脂砚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5 编辑
7月16日,小雨文/又凡窗外下着细雨,是雨季常有的那种清凉,几场过后秋意就不知不觉沾上衣襟了。也快要下晴了吧?常记得在这样的连天雨后,突然晴过来的……
7月16日,小雨文/又凡窗外下着细雨,是雨季常有的那种清凉,几场过后秋意就不知不觉沾上衣襟了。也快要下晴了吧?常记得在这样的连天雨后,突然晴过来的……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5 编辑 <br /><br /> 7月16日,小雨
文/又凡
窗外下着细雨,是雨季常有的那种清凉,几场过后秋意就不知不觉沾上衣襟了。
也快要下晴了吧?常记得在这样的连天雨后,突然晴过来的早晨,必定是大雾茫茫,碧绿的稻田像是浸泡在牛奶里,坚挺的剑形谷叶上布满细细密密的水珠。大雾中太阳犹犹豫豫地露出半边脸来,透过重重叠叠雾气落下来的阳光昏黄昏黄的,像是生病一般。然而就因为这一重阳光,天地间一下子宽敞起来,雾气消散得很快,不一会儿就天清地阔了。如此反复几次,梧桐叶子在雨中一片两片凋落,清晨每每在浓雾中渐渐苏醒,走在上班路上时凉意越来越重,稻田里的蛙声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秋天就来了。
也常是在这样的连天雨后,一段连天雨和一段连天雨之间,有那病重的老人,三两个地无法渡过生命最后的雨季,于细雨中走向另一个世界。很多年前奶奶曾在夏日午后的浓阴下闲聊时和我们说:这人都是一小撮一小撮地约着走的,一年中总有那么几个时段走得比较多,赶会似的,不信你们看着:冬天最冷的时候,清明节前后,七八月雨下得差不多的时候,七八月中还有更集中的是七月半鬼节前后。
奶奶说这话时一边慢慢地喝着茶缸里的水,是那种橘红色的漆瓷“洋缸”,里面用灶灰搓洗得干干净净。记得当时奶奶还指着院子外面一棵高出院墙很多的老棕树说:一代一代人就像这棕树一样,一层一层地剥下棕皮来,最外面一层剥掉了,里面一层就渐渐弱了老了朽了,无论最外面一层老成什么样子,只要在一天,就保护着里面的棕皮一天。
后来奶奶过了八十岁,一天天老了,下不得床,说不动话了,在农历七月雨下得差不多的时候,七月半前几天,静静地走了。她最大的儿子,伯父带着儿孙从楚雄赶回来奔丧,作为我们家当时年纪最大的人,第一次,我发现伯父举手投足之间带着的老态。而在那之前,伯父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坐山,那么伟岸强健。想起奶奶的话,看看院子外面又往上剥了许多的棕树,不禁恻然。
记得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和父亲一起到田间地头的棕树上剥皮,拿电工刀往棕树皮底部沿树身划一周,就可以轻轻撕下一大匹皮来。一棵棕树一年剥一次,一次可以剥十匹左右,剥多了树会死,剥少了树也会“胀死”,且长不高。这样一年年剥下来,棕树越长越高了,到后来就得扛着梯子地剥了。再高些连梯子也够不到,差不多就砍掉挖了心子,做成长长的接水槽,安放在屋檐底下,接住十来沟屋檐水一齐淌到石缸里,作生活用水;也有淌到排水沟里流出去,这种棕槽就要安放在台阶上边,免了上下台阶时被屋檐水淋到。而那些棕树皮,早缝成棕衣,缝成斗篷,或者做沙发时铺在弹簧上面了。
总觉得这棕树像极了人生。而那一件件厚实的棕黑色蓑衣——不,崭新的蓑衣是棕黄色,沉甸甸的;两三年过后就变得黑瘦,薄薄的,那是岁月偷偷流逝的痕迹,不知为主人遮挡了多少风雨,或者说和主人一起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还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风雨中行走的孤独和艰难,总是让人感动。人生如斯,活着是件不容易的事……
这样想着,猛地又走到日月广场。我们是要去一个同事家帮忙,他岳母去逝了。细雨中的广场油绿油绿的,不知什么时候新栽了两棵棕树,突然想起两句白族话儿歌,翻译过来大约是这样的:冷啊,冷啊!棕皮三匹蓑衣一件;棕皮两匹斗笠一顶。(1281字)
2009-7-18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文/又凡
窗外下着细雨,是雨季常有的那种清凉,几场过后秋意就不知不觉沾上衣襟了。
也快要下晴了吧?常记得在这样的连天雨后,突然晴过来的早晨,必定是大雾茫茫,碧绿的稻田像是浸泡在牛奶里,坚挺的剑形谷叶上布满细细密密的水珠。大雾中太阳犹犹豫豫地露出半边脸来,透过重重叠叠雾气落下来的阳光昏黄昏黄的,像是生病一般。然而就因为这一重阳光,天地间一下子宽敞起来,雾气消散得很快,不一会儿就天清地阔了。如此反复几次,梧桐叶子在雨中一片两片凋落,清晨每每在浓雾中渐渐苏醒,走在上班路上时凉意越来越重,稻田里的蛙声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无踪,秋天就来了。
也常是在这样的连天雨后,一段连天雨和一段连天雨之间,有那病重的老人,三两个地无法渡过生命最后的雨季,于细雨中走向另一个世界。很多年前奶奶曾在夏日午后的浓阴下闲聊时和我们说:这人都是一小撮一小撮地约着走的,一年中总有那么几个时段走得比较多,赶会似的,不信你们看着:冬天最冷的时候,清明节前后,七八月雨下得差不多的时候,七八月中还有更集中的是七月半鬼节前后。
奶奶说这话时一边慢慢地喝着茶缸里的水,是那种橘红色的漆瓷“洋缸”,里面用灶灰搓洗得干干净净。记得当时奶奶还指着院子外面一棵高出院墙很多的老棕树说:一代一代人就像这棕树一样,一层一层地剥下棕皮来,最外面一层剥掉了,里面一层就渐渐弱了老了朽了,无论最外面一层老成什么样子,只要在一天,就保护着里面的棕皮一天。
后来奶奶过了八十岁,一天天老了,下不得床,说不动话了,在农历七月雨下得差不多的时候,七月半前几天,静静地走了。她最大的儿子,伯父带着儿孙从楚雄赶回来奔丧,作为我们家当时年纪最大的人,第一次,我发现伯父举手投足之间带着的老态。而在那之前,伯父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坐山,那么伟岸强健。想起奶奶的话,看看院子外面又往上剥了许多的棕树,不禁恻然。
记得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之一就是和父亲一起到田间地头的棕树上剥皮,拿电工刀往棕树皮底部沿树身划一周,就可以轻轻撕下一大匹皮来。一棵棕树一年剥一次,一次可以剥十匹左右,剥多了树会死,剥少了树也会“胀死”,且长不高。这样一年年剥下来,棕树越长越高了,到后来就得扛着梯子地剥了。再高些连梯子也够不到,差不多就砍掉挖了心子,做成长长的接水槽,安放在屋檐底下,接住十来沟屋檐水一齐淌到石缸里,作生活用水;也有淌到排水沟里流出去,这种棕槽就要安放在台阶上边,免了上下台阶时被屋檐水淋到。而那些棕树皮,早缝成棕衣,缝成斗篷,或者做沙发时铺在弹簧上面了。
总觉得这棕树像极了人生。而那一件件厚实的棕黑色蓑衣——不,崭新的蓑衣是棕黄色,沉甸甸的;两三年过后就变得黑瘦,薄薄的,那是岁月偷偷流逝的痕迹,不知为主人遮挡了多少风雨,或者说和主人一起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还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风雨中行走的孤独和艰难,总是让人感动。人生如斯,活着是件不容易的事……
这样想着,猛地又走到日月广场。我们是要去一个同事家帮忙,他岳母去逝了。细雨中的广场油绿油绿的,不知什么时候新栽了两棵棕树,突然想起两句白族话儿歌,翻译过来大约是这样的:冷啊,冷啊!棕皮三匹蓑衣一件;棕皮两匹斗笠一顶。(1281字)
2009-7-18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