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的想象,一半的经历 ------我与祖国六十年
2021-12-23抒情散文汪彤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5 编辑
三十五岁的我,对祖国的熟识,一半在想象,一半在经历。对祖国的童贞之爱,源于儿时的游戏“过家家”。那时,几个男孩子、女孩子,在院子的沙堆上玩“红军过草……
三十五岁的我,对祖国的熟识,一半在想象,一半在经历。对祖国的童贞之爱,源于儿时的游戏“过家家”。那时,几个男孩子、女孩子,在院子的沙堆上玩“红军过草……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5 编辑 <br /><br /> 三十五岁的我,对祖国的熟识,一半在想象,一半在经历。
对祖国的童贞之爱,源于儿时的游戏“过家家”。那时,几个男孩子、女孩子,在院子的沙堆上玩“红军过草地”。男孩是过草地的战士,女孩是为负伤的战士治病的医生。饥饿的时候,便从花园里采来一把草,听大人们说红军过草地时吃过草根,啃过树皮,煮过皮带和皮鞋,我们现在的日子来之不易。姑且嘴巴“吧唧、吧唧”的吃着“草”,算是为新中国的到来吃些苦,体验好日子的得来不易。
玩“解放”的一段过家家,站在医院的水泥乒乓球案子上,这案子被我们自诩为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在“城楼”上,把课文中的“再挥手”试演一遍,再挑几个小朋友在“城楼”上扮演十大元帅,检阅开国大典。“城楼”下舞动纱巾,载歌载舞的女孩子们,踏着中字步,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祖国的概念,在我们还没有出生之前,是从大人嘴里听来,书上看来的,从孩童的游戏中重现,在孩童的玩耍中,像过电影一样,我们把祖国母亲的经历,想象出来,在玩耍中刻骨铭心的牢记在心里。
孩子对饥饿很敏感, “食乃人之最基本需要”。70年代以后出生的我们,基本没挨过饿,饿了,那是因为我们不想吃。关于困难时期挨饿的60年,那段历史,是在餐桌上,因不好好吃饭,而被母亲告知的一些故事中,从想象感知的。
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在酒泉公安处工作。有一次外公外出办案很久归来,想念女儿,于是带上一年级的女儿,去饭馆里改善生活。要了一毛钱四个油糕,母亲两个,外公两个。外公吃的快,母亲吃完一个,正待吃另一个,忽然从背后伸出一双黑手,一把抢走油糕。外公起身便追,可那个拿着油糕的人,却一边跑一边往嘴里填,等外公追出十步,油糕早都进了那黑手人的肚子,外公也只好作罢。
母亲给我们讲这些故事时,她坐在餐桌旁,眼神伸向窗外,似乎飘的很远,她回忆后深情的对着我们说:“那是她吃到的最美味的油糕。”然后苦口婆心的劝我和哥哥弟弟多吃些,别浪费一个饭粒,甚至一口面汤。
因为有了“过草地”的艰难,有了“开国大典”的荣誉,有了对“挨饿”的感知,许多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经历的事,在我的心里被想象,因此我深深知道,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因此我总认为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算是新中国最幸福的。新中国最困难、最不易时靠想象去理解,而改革开放后祖国建设,又给我们很多机遇和机会。
还是年少的时候,记得我有一顶帽子,帽子似军绿色的蓓蕾,帽圈一周用金线勾绣着五个字“为人民服务”。戴着帽子的我很神气,我常到学校门口,站在推车子买冰棍的人跟前,像守护他的士兵。
当我看到有同学把冰棍纸乱扔在地上,我不发怒,也没有火气,我冲上前去,在那个扔冰棍纸的同学,还没有反应过来去拾起自己的错误之前,将那张冰棍纸---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荣誉,在第一时间捡拾起来。我的那顶帽子,那是童稚的、真实的,朦胧的我的一份光荣,我珍藏它10年、20年,与祖国相伴直到永远。普天之下,最了不起的是儿童心里升起的那份庄严和崇敬,踏踏实实做实事为人民服务,是从我心中升腾起为祖国母亲的荣誉。
后来,长大了的我,便一直遵从祖国母亲对我初始的教育理念,在学习、生活、在工作中,总会有“为人民服务”的做和想。每做一项工作,每完成一件任务,每做一件好事,不是因为某个人,某个荣誉,而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与祖国一起并肩同行30年的我,感知着、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变化是老一辈的革命者和新一代的创业者,他们在祖国母亲伟大力量的感召下共同的努力。
记得儿时,和外公回舅舅家,沙漠里的舅舅会在不确定的时间时常埋怨。外公被下放农村后,唯独把舅舅留在农村没有带回城,舅舅的生活艰辛而苦。可随着包产到户,税改施行,农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大有作为时,舅舅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舅舅从村里的务农能手,到村长,到第一个搞活经济的创业者。他拉近了自己与城市的距离,马达一响,他开车随时奔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舅舅从拥有跑短途的面的、到跑县城的中巴、到跑省城的长途大巴。我考上大学,是舅舅的长途大巴,送我去省城,再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
考上司法大学的我,第一天穿上崭新的警服,心里升腾起的是无比的光荣和自豪。第一次在学校门口站岗,我向着冉冉升起的火红的太阳,敬了一个标准的举手礼,我心里无数次想象,这就是我向着北京天安门的敬礼。走上工作岗位,我实现了父母为祖国“献青春、再献子女”的愿望,我接过父母手中的枪,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而从小在监狱围墙下长大的我,感受到祖国刑罚执行机关改造环境和教育方式的许多变化。
记得儿时,父母有时会拿来监狱里的“黑砣”和“黄砣”让孩子们体验生活。所谓“黑砣”是黑面馍、“黄砣”是玉米面馍。而如今,监狱服刑人员伙食标准以实物量供给,每天多少斤清油、多少斤米、面、菜、肉、蛋,有规定必须供应足够。到开饭时,站在监墙餐厅附近,你凑上鼻子一闻,便知道,今天是大米饭蒜薹炒肉还是馒头芹菜抄辣椒。不仅如此,无论什么时候到监区里走一圈,这里假山草坪,监舍里干净、整齐划一。冬有暖气、夏有电扇,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改造,服刑人员的身心受到最大的鼓舞。
小时候,去监门给爸爸送饭,正碰上爸爸带一位患感冒的犯人打针,小小的医务室,只有一个药品柜,里面零星的摆一些简单的药瓶。那时,在监狱里只能给患一般病的犯人做简单治疗,有很多病犯,都要去监狱外的大医院,这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而如今,监狱的管理方式人性化、人文化,监狱里有自己的医院、心理辅导中心、法律知识培训班,扫盲班、电脑培训班等,很多服刑人员出狱后,身心健康的投入新生活。但我们监狱干警始终要守着祖国的“炸药包”,罪犯有改造好的时候,而我对罪犯的改造却需要无止境的坚持。在关押着对人民危害最大的杀人犯、抢劫犯、涉黑犯等人类渣滓最危险的场所---监狱,我们要时刻警惕丧心病狂的罪犯,挟持我们冲出监狱的危险;要冒着随时与他们谈心时,会被他们的某个邪恶念头冲出脑壳,攻击人身的危险等。但即便如此,我们始终坚守着这块祖国最需要安全的阵地,我们用身体挡住罪犯冲出监狱的施暴武器、我们用鲜血甚至牺牲,换取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祖国经历一千次的苦难,你的孩子,我必有一千零一次对你冒白刃,争死敌的维护。从小至今,祖国在我心中一半是想象、一半是经历。刻苦奋斗,发愤忘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我心里始终铭记,祖国,原来是一个最最简单、伟大、永恒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鲜红的徽章。
对祖国的童贞之爱,源于儿时的游戏“过家家”。那时,几个男孩子、女孩子,在院子的沙堆上玩“红军过草地”。男孩是过草地的战士,女孩是为负伤的战士治病的医生。饥饿的时候,便从花园里采来一把草,听大人们说红军过草地时吃过草根,啃过树皮,煮过皮带和皮鞋,我们现在的日子来之不易。姑且嘴巴“吧唧、吧唧”的吃着“草”,算是为新中国的到来吃些苦,体验好日子的得来不易。
玩“解放”的一段过家家,站在医院的水泥乒乓球案子上,这案子被我们自诩为北京的“天安门”城楼。在“城楼”上,把课文中的“再挥手”试演一遍,再挑几个小朋友在“城楼”上扮演十大元帅,检阅开国大典。“城楼”下舞动纱巾,载歌载舞的女孩子们,踏着中字步,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祖国的概念,在我们还没有出生之前,是从大人嘴里听来,书上看来的,从孩童的游戏中重现,在孩童的玩耍中,像过电影一样,我们把祖国母亲的经历,想象出来,在玩耍中刻骨铭心的牢记在心里。
孩子对饥饿很敏感, “食乃人之最基本需要”。70年代以后出生的我们,基本没挨过饿,饿了,那是因为我们不想吃。关于困难时期挨饿的60年,那段历史,是在餐桌上,因不好好吃饭,而被母亲告知的一些故事中,从想象感知的。
母亲的父亲,我的外公,在酒泉公安处工作。有一次外公外出办案很久归来,想念女儿,于是带上一年级的女儿,去饭馆里改善生活。要了一毛钱四个油糕,母亲两个,外公两个。外公吃的快,母亲吃完一个,正待吃另一个,忽然从背后伸出一双黑手,一把抢走油糕。外公起身便追,可那个拿着油糕的人,却一边跑一边往嘴里填,等外公追出十步,油糕早都进了那黑手人的肚子,外公也只好作罢。
母亲给我们讲这些故事时,她坐在餐桌旁,眼神伸向窗外,似乎飘的很远,她回忆后深情的对着我们说:“那是她吃到的最美味的油糕。”然后苦口婆心的劝我和哥哥弟弟多吃些,别浪费一个饭粒,甚至一口面汤。
因为有了“过草地”的艰难,有了“开国大典”的荣誉,有了对“挨饿”的感知,许多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经历的事,在我的心里被想象,因此我深深知道,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因此我总认为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算是新中国最幸福的。新中国最困难、最不易时靠想象去理解,而改革开放后祖国建设,又给我们很多机遇和机会。
还是年少的时候,记得我有一顶帽子,帽子似军绿色的蓓蕾,帽圈一周用金线勾绣着五个字“为人民服务”。戴着帽子的我很神气,我常到学校门口,站在推车子买冰棍的人跟前,像守护他的士兵。
当我看到有同学把冰棍纸乱扔在地上,我不发怒,也没有火气,我冲上前去,在那个扔冰棍纸的同学,还没有反应过来去拾起自己的错误之前,将那张冰棍纸---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荣誉,在第一时间捡拾起来。我的那顶帽子,那是童稚的、真实的,朦胧的我的一份光荣,我珍藏它10年、20年,与祖国相伴直到永远。普天之下,最了不起的是儿童心里升起的那份庄严和崇敬,踏踏实实做实事为人民服务,是从我心中升腾起为祖国母亲的荣誉。
后来,长大了的我,便一直遵从祖国母亲对我初始的教育理念,在学习、生活、在工作中,总会有“为人民服务”的做和想。每做一项工作,每完成一件任务,每做一件好事,不是因为某个人,某个荣誉,而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与祖国一起并肩同行30年的我,感知着、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变化是老一辈的革命者和新一代的创业者,他们在祖国母亲伟大力量的感召下共同的努力。
记得儿时,和外公回舅舅家,沙漠里的舅舅会在不确定的时间时常埋怨。外公被下放农村后,唯独把舅舅留在农村没有带回城,舅舅的生活艰辛而苦。可随着包产到户,税改施行,农民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大有作为时,舅舅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舅舅从村里的务农能手,到村长,到第一个搞活经济的创业者。他拉近了自己与城市的距离,马达一响,他开车随时奔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舅舅从拥有跑短途的面的、到跑县城的中巴、到跑省城的长途大巴。我考上大学,是舅舅的长途大巴,送我去省城,再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
考上司法大学的我,第一天穿上崭新的警服,心里升腾起的是无比的光荣和自豪。第一次在学校门口站岗,我向着冉冉升起的火红的太阳,敬了一个标准的举手礼,我心里无数次想象,这就是我向着北京天安门的敬礼。走上工作岗位,我实现了父母为祖国“献青春、再献子女”的愿望,我接过父母手中的枪,成为一名光荣的监狱人民警察。而从小在监狱围墙下长大的我,感受到祖国刑罚执行机关改造环境和教育方式的许多变化。
记得儿时,父母有时会拿来监狱里的“黑砣”和“黄砣”让孩子们体验生活。所谓“黑砣”是黑面馍、“黄砣”是玉米面馍。而如今,监狱服刑人员伙食标准以实物量供给,每天多少斤清油、多少斤米、面、菜、肉、蛋,有规定必须供应足够。到开饭时,站在监墙餐厅附近,你凑上鼻子一闻,便知道,今天是大米饭蒜薹炒肉还是馒头芹菜抄辣椒。不仅如此,无论什么时候到监区里走一圈,这里假山草坪,监舍里干净、整齐划一。冬有暖气、夏有电扇,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中改造,服刑人员的身心受到最大的鼓舞。
小时候,去监门给爸爸送饭,正碰上爸爸带一位患感冒的犯人打针,小小的医务室,只有一个药品柜,里面零星的摆一些简单的药瓶。那时,在监狱里只能给患一般病的犯人做简单治疗,有很多病犯,都要去监狱外的大医院,这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而如今,监狱的管理方式人性化、人文化,监狱里有自己的医院、心理辅导中心、法律知识培训班,扫盲班、电脑培训班等,很多服刑人员出狱后,身心健康的投入新生活。但我们监狱干警始终要守着祖国的“炸药包”,罪犯有改造好的时候,而我对罪犯的改造却需要无止境的坚持。在关押着对人民危害最大的杀人犯、抢劫犯、涉黑犯等人类渣滓最危险的场所---监狱,我们要时刻警惕丧心病狂的罪犯,挟持我们冲出监狱的危险;要冒着随时与他们谈心时,会被他们的某个邪恶念头冲出脑壳,攻击人身的危险等。但即便如此,我们始终坚守着这块祖国最需要安全的阵地,我们用身体挡住罪犯冲出监狱的施暴武器、我们用鲜血甚至牺牲,换取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祖国经历一千次的苦难,你的孩子,我必有一千零一次对你冒白刃,争死敌的维护。从小至今,祖国在我心中一半是想象、一半是经历。刻苦奋斗,发愤忘食,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我心里始终铭记,祖国,原来是一个最最简单、伟大、永恒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鲜红的徽章。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