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红楼
2021-12-23叙事散文冷寞同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11 编辑
我所说的红楼,是指一幢文字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宏伟构架,像秦淮古都成为数度朝歌的指代一样,这个被称为红楼的构架,涵盖了所有关于文学的气象,以及所有可以……
我所说的红楼,是指一幢文字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宏伟构架,像秦淮古都成为数度朝歌的指代一样,这个被称为红楼的构架,涵盖了所有关于文学的气象,以及所有可以……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8:11 编辑 <br /><br /> 我所说的红楼,是指一幢文字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宏伟构架,像秦淮古都成为数度朝歌的指代一样,这个被称为红楼的构架,涵盖了所有关于文学的气象,以及所有可以用来作为文人们咏叹的载体,包括上古的神话、诗经、四书五经六义、牧羊的农人、没落的王孙、丝绸之路或者茶马古道、唐人的青衫。这一切有关文字或者文化的比喻,就像一条汹涌激荡的长河,以盘古开天辟地为起点,汤汤流过华夏厚土不知多少年岁。
最初,这片土地上,天地昏蒙,河流以混沌不清的状态向前奔流,夹带着人们生生不息的身影,他们赤足狩猎的场景随着历史的推移,一直到了文字的出现。这些叫做文字的符号,就是人们在追逐原始生态的过程中,逐渐幻化的文明的萌芽。刀耕火种,野兽呼号,祖先们以自己的智慧抗争,在这跣足而作的日夜中,他们开始用文字去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对火种的热爱、对神毫无质疑的膜拜。
这条河流,开始以一种喷薄的姿态,浩浩荡荡向前开进,在河岸边,逐渐出现了一些由文明的碎片堆砌的殿堂,有《咸池》、有《大韶》,有牛马的嘶鸣,有射杀猎物的箭枝,有河姆度人的头颅。祖先们在这条河里泅渡,用一种原始的抒情手段,去感悟生命、去祈祷、去歌颂。直到后来,河里的浪花,翻起惊涛骇浪,出现了诗经、出现了楚词、出现了许多朴素的萌芽状态的文明。这时候,河里就有了许多新的气象,苍苍的蒹葭、河边歌唱的窈窕淑女、君王的战马、不归的将士以及新长的麦苗。历史的车轮滚滚,留不住江河东去,这条象征着文学或者叫做文明的河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横穿过神州的心脏,记载了远古至今无数的历史烟尘,形成了五千年来不可磨灭的华夏文明。
这五千年文明,何其壮观,何其宏伟,所以这个被称为红楼的文学构架,包括不了所有的文明,也就是说这个叫做文学的词语,涵盖不了所有过往的繁华、深邃的时空,它只能是一个比喻,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我不记得何时开始,看到了这河岸边的红楼,开始喜欢上文学这神圣而又严肃的学问,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勇气跳到河里,只能在河边徘徊观望,可那每一滴的水,就隐含了春秋、隐含了战国、隐含了祖先们所有的精神寄托和虔诚的召唤,我深深地震撼,看着滚滚东去的河流,纵身一跃,不再回头、不再犹豫,我试图顺着这条主干,逆流而上,漫溯到远古的时代。从穿过红楼的河段出发,看到的是唐诗宋词华美的碎片,分明的泾渭和脉络,记述着许多歌舞升平的背后人间沧桑,许多王朝没落的悲戚,迁客搔人尽情吟唱,终成就了这一段落上的历史强音,为后人所久久瞻仰。
这总括为隋唐五代文学的流域,折射出先人们端庄严肃的生活姿态。隋文帝刀枪上沾满了北周战将的鲜血,杨广的夜夜笙歌响彻耳畔,玄武门的羽箭穿走于诗人的词赋,马嵬坡上,玄宗心如到绞,千古佳人亦肝肠寸断。胡马萧萧,旌旗猎猎,穿过渺茫的大漠的胡骑,掀起阵阵黄沙,河岸边尘土飞扬。穷苦的百姓如遍野的哀鸿,在朝野纷争的瓜葛中,艰苦度日,写诗赋词的墨客在远处观望,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极尽其词,或宣扬太平盛世、或描写代代王朝的盛衰变迁、抑或横陈人们的苦楚辛酸。然而,这一切是是非非对对错错,都在这河水中湮没,沉入水底。
继续的上溯,呈现在眼前的是魏晋南北的千秋风流、建安风骨。河底积淀的是先人们勤劳朴实的劳作,荞麦油油、生息繁衍,这片广袤的大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故事。赤壁下、曹营前,诸葛亮的军车征服了无数的黄土。这流动的河水,向我们揭示了千百年前的真实面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乱世纷纷扰扰。纠缠交错的历史画面,正是在这段流域中得到最真实的指正,厚重的历史,通过文字,一一再现。
后来,我顺着这条河流回到了先秦,体悟到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内涵,这深邃的河流,就征兆了一个民族、一个古老的国度真切的演绎,崇高的风骨和精神气度。也就是到了这里,才深刻地体会到,这条所谓的河流,象征的是文学的历史走向,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核所在,其间激越的流水,辐射出整个中华民族上下数千春秋的文明,灿烂如花。它也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对历史、对世界的探索所流下的汗水和心血所积聚的隐喻,是所有热爱文字的或者热爱文学的人共同的归属,是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底蕴的、质朴而自然切接近于本质的皈依。这条以红楼的名义为起点的文学的河流,是揭示人类发展的规律、揭示生命的本质文学构架的殿堂,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包含了太多先祖们的哲思,漫游在这条横亘千古的河流,我被再次深深地震撼,不能言语。
我意识到,我是一个在这条河中流浪人,在这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浪迹天涯。从尾到头逆流而上,漫游在这些由文字及与文字相关的载体组建的世界里,接触到的,都是些苍凉的历史、现实的社会、苦难的人们或者残暴的战争,甚至野草和砾石之间,也隐藏着历史的烟尘,所以我也意识到,这条河流或者这幢红楼,始终都应该以严肃的状态,平静而真实地书写。由下至上,我触摸着文学起源及其发展的脉络,明白了这庄重而神圣的形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宣扬真善美有力的手段,也是记录一个时代、反映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工具,所以历史赋予它责任和使命,而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探寻将赏赐它丰满的骨肉。
红楼的上游,是庄重的历史主干,可它的下游,却出现了众多浑浊的支流,显得肤浅甚至龌龊。我曾经流浪到很远的天涯,关于文字的天涯,可当我再回到出发的地方向前走的时候,不觉心寒。肤浅的告白,取代了回眸浅笑的含蓄,斑鸠的鸣叫,冲不过关山万刃,阻隔在原始的山脉中,轻浮充斥了整个埋葬着竹帛、铜钱、器皿的土地。这条河流折射出来的是时代变迁的光辉,传递电流的缆线、空洞的屏幕、呼啸而过的火车,骨子里尚流着祖先的血液的人,用怪异的符号、轻狂的语言、满是轻薄粗俗的形式,试图去颠覆这片含蓄、端庄的土地,用鄙陋的手段张扬这个大胆狂妄的年代。河岸边,四野茫茫,我在这长满杂草的天涯越走越远,跋涉山河的路途万里艰辛。躺在地下的贵族见证着八十后九十后零零后的尽情张狂,放纵无羁,恐龙的骨架在泥土中面目狰狞,秦始皇的兵马佣握着带血的铸剑,对月长号。总裁站在死去的战马上面前得意忘记形,迷醉的霓虹淹没了四面楚歌的火把,千百年来形成红楼、神圣的文学殿堂显得岌岌可危。
我开始怀疑,逐渐难于去把握历史的走向,在这茫茫的江河里迷失了方向,也开始用今人惯用的手法呻吟,华丽的言语、失去逻辑的比喻、裸露的性爱、臆淫的渲染,极尽所能地行走在这片渐显芜杂的厚土,竟毫无愧疚之色。可当我浪迹天涯的脚步再也无法迈进的时候,分明看到被风掀起的土层下,泪眼悲戚的先祖,屈子站在江畔,长须飘飘。乌骓马的缰绳跌落在浮躁的城市,王昭君方草凄凄的青冢前,轻浮的少年唱着庸俗的歌谣拜祭。我远远地观望,一如数千百年来旷世孤独的墨客,激烈的风雨日夜不歇。我忽然在这曾经自定义为乐园的土地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不知河流的方向,空虚、落寞、如影而至,喜玛拉雅山脉渺远的尽头,山庄的牛马成群在眼前飘然而过,牧养人的竹鞭呼啦作响,祖先的躯体化作尘埃在周围的空气中,现实变得很轻,历史显得很重。
我有开始在这渺远天涯怀念起一些东西来,铜器、窈窕的女子、诸葛军师的祠堂、圆形方孔的钱币、胡人的弓箭、西楚霸王的铁骑、葬花的黛玉……所有这一切,可以隐语厚重的民族文化的字眼,在惨淡的阳光下刺痛我的双眼。原来我在开始投足河流的时候,已经深沉地恋上了它们,我已经开始觉醒,不能丢弃祖先用手创开的河流,这方形的汉字中,饱含着民族的血肉和内涵。我不会写竹帛、不必一尘铁骑约人于月出黄昏后,但我开始以严肃的姿态迎接关于文字的责任和使命,不再用造作矫饰的修辞,面对浩浩汤汤的垃圾文化,开始用批判的神情去抵触,我厌倦了这种标榜为文化实则远离文化内涵的写意,厌倦了所有功利虚华的繁荣。于是我又开始艰难地跋涉,日夜兼程只为找回河流的初衷,找回撑起红楼的支柱,背负着文字的使命和责任,孤独而固执地行走在厚重的土地,我只要那种接近于本质的、朴素而铿锵的抒写状态,这也是所有希望泅渡在这条河流中的人共同的归属和价值。
我决定,就算我一个人隐没在杂草中、掩埋于乱石之下,也不能让红楼倒塌,更不能让流水干涸。我相信,在这个比乱世更“乱”的世道,有许多虔诚的泅渡者,孤独而倔强地守着自己的河流,深沉地恋着红楼,以及由红楼衍生的一切……
最初,这片土地上,天地昏蒙,河流以混沌不清的状态向前奔流,夹带着人们生生不息的身影,他们赤足狩猎的场景随着历史的推移,一直到了文字的出现。这些叫做文字的符号,就是人们在追逐原始生态的过程中,逐渐幻化的文明的萌芽。刀耕火种,野兽呼号,祖先们以自己的智慧抗争,在这跣足而作的日夜中,他们开始用文字去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对火种的热爱、对神毫无质疑的膜拜。
这条河流,开始以一种喷薄的姿态,浩浩荡荡向前开进,在河岸边,逐渐出现了一些由文明的碎片堆砌的殿堂,有《咸池》、有《大韶》,有牛马的嘶鸣,有射杀猎物的箭枝,有河姆度人的头颅。祖先们在这条河里泅渡,用一种原始的抒情手段,去感悟生命、去祈祷、去歌颂。直到后来,河里的浪花,翻起惊涛骇浪,出现了诗经、出现了楚词、出现了许多朴素的萌芽状态的文明。这时候,河里就有了许多新的气象,苍苍的蒹葭、河边歌唱的窈窕淑女、君王的战马、不归的将士以及新长的麦苗。历史的车轮滚滚,留不住江河东去,这条象征着文学或者叫做文明的河流,以其不可阻挡之势,横穿过神州的心脏,记载了远古至今无数的历史烟尘,形成了五千年来不可磨灭的华夏文明。
这五千年文明,何其壮观,何其宏伟,所以这个被称为红楼的文学构架,包括不了所有的文明,也就是说这个叫做文学的词语,涵盖不了所有过往的繁华、深邃的时空,它只能是一个比喻,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我不记得何时开始,看到了这河岸边的红楼,开始喜欢上文学这神圣而又严肃的学问,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勇气跳到河里,只能在河边徘徊观望,可那每一滴的水,就隐含了春秋、隐含了战国、隐含了祖先们所有的精神寄托和虔诚的召唤,我深深地震撼,看着滚滚东去的河流,纵身一跃,不再回头、不再犹豫,我试图顺着这条主干,逆流而上,漫溯到远古的时代。从穿过红楼的河段出发,看到的是唐诗宋词华美的碎片,分明的泾渭和脉络,记述着许多歌舞升平的背后人间沧桑,许多王朝没落的悲戚,迁客搔人尽情吟唱,终成就了这一段落上的历史强音,为后人所久久瞻仰。
这总括为隋唐五代文学的流域,折射出先人们端庄严肃的生活姿态。隋文帝刀枪上沾满了北周战将的鲜血,杨广的夜夜笙歌响彻耳畔,玄武门的羽箭穿走于诗人的词赋,马嵬坡上,玄宗心如到绞,千古佳人亦肝肠寸断。胡马萧萧,旌旗猎猎,穿过渺茫的大漠的胡骑,掀起阵阵黄沙,河岸边尘土飞扬。穷苦的百姓如遍野的哀鸿,在朝野纷争的瓜葛中,艰苦度日,写诗赋词的墨客在远处观望,用饱蘸深情的笔触,极尽其词,或宣扬太平盛世、或描写代代王朝的盛衰变迁、抑或横陈人们的苦楚辛酸。然而,这一切是是非非对对错错,都在这河水中湮没,沉入水底。
继续的上溯,呈现在眼前的是魏晋南北的千秋风流、建安风骨。河底积淀的是先人们勤劳朴实的劳作,荞麦油油、生息繁衍,这片广袤的大地,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故事。赤壁下、曹营前,诸葛亮的军车征服了无数的黄土。这流动的河水,向我们揭示了千百年前的真实面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乱世纷纷扰扰。纠缠交错的历史画面,正是在这段流域中得到最真实的指正,厚重的历史,通过文字,一一再现。
后来,我顺着这条河流回到了先秦,体悟到诸子百家博大精深的内涵,这深邃的河流,就征兆了一个民族、一个古老的国度真切的演绎,崇高的风骨和精神气度。也就是到了这里,才深刻地体会到,这条所谓的河流,象征的是文学的历史走向,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核所在,其间激越的流水,辐射出整个中华民族上下数千春秋的文明,灿烂如花。它也是人们对生活、对人生、对历史、对世界的探索所流下的汗水和心血所积聚的隐喻,是所有热爱文字的或者热爱文学的人共同的归属,是一个有着千百年历史底蕴的、质朴而自然切接近于本质的皈依。这条以红楼的名义为起点的文学的河流,是揭示人类发展的规律、揭示生命的本质文学构架的殿堂,内涵丰富,外延无边,包含了太多先祖们的哲思,漫游在这条横亘千古的河流,我被再次深深地震撼,不能言语。
我意识到,我是一个在这条河中流浪人,在这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浪迹天涯。从尾到头逆流而上,漫游在这些由文字及与文字相关的载体组建的世界里,接触到的,都是些苍凉的历史、现实的社会、苦难的人们或者残暴的战争,甚至野草和砾石之间,也隐藏着历史的烟尘,所以我也意识到,这条河流或者这幢红楼,始终都应该以严肃的状态,平静而真实地书写。由下至上,我触摸着文学起源及其发展的脉络,明白了这庄重而神圣的形式,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宣扬真善美有力的手段,也是记录一个时代、反映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工具,所以历史赋予它责任和使命,而对生活的思考、对人性的探寻将赏赐它丰满的骨肉。
红楼的上游,是庄重的历史主干,可它的下游,却出现了众多浑浊的支流,显得肤浅甚至龌龊。我曾经流浪到很远的天涯,关于文字的天涯,可当我再回到出发的地方向前走的时候,不觉心寒。肤浅的告白,取代了回眸浅笑的含蓄,斑鸠的鸣叫,冲不过关山万刃,阻隔在原始的山脉中,轻浮充斥了整个埋葬着竹帛、铜钱、器皿的土地。这条河流折射出来的是时代变迁的光辉,传递电流的缆线、空洞的屏幕、呼啸而过的火车,骨子里尚流着祖先的血液的人,用怪异的符号、轻狂的语言、满是轻薄粗俗的形式,试图去颠覆这片含蓄、端庄的土地,用鄙陋的手段张扬这个大胆狂妄的年代。河岸边,四野茫茫,我在这长满杂草的天涯越走越远,跋涉山河的路途万里艰辛。躺在地下的贵族见证着八十后九十后零零后的尽情张狂,放纵无羁,恐龙的骨架在泥土中面目狰狞,秦始皇的兵马佣握着带血的铸剑,对月长号。总裁站在死去的战马上面前得意忘记形,迷醉的霓虹淹没了四面楚歌的火把,千百年来形成红楼、神圣的文学殿堂显得岌岌可危。
我开始怀疑,逐渐难于去把握历史的走向,在这茫茫的江河里迷失了方向,也开始用今人惯用的手法呻吟,华丽的言语、失去逻辑的比喻、裸露的性爱、臆淫的渲染,极尽所能地行走在这片渐显芜杂的厚土,竟毫无愧疚之色。可当我浪迹天涯的脚步再也无法迈进的时候,分明看到被风掀起的土层下,泪眼悲戚的先祖,屈子站在江畔,长须飘飘。乌骓马的缰绳跌落在浮躁的城市,王昭君方草凄凄的青冢前,轻浮的少年唱着庸俗的歌谣拜祭。我远远地观望,一如数千百年来旷世孤独的墨客,激烈的风雨日夜不歇。我忽然在这曾经自定义为乐园的土地上,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不知河流的方向,空虚、落寞、如影而至,喜玛拉雅山脉渺远的尽头,山庄的牛马成群在眼前飘然而过,牧养人的竹鞭呼啦作响,祖先的躯体化作尘埃在周围的空气中,现实变得很轻,历史显得很重。
我有开始在这渺远天涯怀念起一些东西来,铜器、窈窕的女子、诸葛军师的祠堂、圆形方孔的钱币、胡人的弓箭、西楚霸王的铁骑、葬花的黛玉……所有这一切,可以隐语厚重的民族文化的字眼,在惨淡的阳光下刺痛我的双眼。原来我在开始投足河流的时候,已经深沉地恋上了它们,我已经开始觉醒,不能丢弃祖先用手创开的河流,这方形的汉字中,饱含着民族的血肉和内涵。我不会写竹帛、不必一尘铁骑约人于月出黄昏后,但我开始以严肃的姿态迎接关于文字的责任和使命,不再用造作矫饰的修辞,面对浩浩汤汤的垃圾文化,开始用批判的神情去抵触,我厌倦了这种标榜为文化实则远离文化内涵的写意,厌倦了所有功利虚华的繁荣。于是我又开始艰难地跋涉,日夜兼程只为找回河流的初衷,找回撑起红楼的支柱,背负着文字的使命和责任,孤独而固执地行走在厚重的土地,我只要那种接近于本质的、朴素而铿锵的抒写状态,这也是所有希望泅渡在这条河流中的人共同的归属和价值。
我决定,就算我一个人隐没在杂草中、掩埋于乱石之下,也不能让红楼倒塌,更不能让流水干涸。我相信,在这个比乱世更“乱”的世道,有许多虔诚的泅渡者,孤独而倔强地守着自己的河流,深沉地恋着红楼,以及由红楼衍生的一切……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