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盼“晏”归
2020-09-17抒情散文夜莺
兄弟,对不起!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是帮手不给力。即便亲如手足,那也只能说声:兄弟,对不起,明天你还是另寻高就吧!晏子就是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好汉!他的家政管家高纠,在他身边服侍了三年。不仅没有得到他的奖赏、提拔,飞黄腾达,反而被他扫地出门,给辞
兄弟,对不起!
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是帮手不给力。即便亲如手足,那也只能说声:兄弟,对不起,明天你还是另寻高就吧! 晏子就是这样一个不近人情的好汉! 他的家政管家高纠,在他身边服侍了三年。不仅没有得到他的奖赏、提拔,飞黄腾达,反而被他扫地出门,给辞退了。不要说高管不服,宾客不解,就是我们读者也看着不忍。三年的光阴,一千八百多个日子,鞍前马后,不功高,也苦劳哦!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是高管不小心泄露了晏老板的隐私?还是有“男闺蜜”干政的把柄落在政敌手中?因此想撵人封口,杜绝后患? 如果是这样想我们的“晏老板”,就只能说明我们内心太龌龊,太肮脏了! 高管被辞,原因极其简单,极其正大光明,就是:不作为。 俗话说:端了老板的碗,就要服老板的管。晏有三条家规。一是闲居安逸,要谈道辯义;二是出门在外,要传递正能量;三是见别人有错,就要规劝。作为晏家的宾客,必须履行这三点义务。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责罚:要么疏远他,要么不亲他,要么不见他。 “如今,高管家你一条也没做到,我没有义务养些吃白干饭的。辞退你,也是情非得己的事!”晏老板语重心长地,一字一句地,喟然长叹! 理解万岁,兄弟!我们总不能监守自盗,贼喊捉贼,自打脸吧?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高管黯然远去的背影,是对颜面,尊严最大的留白。当然,也是给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一个提醒! 由此观之,如果一个管理者,真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原则狠劲,真有曹操割发受惩的勇气与魄力 ,哪会有枕戈待旦的紧张,草木皆兵的惶惶? 我是您的臣子,不是您的佣人 说老实话,晏子能流芳百世,也与他跟对了人有很大关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对他都不薄,委以重任。特别是齐景公,对他,可用爱悠悠恨悠悠来形容。表面上二人是君臣关系,可实际上,二人的言语往来,更像是兄弟朋友,更妥帖一些,我认为。 景公夜宵,喝酒听歌,叩晏家大门,想邀晏子共度良宵。如果是现在的人,有领导亲自打电话邀请自己一起嗨,我估计很多人是高兴得眼泪花花的,一阵风似的跟了去。 可晏子并不买账,更别提什么得意忘形了。他连门都不让人家进,披件黑衣,就在门口急急问道:国君连夜屈驾到我家,不会是诸侯暴动,国家发生什么大事了吧? 得知无事,只是夜宵一下。晏子就冷冷地回绝了:与你推杯换盏,寻欢作乐,有的是人,我不奉陪了。景公怏怏不乐,另寻他人去了。 如果说晏子是为树形象,立口碑,假装推辞也就罢了,但景公嘱他举手之劳的事,也义正言辞地一口回绝,不能不让人高山仰止。比如,有次早朝,天儿极冷。景公吩咐晏子:请你给我拿点热食来吃。 我不是给您端茶递水的人,不去! 想来景公脸色很是不好。接着又说:给我拿一件毛皮衣服来。我又不是给您拿衣铺席的人,不干! 碰上这个硬骨头,景公也只能讪讪一笑。于是反问晏子一句:那,你是来给我做什么的? 我是社稷之臣。只能为您安邦定国,施政布德,维护社会和谐等等方面,出谋划策。至于其它拿包打伞的事么?呵呵,得问问我心情如何?当然,这后句是我诓骗大家的。不过,守住本分,各司其职,不讨功邀赏,就冲这一点,也会羞煞今天很多阿谀奉承之辈! 精准扶贫 每每言及这个话题,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晏子。 齐景公时,遇到一个霖雨月。乡里房屋毁坏无数,挨冻受饿的百姓,无家可归,可怜致极。晏子恳请景公善民救灾,景公只顾寻欢作乐,把晏子的话置若罔闻。一气之下,晏子辞官拂袖而去。景公见状,只好授权晏子,让他全权处理灾情。 有穿的没吃的,发一月的柴米;没吃的没穿的,领一年的食物。没柴取暖的,就给柴;有房不能挡风遮雨的,就补钱;缺钱少用的,三天之内必需到位,否则,拿巡视员问责治罪。一声令下,官吏同心,三天就完成了赈灾任务,百姓得到了切实的救助。这也是古时精准扶贫的一个佳话。晏子的政声令名,无形中又多了一分。 今天,我们追怀先贤高情,不仅仅是缅怀,更应该是警醒。临危就助,帮扶拉扯,共渡难关。从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不过,历史发展到今天,“扶贫”就变了味儿。 修路搭桥,建房置屋,发展副业,这些宏观的扶贫,我们耳闻目睹,感念党的好政策。可是有人身强力壮,领着工资,却趁机挖党的墙脚,钻党的空子,穷尽蛮荒之力,也要弄个“贫困户”当当。一些“文明人”除了“等,靠,要”这种本色表演,还要外加“闹,骂,访”这些艺术表演博取“同情”,与正真需要扶贫的人抢利益。这些人,完全没有了羞耻心。简直就是在宣扬一种:我穷我自豪,我穷我骄傲的人生哲学。 扶贫,立志。是很好!可是,有的人把礼义廉耻都丢了,心都走没了,还怎么立志啊? 马未都的《扶贫》一文,有这样精彩的记录—— “记得多年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就是追踪贫困山区的农民养羊的。扶贫队给了贫困农民一群羊,让其赶回家,告诉他好好养,来年这羊可以生小羊,小羊大了可以剪羊毛,卖羊肉,日子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谁知农民赶羊回家路上就宰了一只,煮汤吃肉了。他等不及羊长大再去良性循环,他要解决的是眼下肚子饿的问题,结果是一年下来,羊都被吃光,农民还是一贫如洗。最精彩的点睛一笔是纪录片的最后,记者问老农,如果明年再给他一群羊,他将如何?老乡诚恳而不假思索地说:‘还吃’!”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故事如此结局,只能令人拍案惊奇,呜呼一声:痛杀我也!(2084)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