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祭
2021-12-23叙事散文祁连云烟
书屋祭没有人知道我在许多个黄昏或夜晚盘桓于一片废墟之上。那里曾经有一个书屋。对我而言,书屋就是神庙,或者说,它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从我走进这个城市的那一天起,书屋就成了我内心的一部分,它的幽静安宁的环境,它的高贵的气质和品位,深深地影……
书屋祭
没有人知道我在许多个黄昏或夜晚盘桓于一片废墟之上。
那里曾经有一个书屋。
对我而言,书屋就是神庙,或者说,它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从我走进这个城市的那一天起,书屋就成了我内心的一部分,它的幽静安宁的环境,它的高贵的气质和品位,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灵魂。我总喜欢把书屋比作是一个海子,澄澈、明亮、深邃、博大,充满了一种神秘而沧桑的气息。我站在海子岸边,不停地观看水里的静物,书页如珊瑚,文字似蝌蚪,在它们游走或摇曳的过程中,我的精神世界也渐渐变得湿润、干净起来,最终凝聚成了一滴纤尘不染的露珠。
书屋被拆除了。某个秋日的傍晚,那里来了许多民工,还有一辆张牙舞爪的铲车,在一阵叫嚷和喧嚣之后,书屋的老墙轰然倒塌。书不见了踪影,卖书的主人也不见了踪影。墙体的砖头和土坯纷纷坠落,溅起漫天灰尘。秋风吹过。秋风带着橙黄的树叶和冰冷的霜花,一片一瓣地飘落到地上,覆盖了一代读书人留下的印迹与气味,甚至连安安静静的时光,也在那个瞬间变成了灰烬。
我的神庙消逝了。消逝的过程短暂而悲壮。我相信一本书就是一个智者,一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神灵。我不是物质主义者,所以特别信奉精神之灵。过去的岁月里,我几乎每天都去书屋,在那里流连徘徊,翻番这本书,瞧瞧那本书。我买了许多书,不,应该是请回了许多神灵。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托尔斯泰。海明威。雨果。博尔赫斯。昆德拉。所有这些伟大崇高的神灵,都通过我的手,悄然来到我家。我没有宽大明亮的书房安置他们,只好把他们摆放在卧室的角落。我想,在这个狭窄破旧的书架上,那些伟人,那些人类的精神导师,一定会看着我,看着一个清贫、隐忍、善良的小知识分子,他们会用智慧的目光,引渡我走向遥远的彼岸。每次带他们走出书屋,我内心都有一种无比神圣的感觉,有高贵的灵魂陪伴,我从来不感觉寂寞与孤独。十几年过去了,我在那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来回行走,像一个朝圣的徒弟,充实、自在,幸福而满足。
其实,那个书屋原来只是几间民房,进深局促狭小,结构也陈旧简陋。不过,书屋的窗子很大,临河。玻璃上映着水光和杨树的影子。再远,可以清楚地看见雪山上的白云,一朵飞过去了,又一朵却停在山腰上。我来到书屋,从书架上随便抽出一本书,找一处地方坐下来,一页一页地翻阅。那些白色的或微微发黄的纸,从我指头下就走过去了,它们走得很慢,很慢,就像悠悠流淌的时间,把我的梦一直带到岁月深处。有时候,明亮的阳光顺着窗棂落到书页上,偶尔还有蓝色的蝴蝶穿过光线,将美丽的影子投射那些文字之间,仿佛有意迷乱我的视线。坐在小小的土屋里读书,常常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一会儿跟着庄子在天地间漫游,宛若清风云朵;一会儿又坐上了俄罗斯的火车,追踪安娜•卡列尼娜忧伤的身影;再过一会儿便回到了梭罗的故地,跟那个大胡子男人在瓦尔登湖边徜徉……凝神阅读,总有那么多或优美或伤感的情节,在我的视线里徐徐展开,像一片白雪茫茫的原野,沧桑而又苍茫。
除了我,经常光顾书屋的还有一个女子,年龄大概在20岁上下,苗条靓丽,浑身都洋溢着青春气息。我想,在她那个年龄,三毛、琼瑶的作品应该会占据她湖水般清澈的心灵,多情,唯美,浪漫,但她偏偏热爱顾城、舒婷的诗歌。我发现,姑娘一般不买书,而是静静地伏在橱柜上,摊开个小本,不停地抄录着顾城留下的美丽诗句,偶尔还轻声低沉地朗读着,显出一幅伤感的样子。那时候,顾城已经自杀,可诗集还出售得空前火爆。一个诗人的死了,是非恩怨就此了结,而读者依旧沉浸于他描述的意境当中,跟着那些诗句哀痛、流泪。我从来没有跟那个姑娘说过什么,我不忍心打搅她的心情。对于一个醉心诗歌的人来说,只有诗歌本身能给她带来慰藉和关爱。在文学的圣殿里游走,我相信姑娘就如同我一样,崇拜诗的神灵。
我还记得书屋的主人,一个退休的老者,不善说话,见人就呵呵,呵呵笑几声,算是对顾客的招呼。夏日,书屋的窗台上总会摆出几盆海棠花,枝叶扶疏,花朵艳丽。老人就坐在花朵下面,拿着一本书安静地翻着。那本书没有封面,纸页微微泛黄。老人每翻过一页,就闭上眼,默默地背诵起来,表情恬淡安然。后来我才知道,他读的是佛经。一本只有300多字的《波罗蜜多心经》,他竟然诵读了几十年。同样是文字构筑的世界,但他在那里面却读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心如止水,时间为他的灵魂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无悲无喜,无始无终。老人读经的时候,往往是早晨或黄昏,明亮的光线穿过窗口,从海棠花碧绿的叶片间筛落下来,落在他清瘦的肩头,落在他如雪的白发之上。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听到他反复地念诵着这样的句子,目光平静清亮,恍若走过千山万水的缕缕夕阳。
书屋里隔三岔五也会走进几个年轻男子,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文学爱好者,平时经常弄一些豆腐块文章,在当地的民营报刊上发表,出不了名,更发不了财。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的前卫思想。在小小书屋,他们寻找的是尼采的哲学著作:《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再就是卡夫卡和普鲁斯特的小说:《城堡》、《追忆似水流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有这样的作家和作品。我想跟他们讨论《红楼梦》、《阿Q正传》,但每逢我提及鲁迅和曹雪芹,他们就显出一副很不屑的样子,好像我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一个连意识流、荒诞派都闻所未闻的人,还能谈论什么文学!我只能呆呆地站在一边,听他们大谈特谈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但我从来没有嫉妒过他们,多年之后,我在书屋里再也未见到那几个桀骜自负的身影,我甚至感到有点怅然和遗憾。听说,他们早就离开了文学,各自走上了当官或经商的路,作为民间的一代思想者,就这样悄然失踪了。
那年月,每个星期六都有学生前来书屋购书。他们购买的大多是复习资料,语文的,英语的,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一次就要买一大摞。那些资料印刷都很粗糙,封面上的名字千奇百怪,但学生们从不在乎这些,他们知道复习资料的寿命只有一年,一年后就当成废纸卖了。偶尔,也有学生在书架前盘桓、逗留一会儿,眼睛扫视着码放整齐的书籍,他们喜欢安妮宝贝,喜欢韩寒和郭敬明,也喜欢张悦然、蔡智恒和村上春树,但书屋里并没有这些人的作品。我是一个语文老师,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跟我相比,他们从小就爱好另类作家,热衷于写新概念作文,还崇拜网络写手,那些云遮雾绕的玄幻小说,成了他们日日温习的功课。我想起我的少年年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青春之歌》,为了那些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常常夜不成眠,泪流满面,而如今的青少年,有谁人能再读经典,从而引发心灵的共鸣呢?
在这座小城里,买书的地方很多,除了新华书店外,还有数十家私人书摊,然而那里出售的书籍大多是盗版杂志,内容离不开暴力与色情。我发现经常有孩子站在书摊前翻阅那些东西,或者兴奋,或者迷惘,他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书籍里的罂粟花摇曳着诱惑,让他们留连忘返。为了钱,那些售书的老板已经丧失了起码的良心和良知。我想到的是,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垃圾作品代替了经典,何人可以站出来,给他们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
我的小小书屋被推到了。倒在了落叶中,倒在了萧萧的秋风里。那些日子,在黄昏或深夜,我独自徘徊于废墟之上。卖书的老人杳然不知所往,我的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沈从文、托尔斯泰、普希金也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知道,时隔不久,废墟上的断壁残垣,废墟上的破砖烂瓦,也渐渐会被霜雪覆盖……
[ 本帖最后由 祁连云烟 于 2009-6-14 08:28 编辑 ]
那里曾经有一个书屋。
对我而言,书屋就是神庙,或者说,它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从我走进这个城市的那一天起,书屋就成了我内心的一部分,它的幽静安宁的环境,它的高贵的气质和品位,深深地影响着我的灵魂。我总喜欢把书屋比作是一个海子,澄澈、明亮、深邃、博大,充满了一种神秘而沧桑的气息。我站在海子岸边,不停地观看水里的静物,书页如珊瑚,文字似蝌蚪,在它们游走或摇曳的过程中,我的精神世界也渐渐变得湿润、干净起来,最终凝聚成了一滴纤尘不染的露珠。
书屋被拆除了。某个秋日的傍晚,那里来了许多民工,还有一辆张牙舞爪的铲车,在一阵叫嚷和喧嚣之后,书屋的老墙轰然倒塌。书不见了踪影,卖书的主人也不见了踪影。墙体的砖头和土坯纷纷坠落,溅起漫天灰尘。秋风吹过。秋风带着橙黄的树叶和冰冷的霜花,一片一瓣地飘落到地上,覆盖了一代读书人留下的印迹与气味,甚至连安安静静的时光,也在那个瞬间变成了灰烬。
我的神庙消逝了。消逝的过程短暂而悲壮。我相信一本书就是一个智者,一本书的作者就是一个神灵。我不是物质主义者,所以特别信奉精神之灵。过去的岁月里,我几乎每天都去书屋,在那里流连徘徊,翻番这本书,瞧瞧那本书。我买了许多书,不,应该是请回了许多神灵。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托尔斯泰。海明威。雨果。博尔赫斯。昆德拉。所有这些伟大崇高的神灵,都通过我的手,悄然来到我家。我没有宽大明亮的书房安置他们,只好把他们摆放在卧室的角落。我想,在这个狭窄破旧的书架上,那些伟人,那些人类的精神导师,一定会看着我,看着一个清贫、隐忍、善良的小知识分子,他们会用智慧的目光,引渡我走向遥远的彼岸。每次带他们走出书屋,我内心都有一种无比神圣的感觉,有高贵的灵魂陪伴,我从来不感觉寂寞与孤独。十几年过去了,我在那条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来回行走,像一个朝圣的徒弟,充实、自在,幸福而满足。
其实,那个书屋原来只是几间民房,进深局促狭小,结构也陈旧简陋。不过,书屋的窗子很大,临河。玻璃上映着水光和杨树的影子。再远,可以清楚地看见雪山上的白云,一朵飞过去了,又一朵却停在山腰上。我来到书屋,从书架上随便抽出一本书,找一处地方坐下来,一页一页地翻阅。那些白色的或微微发黄的纸,从我指头下就走过去了,它们走得很慢,很慢,就像悠悠流淌的时间,把我的梦一直带到岁月深处。有时候,明亮的阳光顺着窗棂落到书页上,偶尔还有蓝色的蝴蝶穿过光线,将美丽的影子投射那些文字之间,仿佛有意迷乱我的视线。坐在小小的土屋里读书,常常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一会儿跟着庄子在天地间漫游,宛若清风云朵;一会儿又坐上了俄罗斯的火车,追踪安娜•卡列尼娜忧伤的身影;再过一会儿便回到了梭罗的故地,跟那个大胡子男人在瓦尔登湖边徜徉……凝神阅读,总有那么多或优美或伤感的情节,在我的视线里徐徐展开,像一片白雪茫茫的原野,沧桑而又苍茫。
除了我,经常光顾书屋的还有一个女子,年龄大概在20岁上下,苗条靓丽,浑身都洋溢着青春气息。我想,在她那个年龄,三毛、琼瑶的作品应该会占据她湖水般清澈的心灵,多情,唯美,浪漫,但她偏偏热爱顾城、舒婷的诗歌。我发现,姑娘一般不买书,而是静静地伏在橱柜上,摊开个小本,不停地抄录着顾城留下的美丽诗句,偶尔还轻声低沉地朗读着,显出一幅伤感的样子。那时候,顾城已经自杀,可诗集还出售得空前火爆。一个诗人的死了,是非恩怨就此了结,而读者依旧沉浸于他描述的意境当中,跟着那些诗句哀痛、流泪。我从来没有跟那个姑娘说过什么,我不忍心打搅她的心情。对于一个醉心诗歌的人来说,只有诗歌本身能给她带来慰藉和关爱。在文学的圣殿里游走,我相信姑娘就如同我一样,崇拜诗的神灵。
我还记得书屋的主人,一个退休的老者,不善说话,见人就呵呵,呵呵笑几声,算是对顾客的招呼。夏日,书屋的窗台上总会摆出几盆海棠花,枝叶扶疏,花朵艳丽。老人就坐在花朵下面,拿着一本书安静地翻着。那本书没有封面,纸页微微泛黄。老人每翻过一页,就闭上眼,默默地背诵起来,表情恬淡安然。后来我才知道,他读的是佛经。一本只有300多字的《波罗蜜多心经》,他竟然诵读了几十年。同样是文字构筑的世界,但他在那里面却读到了生命的最高境界,心如止水,时间为他的灵魂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无悲无喜,无始无终。老人读经的时候,往往是早晨或黄昏,明亮的光线穿过窗口,从海棠花碧绿的叶片间筛落下来,落在他清瘦的肩头,落在他如雪的白发之上。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听到他反复地念诵着这样的句子,目光平静清亮,恍若走过千山万水的缕缕夕阳。
书屋里隔三岔五也会走进几个年轻男子,他们是这个城市的文学爱好者,平时经常弄一些豆腐块文章,在当地的民营报刊上发表,出不了名,更发不了财。但这些并不妨碍他们的前卫思想。在小小书屋,他们寻找的是尼采的哲学著作:《偶像的黄昏》、《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再就是卡夫卡和普鲁斯特的小说:《城堡》、《追忆似水流年》。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有这样的作家和作品。我想跟他们讨论《红楼梦》、《阿Q正传》,但每逢我提及鲁迅和曹雪芹,他们就显出一副很不屑的样子,好像我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一个连意识流、荒诞派都闻所未闻的人,还能谈论什么文学!我只能呆呆地站在一边,听他们大谈特谈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但我从来没有嫉妒过他们,多年之后,我在书屋里再也未见到那几个桀骜自负的身影,我甚至感到有点怅然和遗憾。听说,他们早就离开了文学,各自走上了当官或经商的路,作为民间的一代思想者,就这样悄然失踪了。
那年月,每个星期六都有学生前来书屋购书。他们购买的大多是复习资料,语文的,英语的,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一次就要买一大摞。那些资料印刷都很粗糙,封面上的名字千奇百怪,但学生们从不在乎这些,他们知道复习资料的寿命只有一年,一年后就当成废纸卖了。偶尔,也有学生在书架前盘桓、逗留一会儿,眼睛扫视着码放整齐的书籍,他们喜欢安妮宝贝,喜欢韩寒和郭敬明,也喜欢张悦然、蔡智恒和村上春树,但书屋里并没有这些人的作品。我是一个语文老师,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跟我相比,他们从小就爱好另类作家,热衷于写新概念作文,还崇拜网络写手,那些云遮雾绕的玄幻小说,成了他们日日温习的功课。我想起我的少年年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青春之歌》,为了那些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常常夜不成眠,泪流满面,而如今的青少年,有谁人能再读经典,从而引发心灵的共鸣呢?
在这座小城里,买书的地方很多,除了新华书店外,还有数十家私人书摊,然而那里出售的书籍大多是盗版杂志,内容离不开暴力与色情。我发现经常有孩子站在书摊前翻阅那些东西,或者兴奋,或者迷惘,他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书籍里的罂粟花摇曳着诱惑,让他们留连忘返。为了钱,那些售书的老板已经丧失了起码的良心和良知。我想到的是,在拜金主义盛行的时代,垃圾作品代替了经典,何人可以站出来,给他们提供美好的精神食粮?
我的小小书屋被推到了。倒在了落叶中,倒在了萧萧的秋风里。那些日子,在黄昏或深夜,我独自徘徊于废墟之上。卖书的老人杳然不知所往,我的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沈从文、托尔斯泰、普希金也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知道,时隔不久,废墟上的断壁残垣,废墟上的破砖烂瓦,也渐渐会被霜雪覆盖……
[ 本帖最后由 祁连云烟 于 2009-6-14 08:2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