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记忆
2021-12-23叙事散文wzq3316
小学记忆
武志强我于1968年出生在山西一个平原的村庄,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种田人,我是他们的儿子,我上的是很普通的乡村小学。一种风景隔几十年以后再见,那感觉也是很新奇的。譬如说故乡,太阳落山时分,再见时就仍让我十分激动,远山近树,辽阔田野……
小学记忆
武志强
我于1968年出生在山西一个平原的村庄,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种田人,我是他们的儿子,我上的是很普通的乡村小学。
一种风景隔几十年以后再见,那感觉也是很新奇的。譬如说故乡,太阳落山时分,再见时就仍让我十分激动,远山近树,辽阔田野,色彩变幻,气象万千,在这种风景里,看着一群背书包走出校门的小学生,我便想起了往昔,想起我做为一名小学时的模样,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我在心底里感叹着,这些单纯幼稚的生命是多么可爱,养育这些单纯幼稚生命的岁月是多么可爱,养育这些岁月的土地是多么可爱。我沉浸在一种温软的回忆之水里,仿佛看到了天堂,看到了人间最温馨的一幕。
我还记得上学第一天的早上,阳光很好,母亲让我站在门背后吃记心火烧儿,当时我七岁,这火烧儿就被母亲捅了七个眼儿,母亲说:“把这七个眼儿吃到肚里,你就能长住记心(性)了,就能去读书识字。”我听话地几乎是羞怯地躲在门旮旯里吃,母亲略带几分神秘的语气使我小心的一口一口将它吃下去,因为是难得的一块白面火烧儿,我很爱吃,那油盐的香味我似乎还能回味出。
我站在门背后吃,门很高,手上的火烧儿热乎乎的有点烫手,我吸溜着嘴,火烧儿很香,是白面做的。那时可不象现在,白面大米任你吃,天天吃,吃得人都厌烦了。那时只有过年过节才有白面吃,平素只吃红高梁面和玉米面。我小心翼翼地吃着,一个眼儿一个眼儿地吃着,吃完就能长记心,我就能好好读书。我想我就要去上学了,显得有点兴奋而羞怯。
放在箱子上的书包是新做的,母亲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块灰色劳动布,请村里的裁缝用缝纫机给我缝了个书包。父亲又请来队里的老会计,给我的新书包用红油漆写了“好好学习”四个字,从此我就背着这四个字上完了我的小学,直到书包磨破磨烂不能用了。老会计写字时的神态我还记的。他戴一副眼镜,抽着烟卷,盘腿坐在炕上,一脸的慈祥,面前摆张方桌,他问询了几句,父亲答应着,便开始认认真真在书包上写字,从此“好好学习”四个红油漆字就印在我脑里,催促我勤奋地读书上进。
老会计去世已有些年头了,但他给我写的这几个字我将铭记永远。记得写完后,他说要等油漆干了书包才能用,父亲点头称是,接着他便下炕要走,父母亲和我把他送出门,他的身影消失了,我听着父母细语说,这是一个多好的人啊。
那天吃完记心火烧儿,父亲送我去上学,父亲把我交给老师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我在教师的招呼下排好队进了教室,依次找到自己的座位,我把书包放在课桌上,就这样开始了读书的生活。
吕老师是个女老师,她在村子里找见正玩耍的我们,要我们明天去学校上学,那时我对上学有很模糊的感觉,很陌生,有几分抵触情绪,不想去上学,害怕去上学。吕老师来找我,我就躲在墙后面,甚至埋伏着钻在一个土坑里,不想让吕老师看见我。以为这样就能逃避上学。吕老师还来家里叫我上学,我后退着躲在炕角,以畏怯的目光看着与母亲说话的吕老师,害怕她把我带走。其实吕老师人很和善。只是我自己对于世界有着一种天生的恐惧。那时的老师真好。吕老师几年前去世了,她是我上小学的第一个老师,她是教语文的。
从小我就没出息,我甚至比一个女孩子还要羞怯,怕见人,怕过一种群体生活,虽然我最后还是适应下来。一次,小学一年级时,我退缩着不去上学,父亲带着我,走近校园,把我硬推进了教室,我还记得,同学们正在里面上课呢。然后父亲又下地干活去了。那是个春天,地里麦苗儿正绿着。
我还记得教室后墙上开的一扇窗户,阳光从那里斜射进来,形成一道光柱,光柱里有无数共舞着的尘埃,看上去就像是有生命的虫子在舞蹈,在不停地飞着、蠕动着,无休无止,不息不灭。我们排队,根据个头大小安排好座位,我坐在第三排,那是长条的木板桌凳,一排能坐七、八个孩子。那时候我专注于那道从南面斜射进来的阳光的光柱,以至于今天都不能忘掉。那阳光很明亮,很温暖,从窗户里流进来的空气很清新,有着泥土的湿润味儿。外面就是长满庄稼的田野,我能想象到禾苗在春风中摇曳的样子。
小学校的钟声此刻又回荡在校园上空,响在我耳边,我们听着它上课、下课,一天天长大。还记得红领巾在我们胸前飘扬。多少年后,敲钟的老曹死了,我也离开了小学校。课间十分钟,我们口渴了,就争着跑到老曹的火房里去抢着那水缸里舀水瓢喝水,你争我挤的,生怕自己喝不上。水是老曹用扁担挑来的。老曹看见了,照例要训斥我们几句,但也不阻止我们。唉,那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要从家里带点水呢。校园里的柳树、杨树和枣树,它们现在还好吗?还在春风里生长吗?鸟雀还落在上面吗?哦,其实我知道,现在这一切只是个梦,原来的小学校已消失了,原址上盖起了厂房,它只在我记忆里存在,还是那么好端端的。现在那钟声就传到我耳里,温暖着我的记忆。
我还想见老师们的音容笑貌,他们一一在我眼前浮现,那好几个老师,吕老师,徐老师,李老师,赵老师,他们似乎都没有离开我们,没有离开人间,还在备课,或走向教室,在讲台上讲课。我们也没有长大,都还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老师讲课。教室里书声朗朗。我们跟着老师学会了唱歌、画画。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在校园里,那是欢腾的海洋,就像一只只小麻雀,叽叽喳喳,活跃着。那是多么生动的景象啊。
我看见我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队列里,唱着歌,我是那样大声地唱着歌,和同学们一样,歌声吸引了过路的村人,他们扛着锄头或者铁锨,刚从田里回来。他们看着我们笑。要到家了,我离开队列,一进院门,我就大声喊:“妈,吃啥饭呢?”又是玉米窝头,高梁面和子饭,我已经习惯了,不说什么,肚子饿了,端起饭碗就吃。那时的饭现在想来都是香的呢。 现在村里新盖了小学校,面貌对我是陌生的,我私心里还是喜欢我那遥远记忆中的小学校,校园里有八、九棵高大、粗硕的杨树、柳树,其中一棵柳树最粗,我们三个小学生手连着手合围都拢不住,我常常仰望它高大的身影,它代表了岁月,代表了历史,在这有厚重历史感的氛围里读书是一种福气,它使我有了最初的在树下读书的感受。
离开故乡已十多年了,在坚硬的现实面前,无数的心愿已经磨灭成幻了,但每当想起这些生命里温馨的一幕幕,我就增加了生活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无论路上有怎样的坎坷挫折,我都能够走过去,因为有一种永恒的爱的力量在后面支撑着我、温暖着我。
[ 本帖最后由 wzq3316 于 2009-6-26 06:21 编辑 ]
武志强
我于1968年出生在山西一个平原的村庄,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种田人,我是他们的儿子,我上的是很普通的乡村小学。
一种风景隔几十年以后再见,那感觉也是很新奇的。譬如说故乡,太阳落山时分,再见时就仍让我十分激动,远山近树,辽阔田野,色彩变幻,气象万千,在这种风景里,看着一群背书包走出校门的小学生,我便想起了往昔,想起我做为一名小学时的模样,看着他们小小的身影,我在心底里感叹着,这些单纯幼稚的生命是多么可爱,养育这些单纯幼稚生命的岁月是多么可爱,养育这些岁月的土地是多么可爱。我沉浸在一种温软的回忆之水里,仿佛看到了天堂,看到了人间最温馨的一幕。
我还记得上学第一天的早上,阳光很好,母亲让我站在门背后吃记心火烧儿,当时我七岁,这火烧儿就被母亲捅了七个眼儿,母亲说:“把这七个眼儿吃到肚里,你就能长住记心(性)了,就能去读书识字。”我听话地几乎是羞怯地躲在门旮旯里吃,母亲略带几分神秘的语气使我小心的一口一口将它吃下去,因为是难得的一块白面火烧儿,我很爱吃,那油盐的香味我似乎还能回味出。
我站在门背后吃,门很高,手上的火烧儿热乎乎的有点烫手,我吸溜着嘴,火烧儿很香,是白面做的。那时可不象现在,白面大米任你吃,天天吃,吃得人都厌烦了。那时只有过年过节才有白面吃,平素只吃红高梁面和玉米面。我小心翼翼地吃着,一个眼儿一个眼儿地吃着,吃完就能长记心,我就能好好读书。我想我就要去上学了,显得有点兴奋而羞怯。
放在箱子上的书包是新做的,母亲不知从哪儿找来了一块灰色劳动布,请村里的裁缝用缝纫机给我缝了个书包。父亲又请来队里的老会计,给我的新书包用红油漆写了“好好学习”四个字,从此我就背着这四个字上完了我的小学,直到书包磨破磨烂不能用了。老会计写字时的神态我还记的。他戴一副眼镜,抽着烟卷,盘腿坐在炕上,一脸的慈祥,面前摆张方桌,他问询了几句,父亲答应着,便开始认认真真在书包上写字,从此“好好学习”四个红油漆字就印在我脑里,催促我勤奋地读书上进。
老会计去世已有些年头了,但他给我写的这几个字我将铭记永远。记得写完后,他说要等油漆干了书包才能用,父亲点头称是,接着他便下炕要走,父母亲和我把他送出门,他的身影消失了,我听着父母细语说,这是一个多好的人啊。
那天吃完记心火烧儿,父亲送我去上学,父亲把我交给老师就扛着锄头下地去了,我在教师的招呼下排好队进了教室,依次找到自己的座位,我把书包放在课桌上,就这样开始了读书的生活。
吕老师是个女老师,她在村子里找见正玩耍的我们,要我们明天去学校上学,那时我对上学有很模糊的感觉,很陌生,有几分抵触情绪,不想去上学,害怕去上学。吕老师来找我,我就躲在墙后面,甚至埋伏着钻在一个土坑里,不想让吕老师看见我。以为这样就能逃避上学。吕老师还来家里叫我上学,我后退着躲在炕角,以畏怯的目光看着与母亲说话的吕老师,害怕她把我带走。其实吕老师人很和善。只是我自己对于世界有着一种天生的恐惧。那时的老师真好。吕老师几年前去世了,她是我上小学的第一个老师,她是教语文的。
从小我就没出息,我甚至比一个女孩子还要羞怯,怕见人,怕过一种群体生活,虽然我最后还是适应下来。一次,小学一年级时,我退缩着不去上学,父亲带着我,走近校园,把我硬推进了教室,我还记得,同学们正在里面上课呢。然后父亲又下地干活去了。那是个春天,地里麦苗儿正绿着。
我还记得教室后墙上开的一扇窗户,阳光从那里斜射进来,形成一道光柱,光柱里有无数共舞着的尘埃,看上去就像是有生命的虫子在舞蹈,在不停地飞着、蠕动着,无休无止,不息不灭。我们排队,根据个头大小安排好座位,我坐在第三排,那是长条的木板桌凳,一排能坐七、八个孩子。那时候我专注于那道从南面斜射进来的阳光的光柱,以至于今天都不能忘掉。那阳光很明亮,很温暖,从窗户里流进来的空气很清新,有着泥土的湿润味儿。外面就是长满庄稼的田野,我能想象到禾苗在春风中摇曳的样子。
小学校的钟声此刻又回荡在校园上空,响在我耳边,我们听着它上课、下课,一天天长大。还记得红领巾在我们胸前飘扬。多少年后,敲钟的老曹死了,我也离开了小学校。课间十分钟,我们口渴了,就争着跑到老曹的火房里去抢着那水缸里舀水瓢喝水,你争我挤的,生怕自己喝不上。水是老曹用扁担挑来的。老曹看见了,照例要训斥我们几句,但也不阻止我们。唉,那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要从家里带点水呢。校园里的柳树、杨树和枣树,它们现在还好吗?还在春风里生长吗?鸟雀还落在上面吗?哦,其实我知道,现在这一切只是个梦,原来的小学校已消失了,原址上盖起了厂房,它只在我记忆里存在,还是那么好端端的。现在那钟声就传到我耳里,温暖着我的记忆。
我还想见老师们的音容笑貌,他们一一在我眼前浮现,那好几个老师,吕老师,徐老师,李老师,赵老师,他们似乎都没有离开我们,没有离开人间,还在备课,或走向教室,在讲台上讲课。我们也没有长大,都还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老师讲课。教室里书声朗朗。我们跟着老师学会了唱歌、画画。课间十分钟,孩子们在校园里,那是欢腾的海洋,就像一只只小麻雀,叽叽喳喳,活跃着。那是多么生动的景象啊。
我看见我背着书包,走在放学的队列里,唱着歌,我是那样大声地唱着歌,和同学们一样,歌声吸引了过路的村人,他们扛着锄头或者铁锨,刚从田里回来。他们看着我们笑。要到家了,我离开队列,一进院门,我就大声喊:“妈,吃啥饭呢?”又是玉米窝头,高梁面和子饭,我已经习惯了,不说什么,肚子饿了,端起饭碗就吃。那时的饭现在想来都是香的呢。 现在村里新盖了小学校,面貌对我是陌生的,我私心里还是喜欢我那遥远记忆中的小学校,校园里有八、九棵高大、粗硕的杨树、柳树,其中一棵柳树最粗,我们三个小学生手连着手合围都拢不住,我常常仰望它高大的身影,它代表了岁月,代表了历史,在这有厚重历史感的氛围里读书是一种福气,它使我有了最初的在树下读书的感受。
离开故乡已十多年了,在坚硬的现实面前,无数的心愿已经磨灭成幻了,但每当想起这些生命里温馨的一幕幕,我就增加了生活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无论路上有怎样的坎坷挫折,我都能够走过去,因为有一种永恒的爱的力量在后面支撑着我、温暖着我。
[ 本帖最后由 wzq3316 于 2009-6-26 06:2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