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滋味
2021-12-23抒情散文向明伟
沉默的滋味作者/向明伟父亲偶尔进入我的梦境。十数年的生离死别、几千里的天远路程……父亲注定难以轻易闯入他儿子的记忆。我因此愿意沉默,如同费尽心力去筑一条黄土路,连接永归于乡野的父亲。我知道相对于现在漂泊的我沉默有多难。而父亲生前的沉默俨然一……
沉默的滋味
作者/向明伟
父亲偶尔进入我的梦境。
十数年的生离死别、几千里的天远路程……父亲注定难以轻易闯入他儿子的记忆。
我因此愿意沉默,如同费尽心力去筑一条黄土路,连接永归于乡野的父亲。
我知道相对于现在漂泊的我沉默有多难。而父亲生前的沉默俨然一座拒绝造访的高塔,巍巍然矗立在我庸常的浮躁和热闹之外。这或许只是时间给予的伪装,父亲其实只是一个乡野农夫。他过早的离世、他过多的沉默……让我的追忆充满了想象的力量。
我喊第一声“爸爸”的时候,他肯定只是展眉一笑。接着,所有的激动就轻易滑入无语的深渊。
甚至我也记不清他的笑了,只记起他固守的沉默。
他总是忙。耕田耙地,收麦插禾……养活他的六个儿女,语言似乎显得多余。就那样,逢知己,千杯少。像乡野宴席上暖暖一壶酒,清清亮亮泄落海碗,话不多说——喝吧!父亲不饮酒。他惯有的沉默曾经那么多次令母亲窘迫和愤怒。那些年因为家里人丁激增,需要批地造屋。母亲托关系请来乡上审批国土的干部。酒摆在面前。花俏的话一句也说不出口。憨厚的父亲不合时宜地表露出满脸的羞惭。母亲暗中不停地朝父亲使唤眼色。慌乱之中,父亲把我们兄妹六个全都喊拢到餐桌边上。像站在一地自个儿伺候的禾苗面前,父亲突然添了勇气。他挽袖拎壶,替干部斟了开嘴酒,随后把壶推过去,只淡淡地说“随意”。说罢拎起锄头到玉米地里去了。母亲的脸都气青了。黄昏时分父亲还没回来。我去找。他坐在青石上,眼睛盯着抽穗的玉米。那模样像是和庄稼攀谈上了。晚风迂缓地刮过地头。刮得宽大的玉米叶嚓嚓乱响。见我来找,他过去拍拍高大的玉米苗,回来又把手掌落在我的肩上。说,走啦!父亲在和谁打招呼呢?他的掌纹间携带着粘糯的花粉,现在那些花粉栖息在我瘦弱的肩头。扭脖,清甜的味道直扑鼻子。赶上父亲荷锄的身影之前,我学着他不说话,和蓬勃的玉米苗站了好几分钟。
现在,我觉得父亲天生适宜站在地头。他守在一地金黄的稻谷面前,叉起腰;他挥舞锄片,把翻开的新泥切成规整的方块……那个轻松劲,仿佛之前已经有过一番慷慨陈词。多年之后,咀嚼父亲持久的沉默,我开始觉出些许安慰。
事实确实如此,“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沉默是一种品质,它不动声色地抵御生活中不期而至的挫折和艰辛。父亲就那样始终站在喧哗之外,把坚韧的种子播撒在沉默的沃土里。站在野外的庄稼面前,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那时节乡下也并未达到“夜不闭户”的清净境界,好些农户成熟的稻谷半夜常常被人连穗掳走。天黑后,我和父亲只得露宿野外守住自家那片待熟的口粮。父子俩选了干燥的青石搭起一个简易的帐篷。背抵着背,安静地坐着。夜空银河高悬。多么希望父亲给我说个故事。我悄悄注视夜色里疲惫的父亲,却始终没能把想法说出口来。父亲每过几分钟就从蓑衣上爬起,展开双臂,哟呵呵地喊上一嗓子。那声音仿佛从我胸中吐出来,我立刻感觉神清气爽。再次坐下来他忽然扭头问我,到田边转转去?田边有啥好转悠的,还有露水呀。我不太愿意,却害怕这黑黢黢的夜,只好相跟而去。稻田深处并不清净。此起彼伏的蛙鸣把具有金属质感的声浪抛入耳膜。那些俗称“叫鸡鸡”的夜虫并不示弱,婉转的清音从脚底徐徐漫来。还有稻田尽头、那巨人一样的刺槐枝杈上,夜莺宛若隐逸高士,一曲哀怨的洞箫把崖上那轮圆月也吹到云霭中去了……父亲突然来了兴致,他顺手挽起几茬谷穗,借着月色,冲我笑,嘿嘿,嘿嘿……那笑里溢满了得意和张扬。我犯起困。父亲蹲下来,撩起我被夜露浸湿的裤脚,把我背到了背上。迷迷糊糊,感觉父亲就那样背着我,田头地尾的跑来跑去。我睡得越来越沉。夜却越来越薄了……
父亲用沉默把我对故乡的记忆牢牢钉稳在川北乡下的田边地头。然而,我更深切地记住了那个人,那个惯于沉默的乡下父亲。我曾经像一株稚嫩的禾苗,在一顿不欢而散的酒席上给那个不善言辞的人带去了信心。我曾经像一株稚嫩的禾苗,在四野寂寞的夜晚,陪伴那个淳朴憨厚的人找到自足……只是那个时候,我何曾感觉过沉默的滋味和可贵。
多年之后,我慢慢学会少说话多做事——像父亲那样。比如今夜,我忘记白天的劳累和郁闷,来写这篇纪念文字。我需要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像父亲走入庄稼地里一样行至阳台。夜色停泊在运河四围。流水脉脉。河沿的石头花木无言。那些随指尖浮现的文字也是沉静的。
我也沉默。父亲,今夜请您入梦。
[ 本帖最后由 向明伟 于 2009-5-23 07:14 编辑 ] 父爱, 亲情, 向明伟
作者/向明伟
父亲偶尔进入我的梦境。
十数年的生离死别、几千里的天远路程……父亲注定难以轻易闯入他儿子的记忆。
我因此愿意沉默,如同费尽心力去筑一条黄土路,连接永归于乡野的父亲。
我知道相对于现在漂泊的我沉默有多难。而父亲生前的沉默俨然一座拒绝造访的高塔,巍巍然矗立在我庸常的浮躁和热闹之外。这或许只是时间给予的伪装,父亲其实只是一个乡野农夫。他过早的离世、他过多的沉默……让我的追忆充满了想象的力量。
我喊第一声“爸爸”的时候,他肯定只是展眉一笑。接着,所有的激动就轻易滑入无语的深渊。
甚至我也记不清他的笑了,只记起他固守的沉默。
他总是忙。耕田耙地,收麦插禾……养活他的六个儿女,语言似乎显得多余。就那样,逢知己,千杯少。像乡野宴席上暖暖一壶酒,清清亮亮泄落海碗,话不多说——喝吧!父亲不饮酒。他惯有的沉默曾经那么多次令母亲窘迫和愤怒。那些年因为家里人丁激增,需要批地造屋。母亲托关系请来乡上审批国土的干部。酒摆在面前。花俏的话一句也说不出口。憨厚的父亲不合时宜地表露出满脸的羞惭。母亲暗中不停地朝父亲使唤眼色。慌乱之中,父亲把我们兄妹六个全都喊拢到餐桌边上。像站在一地自个儿伺候的禾苗面前,父亲突然添了勇气。他挽袖拎壶,替干部斟了开嘴酒,随后把壶推过去,只淡淡地说“随意”。说罢拎起锄头到玉米地里去了。母亲的脸都气青了。黄昏时分父亲还没回来。我去找。他坐在青石上,眼睛盯着抽穗的玉米。那模样像是和庄稼攀谈上了。晚风迂缓地刮过地头。刮得宽大的玉米叶嚓嚓乱响。见我来找,他过去拍拍高大的玉米苗,回来又把手掌落在我的肩上。说,走啦!父亲在和谁打招呼呢?他的掌纹间携带着粘糯的花粉,现在那些花粉栖息在我瘦弱的肩头。扭脖,清甜的味道直扑鼻子。赶上父亲荷锄的身影之前,我学着他不说话,和蓬勃的玉米苗站了好几分钟。
现在,我觉得父亲天生适宜站在地头。他守在一地金黄的稻谷面前,叉起腰;他挥舞锄片,把翻开的新泥切成规整的方块……那个轻松劲,仿佛之前已经有过一番慷慨陈词。多年之后,咀嚼父亲持久的沉默,我开始觉出些许安慰。
事实确实如此,“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沉默是一种品质,它不动声色地抵御生活中不期而至的挫折和艰辛。父亲就那样始终站在喧哗之外,把坚韧的种子播撒在沉默的沃土里。站在野外的庄稼面前,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那时节乡下也并未达到“夜不闭户”的清净境界,好些农户成熟的稻谷半夜常常被人连穗掳走。天黑后,我和父亲只得露宿野外守住自家那片待熟的口粮。父子俩选了干燥的青石搭起一个简易的帐篷。背抵着背,安静地坐着。夜空银河高悬。多么希望父亲给我说个故事。我悄悄注视夜色里疲惫的父亲,却始终没能把想法说出口来。父亲每过几分钟就从蓑衣上爬起,展开双臂,哟呵呵地喊上一嗓子。那声音仿佛从我胸中吐出来,我立刻感觉神清气爽。再次坐下来他忽然扭头问我,到田边转转去?田边有啥好转悠的,还有露水呀。我不太愿意,却害怕这黑黢黢的夜,只好相跟而去。稻田深处并不清净。此起彼伏的蛙鸣把具有金属质感的声浪抛入耳膜。那些俗称“叫鸡鸡”的夜虫并不示弱,婉转的清音从脚底徐徐漫来。还有稻田尽头、那巨人一样的刺槐枝杈上,夜莺宛若隐逸高士,一曲哀怨的洞箫把崖上那轮圆月也吹到云霭中去了……父亲突然来了兴致,他顺手挽起几茬谷穗,借着月色,冲我笑,嘿嘿,嘿嘿……那笑里溢满了得意和张扬。我犯起困。父亲蹲下来,撩起我被夜露浸湿的裤脚,把我背到了背上。迷迷糊糊,感觉父亲就那样背着我,田头地尾的跑来跑去。我睡得越来越沉。夜却越来越薄了……
父亲用沉默把我对故乡的记忆牢牢钉稳在川北乡下的田边地头。然而,我更深切地记住了那个人,那个惯于沉默的乡下父亲。我曾经像一株稚嫩的禾苗,在一顿不欢而散的酒席上给那个不善言辞的人带去了信心。我曾经像一株稚嫩的禾苗,在四野寂寞的夜晚,陪伴那个淳朴憨厚的人找到自足……只是那个时候,我何曾感觉过沉默的滋味和可贵。
多年之后,我慢慢学会少说话多做事——像父亲那样。比如今夜,我忘记白天的劳累和郁闷,来写这篇纪念文字。我需要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像父亲走入庄稼地里一样行至阳台。夜色停泊在运河四围。流水脉脉。河沿的石头花木无言。那些随指尖浮现的文字也是沉静的。
我也沉默。父亲,今夜请您入梦。
[ 本帖最后由 向明伟 于 2009-5-23 07:14 编辑 ] 父爱, 亲情, 向明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