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美丽的花桥

2021-12-23抒情散文冯顺志
美丽的花桥 致齐 卫(可公开旧牍整理之二十一)齐卫你好!读了你刚出炉的《花桥美好的记忆》感到很温馨。你是我祖籍老乡,又曾是我第二故里的乡党,这是缘分。文中“拐脚(狼狗,当地方言话读音)”,你说闽北方言蛮地道的,你还能记多少闽北方言呢?现……
  美丽的花桥
   致齐 卫(可公开旧牍整理之二十一)
   齐卫你好!   读了你刚出炉的《花桥美好的记忆》感到很温馨。你是我祖籍老乡,又曾是我第二故里的乡党,这是缘分。   文中“拐脚(狼狗,当地方言话读音)”,你说闽北方言蛮地道的,你还能记多少闽北方言呢?现在将你文章中提出的美好记忆问题,由我粗浅知道的一一回答给你。   “记得在松溪镇上有一座叫‘花桥’的廊桥,似乎花桥这个地名就是用此桥的名字命名的。那座廊桥在那个时候已经很破旧了,我很想知道那座美丽的花桥历经了30几年的风雨它还安在吗?”——你说的没错,花桥也是乡名。花桥是座石拱厝桥,始建于清雍正年间,该桥两墩三拱,长约五十米,宽约四米。东西两端桥门上,都用青石板刻着“花桥”字样,有道是“巨龙遇水威,丹凤凌空美”,更见得“船向四海天,日照八都地”。现在的花桥更是美丽了,已是当地重点文物保护区。桥廊还点缀有“红色走廊”。那里的山水依旧清澈。花桥还是我发掘当地文化遗产的基地——下月我又将沉到花桥去做些挖掘,将那里的“花鼓灯”、“江西路”、“采茶戏”、客家“傩舞”等民间艺术加以整理。1969年有大批的福州老干部和知青下到松溪,主要安顿在花桥和旧县两乡。想必你知道省文联老画家丁仃和八十年代与舒婷齐名的小说家唐敏,他们都是和你父母同批下放到花桥的。前几年丁仃先生不幸出车祸去逝世,当地党政有关领导还专程到福州吊唁。唐敏女士前年专程从北京回到松溪怀旧,那年我在“东艺酒店”遇见唐敏,她还是那么的开朗、洒脱、风趣,还能说出不少闽北方言。她曾经以花桥为背景写了不少颇有影响的散文、小说,深得文坛的赞誉。你说的当年在花桥当老师的朱煜光先生,他们夫妇也是那时候从福州下放的,后来朱先生调到县上文化部门,我与他曾经同事多年。   “记得在花桥下面的溪水清澈见底,有很多五彩的小鱼在水里游弋。好像在花桥那个地方没有人专门从事捕鱼的。为了能吃到鱼,我经常在天蒙蒙亮地时候就到溪边钓鱼,用大头针拗弯了绑上一根缝棉被的白线,再在大头针上钩上蚯蚓,大约两个小时内就可以钓回一斤五彩缤纷的鱼儿。那鱼儿刺很多但是味道十分鲜美,回到福州后再也看不到这样的鱼儿了。很想知道流经花桥下面的溪水还那样清澈见底吗?还有五彩缤纷的鱼儿在水里悠闲悠哉地生活吗?”——溪水还清澈见底,现在仍可以对着清水照镜梳秀发哩,鱼还是有,但肯定没有从前多了。   “记得得集镇东面有一座很高的山,据说是原始森林,在森林里有一支伐木队在山里面伐木。那里的生活条件很艰苦。那些个伐木工人都是在解放初期从山东招募过来的,似乎也有我的老乡沂水人。每次花桥赶墟的时候可以看到满口山东话的老乡来墟里买东西,听到他们说的那些纯正的山东话感到非常的亲切。想知道那些伐木工现在怎样了?估计很长时间没有木头砍伐了吧?那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的后代又在干什么呢?我祝福他们一切顺利!健康长寿。”——现在的伐木场改为“采育场”,育林为主,保护生态平衡。场子里还有不少山东老乡,十多年前都退休了,他们的子女大都优秀。我见到他们一定转达你对他们的问候。呵呵!世界真小,刚刚荣获国际电影大奖的《天狗》剧作家郑宏志先生也是山东人。他不到二十岁就在戏剧界崭露头角,他是个才华横溢、豪迈耿直的山东汉子,一直是我尊敬的兄长。那时我与他同住松溪的机关大院里,他是出了名的爱读书求上进的孩子,而我是出了名的顽劣坏孩子,是他把我引到文学路上来的。没他拉一把我至今恐怕还是个荒莽的老顽童。2004年底,他为了把《天狗》改编好,回到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没多久就把这部建国以来罕见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本子编好了。和你一样,他有着浓郁的第二故乡情结,时隔多年,回到曾经生活过的松溪,总有许多感慨。   “记得离花桥比较远的深山里有很多的悬棺,它们高高在上地悬在悬崖绝壁上,每次看到的时候就感到毛骨悚然,后来长大了从电视里看到悬棺的介绍才明白这个是老祖宗留下的一个谜。想知道现在这些悬棺所在地有没有开发成旅游景点?”——看来你对松溪民俗文化很关心。你说的那地方是当地享有“小武夷”美誉的招沙甲风景区,现把我新撰的对花桥悬棺的探索之文——《花桥招沙甲洞棺之谜》附上给你。    松溪县花桥乡招沙甲不远处,在深山徒崖上有个巨大崖洞。洞内存停历代棺柩数百具,层层叠叠地架搁在一起,除下层的已腐朽外,上层棺柩均较完好。这些棺柩按年代堆放,越堆越多,渐渐挤近洞口,直至解放后还有新柩存入,此种葬俗,在全国也属罕见。     招沙甲崖葬位于海拔560米的狮子崖上,山势险峻。崖峰有一天然大裂隙,俗称“狮子口”,内张外敛,宽320米,深130米,高75米。崖坡朝东,既遮雨蔽日,又干燥通风,棺柩能经久不腐,洞外荆棘丛生,人兽难进。     据文献记载,悬棺葬作为一种特殊的葬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其墓主大都属于“百越”民族。“百越之族”多利用高悬绝壑、人迹罕至的岩隙藏尸,使之免于野兽侵袭和人为损害。据考古发现,这种岩洞墓葬制,沿武夷山脉,五岭以及川滇一带等十三个省区都有遗迹可寻。但此种葬俗,自秦汉相继统一东南沿海之后,百越地方政权被消灭,闽越葬俗逐渐为后来的汉族葬俗所取代。松溪县地处武夷山脉,与浙江毗连,是当时闽越族的主要活动地区,留下闽越族的史迹本不为奇。然而,此种葬俗为何能绵延至今?史料记述:汉武帝时灭闽越,徙其民于江淮间。实际上被述者主要为权贵,并非全部。《宋书.地理志》说:“彼逃亡山谷者颇众。”,闽北一带为越族活动之重地,花桥乡的招沙甲悬崖葬俗,是否就是当年逃亡山谷之越民世代相传下来的遗习?至今是个值得探究的谜。但不管怎么说,招沙甲崖葬,明显与古代越族文化和葬俗有难以分割的渊源关系,而其延续时间之长,绝不是一种孤立和偶然的现象。揭开招沙甲葬俗之谜,对闽北地区的文化遗产和民俗研究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上山砍柴的时候遇到过一只像狼狗般大小的小老虎,我们一行三人离那老虎是那样的近,大概只有五米左右。我们吓迷糊了就和老虎一起面对面地狂吼起来,最后小老虎吼不过我们夹着尾巴逃跑了。从此我父母不再允许我们进山,怕我们被老虎给叼走了。不知那旮旯现在还有野生的老虎吗?”——老虎现在是没有了,主要是森林遭受破坏严重,但野猪、山鸡、穿山甲等珍贵野生动物还是蛮多的,和过去差不离。     “我心目中的花桥是那样的清秀,曾经在那里采过野茶、野菇、草药、杨梅、毛栗子;还有一种好像叫做“饭粒果”的黑色小果子,一串一串地长在灌木丛里,吃起来很甜很粉,每次吃过以后都会把牙齿都染得黑乎乎的好几天刷牙都刷不干净。还记得花桥的山里有野猪,经常出来糟蹋粮食。公社组织了打野猪队猎杀野猪,那野猪肉一斤卖老百姓五毛钱,每次我妈妈都会买回家煮了给我们改善生活,记得那野猪肉清甜的味道;记得在花桥赶墟的时候鸭蛋不是称斤卖的而是数着卖,一块钱可以买十六粒呢。”——野茶、野菇、草药、杨梅、毛栗子,这些依旧还很多,随时来都能吃到呢。“饭粒果”要到春夏来才能吃到,总之这里山峦依旧,水土依旧,仍然硕果累累,民风民俗还是和过去一样敦厚、淳朴。   “还有很多很多关于花桥的美好记忆,今天一下子不可以全部讲出来。曾记得在数年前松溪人民政府有组织过一次‘第二故乡游’活动,邀请了曾经在松溪下放或者插队的部分‘有作为人士’回乡参观顺带了招商引资。可惜当初我手里没权、腰里没钱就被排除在了故乡游团队外。估计我再也没机会去那里看看了,只好把这个关于《花桥》的美好记忆珍藏在心里直到永远……”——你的花桥情结,你热爱第二故乡的情怀令我感动,谢谢你!期待、欢迎故地重游。
[ 本帖最后由 冯顺志 于 2009-6-6 14:17 编辑 ]

松溪花桥.jpg (113.04 KB, 下载次数: 302)

2009-6-6 12:57 上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