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乡亲
2021-12-23叙事散文祁连云烟
田野上的乡亲离开故乡二十年了,我还时常惦记着田野上的乡亲。他们是一群农民,生靠土养,死后归土。用父亲的话说,农民属土,生来就是土的命,庄稼人像狗尾巴草,虽然弱小,却长得欢势茁壮,因为他们的根贴着地,连着土。想想也是,在我的故乡,庄稼人生下孩……
田野上的乡亲
离开故乡二十年了,我还时常惦记着田野上的乡亲。
他们是一群农民,生靠土养,死后归土。用父亲的话说,农民属土,生来就是土的命,庄稼人像狗尾巴草,虽然弱小,却长得欢势茁壮,因为他们的根贴着地,连着土。想想也是,在我的故乡,庄稼人生下孩子,就铲一铁锨土,挖个小坑,把带血的胎衣埋进田野;老人去世,子孙们也要在自家的田埂下找一方厚土,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下去。从生到死,人们都要把生命的痕迹留在田野,待胎衣化成尘土,坟头开出野花,星光月色下,也就有了灵魂对土地的永恒守望。
乡亲们感恩田野。我见过“谢土”的仪式,每年春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买供品,带上蜡烛和香火,去土地里祭祀土神,祈求有个好年成,五谷丰登。他们跪在纵横交错的阡陌上,双手合胸,前额着地,口中念念有词。春阳暖暖地照着他们的身影,微风拂过他们乱蓬蓬的头发。乡亲们脸膛黝黑,胳膊紫红,双手布满皴裂的血口,面颊上到处是苍老的皱褶。从正面望过去,那些人宛若是历经风霜、神情暗淡的雕塑。祭祀的仪式并不繁杂,但那过程却充满了悲壮。那时候,我从乡亲们的眼里看到仿佛是拔节的麦子、扬花的土豆、飘香的油菜。吃在土,睡在土,厚重的土地,给他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梦幻和希望呀。
应该说,田野上的农事诗从春天起就开始书写了。
三月的某个早晨,天上的雪花突然就化作淡蓝的雨丝,雨丝扑进大地的怀抱,于是野草发芽了,马兰吐绿了,就连蒲公英也绽开了淡紫的叶片。聊天唠嗑的日子撂在了后头,不知谁家一个性急的汉子,兜着裤腰往自家地里撒了一泡尿,然后就野着嗓子喊起来:该下种啦!
田野上紧接着就有了牛和人的影子。牛拉着犁铧往前走,人跟在后面吆喝,犁沟里飘着热气,散发出泥土略带苦涩的清香。汉子们都解开衣扣,敞着怀,露出饱满结实的胸肌,偶尔停下来,望望天,望望地,把鞋子脱下来,倒掉里面的土颗粒,很是陶醉地唱几句酸曲。女人们扬着木榔头打土块,或者端一个草筐子溜肥料,她们听出了男人们酸曲里的七荤八素,叽叽嘎嘎地笑着,骂男人是牲口,是大叫驴,一上地就管不住臭嘴。也有的顺手拣起个驴粪蛋,往男人打去,羞答答地嘟哝一句:唱个甚哩,一肚子坏水嘛。
乡亲们把吃午饭叫做“歇晌”。劳累半天,该休息了,牛卧在地里,闭着眼,懒洋洋地反刍昨夜尚未消化掉的草料。人就蹲在田野上,吃自己带来的干粮,三五个围成个圈儿,啃一口干馍就一口白开水。也有人用指头往土里扣出个野蒜头,放在嘴里有滋有味地嚼着,辣味从鼻孔里里钻出来,熏得泪珠儿都流出来了。没有酒肉,没有香喷喷的饭菜,在宽天大地的怀抱里,即使咬一口硬邦邦的馒头饼子,大家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快乐与幸福。 庄稼人都是播种的好手,扶犁拽耙,做啥都有个架势。我还记得那个场景:摇着木耧的汉子前仰后合,左旋右转,把个很普通的农具弄出咣朗咣朗的声响,像音乐一般动听。那种摇耧声、吆喝声,夹杂着欢笑声,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久久不肯散去。夕阳西下,人影、牛影,在远山近树的衬托下,真格是一幅充满生命活力的画卷。
种子埋进土壤,不到半月就拱出新芽。田野上铺展开了一层绿汪汪的薄雾,希望也从乡亲们的梦境中长出叶子,跟着麦苗一同返青。然而故乡十年九旱,四五月份天上不飘个雨星儿,眼见河枯了,渠干了,他们的心上也便腾腾地窜出了火苗。打井是保卫麦子的唯一手段。石坷垃硬地,几锹挖下去,只是蹭出个白印子,挖了几米还不见水,打二十米依旧冒着灰扑扑的烟雾,那时候,汉子们的手心都磨破了一层皮,血泡结成紫痂,紫痂又淌出浓血。女人们则一声不吭,只爬在井窟窿上掉眼泪,泪水吧嗒吧嗒落入井底,浸湿了一片片褐红的石锈。
田野上的井后来还是打开了,乡亲们用一根绳子把水桶放下去,狠劲摇几下,待桶盛满水,再缓缓提上来。浇地的时辰一般选在有月亮的夜晚。乡亲们担着水桶,晃晃悠悠地走向自家的田地。天上有一个月亮,落在水桶里就成了两个,两个月亮在甜甜地笑,笑走了庄稼人内心的愁云惨雾。
我曾跟父亲去井边担水浇地,那块地种着土豆,热风吹来,秧蔓飒飒,发出痛苦的呻吟。我发现父亲就跪在那里,伏下身轻轻拨开土,然后舀一勺水灌进去,土豆像渴急了的孩子,来不及缓一口气,就把水“吱”地一声吸干了。父亲侧着脑袋,悄悄听一会儿,抬起头对我说:“你听,土豆在唱歌哩”。他说完就笑了,笑过之后,眼眶里的泪花却在打转。 庄稼是是救活了一部分。六月。终于等来了一场大雨,之后,麦子便开始挑起了沉甸甸的穗子,土豆花红红蓝蓝地开出一片,油菜与豌豆的蓓蕾也在阳光雨露中摇曳,引来大群蝴蝶与蜜蜂。
这样的日子,田野上总会发生一些浪漫的故事。那个黄昏,相好的一对年轻人在地里摘豌豆角,活儿很顺手,不一会,豆角就冒出了篮子。两个人无事,坐在豆秧下歇缓,姑娘往自己的发辫上插一朵野花,摇晃着脑袋,一幅羞答答的模样,叫人顿生怜爱。而汉子摘一茎草叶,当做叶笛放在嘴里吹,呜呜咽咽地吹奏了一曲情歌。吹着吹着,就把姑娘揽进了自己的怀抱。也有怄气的小媳妇东跑西颠,最后钻进麦田,让男人找,找得焦头烂额。等男人喊破了嗓子,她才从麦窠中露出个脸蛋。这样的结果,当然当然是男人饿狼般的扑过去,那根麦芒儿挠她的痒痒,于是田野里便传来了咯咯,格格的笑……
父亲说,秋风降,镰刀响。丰收也好,歉收也罢,秋天总是金贵的季节。白露刚过,乡亲们们就走进田野。男人把衣服扔在地埂上,赤裸着上身,弓腰弯膝,噌噌几镰刀过去,庄稼便倒下一大片。女人们捆麦子,钩豌豆,汗水从脸上流进衣领,白嫩的脖颈上便留下了一道道污渍。我小时候,总觉得割田是一件非常辛劳的活计,但父亲则不以为然,他告诉我,人就像头驴,越苦越长腱子肉。真的,当忙碌辛苦的秋收结束,我发现每个男人的刻薄上就都多了一些肉疙瘩,精神饱满,笑起来也格外爽朗。劳动使人变得更加健美,也更加乐观。
乡亲们的场院就设在田野中间。九月,庄稼被割了下来,运到场院,堆成圆圆方方的垛子,几场秋霜落过,上面就有了一层晶莹白亮的光华,远远看过去,庄稼垛宛若是美丽的城堡。打场的人把麦子或豌豆摊开来,套上马,再整理好石头磙子,就那样吆喝着牲口,一圈一圈地转,时间不长,金黄的麦粒淌下来了,珍珠似的豌豆滚过来了,人们伸手抓一把打下来的粮食,放进嘴巴有滋有味地嚼着,那样子,就像是咀嚼苦苦甜甜的生活,品尝辛酸美丽的岁月……
是的,我永远忘不了故乡,忘不了乡亲们留在田野上的歌与哭,泪与笑。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 [ 本帖最后由 祁连云烟 于 2009-4-24 17:19 编辑 ]
他们是一群农民,生靠土养,死后归土。用父亲的话说,农民属土,生来就是土的命,庄稼人像狗尾巴草,虽然弱小,却长得欢势茁壮,因为他们的根贴着地,连着土。想想也是,在我的故乡,庄稼人生下孩子,就铲一铁锨土,挖个小坑,把带血的胎衣埋进田野;老人去世,子孙们也要在自家的田埂下找一方厚土,让他安安稳稳地睡下去。从生到死,人们都要把生命的痕迹留在田野,待胎衣化成尘土,坟头开出野花,星光月色下,也就有了灵魂对土地的永恒守望。
乡亲们感恩田野。我见过“谢土”的仪式,每年春天,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买供品,带上蜡烛和香火,去土地里祭祀土神,祈求有个好年成,五谷丰登。他们跪在纵横交错的阡陌上,双手合胸,前额着地,口中念念有词。春阳暖暖地照着他们的身影,微风拂过他们乱蓬蓬的头发。乡亲们脸膛黝黑,胳膊紫红,双手布满皴裂的血口,面颊上到处是苍老的皱褶。从正面望过去,那些人宛若是历经风霜、神情暗淡的雕塑。祭祀的仪式并不繁杂,但那过程却充满了悲壮。那时候,我从乡亲们的眼里看到仿佛是拔节的麦子、扬花的土豆、飘香的油菜。吃在土,睡在土,厚重的土地,给他们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梦幻和希望呀。
应该说,田野上的农事诗从春天起就开始书写了。
三月的某个早晨,天上的雪花突然就化作淡蓝的雨丝,雨丝扑进大地的怀抱,于是野草发芽了,马兰吐绿了,就连蒲公英也绽开了淡紫的叶片。聊天唠嗑的日子撂在了后头,不知谁家一个性急的汉子,兜着裤腰往自家地里撒了一泡尿,然后就野着嗓子喊起来:该下种啦!
田野上紧接着就有了牛和人的影子。牛拉着犁铧往前走,人跟在后面吆喝,犁沟里飘着热气,散发出泥土略带苦涩的清香。汉子们都解开衣扣,敞着怀,露出饱满结实的胸肌,偶尔停下来,望望天,望望地,把鞋子脱下来,倒掉里面的土颗粒,很是陶醉地唱几句酸曲。女人们扬着木榔头打土块,或者端一个草筐子溜肥料,她们听出了男人们酸曲里的七荤八素,叽叽嘎嘎地笑着,骂男人是牲口,是大叫驴,一上地就管不住臭嘴。也有的顺手拣起个驴粪蛋,往男人打去,羞答答地嘟哝一句:唱个甚哩,一肚子坏水嘛。
乡亲们把吃午饭叫做“歇晌”。劳累半天,该休息了,牛卧在地里,闭着眼,懒洋洋地反刍昨夜尚未消化掉的草料。人就蹲在田野上,吃自己带来的干粮,三五个围成个圈儿,啃一口干馍就一口白开水。也有人用指头往土里扣出个野蒜头,放在嘴里有滋有味地嚼着,辣味从鼻孔里里钻出来,熏得泪珠儿都流出来了。没有酒肉,没有香喷喷的饭菜,在宽天大地的怀抱里,即使咬一口硬邦邦的馒头饼子,大家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快乐与幸福。 庄稼人都是播种的好手,扶犁拽耙,做啥都有个架势。我还记得那个场景:摇着木耧的汉子前仰后合,左旋右转,把个很普通的农具弄出咣朗咣朗的声响,像音乐一般动听。那种摇耧声、吆喝声,夹杂着欢笑声,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久久不肯散去。夕阳西下,人影、牛影,在远山近树的衬托下,真格是一幅充满生命活力的画卷。
种子埋进土壤,不到半月就拱出新芽。田野上铺展开了一层绿汪汪的薄雾,希望也从乡亲们的梦境中长出叶子,跟着麦苗一同返青。然而故乡十年九旱,四五月份天上不飘个雨星儿,眼见河枯了,渠干了,他们的心上也便腾腾地窜出了火苗。打井是保卫麦子的唯一手段。石坷垃硬地,几锹挖下去,只是蹭出个白印子,挖了几米还不见水,打二十米依旧冒着灰扑扑的烟雾,那时候,汉子们的手心都磨破了一层皮,血泡结成紫痂,紫痂又淌出浓血。女人们则一声不吭,只爬在井窟窿上掉眼泪,泪水吧嗒吧嗒落入井底,浸湿了一片片褐红的石锈。
田野上的井后来还是打开了,乡亲们用一根绳子把水桶放下去,狠劲摇几下,待桶盛满水,再缓缓提上来。浇地的时辰一般选在有月亮的夜晚。乡亲们担着水桶,晃晃悠悠地走向自家的田地。天上有一个月亮,落在水桶里就成了两个,两个月亮在甜甜地笑,笑走了庄稼人内心的愁云惨雾。
我曾跟父亲去井边担水浇地,那块地种着土豆,热风吹来,秧蔓飒飒,发出痛苦的呻吟。我发现父亲就跪在那里,伏下身轻轻拨开土,然后舀一勺水灌进去,土豆像渴急了的孩子,来不及缓一口气,就把水“吱”地一声吸干了。父亲侧着脑袋,悄悄听一会儿,抬起头对我说:“你听,土豆在唱歌哩”。他说完就笑了,笑过之后,眼眶里的泪花却在打转。 庄稼是是救活了一部分。六月。终于等来了一场大雨,之后,麦子便开始挑起了沉甸甸的穗子,土豆花红红蓝蓝地开出一片,油菜与豌豆的蓓蕾也在阳光雨露中摇曳,引来大群蝴蝶与蜜蜂。
这样的日子,田野上总会发生一些浪漫的故事。那个黄昏,相好的一对年轻人在地里摘豌豆角,活儿很顺手,不一会,豆角就冒出了篮子。两个人无事,坐在豆秧下歇缓,姑娘往自己的发辫上插一朵野花,摇晃着脑袋,一幅羞答答的模样,叫人顿生怜爱。而汉子摘一茎草叶,当做叶笛放在嘴里吹,呜呜咽咽地吹奏了一曲情歌。吹着吹着,就把姑娘揽进了自己的怀抱。也有怄气的小媳妇东跑西颠,最后钻进麦田,让男人找,找得焦头烂额。等男人喊破了嗓子,她才从麦窠中露出个脸蛋。这样的结果,当然当然是男人饿狼般的扑过去,那根麦芒儿挠她的痒痒,于是田野里便传来了咯咯,格格的笑……
父亲说,秋风降,镰刀响。丰收也好,歉收也罢,秋天总是金贵的季节。白露刚过,乡亲们们就走进田野。男人把衣服扔在地埂上,赤裸着上身,弓腰弯膝,噌噌几镰刀过去,庄稼便倒下一大片。女人们捆麦子,钩豌豆,汗水从脸上流进衣领,白嫩的脖颈上便留下了一道道污渍。我小时候,总觉得割田是一件非常辛劳的活计,但父亲则不以为然,他告诉我,人就像头驴,越苦越长腱子肉。真的,当忙碌辛苦的秋收结束,我发现每个男人的刻薄上就都多了一些肉疙瘩,精神饱满,笑起来也格外爽朗。劳动使人变得更加健美,也更加乐观。
乡亲们的场院就设在田野中间。九月,庄稼被割了下来,运到场院,堆成圆圆方方的垛子,几场秋霜落过,上面就有了一层晶莹白亮的光华,远远看过去,庄稼垛宛若是美丽的城堡。打场的人把麦子或豌豆摊开来,套上马,再整理好石头磙子,就那样吆喝着牲口,一圈一圈地转,时间不长,金黄的麦粒淌下来了,珍珠似的豌豆滚过来了,人们伸手抓一把打下来的粮食,放进嘴巴有滋有味地嚼着,那样子,就像是咀嚼苦苦甜甜的生活,品尝辛酸美丽的岁月……
是的,我永远忘不了故乡,忘不了乡亲们留在田野上的歌与哭,泪与笑。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 [ 本帖最后由 祁连云烟 于 2009-4-24 17:19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