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法天老人的忘年友情
2021-12-23叙事散文汪彤
与周老的相知是因了“二妙轩”的碑帖,一位广西的朋友喜文善墨,看到我在南郭寺拍摄的“二妙轩”图片,很感兴趣。于是,闲暇时上山替他买碑帖,才有了机缘与周老相互认识。周法天老师在南郭寺西院的正房里已住了好多年。这里连着办公室的一个小套间,不足五……
与周老的相知是因了“二妙轩”的碑帖,一位广西的朋友喜文善墨,看到我在南郭寺拍摄的“二妙轩”图片,很感兴趣。于是,闲暇时上山替他买碑帖,才有了机缘与周老相互认识。
周法天老师在南郭寺西院的正房里已住了好多年。这里连着办公室的一个小套间,不足五平米。屋子的门窗大约是明清时的雕空木格,屋里只有一床、一桌,桌上摞起很高的书籍。周老每天坐在书桌前看书,窗外的一棵白玉兰张开肥厚的花瓣,在阳光中进行光合作用。
07年夏天,父母来天水小住,带去南郭寺游玩。平日里在南郭寺,总能看到周老师忙碌讲解的身影,那天院落里却游人稀少。我去西院,看到周老师正在屋子里喝茶看书。周老师穿着旧式的灰色夹克,花白的头发向后梳理,仿佛世间一切愁苦与辛酸的事,都被梳理在身后。他面含微笑,长寿眉下深邃的眼睛戴着老式的圆形石头镜,清瘦的脸颊、额头和嘴角上刻着深深的皱纹。时近中午,他似乎有些困乏。我把父母从远道而来,想请周老师讲解的意思说出来,周老师一点都没有犹豫,便起身来为我的父母讲解。
周老师的讲解让人百听不厌,每次在南郭寺,只要看到有他讲解,我都会跟在游人后面多听一次。而他的讲解却一次与一次不同。我的父母来听的这次,他重点讲了尊老爱幼的那棵300年的“雷锋树”,还有春秋古柏根部无意中成长起来的一棵小树,这棵小树把根扎在古柏的根系中,用自己的成长,稳定了古柏的生存。
记得那次,在杜甫雕像旁,当母亲听周老师讲解伟大诗人杜甫毕生的经历时,她落了泪,给她拍的那张与杜甫的合影中,她还红着眼圈。临别时,我依照惯例给周老师付讲解费,而周老师却再三推脱不收,他说:“你这个孩子很有孝心,多陪父母转转,让他们来天水玩得更高兴、更畅快些。”
自此,闲暇时,我常带孩子去爬南郭寺。从小卖部的售货员大姐那里听来周老师爱吃肉,于是每次都会买一只熟鸡鸭提着上山。而这些年,周老的牙齿却越来越不好,人也显得消瘦。
有时在南郭寺,我会和孩子玩上一整天,孩子在院子里,挖土里的蚂蚁和蚯蚓,我则在周老的小屋里喝一杯北流泉水冲泡的清茶,与老人闲聊,老人的博学多才,充实了我的未知世界。有时正聊得开心,会有请周老讲解的单子传进来。于是我也尾随,一遍遍再听周老对南郭寺每一棵树、每一处景的解读。耳朵里听着周老响亮、生动、诙谐的话语,我时常想:“如果可能,周老对南郭寺的解读,我愿听一辈子。”
南郭寺在古时候来过李白和杜甫,我曾问周老师,南郭寺如今接待过的“大人物”有谁,周法天老师眉毛轻轻一挑说:“来过的最大的人物就是‘人民’,虽然王光英夫妇、杨汝岱、李肈星等都听过我的讲解,而在南郭寺这片圣地上‘金砖和瓦片一样’,我会努力阐述好每一次讲解,这是我的讲解和导游能受欢迎的正真原因。”
周法天老师每天都在讲南郭寺的三绝“古柏”“卫矛”“龙爪槐”,而著名学者、楚辞研究专家文怀沙先生却称赞说:“南郭寺里不仅有三绝,还有第四绝,那是周老的绝妙生趣的讲解。” 现在周法天老师是天水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市第三次劳动模范,甘肃省十佳讲解员,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也曾报到过周法天老师的事迹。
冬天很少去南郭寺游玩,而在今冬某月一个十五月圆的夜里,我却踏着婆娑的树影,破例上山去南郭寺散散心心。那夜,我久久站在南郭寺山门外周老的窗下,却并没有去打扰静夜里老人恬淡的生活。
透过斑驳镂空的窗棂,依稀看到周老佝偻了背的身影,“开门、关门,洗漱后插上门销……”
此时南郭寺山下的车流灯海中,不夜城才开始它一天精彩而又发朽的喧闹,而慧音山上却已是初冬的深夜。枝头栖息的鸟儿不再发出絮絮叨叨的低鸣,偶然草丛里行走过的一只小兽,窜到洞里寻找一个安眠一夜的地方。
我想,屋里静怡中的周老,一定不会想到,此时我正站在他的窗下,透过那半扇开启的窗,肃穆敬仰的悄悄望着他。这样深的夜,在将军槐下这样凝神的站立,几乎是我人生的第一次。
久久、久久,山无声,树无声,万籁凝冻,只有我的呼吸和窗棂里周老电视机的响音。当看到周老轻轻关上窗户,他巨人一样的影子压满窗棂,我心里生出点点凄凉。那每夜在南郭寺山头亮起的一屋子灯光,陪伴了周老辛勤而智慧的20年。突然,我好怕,怕他关闭窗户的一瞬,会关闭与这个世界的交流,我也怕,我转身回去,回头却再找不到他的身影。
我还是在心里默默与周老道别后,走下那串长长的台阶,当我再轻轻回首,他小屋的灯光一瞬间熄灭了。我的泪水顿时淌了下来,我怕光亮被熄灭,我心里却祈祷和希望,在将军槐下的那盏智慧的灯塔,永恒的在南郭寺山头夜夜燃起,永葆光明。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汪彤 于 2009-3-11 05:11 编辑 ]
周法天老师在南郭寺西院的正房里已住了好多年。这里连着办公室的一个小套间,不足五平米。屋子的门窗大约是明清时的雕空木格,屋里只有一床、一桌,桌上摞起很高的书籍。周老每天坐在书桌前看书,窗外的一棵白玉兰张开肥厚的花瓣,在阳光中进行光合作用。
07年夏天,父母来天水小住,带去南郭寺游玩。平日里在南郭寺,总能看到周老师忙碌讲解的身影,那天院落里却游人稀少。我去西院,看到周老师正在屋子里喝茶看书。周老师穿着旧式的灰色夹克,花白的头发向后梳理,仿佛世间一切愁苦与辛酸的事,都被梳理在身后。他面含微笑,长寿眉下深邃的眼睛戴着老式的圆形石头镜,清瘦的脸颊、额头和嘴角上刻着深深的皱纹。时近中午,他似乎有些困乏。我把父母从远道而来,想请周老师讲解的意思说出来,周老师一点都没有犹豫,便起身来为我的父母讲解。
周老师的讲解让人百听不厌,每次在南郭寺,只要看到有他讲解,我都会跟在游人后面多听一次。而他的讲解却一次与一次不同。我的父母来听的这次,他重点讲了尊老爱幼的那棵300年的“雷锋树”,还有春秋古柏根部无意中成长起来的一棵小树,这棵小树把根扎在古柏的根系中,用自己的成长,稳定了古柏的生存。
记得那次,在杜甫雕像旁,当母亲听周老师讲解伟大诗人杜甫毕生的经历时,她落了泪,给她拍的那张与杜甫的合影中,她还红着眼圈。临别时,我依照惯例给周老师付讲解费,而周老师却再三推脱不收,他说:“你这个孩子很有孝心,多陪父母转转,让他们来天水玩得更高兴、更畅快些。”
自此,闲暇时,我常带孩子去爬南郭寺。从小卖部的售货员大姐那里听来周老师爱吃肉,于是每次都会买一只熟鸡鸭提着上山。而这些年,周老的牙齿却越来越不好,人也显得消瘦。
有时在南郭寺,我会和孩子玩上一整天,孩子在院子里,挖土里的蚂蚁和蚯蚓,我则在周老的小屋里喝一杯北流泉水冲泡的清茶,与老人闲聊,老人的博学多才,充实了我的未知世界。有时正聊得开心,会有请周老讲解的单子传进来。于是我也尾随,一遍遍再听周老对南郭寺每一棵树、每一处景的解读。耳朵里听着周老响亮、生动、诙谐的话语,我时常想:“如果可能,周老对南郭寺的解读,我愿听一辈子。”
南郭寺在古时候来过李白和杜甫,我曾问周老师,南郭寺如今接待过的“大人物”有谁,周法天老师眉毛轻轻一挑说:“来过的最大的人物就是‘人民’,虽然王光英夫妇、杨汝岱、李肈星等都听过我的讲解,而在南郭寺这片圣地上‘金砖和瓦片一样’,我会努力阐述好每一次讲解,这是我的讲解和导游能受欢迎的正真原因。”
周法天老师每天都在讲南郭寺的三绝“古柏”“卫矛”“龙爪槐”,而著名学者、楚辞研究专家文怀沙先生却称赞说:“南郭寺里不仅有三绝,还有第四绝,那是周老的绝妙生趣的讲解。” 现在周法天老师是天水市第四、五届政协委员,市第三次劳动模范,甘肃省十佳讲解员,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也曾报到过周法天老师的事迹。
冬天很少去南郭寺游玩,而在今冬某月一个十五月圆的夜里,我却踏着婆娑的树影,破例上山去南郭寺散散心心。那夜,我久久站在南郭寺山门外周老的窗下,却并没有去打扰静夜里老人恬淡的生活。
透过斑驳镂空的窗棂,依稀看到周老佝偻了背的身影,“开门、关门,洗漱后插上门销……”
此时南郭寺山下的车流灯海中,不夜城才开始它一天精彩而又发朽的喧闹,而慧音山上却已是初冬的深夜。枝头栖息的鸟儿不再发出絮絮叨叨的低鸣,偶然草丛里行走过的一只小兽,窜到洞里寻找一个安眠一夜的地方。
我想,屋里静怡中的周老,一定不会想到,此时我正站在他的窗下,透过那半扇开启的窗,肃穆敬仰的悄悄望着他。这样深的夜,在将军槐下这样凝神的站立,几乎是我人生的第一次。
久久、久久,山无声,树无声,万籁凝冻,只有我的呼吸和窗棂里周老电视机的响音。当看到周老轻轻关上窗户,他巨人一样的影子压满窗棂,我心里生出点点凄凉。那每夜在南郭寺山头亮起的一屋子灯光,陪伴了周老辛勤而智慧的20年。突然,我好怕,怕他关闭窗户的一瞬,会关闭与这个世界的交流,我也怕,我转身回去,回头却再找不到他的身影。
我还是在心里默默与周老道别后,走下那串长长的台阶,当我再轻轻回首,他小屋的灯光一瞬间熄灭了。我的泪水顿时淌了下来,我怕光亮被熄灭,我心里却祈祷和希望,在将军槐下的那盏智慧的灯塔,永恒的在南郭寺山头夜夜燃起,永葆光明。
[/copyright] [ 本帖最后由 汪彤 于 2009-3-11 05:11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