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亦依依
2021-12-23抒情散文摇曳风铃
别亦依依弟在家排行最小,也是孙辈嫡系里唯一的男丁,所以他一直是父母甚至祖父祖母在世时的掌上明珠,包括我的姑姑叔叔们。这个被亲眷们双手捧在掌心长到十七岁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很认真地和父亲对坐着,然后说:爸,我要考北京的大学。父亲对儿子总是万分的……
别亦依依
弟在家排行最小,也是孙辈嫡系里唯一的男丁,所以他一直是父母甚至祖父祖母在世时的掌上明珠,包括我的姑姑叔叔们。这个被亲眷们双手捧在掌心长到十七岁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很认真地和父亲对坐着,然后说:爸,我要考北京的大学。父亲对儿子总是万分的慈爱,他拍了儿子的头,说孩子,好,爸支持你!
不久,全家人聚集在火车站,为弟的首次远行送别。
五年后,高出原来很多的弟,在西安工作一年多后,赶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一天回来了,他站在父亲身后,一边给坐着的父亲按摩肩膀一边说:爸,我想到北京工作。父亲扭过头,露出吃惊的样子,一面盯着他看,一面期待他的解答。但他说,是,爸,都联系好了。似乎一脸的惭愧,因为没有事先经过父亲。
父亲笑得很勉强,还有点无可奈何,说,那就去吧,北京也挺好。
弟就直接从西安的单位走了,走得悄无声息。
过了一年,春节,弟回来,给父母还有他的三个外甥女们买了很多稀罕的东西,然后在家人兴高采烈分享的时候,他紧挨着父亲坐下,说:爸,商量个事儿。爸看着他,像是回避,又像是等待。弟说爸,我想出国留学。爸的脸就难看起来,说国内学不下吗?弟说想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呢。
欢喜着的一家人听了他们的对话,停止了说笑,看着弟不说话。
其实此时,弟已顺利通过考试并联系好了学校,办完了签证。他知道父亲的关难过,所以只好先斩后奏,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
他很固执,就像父亲,但又知道在家里受宠的地位,所以敢于固执和坚持。
出国对普通的人家来说,该是天大的事了,可在弟眼里,国界就像门槛,只需轻轻且有勇气地一迈。自然全家的关注点一下集中在弟的身上,母亲的焦急写了一脸,在想着需要的东西,比如被褥衣服等等。而父亲却默不作声。他一支支地抽烟,眯着眼睛抽,然后皱着眉头将烟雾吐往天花板的方向。背着手出门,又背着手回来,最后那次坐定在沙发上,嗯灭了烟蒂问:啥时走?弟说两天后。
父亲就“腾”地站了起来,气色很难看。
弟说,所有东西都不需要,从北京的单位走,一切都准备好了。
母亲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存折,将所有的钱取出,在弟的推让中,不发一语地塞进他大衣的贴身口袋里。
这是弟第三次远行。
春节还没过完,北方的风依然凛冽,天依然寒冷。
那天天尚未大亮,一家便早早地起床为弟准备行囊。母亲和姐提前一天准备了肉馅,一起床便扎进厨房忙碌起来。弟仍在睡,不知是刻意躺在床上追忆流逝的时光还是真的疲倦了还在梦里。没人打扰他,就连我们的哈欠也是掩了口轻轻地打出。都想让他在这张伴了他十多年的小床上多睡一会,十多年来,从上大学至今的日子他在家的时候很少,或许今后无数个多少年他都不曾和自己的小床有这样亲近的机会了。 天渐渐发白,依稀可见玻璃窗上涂了一层朦胧的霜。 为他送行的朋友们先后进来,唤醒了他。父亲和一屋的人点了头然后微笑地出门——父亲是有外出散步的习惯的,但冬天的清早出门散步还是例外,大约是嫌人多嘈杂吧。 父亲离开后,大家便说些兴高采烈的话,憧憬着弟将要抵达的那个国度那个城市。因为在年里,所以还是觉得饺子能代表年气,又因为弟爱吃的缘故,那天的饺子我们包了很多,还分了大肉、虾肉和羊肉的。大家争相恐后地劝弟多吃些,说到了那里可能就吃不到了,至少吃不到家里母亲调制的味儿。可弟只吃了几只,将每个品种夹了几只然后说吃不下,真的吃不下,他还开了玩笑说,是不是里面包的亲情太浓,所以吃不下。 弟的朋友开了车停在楼下的一角,等他。 和弟分别的时候到了,母亲把需要的东西又检查了一遍,说走吧。姐为他拉平了衣领,整了整下摆,跟着下楼。母亲跟在最后,临出门站住,说热水快烧开了。留在了厨房。 弟让车停在公路旁等他,扫了一圈的人见没有父母便低下眼睛挨个问候和祝福了我们,还说爸身体不好,拜托三个姐多回家看看;还说妈一辈子辛劳,退休了好好在家呆着,再不要替别人上班了;还说他不在的时候,教师节抽个时间去看看他的丰老师,丰老师为他头发白了一半,所以他才会成为他们那届仅有的四名大学生之一,而他是第一,所以这辈子不能忘了丰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弟一直是低着头的,他的声音听起来也格外地轻。后来他再次叮嘱我们要照顾好父母的时候,声音已低到尘埃里,他快速转身,阔步走去。 孩子们在身后大声地喊“舅舅再见!”他只扬起右手,背对着我们挥了挥,没有回头。我们盯着他背影的眼睛都红了,没有追他,在冷风里原地站了很久,直到汽车的声音早已远去,孩子们过来紧紧地用两只小手攥着我们的大手,眼里含着清淡的泪。 当我们正欲进楼,无意抬了眼,在玻璃窗的霜花褪尽后,我清晰在看见阳台的玻璃窗里母亲正撩起围裙揩拭眼睛,放下围裙的霎时,我似乎听到她短暂的一声叹息。我突然想起是不是父亲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目送了载着弟弟的汽车?这样想着我的鼻子就酸了,低了头让乱发遮住眼睛进了楼道。
弟在我们眼里一直是长不大的孩子,感觉他一直要被我们牵着手去张望世界和行走世界的,可是这次,他走得比我们想像的要远。 多年前,他离开家去北京上学,包括重返北京工作,我们谈笑风生地送他,或者他一人独行,每个人心里都很平静,因为知道他仍然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如今却飞得很远。 弟去的地方在美国的俄亥俄。 他说拿了博士学位就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 他说得很轻松。
2009.3.8
[ 本帖最后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3-9 10:48 编辑 ]
弟在家排行最小,也是孙辈嫡系里唯一的男丁,所以他一直是父母甚至祖父祖母在世时的掌上明珠,包括我的姑姑叔叔们。这个被亲眷们双手捧在掌心长到十七岁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很认真地和父亲对坐着,然后说:爸,我要考北京的大学。父亲对儿子总是万分的慈爱,他拍了儿子的头,说孩子,好,爸支持你!
不久,全家人聚集在火车站,为弟的首次远行送别。
五年后,高出原来很多的弟,在西安工作一年多后,赶在一个阳光很好的一天回来了,他站在父亲身后,一边给坐着的父亲按摩肩膀一边说:爸,我想到北京工作。父亲扭过头,露出吃惊的样子,一面盯着他看,一面期待他的解答。但他说,是,爸,都联系好了。似乎一脸的惭愧,因为没有事先经过父亲。
父亲笑得很勉强,还有点无可奈何,说,那就去吧,北京也挺好。
弟就直接从西安的单位走了,走得悄无声息。
过了一年,春节,弟回来,给父母还有他的三个外甥女们买了很多稀罕的东西,然后在家人兴高采烈分享的时候,他紧挨着父亲坐下,说:爸,商量个事儿。爸看着他,像是回避,又像是等待。弟说爸,我想出国留学。爸的脸就难看起来,说国内学不下吗?弟说想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呢。
欢喜着的一家人听了他们的对话,停止了说笑,看着弟不说话。
其实此时,弟已顺利通过考试并联系好了学校,办完了签证。他知道父亲的关难过,所以只好先斩后奏,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
他很固执,就像父亲,但又知道在家里受宠的地位,所以敢于固执和坚持。
出国对普通的人家来说,该是天大的事了,可在弟眼里,国界就像门槛,只需轻轻且有勇气地一迈。自然全家的关注点一下集中在弟的身上,母亲的焦急写了一脸,在想着需要的东西,比如被褥衣服等等。而父亲却默不作声。他一支支地抽烟,眯着眼睛抽,然后皱着眉头将烟雾吐往天花板的方向。背着手出门,又背着手回来,最后那次坐定在沙发上,嗯灭了烟蒂问:啥时走?弟说两天后。
父亲就“腾”地站了起来,气色很难看。
弟说,所有东西都不需要,从北京的单位走,一切都准备好了。
母亲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存折,将所有的钱取出,在弟的推让中,不发一语地塞进他大衣的贴身口袋里。
这是弟第三次远行。
春节还没过完,北方的风依然凛冽,天依然寒冷。
那天天尚未大亮,一家便早早地起床为弟准备行囊。母亲和姐提前一天准备了肉馅,一起床便扎进厨房忙碌起来。弟仍在睡,不知是刻意躺在床上追忆流逝的时光还是真的疲倦了还在梦里。没人打扰他,就连我们的哈欠也是掩了口轻轻地打出。都想让他在这张伴了他十多年的小床上多睡一会,十多年来,从上大学至今的日子他在家的时候很少,或许今后无数个多少年他都不曾和自己的小床有这样亲近的机会了。 天渐渐发白,依稀可见玻璃窗上涂了一层朦胧的霜。 为他送行的朋友们先后进来,唤醒了他。父亲和一屋的人点了头然后微笑地出门——父亲是有外出散步的习惯的,但冬天的清早出门散步还是例外,大约是嫌人多嘈杂吧。 父亲离开后,大家便说些兴高采烈的话,憧憬着弟将要抵达的那个国度那个城市。因为在年里,所以还是觉得饺子能代表年气,又因为弟爱吃的缘故,那天的饺子我们包了很多,还分了大肉、虾肉和羊肉的。大家争相恐后地劝弟多吃些,说到了那里可能就吃不到了,至少吃不到家里母亲调制的味儿。可弟只吃了几只,将每个品种夹了几只然后说吃不下,真的吃不下,他还开了玩笑说,是不是里面包的亲情太浓,所以吃不下。 弟的朋友开了车停在楼下的一角,等他。 和弟分别的时候到了,母亲把需要的东西又检查了一遍,说走吧。姐为他拉平了衣领,整了整下摆,跟着下楼。母亲跟在最后,临出门站住,说热水快烧开了。留在了厨房。 弟让车停在公路旁等他,扫了一圈的人见没有父母便低下眼睛挨个问候和祝福了我们,还说爸身体不好,拜托三个姐多回家看看;还说妈一辈子辛劳,退休了好好在家呆着,再不要替别人上班了;还说他不在的时候,教师节抽个时间去看看他的丰老师,丰老师为他头发白了一半,所以他才会成为他们那届仅有的四名大学生之一,而他是第一,所以这辈子不能忘了丰老师。说这些话的时候,弟一直是低着头的,他的声音听起来也格外地轻。后来他再次叮嘱我们要照顾好父母的时候,声音已低到尘埃里,他快速转身,阔步走去。 孩子们在身后大声地喊“舅舅再见!”他只扬起右手,背对着我们挥了挥,没有回头。我们盯着他背影的眼睛都红了,没有追他,在冷风里原地站了很久,直到汽车的声音早已远去,孩子们过来紧紧地用两只小手攥着我们的大手,眼里含着清淡的泪。 当我们正欲进楼,无意抬了眼,在玻璃窗的霜花褪尽后,我清晰在看见阳台的玻璃窗里母亲正撩起围裙揩拭眼睛,放下围裙的霎时,我似乎听到她短暂的一声叹息。我突然想起是不是父亲也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目送了载着弟弟的汽车?这样想着我的鼻子就酸了,低了头让乱发遮住眼睛进了楼道。
弟在我们眼里一直是长不大的孩子,感觉他一直要被我们牵着手去张望世界和行走世界的,可是这次,他走得比我们想像的要远。 多年前,他离开家去北京上学,包括重返北京工作,我们谈笑风生地送他,或者他一人独行,每个人心里都很平静,因为知道他仍然生活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如今却飞得很远。 弟去的地方在美国的俄亥俄。 他说拿了博士学位就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天伦。 他说得很轻松。
2009.3.8
[ 本帖最后由 摇曳风铃 于 2009-3-9 10:48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