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想起当年踩高跷

2021-12-23叙事散文旱天云
想起当年踩高跷正月十五闹元宵,想起当年踩高跷。大约十几岁时的某一年,村子里的热心人在年节过后便着手组织村民,重拾曾经闹元宵的传统娱乐节目——踩高跷。十几岁的我们,之前只是听大人们说过,却从未亲眼见识过,所以踩高跷对我们来说有一份陌生的神秘感……

想起当年踩高跷
正月十五闹元宵,想起当年踩高跷。

大约十几岁时的某一年,村子里的热心人在年节过后便着手组织村民,重拾曾经闹元宵的传统娱乐节目——踩高跷。十几岁的我们,之前只是听大人们说过,却从未亲眼见识过,所以踩高跷对我们来说有一份陌生的神秘感,因此也更激发了一种渴望尝试的迫切心情。踩高跷是需要基本功的,如同骑自行车和游泳,从未尝试过的一下子在脚下多出两根木棍,是断然不会走路的。看着曾经玩过的大人们,捆上高跷就能自由的行走,而且还可以玩出许多花样来,我们异常羡慕。不知道摔了多少跟头终于摸透了高跷的脾气,记得曾有一位眼高手(脚)低的小伙子,起初认为这很简单。并扬言自己就不信那个邪,结果捆上跷,未出两步就趴在了地上。

高跷对于那时年节中的人们,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特别是我们这些初学的孩子们,几乎天天捆着跷。已经出嫁的姐姐在回娘家时,看到我踩着高跷,也忍不住一试身手(姐姐早年曾经踩过,别看时隔多年,这种机械记忆是忘不掉的)。年幼的妹妹尽管上不了场,人家竟然也学会了踩跷(那是父亲不忍心她那份跃跃欲试的无奈的渴望,专门找人为其特制的一副小矮跷,太高的,她两腿根本带不动)。

那段日子,真是全村上下齐动员,人人围着高跷转,从过了年,人们就着手排练,到正月初十左右,就开始装扮上走乡串村去表演。在表演过程中,主方会抛洒香烟、糖果等吸引部分青壮年玩一些跌倒、起来的技巧动作。但对绝大多数表演者来说,什么都不在乎,就图一个高兴。如果到了路途远一些的,过去跟本村有特别过往关系的村子,人家会管一顿午饭,仅此,大家就感觉心头热乎乎的。

我的哥哥也想练习跌倒起来的技巧,但费了不少功夫最终只是差那么一点,总要借助一段手柄才可以起来,人家就索性扮了一个满脸麻子的丑老太太(称扮“外角”),挎着篮子,拿着镰刀。跌倒时把香烟糖果捡到篮子里,再用镰刀支撑着站起来,也算一举两得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在从这村去那村的路上,我要坐着哥哥的自行车,看看是个丑老太婆带着自己,心里就别扭的很……

组织者也曾为我们这些小姑娘们安排过一些有难度的技巧节目,这往往是最热闹的看点,像“砸天雀”“上扁担”等。“上扁担”是一个难度大,危险性高的节目,自己曾被安排独自担任最高层(第三层)的表演者,那时很有胆量,不知道什么叫害怕,表演几次后,大家很满意。但在大杜家村表演时,由于第二层表演者的失误,致使我从上面掉了下来。当时往下一看密密麻麻全是仰着脸的人头,那一刻就想,我摔不到地上,只能砸在他们头上了。但是在坠落的过程中,忽然感觉被一双臂膀接住了,一看是我的叔伯大哥。他是负责在地面擎着“抢杆”(供表演者把扶着完成上下过程)协助这一项目的。身材高大的他就在这一瞬,扔了抢杆接住了我——这是生长进记忆年轮中的惊险而又温暖的一幕。

连续几年,每年的高跷都为全村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记忆犹新的是邻居一位大哥常年哮喘,经常是蹲在过道口咳嗽个没完。不可思议的是他一踩上高跷就神气活现、判若两人。

到了正月十六,年就算彻底过完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总是不舍得收起高跷来。几十年过去,回忆起来仍然兴致勃勃,总感觉那才叫过年,才叫闹元宵。

(图片来自网络)

[ 本帖最后由 旱天云 于 2009-2-9 20:53 编辑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