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婚事
2021-12-23抒情散文周生发
乡村婚事村子不大,拍一巴掌,村里村外都能听见。十几户人家分列两旁,墙挨墙,门对门,前院的树枝搭着后院的墙头,后院的南瓜爬在前院的屋顶上。前院孩子吃奶的吧叽声后院听得见,后院小两口夜里的动静大了点,第二天就被晨风吹遍了村庄,羞得小两口脸儿红……
乡村婚事
村子不大,拍一巴掌,村里村外都能听见。十几户人家分列两旁,墙挨墙,门对门,前院的树枝搭着后院的墙头,后院的南瓜爬在前院的屋顶上。前院孩子吃奶的吧叽声后院听得见,后院小两口夜里的动静大了点,第二天就被晨风吹遍了村庄,羞得小两口脸儿红红的,见了人都不敢搭讪。
在乡村,两人的婚事就是一家人的喜事,一家人的喜事就是全村的大事,全村的大人娃娃都要忙上几天,兴奋上一阵子。一般说来,婚事大约得持续一周,先是主事家定下娶亲的吉日,就紧锣密鼓召开家庭会议,商议请谁来做大东。别看婚是只有几天,但选择大东是件极重要的事,大东选得合适,不但婚事办得排场顺利,还能让主事家的省力省心又省钱。大东如此重要,人选自然是村里德高望重之人,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雷厉风行,处事果断。不管他是与主事家的同姓还是异姓,做大东的都会尽心尽力。
大东选好之后,再由大东召开全村代表会议。说是会议,其实是提前招呼东家。待客待东,这是村里的规矩,待好了东家,喜事就办好了九成,主事家的欢喜,东家们的腿脚也跑得勤快。好菜端了,好酒上了,吃到六七分,大东开始登场,没开场白也无客套话,在这样的场合,第一个说话的自然是大东。杀猪宰养的,借碗筷桌椅的,洗菜做饭的,上汤沏茶的,接宾迎客的,都被一一落实到人。主事家的反到没事可做,手脚不忙,但心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就将一脸的兴奋好不掩饰从院里带到院外,整个村子就都兴奋起来,猪被吊起,羊被开堂,鸡飞鸭走,小儿欢呼。碗筷借来了,两个小媳妇坐在院子里边洗边说着啥,欢快地就像自己要当新娘子一样;几个后生在摆放桌椅,忙里偷闲喝两口小酒。吃饭时就更热闹了,各家的大人都在这儿帮忙,小孩子们也就来这儿吃饭,院子里放着一口大锅,谁吃谁盛,一锅吃完又一锅,娃娃 们吃的格外香,他们就盼着这样的婚事天天有。
一切准备就绪,迎接新娘子的日子终于到了,忙碌了几天的东家们早早地坐完了席,就各就各位,准备迎接喜客。
新娘子下轿,讲究个吉利。正午之前进门,十二点婚礼正式开始,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一对新人登上院里临时搭建的婚礼台,喜客们分坐两旁,新娘的公婆端坐中间。乡村的婚礼没有城里的那么烂漫,村人不在乎他们花前月下的恋情,村人们看重的往后对爹妈的孝心如何。村人朴实里透着精明,他们让喜客做了正式的观众,在娘家客面前,没有哪个新娘子不表现的好一点,今天的表现就是将来的榜样,爹妈要喊得勤,茶饭要端得上。爹叫了,娘叫了,村人就满足了。
大东一声令下,请喜客坐席,东家们就吆喝着坐了,坐了,亲戚们坐了。主事家的亲戚就成了全村人的亲戚。菜上的齐,茶倒的勤,走路上菜的空儿还要说几句笑话,喜客笑,东家也笑,乡村的婚事就讲个乐字。
估摸着喜客吃的差不多了,东家们就开始上酒。这时不用大东吩咐,东家们凡是能喝两杯的,都上了桌。东客和喜客的厉害就在酒桌上见分晓,东客们都憋足了劲想放倒喜客,喜客们也不想给自家的姑娘丢脸,来得都是能喝的,出手的都是有胆量的,屋里屋外都是酒场,有人喝得晕了,有人喝得摇了,早已分不清谁是东客谁是喜客,手里握得都是手,嘴里喊的都是亲戚
送走了喜客走了,东家们也喝高了,新房里就热闹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一对新人就被埋在了人堆里。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要抽新媳妇的一口烟。俗话说:抽了新媳妇的烟,能活九十三。不管是真是假,图得是个热闹。新房一直闹到很晚,天上的星星渐渐稀了,新房里只剩下一对新人,过了一会儿,灯灭了,夜深了,静了. . . . . .
乡村的婚事画上了句号。
注:此文已经在《读者》上发表,请勿再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周生发 于 2009-3-1 10:24 编辑 ]
村子不大,拍一巴掌,村里村外都能听见。十几户人家分列两旁,墙挨墙,门对门,前院的树枝搭着后院的墙头,后院的南瓜爬在前院的屋顶上。前院孩子吃奶的吧叽声后院听得见,后院小两口夜里的动静大了点,第二天就被晨风吹遍了村庄,羞得小两口脸儿红红的,见了人都不敢搭讪。
在乡村,两人的婚事就是一家人的喜事,一家人的喜事就是全村的大事,全村的大人娃娃都要忙上几天,兴奋上一阵子。一般说来,婚事大约得持续一周,先是主事家定下娶亲的吉日,就紧锣密鼓召开家庭会议,商议请谁来做大东。别看婚是只有几天,但选择大东是件极重要的事,大东选得合适,不但婚事办得排场顺利,还能让主事家的省力省心又省钱。大东如此重要,人选自然是村里德高望重之人,不仅要能说会道,还要雷厉风行,处事果断。不管他是与主事家的同姓还是异姓,做大东的都会尽心尽力。
大东选好之后,再由大东召开全村代表会议。说是会议,其实是提前招呼东家。待客待东,这是村里的规矩,待好了东家,喜事就办好了九成,主事家的欢喜,东家们的腿脚也跑得勤快。好菜端了,好酒上了,吃到六七分,大东开始登场,没开场白也无客套话,在这样的场合,第一个说话的自然是大东。杀猪宰养的,借碗筷桌椅的,洗菜做饭的,上汤沏茶的,接宾迎客的,都被一一落实到人。主事家的反到没事可做,手脚不忙,但心忙,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就将一脸的兴奋好不掩饰从院里带到院外,整个村子就都兴奋起来,猪被吊起,羊被开堂,鸡飞鸭走,小儿欢呼。碗筷借来了,两个小媳妇坐在院子里边洗边说着啥,欢快地就像自己要当新娘子一样;几个后生在摆放桌椅,忙里偷闲喝两口小酒。吃饭时就更热闹了,各家的大人都在这儿帮忙,小孩子们也就来这儿吃饭,院子里放着一口大锅,谁吃谁盛,一锅吃完又一锅,娃娃 们吃的格外香,他们就盼着这样的婚事天天有。
一切准备就绪,迎接新娘子的日子终于到了,忙碌了几天的东家们早早地坐完了席,就各就各位,准备迎接喜客。
新娘子下轿,讲究个吉利。正午之前进门,十二点婚礼正式开始,在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一对新人登上院里临时搭建的婚礼台,喜客们分坐两旁,新娘的公婆端坐中间。乡村的婚礼没有城里的那么烂漫,村人不在乎他们花前月下的恋情,村人们看重的往后对爹妈的孝心如何。村人朴实里透着精明,他们让喜客做了正式的观众,在娘家客面前,没有哪个新娘子不表现的好一点,今天的表现就是将来的榜样,爹妈要喊得勤,茶饭要端得上。爹叫了,娘叫了,村人就满足了。
大东一声令下,请喜客坐席,东家们就吆喝着坐了,坐了,亲戚们坐了。主事家的亲戚就成了全村人的亲戚。菜上的齐,茶倒的勤,走路上菜的空儿还要说几句笑话,喜客笑,东家也笑,乡村的婚事就讲个乐字。
估摸着喜客吃的差不多了,东家们就开始上酒。这时不用大东吩咐,东家们凡是能喝两杯的,都上了桌。东客和喜客的厉害就在酒桌上见分晓,东客们都憋足了劲想放倒喜客,喜客们也不想给自家的姑娘丢脸,来得都是能喝的,出手的都是有胆量的,屋里屋外都是酒场,有人喝得晕了,有人喝得摇了,早已分不清谁是东客谁是喜客,手里握得都是手,嘴里喊的都是亲戚
送走了喜客走了,东家们也喝高了,新房里就热闹了。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一对新人就被埋在了人堆里。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要抽新媳妇的一口烟。俗话说:抽了新媳妇的烟,能活九十三。不管是真是假,图得是个热闹。新房一直闹到很晚,天上的星星渐渐稀了,新房里只剩下一对新人,过了一会儿,灯灭了,夜深了,静了. . . . . .
乡村的婚事画上了句号。
注:此文已经在《读者》上发表,请勿再转载 [ 本帖最后由 周生发 于 2009-3-1 10:24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