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师的“父子”情
2021-12-23抒情散文西北平原
我与老师的“父子”情春节前的一个晚上,风裹着小雪,天很冷,王老师突然来了。您怎么来了?望着边抖去身上的薄雪边呵冷气的老师,我和妻都很激动!王老师将手里的礼品袋交给我,说,我趁出差,来看看你们。我见礼品袋里除了孩子的精美小吃,还有两瓶酒,就……
我与老师的“父子”情
春节前的一个晚上,风裹着小雪,天很冷,王老师突然来了。 您怎么来了?望着边抖去身上的薄雪边呵冷气的老师,我和妻都很激动!王老师将手里的礼品袋交给我,说,我趁出差,来看看你们。我见礼品袋里除了孩子的精美小吃,还有两瓶酒,就报怨道,你怎么还买东西呢?我又不喝酒嘛! 按中国的传统礼俗,是该学生给老师送礼物,晚辈孝敬长辈。过去在县城时,我当然常常借年节之机,探望老师。然而,自从逃离那座偏远的县城,漂泊乌鲁木齐5年来,几乎再也没有尽过学生的孝心。甚至过年过节,由于忙乱或心情不好,连电话都懒得打一个。心里总在想:王老师会理解的! 果然,王老师总捎话来,问我和全家生活得怎么样?工作顺不顺利?特别嘱咐我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别犯病。我年轻时患过严重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来尽管痊愈了,但王老师一直不大相信。当他终于获悉我辞去报社的差事,拒绝一切工作机会,全靠“自由撰稿”养家糊口时,更焦虑得难以自持,对师母说,靠写稿子,咋养一家三口呢?乌鲁木齐消费又那么高!他没户口,没房子,没单位,孩子上学交高费,媳妇又没活儿干…… 今年春节刚过,朋友从县城来,转告我说,王老师最担心的就是你负担过重,身体受不了,让我捎话给你,千万要保重啊!让一位50多岁的长辈替一个30多岁的晚辈牵肠挂肚,我心中有愧啊!往事历历不时地浮现眼前——
20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当我随父母从老家迁居新疆,落户在西部边陲一个偏远的乡村时,怯生生进了十几公里之外的县城,举目无亲啊!当然,有那么一半家亲戚,但一个乡下穷小子的县城亲戚的眼里,跟“要饭吃的”又有啥区别?想重进学校读书,跑了多少路,救了多少人,都瞎子点灯白费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个好心的乡村教师引见给了王老师,王老师一见我那寒伧样儿,当即就决定帮我。 王老师专爱帮穷人家的孩子,果然名不虚传。 记得那时的王老师,清瘦而严肃,如一杆骨节峥嵘的竹。他领我来到他任教的县中,找校长,找书记,找教务主任,找相关的代课老师,为能收下我费尽了口舌。 我最终被应允复学了,这几乎决定了我的一生。因为在老家,我已经辍学当了4年的农民。记得进校第一天,我身上只有两元钱,没有一两“粮票”,连午饭都解决不了。王老师得知后,从口袋掏出20公斤“粮票”和15元钱,不由分说就塞进了我手里,又将我安排给同学,让大家照顾我吃饭、住宿。 那天中午,几个同学在学校食堂刚帮我买好饭菜,突然有个黑大个儿过来,一把抢过我手中的碗,穷凶极恶地问,谁让你来这儿吃饭?我吓得一时不知所措!原来,那黑大个儿是食堂管理员,嫌我吃饭没有通过他。 据说那天下午,王老师找到他,吵了架! 在县城读了两年高中,王老师的家,就成了我的家。每到周末或星期天,我就和同学去老师家“蹭饭”。寒假和暑假,我每进县城办事,天晚了,我要么摸黑步行回家,要么住王老师家,但不会去亲戚家讨人嫌。 后来,我在县城工作、结婚、生子,十几年间师生情笃。特别有一年因为没房,王老师腾出了大间房子,收容了我一家3口,分文不取,这是连许多父母兄弟姊妹和亲戚都很难做到的啊!
10年前那个闷热的苦夏,当我决定弃职一个人先出外闯荡,父母不理解,怕我一脚不慎失去了现有的职位,他们也失去“指望”;妹妹不理解,以为我想远离她。在亲朋好友中,王老师作为上一代人,思想并不多么“开放”,也担心和怀疑我的人生抉择,但他还是支持和鼓励了我。而且,在我走后的前两年,留守县城的妻和女儿得到了王老师一家的无微不至的关照。 人这一辈子,时时回首往事的,不是你多么成功,多么失意,而是在你成功的路上,谁为你擦过脚上的泥?你失意的日子,谁给你送来暖心的酒? 这一次见到慈父一样的老师,我像20年前一样,给他汇报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生活状况,说,在这样崇尚个人价值的时代,也许有“作家”会因为失去某种待遇而穷酸落魄,但我这个“自由撰稿人”会活得更好!只有在现在,我才活出了真正的心灵自由!老师翻看着《家庭》、《知音》、《新民周刊》和《家家乐》等高稿酬杂志上我的文字,清瘦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欣慰之色: 我相信,你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的!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平原 于 2009-1-15 00:50 编辑 ]
春节前的一个晚上,风裹着小雪,天很冷,王老师突然来了。 您怎么来了?望着边抖去身上的薄雪边呵冷气的老师,我和妻都很激动!王老师将手里的礼品袋交给我,说,我趁出差,来看看你们。我见礼品袋里除了孩子的精美小吃,还有两瓶酒,就报怨道,你怎么还买东西呢?我又不喝酒嘛! 按中国的传统礼俗,是该学生给老师送礼物,晚辈孝敬长辈。过去在县城时,我当然常常借年节之机,探望老师。然而,自从逃离那座偏远的县城,漂泊乌鲁木齐5年来,几乎再也没有尽过学生的孝心。甚至过年过节,由于忙乱或心情不好,连电话都懒得打一个。心里总在想:王老师会理解的! 果然,王老师总捎话来,问我和全家生活得怎么样?工作顺不顺利?特别嘱咐我一定要注意身体,千万别犯病。我年轻时患过严重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后来尽管痊愈了,但王老师一直不大相信。当他终于获悉我辞去报社的差事,拒绝一切工作机会,全靠“自由撰稿”养家糊口时,更焦虑得难以自持,对师母说,靠写稿子,咋养一家三口呢?乌鲁木齐消费又那么高!他没户口,没房子,没单位,孩子上学交高费,媳妇又没活儿干…… 今年春节刚过,朋友从县城来,转告我说,王老师最担心的就是你负担过重,身体受不了,让我捎话给你,千万要保重啊!让一位50多岁的长辈替一个30多岁的晚辈牵肠挂肚,我心中有愧啊!往事历历不时地浮现眼前——
20年前那个寒冷的冬天,当我随父母从老家迁居新疆,落户在西部边陲一个偏远的乡村时,怯生生进了十几公里之外的县城,举目无亲啊!当然,有那么一半家亲戚,但一个乡下穷小子的县城亲戚的眼里,跟“要饭吃的”又有啥区别?想重进学校读书,跑了多少路,救了多少人,都瞎子点灯白费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一个好心的乡村教师引见给了王老师,王老师一见我那寒伧样儿,当即就决定帮我。 王老师专爱帮穷人家的孩子,果然名不虚传。 记得那时的王老师,清瘦而严肃,如一杆骨节峥嵘的竹。他领我来到他任教的县中,找校长,找书记,找教务主任,找相关的代课老师,为能收下我费尽了口舌。 我最终被应允复学了,这几乎决定了我的一生。因为在老家,我已经辍学当了4年的农民。记得进校第一天,我身上只有两元钱,没有一两“粮票”,连午饭都解决不了。王老师得知后,从口袋掏出20公斤“粮票”和15元钱,不由分说就塞进了我手里,又将我安排给同学,让大家照顾我吃饭、住宿。 那天中午,几个同学在学校食堂刚帮我买好饭菜,突然有个黑大个儿过来,一把抢过我手中的碗,穷凶极恶地问,谁让你来这儿吃饭?我吓得一时不知所措!原来,那黑大个儿是食堂管理员,嫌我吃饭没有通过他。 据说那天下午,王老师找到他,吵了架! 在县城读了两年高中,王老师的家,就成了我的家。每到周末或星期天,我就和同学去老师家“蹭饭”。寒假和暑假,我每进县城办事,天晚了,我要么摸黑步行回家,要么住王老师家,但不会去亲戚家讨人嫌。 后来,我在县城工作、结婚、生子,十几年间师生情笃。特别有一年因为没房,王老师腾出了大间房子,收容了我一家3口,分文不取,这是连许多父母兄弟姊妹和亲戚都很难做到的啊!
10年前那个闷热的苦夏,当我决定弃职一个人先出外闯荡,父母不理解,怕我一脚不慎失去了现有的职位,他们也失去“指望”;妹妹不理解,以为我想远离她。在亲朋好友中,王老师作为上一代人,思想并不多么“开放”,也担心和怀疑我的人生抉择,但他还是支持和鼓励了我。而且,在我走后的前两年,留守县城的妻和女儿得到了王老师一家的无微不至的关照。 人这一辈子,时时回首往事的,不是你多么成功,多么失意,而是在你成功的路上,谁为你擦过脚上的泥?你失意的日子,谁给你送来暖心的酒? 这一次见到慈父一样的老师,我像20年前一样,给他汇报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生活状况,说,在这样崇尚个人价值的时代,也许有“作家”会因为失去某种待遇而穷酸落魄,但我这个“自由撰稿人”会活得更好!只有在现在,我才活出了真正的心灵自由!老师翻看着《家庭》、《知音》、《新民周刊》和《家家乐》等高稿酬杂志上我的文字,清瘦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欣慰之色: 我相信,你会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的!
[ 本帖最后由 西北平原 于 2009-1-15 00:5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