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话梅(科普小品)
2021-12-23叙事散文西部边关雪
科普小品:冬月话梅梅花,俗称腊梅、冬梅,性耐寒,姿态娇健。她凌霜傲雪,怒放于茫茫雪海,独妍于寒风峭崖,以“花中之魁”雄居于群芳之首。在植物学上,梅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管理的好,寿命在千年以上。梅树的姿态挺秀,花形俊俏,有红色、粉色、白色和……
科普小品:
冬月话梅 梅花,俗称腊梅、冬梅,性耐寒,姿态娇健。她凌霜傲雪,怒放于茫茫雪海,独妍于寒风峭崖,以“花中之魁”雄居于群芳之首。
在植物学上,梅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管理的好,寿命在千年以上。梅树的姿态挺秀,花形俊俏,有红色、粉色、白色和黄色多种,是名贵的观赏植物。它们分别被园林植物学家分为直脚类、垂枝类。其中直脚类是人们常见的品种,它枝条向上或者斜伸。这类梅花又可分为江梅型、宫粉型、朱砂型、玉蝶型、绿萼型、黄香型和洒金型等等。梅花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有“金钱绿萼”、“扣瓣大红”、“白须朱砂”、“复瓣跳枝”、“残雪”和“双碧死枝”等。梅花的花芽生长需要的温度低,因此能在冬末春初开放。在南国广州,一月上旬便开始赏梅了;二月中下旬,武汉东湖、江苏无锡梅园的近万株名贵梅花悦目怡人;三月,南京的梅花山和成都的杜甫草堂都有大片的梅林满目争俏;四月上旬,北京露地梅花也开始姗姗登场。每当隆冬季节或春暖还寒之时,到这些地方观赏梅花、寻觅诗情画意的游客、文人、画家、摄影人和影视人络绎不绝。
梅花,不光是观赏植物,还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保健价值。我国是梅的原产地,植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商代,梅果作为调味品,与盐同放在餐桌上备用。梅的果肉里主要含柠檬酸、苹果酸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生吃可生津止渴。在《周礼》、《尔雅》等书中,就有用竹编的容器――笾,盛上梅、桃等食物呈送友人或作祭品的记载。在《书经•说命篇》里,还有殷高宗任命傅说做宰相时把傅誉为“盐梅”的故事。高宗对傅说道:“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称赞傅是国家极为需要的人,像做菜离不开盐、梅一样。唐代也有“盐梅金鼎美调和”的诗句。1972年在长沙出土的西汉
(dai)侯1号、3号墓的陶罐中,也盛放有不少梅的果核,竹简上还有“梅”、“脯梅”、“元梅”等字样。1975年,河南安阳西北,发掘一座殷代墓葬,出土的食器――铜鼎中就装有梅核。到了现代,梅果还被加工成糖梅、陈皮梅、梅干、梅膏、话梅、果脯等食品,营养丰富,能健脾和胃。用青梅重制的乌梅是常用的中药材,干花、梅梗、梅叶和梅根亦可入药治病。
南北朝时代,梅的观赏品种日益丰富,踏雪寻梅、月下赏梅、折梅寄情之风也日盛。宋代陈景沂的《全芳备祖》把梅花列为百花之首。梅花自古以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历代音乐家、诗人和画家留下了千千万万咏梅曲、咏梅篇和咏梅图。宋代诗人林逋(bu)留下的“梅妻鹤子”成了数千年的美谈:他一直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一生以植梅养鹤为乐事,也终生不仕不婚娶。公元1191年冬,宋词人、音乐家姜夔(kui),曾住在诗人范成大的园子里。面对盛开满园的梅花,他信手填出两首诗梅词,一首叫“暗香”,一首叫“疏影”,且谱曲吟唱,曲调和谐铿锵,流畅婉转,十分动听,广为流传,后世词人把它们收进词谱曲册,视为范本经典。今人也常常以“暗香”“疏影”代指梅花,又奉为诗词创作标本。唐代王维有“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诗中名句。爱国诗人陆游爱梅之举流芳千年,为后世留下的咏梅诗词文章有上百首(篇)。诗人且常常以梅花自比,《卜算子·咏梅》便是代表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把梅花推崇为“花中气节最高坚。”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既道出了梅花的个性,又表现了人们喜爱梅花的心情。
梅花那苍老遒劲的枝干和鲜艳秀美的花朵,让历代画家为之心醉而巧施丹青。南宋的宋雪岩很喜欢梅花,他把梅花从蓓蕾到盛绽再到结实画成百幅图,合成一个册子,命名为《梅花喜神谱》。元代的王冕以擅画荷著称,但他在隐居的九里山,种了上千株梅花,一有时间就在梅林转悠品味。他的墨梅有时疏落花稀,有时千枝万朵,手法变化万千,令观者拍手叫绝。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虽以画竹名闻天下,但也偶尔画梅,有他本人的题梅诗为证:“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近代画坛大家吴昌硕、关山月、李苦禅等,均是一流画梅高手。
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疗梅”一事。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
(qi,倾斜;歪。)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花匠们投其所好,也故意将梅“斫(zhuo,用刀斧砍。)直、删密、锄正”,变成病梅,以求重价。流传至今的某类盆景,大约就学的是疗梅之法罢?
梅花是坚贞不屈的象征,也是春天的化身。人们把梅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作为品格高尚的象征。特别在春节前后,梅花俏然怒放的美姿,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更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她的苍劲古雅给人以启迪,激励人奋进。梅是春信之花,还在万种草木未见新绿之时,她已向人间传递着春的信息,“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数千年来人们对梅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种梅、赏梅、写梅、画梅、吟梅、演梅、绣梅、塑梅,更以梅字命定峰岭山园、溪径人物、村乡镇县之名。
梅是中国之花,又是希望、胜利的象征。正因此,1983年10月,在中国植物学会50周年年会上,全体代表一致提出了《关于确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赞成梅花的代表占多数。他们一致认为,梅花傲雪,象征中华民族果敢顽强的性格;梅花花型象征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梅花风韵象征中华古国的悠久文化。
人们喜爱梅花,而更加赞颂她的精神!
(约2200字)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09-1-6 16:05 编辑 ] 甘肃渭源, 花朵, 人文旅游, 西部边关雪, 植被
冬月话梅 梅花,俗称腊梅、冬梅,性耐寒,姿态娇健。她凌霜傲雪,怒放于茫茫雪海,独妍于寒风峭崖,以“花中之魁”雄居于群芳之首。
在植物学上,梅花属蔷薇科落叶乔木,管理的好,寿命在千年以上。梅树的姿态挺秀,花形俊俏,有红色、粉色、白色和黄色多种,是名贵的观赏植物。它们分别被园林植物学家分为直脚类、垂枝类。其中直脚类是人们常见的品种,它枝条向上或者斜伸。这类梅花又可分为江梅型、宫粉型、朱砂型、玉蝶型、绿萼型、黄香型和洒金型等等。梅花中最为珍贵的品种,有“金钱绿萼”、“扣瓣大红”、“白须朱砂”、“复瓣跳枝”、“残雪”和“双碧死枝”等。梅花的花芽生长需要的温度低,因此能在冬末春初开放。在南国广州,一月上旬便开始赏梅了;二月中下旬,武汉东湖、江苏无锡梅园的近万株名贵梅花悦目怡人;三月,南京的梅花山和成都的杜甫草堂都有大片的梅林满目争俏;四月上旬,北京露地梅花也开始姗姗登场。每当隆冬季节或春暖还寒之时,到这些地方观赏梅花、寻觅诗情画意的游客、文人、画家、摄影人和影视人络绎不绝。
梅花,不光是观赏植物,还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保健价值。我国是梅的原产地,植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商代,梅果作为调味品,与盐同放在餐桌上备用。梅的果肉里主要含柠檬酸、苹果酸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生吃可生津止渴。在《周礼》、《尔雅》等书中,就有用竹编的容器――笾,盛上梅、桃等食物呈送友人或作祭品的记载。在《书经•说命篇》里,还有殷高宗任命傅说做宰相时把傅誉为“盐梅”的故事。高宗对傅说道:“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称赞傅是国家极为需要的人,像做菜离不开盐、梅一样。唐代也有“盐梅金鼎美调和”的诗句。1972年在长沙出土的西汉
(dai)侯1号、3号墓的陶罐中,也盛放有不少梅的果核,竹简上还有“梅”、“脯梅”、“元梅”等字样。1975年,河南安阳西北,发掘一座殷代墓葬,出土的食器――铜鼎中就装有梅核。到了现代,梅果还被加工成糖梅、陈皮梅、梅干、梅膏、话梅、果脯等食品,营养丰富,能健脾和胃。用青梅重制的乌梅是常用的中药材,干花、梅梗、梅叶和梅根亦可入药治病。
南北朝时代,梅的观赏品种日益丰富,踏雪寻梅、月下赏梅、折梅寄情之风也日盛。宋代陈景沂的《全芳备祖》把梅花列为百花之首。梅花自古以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历代音乐家、诗人和画家留下了千千万万咏梅曲、咏梅篇和咏梅图。宋代诗人林逋(bu)留下的“梅妻鹤子”成了数千年的美谈:他一直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上,一生以植梅养鹤为乐事,也终生不仕不婚娶。公元1191年冬,宋词人、音乐家姜夔(kui),曾住在诗人范成大的园子里。面对盛开满园的梅花,他信手填出两首诗梅词,一首叫“暗香”,一首叫“疏影”,且谱曲吟唱,曲调和谐铿锵,流畅婉转,十分动听,广为流传,后世词人把它们收进词谱曲册,视为范本经典。今人也常常以“暗香”“疏影”代指梅花,又奉为诗词创作标本。唐代王维有“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诗中名句。爱国诗人陆游爱梅之举流芳千年,为后世留下的咏梅诗词文章有上百首(篇)。诗人且常常以梅花自比,《卜算子·咏梅》便是代表作:“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把梅花推崇为“花中气节最高坚。”元代诗人杨维桢的诗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既道出了梅花的个性,又表现了人们喜爱梅花的心情。
梅花那苍老遒劲的枝干和鲜艳秀美的花朵,让历代画家为之心醉而巧施丹青。南宋的宋雪岩很喜欢梅花,他把梅花从蓓蕾到盛绽再到结实画成百幅图,合成一个册子,命名为《梅花喜神谱》。元代的王冕以擅画荷著称,但他在隐居的九里山,种了上千株梅花,一有时间就在梅林转悠品味。他的墨梅有时疏落花稀,有时千枝万朵,手法变化万千,令观者拍手叫绝。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虽以画竹名闻天下,但也偶尔画梅,有他本人的题梅诗为证:“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近代画坛大家吴昌硕、关山月、李苦禅等,均是一流画梅高手。
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疗梅”一事。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
(qi,倾斜;歪。)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花匠们投其所好,也故意将梅“斫(zhuo,用刀斧砍。)直、删密、锄正”,变成病梅,以求重价。流传至今的某类盆景,大约就学的是疗梅之法罢?
梅花是坚贞不屈的象征,也是春天的化身。人们把梅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作为品格高尚的象征。特别在春节前后,梅花俏然怒放的美姿,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更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她的苍劲古雅给人以启迪,激励人奋进。梅是春信之花,还在万种草木未见新绿之时,她已向人间传递着春的信息,“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数千年来人们对梅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种梅、赏梅、写梅、画梅、吟梅、演梅、绣梅、塑梅,更以梅字命定峰岭山园、溪径人物、村乡镇县之名。
梅是中国之花,又是希望、胜利的象征。正因此,1983年10月,在中国植物学会50周年年会上,全体代表一致提出了《关于确定我国国花的建议》,赞成梅花的代表占多数。他们一致认为,梅花傲雪,象征中华民族果敢顽强的性格;梅花花型象征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梅花风韵象征中华古国的悠久文化。
人们喜爱梅花,而更加赞颂她的精神!
(约2200字)
[ 本帖最后由 敬一兵 于 2009-1-6 16:05 编辑 ] 甘肃渭源, 花朵, 人文旅游, 西部边关雪, 植被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