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那流逝的岁月
2021-12-23叙事散文刘梅花
村庄,那流逝的岁月记忆里,我爷爷在闲暇时经常到磨坊里去的。当然,并不是我们家有很多的粮食经常都要拿去磨面的,而是看磨坊的那个老头儿是他的朋友。他俩盘腿坐在磨坊的土炕上,一锅子又一锅子地吸烟。爷爷的烟锅子是一截骨头上包上铜页子做的,很讲究。……
村庄,那流逝的岁月
记忆里,我爷爷在闲暇时经常到磨坊里去的。当然,并不是我们家有很多的粮食经常都要拿去磨面的,而是看磨坊的那个老头儿是他的朋友。他俩盘腿坐在磨坊的土炕上,一锅子又一锅子地吸烟。
爷爷的烟锅子是一截骨头上包上铜页子做的,很讲究。烟袋是挼过的羊皮缝的,摸上去柔软的很。那磨老头儿的烟具就很粗糙了,烟袋是几层蓝布做的,皱巴巴的就像一个命运不济的人的一生一样,破损却又皮实。
磨老头儿在磨坊门前种了一畦薄荷。薄荷还没有长高呢,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到了。石磨整日价闲着,一槽水托着尾巴哗哗地流来又流走。还有无所事事的鸟雀,拿尖嘴巴左啄啄右啄啄,最后拍拍翅膀飞走。槽缝里的青苔隔水相望。
爷爷背着手到磨坊里去串门,我也得跟上,仿佛他的尾巴似的甩甩达达跟在后头。爷爷走了好久,回头不见尾巴,便唤我,梅娃子——哎,梅娃子——哎。其实我忙的很,不是单单走路那么单纯。我是随身带了家什出门的,就像爷爷随身揣上烟锅子那么自然。
我拿我的小铲子走几步路,停下来挖几棵辣辣。再走几步,蹲下挑一丛马樱子,或者掏上几根蕨麻,一路走走停停。这个习惯真是糟糕,害的我到现在一旦走在乡间土路上,眼睛就习惯的朝路两下里搜索。每发现一棵野菜,内心居然怦怦一阵惊喜,有一种赶紧扑过去挖起来的冲动。
听到爷爷的呼唤,我直起身一边呃——呃地答应着,一边忙着撸去辣辣根蕨麻根上的泥土,填进嘴里。嚼着,再含糊地跟爷爷搭话。我那大襟红花衫衫的前襟上,被野菜根们擦得飘着泥土的芳香。
今年的某次和慧去吃火锅,配菜都是各种野生菌和山菜。服务员说,这些都是纯天然的,营养好,很美容,多吃些。我听了暗自笑了。我就是野菜吃大的,非旦没吃成个美人,还吃出一脸的菜色来。服务员很年轻,肯定没有我小时候挖辣辣拾蘑菇的经历。所以,她坚持天然的都是营养的美容的,那就让她这么认为好了。
到了磨坊,爷爷和磨老头儿还是抽烟聊天,有时坐在土炕上,有时坐在门前的大石头上。幸而有淡淡烟雾袅袅,不然的话就像两尊嘴唇会动的雕像那样。一匹阳光斜斜的挂在磨坊上,房檐的茅草顺着风低垂。
我盘恒在薄荷畦边,把薄荷叶子摘下来,一片一片含在口里,让一种微微的清凉和酥麻打搅我的舌尖。不赶路的时间是充裕的,多得仿佛搬运不清。把挖来的马樱子啊,野葱啊,从容地拿到河沿清洗干净,蹭到爷爷身旁,一只羊那样咀嚼一小堆野菜。直吃的嘴角的绿汁儿往大襟衫衫上滴。吃完了,拿嘴在爷爷的衣裳上蹭,爬在他膝头玩。
有一天路过人影儿绰绰的街头,一个穿羊皮褂子的老人从身边走过。突然闻到了一种久违的味道,是烟草和汗水混合的味儿。那一刻鼻子一酸,那可是我童年最熟悉的味道啊。
秋冬季节,磨坊里终于忙起来了。那铺火炕,也日渐烫起来。爷爷把我塞在人缝缝里玩耍,他除了抽烟聊天,还喝茶。茶水里多了薄荷,还有菊花,在罐子里飘呀飘的。石磨的脾气也跟了那个磨老头儿,不紧不缓地转动着。罗面的那面大罗儿,用脚蹬着,哐嘡哐嘡,击打着清贫的乡村日子。
偶然的,磨老头儿会等人退去后,烙几张油饼。爷爷把半睡的我摇醒,递在我那乌鸦爪子一般的小黑手里,摸摸我的头。那油饼子的滋味,现在是怎么吃也无法体味到的。
磨老头儿孤身一人,常年守着那盘石头的磨转。记忆里他话语少,青色衣裳。他在门前除了种薄荷,还种了一种花儿,小罂粟花。那种美,让别的花儿几近绝望。也许他内心深藏了的情感,需要一种绝美来稀释吧。
二十多年一晃而去了。如今回老家,那磨坊早就不见了踪影。只是地名还是用的,磨坊弯。去山野里转转回来,路上碰见了孩童,都惊讶地盯着我手里提溜的那把野菜。他们怎么都不会想到,我们那代人的零嘴就是这些纯天然的野菜们。
山里磨面已是全自动的钢磨。我婶子说,粮食都不用淘洗,直接送去机器就筛选淘洗了。那水打转的石磨,那一身青色的老人,那些薄荷和绝美的花儿,都随着岁月走远了。只在我的记忆里,偶然地轻咬一下童年的村庄。还有那驮着粮食去磨面的马们,和马蹄子上粘着的野菊花的清香,轻叩童年的梦。
[ 本帖最后由 刘梅花 于 2008-12-9 11:10 编辑 ]
记忆里,我爷爷在闲暇时经常到磨坊里去的。当然,并不是我们家有很多的粮食经常都要拿去磨面的,而是看磨坊的那个老头儿是他的朋友。他俩盘腿坐在磨坊的土炕上,一锅子又一锅子地吸烟。
爷爷的烟锅子是一截骨头上包上铜页子做的,很讲究。烟袋是挼过的羊皮缝的,摸上去柔软的很。那磨老头儿的烟具就很粗糙了,烟袋是几层蓝布做的,皱巴巴的就像一个命运不济的人的一生一样,破损却又皮实。
磨老头儿在磨坊门前种了一畦薄荷。薄荷还没有长高呢,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到了。石磨整日价闲着,一槽水托着尾巴哗哗地流来又流走。还有无所事事的鸟雀,拿尖嘴巴左啄啄右啄啄,最后拍拍翅膀飞走。槽缝里的青苔隔水相望。
爷爷背着手到磨坊里去串门,我也得跟上,仿佛他的尾巴似的甩甩达达跟在后头。爷爷走了好久,回头不见尾巴,便唤我,梅娃子——哎,梅娃子——哎。其实我忙的很,不是单单走路那么单纯。我是随身带了家什出门的,就像爷爷随身揣上烟锅子那么自然。
我拿我的小铲子走几步路,停下来挖几棵辣辣。再走几步,蹲下挑一丛马樱子,或者掏上几根蕨麻,一路走走停停。这个习惯真是糟糕,害的我到现在一旦走在乡间土路上,眼睛就习惯的朝路两下里搜索。每发现一棵野菜,内心居然怦怦一阵惊喜,有一种赶紧扑过去挖起来的冲动。
听到爷爷的呼唤,我直起身一边呃——呃地答应着,一边忙着撸去辣辣根蕨麻根上的泥土,填进嘴里。嚼着,再含糊地跟爷爷搭话。我那大襟红花衫衫的前襟上,被野菜根们擦得飘着泥土的芳香。
今年的某次和慧去吃火锅,配菜都是各种野生菌和山菜。服务员说,这些都是纯天然的,营养好,很美容,多吃些。我听了暗自笑了。我就是野菜吃大的,非旦没吃成个美人,还吃出一脸的菜色来。服务员很年轻,肯定没有我小时候挖辣辣拾蘑菇的经历。所以,她坚持天然的都是营养的美容的,那就让她这么认为好了。
到了磨坊,爷爷和磨老头儿还是抽烟聊天,有时坐在土炕上,有时坐在门前的大石头上。幸而有淡淡烟雾袅袅,不然的话就像两尊嘴唇会动的雕像那样。一匹阳光斜斜的挂在磨坊上,房檐的茅草顺着风低垂。
我盘恒在薄荷畦边,把薄荷叶子摘下来,一片一片含在口里,让一种微微的清凉和酥麻打搅我的舌尖。不赶路的时间是充裕的,多得仿佛搬运不清。把挖来的马樱子啊,野葱啊,从容地拿到河沿清洗干净,蹭到爷爷身旁,一只羊那样咀嚼一小堆野菜。直吃的嘴角的绿汁儿往大襟衫衫上滴。吃完了,拿嘴在爷爷的衣裳上蹭,爬在他膝头玩。
有一天路过人影儿绰绰的街头,一个穿羊皮褂子的老人从身边走过。突然闻到了一种久违的味道,是烟草和汗水混合的味儿。那一刻鼻子一酸,那可是我童年最熟悉的味道啊。
秋冬季节,磨坊里终于忙起来了。那铺火炕,也日渐烫起来。爷爷把我塞在人缝缝里玩耍,他除了抽烟聊天,还喝茶。茶水里多了薄荷,还有菊花,在罐子里飘呀飘的。石磨的脾气也跟了那个磨老头儿,不紧不缓地转动着。罗面的那面大罗儿,用脚蹬着,哐嘡哐嘡,击打着清贫的乡村日子。
偶然的,磨老头儿会等人退去后,烙几张油饼。爷爷把半睡的我摇醒,递在我那乌鸦爪子一般的小黑手里,摸摸我的头。那油饼子的滋味,现在是怎么吃也无法体味到的。
磨老头儿孤身一人,常年守着那盘石头的磨转。记忆里他话语少,青色衣裳。他在门前除了种薄荷,还种了一种花儿,小罂粟花。那种美,让别的花儿几近绝望。也许他内心深藏了的情感,需要一种绝美来稀释吧。
二十多年一晃而去了。如今回老家,那磨坊早就不见了踪影。只是地名还是用的,磨坊弯。去山野里转转回来,路上碰见了孩童,都惊讶地盯着我手里提溜的那把野菜。他们怎么都不会想到,我们那代人的零嘴就是这些纯天然的野菜们。
山里磨面已是全自动的钢磨。我婶子说,粮食都不用淘洗,直接送去机器就筛选淘洗了。那水打转的石磨,那一身青色的老人,那些薄荷和绝美的花儿,都随着岁月走远了。只在我的记忆里,偶然地轻咬一下童年的村庄。还有那驮着粮食去磨面的马们,和马蹄子上粘着的野菊花的清香,轻叩童年的梦。
[ 本帖最后由 刘梅花 于 2008-12-9 11:10 编辑 ]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