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文人说吃

2021-12-23抒情散文李智红
文人说吃李智红/文中国的吃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要追溯这美食文化体系的形成,除了要归功于历朝历代的名厨料理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以外,文人们的贡献,也是功莫大焉。因为文人好吃,且自古皆然。历史学家唐振常算是个中外著名……
  文人说吃     李智红/文   中国的吃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这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要追溯这美食文化体系的形成,除了要归功于历朝历代的名厨料理孜孜不倦的探索创新以外,文人们的贡献,也是功莫大焉。因为文人好吃,且自古皆然。   历史学家唐振常算是个中外著名的文人,他在历史学方面的贡献,很多人没有记住,但他在《中国饮食文化二题》中说的几句话,好多人都记住了,在常先生看来,“食有三品:上品会吃,中品好吃,下品能吃。能吃无非肚子大,好吃不过老饕,会吃则极其复杂,能品其美恶,明其所以,调和众味,配备得宜,借鉴他家所长化为己有,自成系统,乃上品之上者,算得上真正的美食家。”   常先生的话,我还是有些心得的。要达到常先生所说的“上品之上”这个境界,光靠有一门上好的烹饪技艺,是不大可能的。即使是最高明的烹饪大师,能达此境界者也是微乎其微。原因很简单,没有文化的参与,再好吃的菜,品味也高不到哪儿去。换言之,即使是道普通的家常小菜,有文化渗透进来,立马便会不同凡响起来。   纵观中国历史,最讲究吃的艺术、最能为饮食文化发展推波助澜的,还要数文人。说起文人,好像又可以分为几等。“君子固穷”的一辈,只能吃些粗茶淡饭,自然与美食无缘。“学而优则仕”的达官显贵们,则早已把天底下的美食享用尽了,所以他们平常也无须去为美食花费心思。而真正对饮食文化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多半都是文人中的小康一族。他们好吃又无力多吃,所以才会在吃的效益上多下功夫。久而久之,这些人便积累下了日益丰富的吃场真知灼见,足以为饮食业的发展指路领航。   在吃的品味上,苏东坡算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他不仅善于品评饮食,而且还能亲自下厨烹制佳肴。他所著的《莱羹赋》、《老箕赋》等文,堪称美食文化中的精品。苏东坡的拿手菜是“东坡肉”,但远不止这一种,还有“东坡羹”、“东坡豆腐”、“东坡肘子”、“东坡酥”、“东坡墨鱼”等。曹雪芹自然也算得上是美食家,不然《红楼梦》一书中就不会有那么多细致入微,丰富详实的菜谱。   说到现代,能吃出品味,吃出境界的,同样不乏其人。已故名画家张大千先生,除了在诗、书、画、印方面身怀绝技外,在家里烹菜亦十分拿手。生前每有贵客到访,他必亲自下厨献艺。至今仍流传于蜀中的“大千鱼”,便是他老先生亲手所创的。著名作家汪曾棋先生,对吃也颇有研究,他谈故乡的野菜,什么荠菜、马齿苋、莼菜、蒌蒿、枸杞头,如数家珍,那丝丝缕缕微苦的清香,仿佛逗留在唇边。   走笔至此、忽然想起金圣叹被砍头前,留给儿子的遗言是:“记住,花生米与豆腐干一起吃,能嚼出火腿的味道。”金圣叹是如何批注《水浒》并招致杀身之祸的,我至今不得而知。让我感叹的是置身于刽子手的鬼头刀下,仍能对火腿的滋味念念不忘,并像秘传祖训般揭示花生米与豆腐干搭配的秘方,着实令人敬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