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的气息 一方伊人
2020-09-17抒情散文kcwlyhz
城 乡 的 气 息
伊焕章城乡之差异,不仅表现在物质的外壳上,还表现在种种不一的气息中。国人居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或城或乡,还有不城不乡,那就是镇吧。无论居住在哪里,人们都时不时自觉不自觉向外辐射着种种五味杂陈的气息。城有城的气息,乡有乡
伊焕章城乡之差异,不仅表现在物质的外壳上,还表现在种种不一的气息中。国人居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或城或乡,还有不城不乡,那就是镇吧。无论居住在哪里,人们都时不时自觉不自觉向外辐射着种种五味杂陈的气息。城有城的气息,乡有乡
城 乡 的 气 息
伊焕章 城乡之差异,不仅表现在物质的外壳上,还表现在种种不一的气息中。
国人居住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或城或乡,还有不城不乡,那就是镇吧。无论居住在哪里,人们都时不时自觉不自觉向外辐射着种种五味杂陈的气息。城有城的气息,乡有乡有的气息,或不城不乡的气息。人凭感觉或嗅觉在触摸这叫气息的东西,对气息的感受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异性。 抛开城市,先说说乡的气息吧,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息呢?常年局限在城里的人,是无法感受到的,只有长年累月居住在乡下的人,才与这里的气息息息相关,缠绵其中,不可分割。 当你步入乡村之春的季节里,春的暖流正在消融着冬的冰雪残骸,万物复苏,开始了生命新一番的轮回。一望无际的田野,蒸腾着轻纱般透明的雾气或者说是地气。你使劲儿嗅一下,就会闻到一股带有浓浓土腥味的清新气息,缓缓地浸润着你的肺腹,令你通体顺畅惬意。当小草发芽、花儿吐蕾、春鸟鸣唱之时,你会感到浓郁的芳香把你弥漫其中,甚至连听到的鸟语中也充溢着某种香气。于是有了鸟语花香这个词儿。乡下——农村的气息,使人感到生命的驿动和无限的美好,多么想一生都吸纳这香甜滋润的气息,像蜜蜂那样眷恋着盛开的鲜花,像初恋那样沉迷······ 这种种美妙的气息,往往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享受不到的。特别是北方的有些城市,一到春天,风沙率先而至,来个先声夺人,狂风大作,猛烈地撕咬着城市的肌体,达到肆无忌惮般的疯狂,骇人的沙尘暴尾随而至,漫天的黄沙天女散花般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仅迷了你的双眼,还往你的嘴里狠狠塞一把沙子,让你品尝一下城市当下的气息。整座城市被风沙笼罩着,失去了春天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诱人气息。如森林般的高楼大厦占居着城市有限的空间,钢筋混凝土凝固了土地的鲜活,满街爬行着甲虫似的汽车,尾气侵吞着城市并不多的新鲜空气,无法抗拒的城市病正在蔓延。这时城市的气息是沉闷枯燥乃至苦涩的,令人生厌,真想弃城而逃,投进乡村的怀抱,在乡村的气息中进行一次休养生息,呼唤生命的本原,回到本真的大自然中。当城市的坚硬和拥堵越来越挤压窒息我们,当喧嚣浮躁的城市越来越逼迫我们为世俗功利奔忙时,我们不妨悠然回身,到传统的根脉中去汲取营养。让我们的灵魂听从来自乡土田园的生命召唤,用宁静悠远来重新构建我们日渐衰颓的精神家园。 说到气息,不仅指某种气味,也指种种意象。譬如说乡村还有一种气息,那叫宁静、安详或闲适。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从田野里荷锄而归,皎洁的月光随着夜露一同亲吻着村庄和大地,人与五谷六畜一起进入了梦乡。乡夜静极了!一切的一切都无言无声,即使落地一根小小的银针,都能听到那发颤的弱音。这种静谧的气息会在你的周身漫洇,请你慢慢享用。与此同时,当你来到一座大都市,夜的寂静被喧嚣之声完全打破,车水人龙,一片喧闹。大小汽车的轰鸣声几乎彻夜不绝于耳,往往使人今夜无眠。 城里这种沸腾的气息,对于热衷闹市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可以欣然领受的气息;对于喜欢安静的人来说,不能说是一种幸福的享受。对于相同的气息,自然有不同的感受。这是不能强求整齐划一的。不能像过去的岁月那样,在全国每座城市和乡村,处处都形成“红海洋”的大一统气息,而且必须人人接受,稍有异议就会被打入另类。人身的自由和选择受到践踏。 说到城乡的气息,涉及那些不城不乡的气息。连接城乡的镇,城乡的气息在这里融合,它本身就是城乡的结合部,城乡的一些特征参杂其中,难以分清。这里既有乡的清静亦有城的热闹;既有乡的新鲜亦有城的发霉。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这样的镇迟早是要归入城市的行列的,渐渐从乡村异化出来,那种不城不乡的气息,正缓慢向城的气息过渡。 文化气息也属于城乡气息中的一个范畴,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城乡文化气息的差异很大。相对来说,乡村的文化往往落后于城市,这是城乡文化发展的历史使然。从我国文盲的分布来看,农村要多一些,这与人们的生存环境有直接关联,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书读得少一些,文化程度出现差异。城里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有自己的钢琴弹,而乡下贫困家庭的孩子甚至没有见过钢琴。这种文化气息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农村人所处的环境闭塞,靠天吃饭,思想保守,因循守旧。在有些地方还存在一些落后和愚昧无知,如封建迷信等。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种城乡的气息中出生,闻着这种气息长大,又在这种气息中劳作一生。这是谁也无法脱离和拒绝的,都无时无刻受到熏陶,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城乡不同性格和个性的烙印,永远散发着各自城乡的气息。在农村长期的艰苦劳动中,乡村人形成了勤劳、纯朴的性格,善于吃苦耐劳,勇于战胜苦难,生性乐观幽默(东北黑土地诞生的赵本山就是一例)。这些往往是城里人所匮乏的,也是他们生活中所缺失而需要补充的能量。 在城乡的发展进程中,城乡气息交融,实现优势互补,意义十分重大。城乡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取长补短实在是城乡共生共荣的明智之举。现在有些城里人向往乡村的田园风光;而乡村人则羡慕城里人的富裕生活。当然,城里人有城里人的生活习惯,农村人有农村人的生活习惯。如果互相换位的话,也不一定马上适应,这需要一个过程。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使城里人乡下人互相熟悉互相学习,也可以说是城乡文化的一次融合,也是城乡人的一次大结合。一些男知青娶了乡下女人,女知青嫁给了当地农民。两种气息亲密结合,会诞生一些新鲜气息的。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我是从城乡气息方面谈到知青问题,至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功过,不是本文所能涉及的。 在世纪之交,出现了与城市知青上山下乡截然相反的现象——即超过当年知青数倍的农民涌入了城市,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他们成了城市最底层的劳动者,任劳任怨为城市人服务,带着浓浓的乡村气息,融进了城市的气息。他们用农民的慷慨扮靓了城市,用远远低于薪水的汗水浇灌着城市之花。在建国之初,为了夯实共和国的基石,农民们忍受着城乡剪刀差带来的贫穷,无私地为城市的繁荣输送着血汗,养育着城市和共和国免于被强敌颠覆,使我们的祖国昌盛强大起来。城市的气息是在乡村气息的鼓吹下雄壮起来的。而今,那些为共和国做出巨大牺牲的农民——民工,在城市里正经历着人生的艰难。偌大的城市,崛起的广厦,没有他们的位置,他们成了城市的流浪者,从一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为生计而奔波而焦虑。曾一度辛辛苦苦劳累一年而讨不到工钱,衣食住无着落。城市肥胖了,而他们却瘦弱了。他们的人生境况,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生活待遇亦逐步改善。但他们不可能立足于城市,年老体弱时,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栖息地——乡村,完成一个农民一生应该完成的使命。在他们一生中,做了一件城乡气息交融的大事,这是他们引以为骄傲的事情。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曾一度占总人口的80%,而城市的人口只是少数。这是不容忽视的国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取得伟大胜利?这不能不发人深省。许多城市是从乡村衍生出来的,由村而乡,由乡而城。许多城市的市民祖藉在农村,后迁入城市的年轻市民,其父辈仍居住在农村。因此,城市的身躯深深烙下了乡村的胎记,是难以抹去的。城乡的情结深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无法摆脱的。城市永远不会忘记乡村,乡村也维系着城市。 在新的世纪里,缩小或将来消灭城乡差别,使城乡优势互补共同繁荣,此项神圣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以城乡气息融合为切入点,做好融会贯通的工作,不失为有助于加快城乡发展步伐创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让人们愉快地生活在芬芳四溢的城乡气息里,是我们共同的美好理想!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