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丽日借黄催谷香
2021-12-23叙事散文高迎春
丽日借黄催谷香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泰山摩崖石刻,真、草、隶、篆,书体各备;颜、柳、欧、赵,流派尽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一处石刻为:虫,二。这其实是一种文字游戏,寓意此处风月无边。小时候上四、五年级时,我曾一度迷恋过这种文字游戏。记得有五个字竖着排列……
丽日借黄催谷香
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泰山摩崖石刻,真、草、隶、篆,书体各备;颜、柳、欧、赵,流派尽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一处石刻为:虫,二。这其实是一种文字游戏,寓意此处风月无边。小时候上四、五年级时,我曾一度迷恋过这种文字游戏。记得有五个字竖着排列,最后用长长的 1相串连,就能现出: 山东出小米。我深信这话不假,因为那时生产队年年都种大片的谷子。逢到大豆摇铃,也正是丽日借黄催谷香的时候。
队里种谷子,一直沿用老祖宗传下来“谷田岁易”的种植经验。说是“重茬谷、守着哭”,所以队里种谷子,年年要换新地块。种前选种,也很重要。据我所知,公社就向队里推荐过谷子良种鲁谷2号、鲁谷8号、济谷12号等等。好品种、幼苗壮,叶鞘浓绿,抗旱抗灾,穗码分化整齐紧实,谷穗粗如鞭绳。谷苗出齐后,长到三五个叶时,需要间苗定苗。放学时,我也肩扛小把锄,下地干过这活儿。队长教给的口诀是: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曾把口诀当绕口令说着玩,故而至今依然记得。在谷地也拔过谷莠草,仔细辨认才知道,谷叶宽莠叶窄。种谷子,还须防治病虫害。队里有一种喷六六粉的灭虫器,一人背着在谷地里边走边摇手柄,烟雾状的六六粉便均匀喷洒在谷叶上了。
有一年,谷子快熟的时候生了螟虫,把谷叶都啃花达了。再打六六粉怕污染谷穗,情急之下,队长跑到村校请求支援。那时候,学校设有农业劳动课,此事一求即成。于是,百十号学生手持玻璃瓶,来到谷地每人一垄散开,边行边捉螟虫,那场面很是壮观。开始,个别女生被肉乎乎的虫子吓得直哭,在老师示范下,逮上几个胆儿就大了。记得我逮了满满一玻璃瓶螟虫,拿回家喂鸡,一群鸡象过年似的撒着欢抢吃。“谷锄八遍碾九米”,快熟的谷子保住了。队长欢喜的给学校送来几十个大西瓜,表示感谢。西瓜分到各班上,一阵风卷残云,一个个小肚儿登时被西瓜撑得溜圆。
谷粒儿,是麻雀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每逢谷子快熟时,队里总在谷地里,设几个头戴草帽身穿黑衣的草人。开始还管用,时间一长,被麻雀们识破了骗局,便又频繁来光顾了。队长只好派几个弱劳力,去谷地和麻雀们斗智斗勇。星期天,我和弟弟便就被分派去干过这活儿。带上竹杆、口哨,破铜盆。轮番用这些兵器来吓唬麻雀,都挺管用的。沉甸甸的谷穗把谷子压弯了腰,只有零星的谷莠草骄傲地挺立着。素日里,老师常教诲要学习谷子的谦虚,看来还真有一番道理呢。队里也种少量黍子,它比谷子长得高,黍穗与稻穗相似,黍粒比小米大,村里人称去皮的黍子为黄米,是做黏糕和腊八粥的好原料。后来队里种了一种黑穗的黏谷子,便不再种产量较底的黍子了。《本草纲目》中,记录谷子没有黏性。看来,那时候还没有发现黏谷品种。
谷子又名粟,古代人称“禾”。《汉书·公孙弘传》曰:“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嘉禾者,吉禾也,比喻物产丰饶,为国之吉兆。古人用“禾”字做偏旁造的字,就大多与粮食有关。粟去壳后称为小米。我国的黄河流域,是粟的发源地。西安半坡村遗址中,曾发掘出盛有粟的陶罐。据此推测,我国种植粟的年代,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商代、秦汉至唐宋,谷子都是北方人的主粮。所以,宋代的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曰:“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古人还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用“数米而炊”,比喻穷困和吝啬。
汉代人曾把钱币和米粮,简称:钱谷。也用“钱谷”来代指赋税,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周勃因回答不上来而汗出沾背。汉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回说“问钱谷,责治粟内史”。由此可知,那时朝内已设粟内史,为专主钱币与米粮的官史。战国时,李悝治魏,官府将所藏之谷按谷熟情况出粜于民,民众遇饥谨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补不足,此举防止了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故使魏国得以富强。《后汉书·马援传》载:东汉建武八年,光武西征隗器,召马援至以定决策,马援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取道路,分析曲析,昭然可晓,从而大败隗器。可知那时聚米为山,为决策战争提供了知彼地形之便。种种与粟有关的典故,都明证着谷子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谷子品种繁多,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有粟的品种86类,清朝《授时道考》记有粟的品种251类,近年来,从全国收集粟的农家品种多达16000余种,可见我国谷类品种之丰富了。
队里的谷子收割后,谷穗被钐刀割下来,再用碌碡碾轧,金黄的谷粒就可以碾米吃了。谷杆用麻绳打成苫子后,可以苫盖粮食,也可以铺在坑上代替苇席,还可以围住菜园当篱笆。谷杆铡碎就是喂牲畜的好饲料,营养价值可与豆科牧草一比高低。舍弃在地里的谷奓儿,是很好的柴火。放学后,背上筐,手拿二齿挠,去谷地刨谷奓,就是秋天里我干的一项活儿。自古人们便称谷皮为糠,称中空的谷子为秕。古人以糟糠之妻,来形容同吃粗食患难与共的妻子,也谦称自己的妻子为“糟糠”。东汉的宋弘,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其诚实,其忠实,令人敬仰。世人也用糠秕来讽人为无用之材,晋代的孙绰与同朝的习凿齿一路同行,嘲讽落后的凿齿“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也以“簸之飏之,糠秕在前”来反唇相讥。此情此景,令人会心而笑。其实,说糠秕无用也不完全对,它可以用来养猪养鸡,用来填充忱头、玩具,用来发酵做醋等等,足见谷子全身都是宝呢。
小米营养丰富,村里人生孩子,除了鸡蛋,除了红糖,小米也是必须的营养品呢。我最爱喝母亲熬的小米绿豆粥,醇厚的香味至今难忘,最爱吃母亲用小米、玉米、黄豆三合面蒸的窝窝头,感觉比馒头还香甜。母亲织布的时候,总是喜欢用小米汤来浆洗棉线,问过母亲为什么,母亲说浆洗过的棉线有韧劲,织起布来棉线不易断头。县城新近开了一家煎饼店,煎饼分江米面、玉米面、地瓜面、高粱面、绿豆面、黑米面、小米面,逢到饭时,店门口便排起长龙,据店老板讲,吃煎饼还是选择小米面的居多。
我国自古便是世界上种植谷子最多的国家,至今播种面积仍然占到世界播种面积的90%以上。民间流传与谷、米有关的谚语也特别多,比如:吃饭不忘种谷人,饮水不忘掘井人;安谷则昌,绝谷则亡;世上只有三般苦,栽田、割谷、走长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比如:敬人得福、敬田得谷;雪多春谷贱,雪少来年旱;敬惜五谷,一生食禄;人饱不食粥,鸡饱不食谷。再比如:地不丢穗,场不丢粒,碗不丢米;米贵众人事,家贫自己忧;田肥长谷,猪肥长肉;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等等,足有三十多条呢。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述,民间的撒豆谷风俗,相沿于汉代。新妇进门时,有人持量器斗在手,内有豆、谷、菜、草等物,望门而撒,可避凶神恶煞。古人曰: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备而乐成,上下不罢(疲劳)。视谷物生长茂盛为“乐正”,为“吉兆”。我想这正是古人以为豆谷可以避煞的原由吧?丽日借黄催谷香,平田千倾三秋忙。眼下正是谷子收获的季节,心愿金黄的谷子,能为辛勤劳作的农民,送上幸福与安康!
山东省宁津县工商局 高迎春
邮码:253400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