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3、【同题写作】秋的味道

2020-09-17抒情散文宇の航
秋的味道课堂里的“秋”多为萧瑟,想想世易时移,记忆里的关于“秋”的记忆,难以仔细的探寻出源头。历史书上的秋,是秋瑾写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谓是多事之秋,苦楚郁结;语文书里的秋,是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逝者如斯的叹息,犹如杜甫写

  秋的味道
  



  课堂里的“秋”多为萧瑟,想想世易时移,记忆里的关于“秋”的记忆,难以仔细的探寻出源头。历史书上的秋,是秋瑾写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可谓是多事之秋,苦楚郁结;语文书里的秋,是辛弃疾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逝者如斯的叹息,犹如杜甫写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个时候年龄太小,读到的仅仅是概念上的“秋”。秋的味道,秋的感触,往往是成长以后的词汇。概念里的“秋”,画面是固定的,感情是直白的,那是一年四季中的一道程序,是作业本里的一个方块字,是晨读里一处不起眼的段落。
  随着年龄的增长,秋天成了记忆里一次次的告别,让郁达夫心中念念不忘的秋景,是“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而我想起的却是站台上父母的目送,暑假后升学的时令,校园里的某块空地,很难对应里起这时间链条里的具体事物,这秋的味道就好像鲁迅笔下有两株枣树,而我这一株是回忆里的,另一株也是回忆里的。
  



  郁达夫对于“秋”的留恋,不是因为某一处环境,而是那份回忆里更难以割舍的乡愁。想起我去过那些地方,新建的东西很多,逝去的东西也很多。改了门面的,没改门面的,借着回忆总会一种悲凉的味道。十多年前在大学,那秋的味道是在图书馆里的阅览室,是校门口不远处的卷饼摊,是和女友牵手留下的余温,是初识爱情的那份悸动,现在想想也特别的有意思。
  对于秋的环境,我感受的不是很多,不知道树叶是不是被吹的沙沙作响,不知道何时那绿叶已经渐渐泛黄,不知道何时秋风起,把落叶吹的遍地都是。我没有仔细的观察过,秋天的水面是不是波光粼粼,天气是不是变的不冷不热,一路走来我是不是依旧气喘吁吁,看到秋天往往不在意是不是秋天,感觉不到秋高气爽,对于这一年四季的冷暖交替,穿戴是源于对于温度变化的条件反射;但如果想起秋天,总能在记忆里显出的几分悲凉,连同那理想的空洞,爱情的破败,如同那一轮月亮,缺了又圆,圆了又缺,在岁月里徒生感叹。


 

刚上大学,第一次没有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和室友辉在校门外的十字路口处,要了几份烧烤。我们没有看中秋的月亮到底圆不圆,但是彼此内心的漂泊感,真有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感觉。推杯换盏中,他吃一口乡愁,我喝一杯慰藉,不知道未来我们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变化。
  十多年过了,大学校园已经的高楼肆立,那里的秋景秋色早变了大模样,可是记忆里有关秋的场景无法重逢。再次造访校园,是送外甥女上学,听到外甥女考到我的母校,我内心异常的兴奋。我带着她讲关于母校的故事,光阴漫长,回眸处,仿佛在咀嚼那关于秋的味道。十多年前,还是这个时令,还在那个位置,还是那个老楼,如今看到来来往往的学弟学妹们,真是“梦里不知身是客”。
  离开了校园,一切变得的特别的现实。秋的味道,仿佛是积攒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挥斥方遒的年龄已经不再,生存的忙碌,会直接击碎曾经的无数梦想。那些校园里中认识的朋友们都各奔东西,鲜少再提起。渐渐我已经忘了旅游,忘了户外,忘了朋友,忘了幻想,由此积习太多的彷徨,渐渐也不愿与人交流。


  有的时候我会一个人站在窗前发愣,看到的梦想逐渐成了摆设,看到了理想模糊成了远方。看到了该成熟的年纪,我不想长大;看到了该反省的时刻,我拒绝改变。不知道为了啥,在人世间白白的走一遭,却又有不甘;不知道为了啥,生存让自己必须坚韧,但是现实又让自己随时弯腰;不知道为了啥,原本认认真真的开始,却注定为了后悔不已;不知道为了啥,我是安于现状,还是满怀怨怼。
  对我来说,“秋的味道”不是眼前的景色,是从远方传递过来的浓浓诗意,诗意里具有温暖与伤感的双重力量。它的温暖是具有童话般的色彩,好像《秋天的童话》那样,秋日夕阳,两个人相视而笑,无需更多现实利益的考量,无需为彼此担惊受怕。这是一片被秋风吹过的叶子,你回忆它曾经的绿色,彼此互相朗读,互相交换,嵌在记忆里,没有人可以打扰;它的伤感是,梦早晚都得醒,童话故事都是骗人的。故事虽美,确已泛黄。四季秋常有,好景不在来,想想这些,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岂能尽如人意,也不失为是一种清醒。
  2016年9月18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