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男的记忆[原创]
2021-12-23抒情散文木祥
木 祥1998年3月,我的短篇小说得了《大家》杂志第二届文学奖。当时,海男在大家杂志社工作。消息传到永胜,便传出一种说法,我的这个奖项与海男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让我很尴尬。本来,在现实中的许多文学评奖中,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水分,加上海男与我……
木 祥
1998年3月,我的短篇小说得了《大家》杂志第二届文学奖。当时,海男在大家杂志社工作。消息传到永胜,便传出一种说法,我的这个奖项与海男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让我很尴尬。本来,在现实中的许多文学评奖中,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水分,加上海男与我认识非常早,关系又非同一般,所以,要想说清它,真是不容易。
于是,我对这个奖项一直都不理直气壮,从来不提得奖的事,后来发展成很少在人们面前谈我的文章。不过,那年,我还是与海男一起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颁奖大会,得了两万元的奖金。这次得奖的,还有叶兆言,迟子建,张锐锋等几位作家,评奖的,也不是大家杂志社的人,是全国的知名作家。在北京看到这些作家,更是有些自卑。但不管怎么说,这次得奖是我创作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在北京,海男也给了我许多的鼓励和支持。 因此,好些时候,我都会想起与海男有关的记忆片断。
片断一
1978年,我从西藏当兵回到永胜,当年考到丽江农校读书。当时,我的一个哥哥与海男同在永胜县水电局工作。那年春天,他们一起在一个叫三友的村子里下乡,住在大队上一所古老的土木房子里。我到三友去见哥哥,便见到了海男。当时,海男只有十六七岁,是一个非常漂亮文静的女孩。穿着学生装,扎着小辫.她的白色塑料凉鞋,后来被写进了她的小说和散文里.记得她的工作是打字,基本工作就是操作一架最为老式的铅字打字机。不过,我没有和她说话,也没有看过她的手怎么按动打字机上的按钮。
但每次都同在一个食堂里吃饭。吃饭的时候,海男从不到桌子上来,端碗独自走到一边去了。这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深,以至后来我到她家吃饭的时候,还会想起来这情况来。想起这件事来,我怎么也无法将它与现在中国文坛上非常有影响的女作家海男联系到一块去。
片断二
海男从乡下回到县城以后,我就从未和她有过来往。隐约听到她开始创作,有了成绩后调到了县文化馆,为了诗歌,与妹妹海惠徒步走过黄河,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并成为当时朦胧诗派中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一九八九年,海男参加诗刊社的青春诗会,并要去就读鲁迅文学院。去北京,九月份出发,这我记得最为清楚。那时候,我已经在农业局开车,海男去北京,就是乘我的车先到昆明,再转火车。我开的是一辆“蓝箭牌”轻型客货两用车,从永胜县城到昆明,走了两天的时间。两天的时间里,海男坐在后排位上,很少说话。我不知道她的哪一首诗歌是在我的车上构思而成。两天时间,我觉得
我们走过了整个秋天,走过了所有的阳光和稻田。 其实,我当时就是一个文学痴迷者,但在车里没有说半句关于文学的话题。我知道,开车不是我生命的全部。但我知道,这种想法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偶尔说到天空的颜色,秋天谷子的金黄,田埂上绿色的草,露水,还有她的母亲......
片断三
海男的母亲刘秀英,是她作品中说得最多的人物。在海男的一些作品里,还有她母亲的照片。那些照片我都熟悉。我还知道她出生在离永胜很远的地方,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她戴一顶草帽,挎一个黄挎包,走在永胜三川的田埂上。她是一个农艺师,一生从事养蚕事业。就是这个与桑园、蚕丝有关的女人,在永胜三川这个地方生养了海男四兄妹,生养了一个诗人和作家。 最没有想到的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和海男的母亲是一个单位。我们在一起开会,听她用滇南腔在会上发言。有几次,她和我坐车下乡,坐在车上,我听不到她说话,掉头去看,她在后排位上编织着毛衣。 我的儿子,曾经穿过她编织的衣服。
海男的小说
海男去北京,其实是她的母亲找我搭的车。到了昆明,我送海男到了火车站。买了车票,又送她到昆明师专找妹妹海惠。然后分别。然后,一直没有消息。只到后来读到了她的诗歌和小说。 先读的是中篇小说《人间消息》。这可能是海男的第一个中篇,也是最有影响的一篇。写朦胧诗的海男,其小说有着浓郁的诗意。但是,在她的小说中,我还是看到了作家的生活,永胜的风俗和故乡的影子。我司空见惯的事物,显现在了她的笔下,美丽无比。 我不知道,海男的这个小说中为什么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刑场,以及那些剃光了头发的囚犯。子弹一颗颗跳出枪膛,枪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开花... ...这时候,我感觉到了,死亡在作家的文字里美丽无比。 同时,海男诗意的小说,让我抵达了最为现实的生活。她最开始的小说,都没有具体的故事,那些她心目中的故事,都成了诗的语言的集合,情绪的显露。在她的小说里,显露着无尽的诗的情结。我读到的是她的情绪,她的一瞬间的灵魂闪光。 再后来,海男的小说更是异彩纷呈。《女人传》、《男人传》、《爱情传》... ...面对海男每年出版的三四部小说,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海男的散文
海男的散文,我最先读的是她的集子《空中花园》。这是我第一次全面地接触她的散文。在她的散文里,依然是诗化的语言,对事件,情绪,过去和未来的行云流水般的书写,让我尝试到了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当然,作为我来说,主要是阅读作者的一种情绪,感情的历程,内心的表达。她的散文里,我毫不费力就找到了《永胜小镇》,海男关于小镇的描写:“一年四季的小巷,市面上鲜花装饰了古镇、街头站满了卖花的少女老妪”。这些我所熟悉的事物,她在文章里说了多少,还有多少,放在了她的想象的角落。 后来,我又读了海男大量的散文。海男每年都会有二三本散文问世,其数量和质量,让人钦佩。她的散文,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宽,对人和事的理解,也比从前更为独到。但是,她的散文,总是难于离开童年的影子,故乡永胜的影子,那些朋友们的影子。打开她的多部散文集,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读到永胜,读到我自己的名字。这真让我感动。
无法叙述的诗歌
关于海男,我永远不能讲述的是她的诗歌,而我们又不能回避她的诗歌。所以,在关于海男的这个短文里,我对她的诗歌表示沉默和敬意。 后来,我们一起去香格里拉,一起去丽江永胜的松坪和他留山,对于她的诗歌,我都闭口不谈。去香格里拉是雨季,冒着雨去,蒙蒙雨中,我们翻过高山趟过小河。到了德钦,那个云南和西藏的边缘、梅里雪山下的时候,天晴开了。那个早晨,我们在梅里雪山下。月亮还没有下去,阳光上来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神女。美丽的梅里雪山,让车上的人激动不己。这个早上,海男对同行的诗人李森说:你应该写一首长诗。 海男没有说她自己要写关于梅里雪山的诗。回来以后,她写了一本非常漂亮的插图散文《香巴拉》。至于永胜,她写了一本《边疆灵魂书》。也是散文。 后来一直都是分别,她在昆明,我在永胜。一个月,或者说半个月通一次电话。两家人有什么事,都会想得起彼此。特别是我,工作调动,孩子读书,出现困难,想到的就是海男,给她打电话。 以上的一些话,更是与诗歌无关。
在北京,海男也给了我许多的鼓励和支持。 因此,好些时候,我都会想起与海男有关的记忆片断。
片断一
1978年,我从西藏当兵回到永胜,当年考到丽江农校读书。当时,我的一个哥哥与海男同在永胜县水电局工作。那年春天,他们一起在一个叫三友的村子里下乡,住在大队上一所古老的土木房子里。我到三友去见哥哥,便见到了海男。当时,海男只有十六七岁,是一个非常漂亮文静的女孩。穿着学生装,扎着小辫.她的白色塑料凉鞋,后来被写进了她的小说和散文里.记得她的工作是打字,基本工作就是操作一架最为老式的铅字打字机。不过,我没有和她说话,也没有看过她的手怎么按动打字机上的按钮。
但每次都同在一个食堂里吃饭。吃饭的时候,海男从不到桌子上来,端碗独自走到一边去了。这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深,以至后来我到她家吃饭的时候,还会想起来这情况来。想起这件事来,我怎么也无法将它与现在中国文坛上非常有影响的女作家海男联系到一块去。
片断二
海男从乡下回到县城以后,我就从未和她有过来往。隐约听到她开始创作,有了成绩后调到了县文化馆,为了诗歌,与妹妹海惠徒步走过黄河,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并成为当时朦胧诗派中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一九八九年,海男参加诗刊社的青春诗会,并要去就读鲁迅文学院。去北京,九月份出发,这我记得最为清楚。那时候,我已经在农业局开车,海男去北京,就是乘我的车先到昆明,再转火车。我开的是一辆“蓝箭牌”轻型客货两用车,从永胜县城到昆明,走了两天的时间。两天的时间里,海男坐在后排位上,很少说话。我不知道她的哪一首诗歌是在我的车上构思而成。两天时间,我觉得
我们走过了整个秋天,走过了所有的阳光和稻田。 其实,我当时就是一个文学痴迷者,但在车里没有说半句关于文学的话题。我知道,开车不是我生命的全部。但我知道,这种想法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我们偶尔说到天空的颜色,秋天谷子的金黄,田埂上绿色的草,露水,还有她的母亲......
片断三
海男的母亲刘秀英,是她作品中说得最多的人物。在海男的一些作品里,还有她母亲的照片。那些照片我都熟悉。我还知道她出生在离永胜很远的地方,我还很年轻的时候,就看到她戴一顶草帽,挎一个黄挎包,走在永胜三川的田埂上。她是一个农艺师,一生从事养蚕事业。就是这个与桑园、蚕丝有关的女人,在永胜三川这个地方生养了海男四兄妹,生养了一个诗人和作家。 最没有想到的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和海男的母亲是一个单位。我们在一起开会,听她用滇南腔在会上发言。有几次,她和我坐车下乡,坐在车上,我听不到她说话,掉头去看,她在后排位上编织着毛衣。 我的儿子,曾经穿过她编织的衣服。
海男的小说
海男去北京,其实是她的母亲找我搭的车。到了昆明,我送海男到了火车站。买了车票,又送她到昆明师专找妹妹海惠。然后分别。然后,一直没有消息。只到后来读到了她的诗歌和小说。 先读的是中篇小说《人间消息》。这可能是海男的第一个中篇,也是最有影响的一篇。写朦胧诗的海男,其小说有着浓郁的诗意。但是,在她的小说中,我还是看到了作家的生活,永胜的风俗和故乡的影子。我司空见惯的事物,显现在了她的笔下,美丽无比。 我不知道,海男的这个小说中为什么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刑场,以及那些剃光了头发的囚犯。子弹一颗颗跳出枪膛,枪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开花... ...这时候,我感觉到了,死亡在作家的文字里美丽无比。 同时,海男诗意的小说,让我抵达了最为现实的生活。她最开始的小说,都没有具体的故事,那些她心目中的故事,都成了诗的语言的集合,情绪的显露。在她的小说里,显露着无尽的诗的情结。我读到的是她的情绪,她的一瞬间的灵魂闪光。 再后来,海男的小说更是异彩纷呈。《女人传》、《男人传》、《爱情传》... ...面对海男每年出版的三四部小说,我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
海男的散文
海男的散文,我最先读的是她的集子《空中花园》。这是我第一次全面地接触她的散文。在她的散文里,依然是诗化的语言,对事件,情绪,过去和未来的行云流水般的书写,让我尝试到了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当然,作为我来说,主要是阅读作者的一种情绪,感情的历程,内心的表达。她的散文里,我毫不费力就找到了《永胜小镇》,海男关于小镇的描写:“一年四季的小巷,市面上鲜花装饰了古镇、街头站满了卖花的少女老妪”。这些我所熟悉的事物,她在文章里说了多少,还有多少,放在了她的想象的角落。 后来,我又读了海男大量的散文。海男每年都会有二三本散文问世,其数量和质量,让人钦佩。她的散文,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宽,对人和事的理解,也比从前更为独到。但是,她的散文,总是难于离开童年的影子,故乡永胜的影子,那些朋友们的影子。打开她的多部散文集,我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读到永胜,读到我自己的名字。这真让我感动。
无法叙述的诗歌
关于海男,我永远不能讲述的是她的诗歌,而我们又不能回避她的诗歌。所以,在关于海男的这个短文里,我对她的诗歌表示沉默和敬意。 后来,我们一起去香格里拉,一起去丽江永胜的松坪和他留山,对于她的诗歌,我都闭口不谈。去香格里拉是雨季,冒着雨去,蒙蒙雨中,我们翻过高山趟过小河。到了德钦,那个云南和西藏的边缘、梅里雪山下的时候,天晴开了。那个早晨,我们在梅里雪山下。月亮还没有下去,阳光上来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神女。美丽的梅里雪山,让车上的人激动不己。这个早上,海男对同行的诗人李森说:你应该写一首长诗。 海男没有说她自己要写关于梅里雪山的诗。回来以后,她写了一本非常漂亮的插图散文《香巴拉》。至于永胜,她写了一本《边疆灵魂书》。也是散文。 后来一直都是分别,她在昆明,我在永胜。一个月,或者说半个月通一次电话。两家人有什么事,都会想得起彼此。特别是我,工作调动,孩子读书,出现困难,想到的就是海男,给她打电话。 以上的一些话,更是与诗歌无关。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