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首发:人.玉.缘

2021-12-23叙事散文青云絮语
已说不清究竟始于何年何月,我和夫人同时喜欢上了玉。夫人爱玉,并一往情深地赏玉、买玉、藏玉,不仅吸引和影响了众多亲朋好友,还带动了周边一大批人对玉石的闲情逸致和对玉文化的探求和追寻。我和夫人对玉的最初认知和喜爱,源于以“玉不琢,不成器”为特征……
  已说不清究竟始于何年何月,我和夫人同时喜欢上了玉。夫人爱玉,并一往情深地赏玉、买玉、藏玉,不仅吸引和影响了众多亲朋好友,还带动了周边一大批人对玉石的闲情逸致和对玉文化的探求和追寻。   我和夫人对玉的最初认知和喜爱,源于以“玉不琢,不成器”为特征的古代玉文化的影响和感染。我们知道,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上自帝王,下至平民,无不与玉文化紧密相关。帝王爱玉,制作了大量的玉器,成为国宝。君子爱玉,到了“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境地。玉承载着数千年中国古老的文化,给人在精神上一种寄托,给人以启迪和灵感,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影响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等社会各个领域,玉器从而成为神圣的用语和信物。   古代玉文化的浓重熏染,激活了我们倾囊选购和收藏玉器的强烈愿望,在漫长的收藏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玉与自然、玉与文化、玉与社会和谐的丰富内涵和奥妙,真切地体验到人与玉的情义和缘分。说真的,人们收藏、佩戴和把玩玉器,其实就是人与玉心灵的交融,是人养玉、玉养人的合缘过程。同样一块玉,配带到不同的人身上,因为缘分的不同,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真实的经历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养玉,反之,玉也不会滋养每一个人。只有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的人才能与玉为善,与玉结缘,而用心险恶、存心不良的人,因为他们终日心怀鬼胎,时刻想着如何害人、坑人,如何占别人的便宜,心境难以平淡如水,心肠花花绿绿、曲曲弯弯,这种人与玉就很难产生心灵感应,也不会对玉有任何滋养,玉对他(她)亦不会有任何的回报。相反,一贯与人为善的人完全不同,不管他们是贫是富,只要与某块玉发生联系,不出几天,玉就越发华润,越发流光溢彩,越发神韵飞扬,而佩戴之人则越发神情愉悦,越发身心康健,越发耀眼夺目。这就是人与玉的缘分吧!   然而,玉身方一日,世上越千年,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是非常有限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越来越注重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越来越多的人对玉石产生浓厚兴趣,纷纷觅玉、观玉、赏玉、购玉、藏玉,几乎达到了“近玉者痴”的程度,以至于使玉资源逐渐减少,乃至匮乏和枯竭。玉器收藏过程中出现的上述不和谐因素,使我们逐渐感受到了古代玉文化的缺憾和不完美。理论上,古人虽然对玉也进行了人格化的描述,赋予了它精神和思想,但在行动上却更着力于对它的物质化、工艺化和个性化的处理。这一历史倾向导致了人类对玉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恣意雕塑,如此下去,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就再也见不到原汁原味的玉石了。玉器收藏的艰难和玉资源严重稀缺的现实,使我们逐步脱离古代玉文化的影响,欣然接受和融入了以“美玉不琢”为特征的现代玉文化,并把大部分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对自然玉石的购置和收藏。这一改变既体现了我们对大自然感恩的意愿,又体现了追求“返璞归真”自然美的审美意识。   如今,在现代玉文化的影响下,我和夫人对原模原样玉料越来越兴趣浓厚,特别是对来自昆仑山脉的和田玉籽料,更是情投意合,每有空闲,必定一一倾心把玩。或者玩肉,尽情观赏它的纯净、细腻和油润;或者玩皮,尽情观赏其皮色的变化;间或玩形,醉心感受其料型的完美,图案的独特;甚或玩纹,沉迷于其表面皮色、裂痕的自然变化。总之,每每把玩,都能玩出好心情,都可以产生美的愉悦感。   玉凝聚了大自然的精气神,糅合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堪称大自然的缩微景观,人文历史的数码压缩光盘,因而玉是有灵性的,它具有人的属性和特质。过去我们总说,玉器具有神奇的内涵和灵气,其灵魂和神韵来自于精湛的加工工艺流程:切、铡、錾、冲、磨、雕(轧、勾、收光),道道工序都是人与玉的心灵对话,都是玉和人的情感交流。而事实上,当工匠的独特构思与玉料的自然外形相融之时,玉也同时被强加了人的意愿,成为人的附庸,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所幸的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生活品味的多样化和艺术欣赏的多极化,引起了人们对原生态的回味和追逐,原汁原味的东西越来越受欢迎。玉之美,最美还是原生态,以“美玉不琢”为核心的现代玉文化正好与现代人对“原生态”的追求相一致,它不仅可以还玉石以完整的人格,还能更有效地增进玉与人的和谐,增强人与玉的万世之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我的QQ:375597225
我的邮箱:zhangjc106178@hotmail.com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2251455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