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富恒纪行
2021-12-23叙事散文杨木华
富恒映像当一种渴慕与一份牵挂纠缠了多年之后,我终于走向你——这个漾濞西部边缘的山区小镇。当客车沿着顺濞河一路逆流而上,两岸陌生的山峰仿佛一下子熟悉而亲切,都以一种雄浑的力量把我逼进它的怀抱……垛木房的春天走进核桃林深处的老新厂村,整洁的村容……
富恒映像
当一种渴慕与一份牵挂纠缠了多年之后,我终于走向你——这个漾濞西部边缘的山区小镇。当客车沿着顺濞河一路逆流而上,两岸陌生的山峰仿佛一下子熟悉而亲切,都以一种雄浑的力量把我逼进它的怀抱……
垛木房的春天
走进核桃林深处的老新厂村,整洁的村容,平坦的大道,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近年的发展。村民的房屋,近一半是新建的砖混洋房,宽阔的阳台,雪亮的铝合金门窗让这个古老的山村渗透出时代的气息。
路转了一个弯,几处错落有致的垛木房扑入眼帘。垛木成房是一种古老的房屋建造方法,早已写入上世纪的历史,咋还在此存留?正疑惑间,一栋新建的垛木房又矗立在我们面前。这间房全用笔直的原木层层码垛而成,两层六间,旁边还有一间类似吊脚楼式的厨房,也用相同的方法建成。一位上了年纪的彝族老人家,正把一张***像端端正正地贴到门板上。我上前搭话,他虔诚地把像贴好才回头招呼我们,邀请我们到新房中小坐。谈起建房,他告诉我们,洋房他不喜欢。他还说,若卖了这些木料,建一间洋房绰绰有余。垛木房冬暖夏凉,已经习惯了住这样的传统房屋,唯一的改变是屋顶不再用木片而改为盖瓦。出门时,他屋檐下的两件农具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台两项电的磨面机和一台古老的手拉石磨一起放在那儿。是啊,有些东西永远也割舍不下——就像垛木房,就像仅仅是摆在那里的石磨。
走出小村,村口一棵硕大的核桃树下,一位老人在小憩。同行的一位问他:“老人家,这核桃树是你家的吗?”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五家人的!”细问才知道,村里包产到户时核桃树很少,稍大一点的树要几家人分。谈起现在,老人家幸福地笑了:“现在一家何止五棵!有的甚至五百棵都不止!”
历史的垛木房走进了时代的春天!因为富裕起来了,那里的人们正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神奇的“路路啧”
正逢街天,在乡政府院内举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艺汇演”,当地村民原生态的激情歌舞赢得了阵阵掌声,而深深打动我心的,则是彝族打歌“路路则”。
一群彝族男女,身着当地特有的民族服饰,围在篝火旁(想象中,表演时没有篝火),不用音乐伴奏,就甩开了激情的舞步。那粗犷的动作、豪迈的气势、有力的步伐,让喧嚣躁动的观众瞬间安静下来。此刻,除了舞者划破气流的动作、脚踏大地的震响,观众都屏息凝视,一片肃穆与崇高,让我心为之一凌:近乎原始的无伴奏舞蹈,竟然动作齐整、配合默契、让人敬仰?
直到舞者喊着口号跳出舞台,观众的欢呼声才升腾起来。
一般的打歌都用竹笛、芦笙伴奏调整节奏步伐,他们竟什么音乐都不用?见我疑惑,身旁当地的老同学给我讲起“路路啧”。他说,“路路啧”是舞蹈结束时的一句祈福语,意为吉祥幸福。这里打歌的人,亘古以来就这么打跳,祭神、祈福、欢庆都跳“路路啧”。打歌人的身上,本就有悠远的民族血脉传承,他们早已把自己融入了“路路啧”,是用心在舞蹈,从不用音乐伴奏,只要跳起来,就自然融入了韵律。
“路路啧”是激情的,更是神圣的。全场的静穆,不仅仅是对舞者的尊敬,更是对民族传承的一种敬仰与崇拜。
深情的杨梅果
在富恒小街附近有一个山谷,据说那里风景迷人,有富恒的“小九寨沟”之称,于是我们就去看看。从街场向东南面只几十步,一转弯进入山谷,就把街市的嘈杂甩在身后。
一进山谷,果真一沟清流潺湲而来,两岸青山滴翠退开,好一个清幽所在。悠长的山谷仅在入口处有一户人家,那儿原本是学校,后来由于山洪爆发,学校搬到街上去了,山谷一下子恢复了往昔的幽寂。同行的一位老师讲起了他在这儿教书时的一件事。
每当山谷两边斜坡上的杨梅成熟,杨梅林就成了学生们的天堂。那年,杨梅熟了,不时有孩子给他送来杨梅。一天,孩子们拉着他的手,走进杨梅林,指着一棵杨梅树说:“老师,这棵杨梅是你的!”看看枝头满缀的杨梅,看看朴实的孩子,一种感动弥漫了眼睛。那是孩子们尝遍梅林后约定留下的最大最甜的一棵,以山区孩子朴拙的方式,送给老师的特殊“礼物”。
多年后,富恒让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垛木房、路路啧,更有那里孩子对老师的敬重,对知识的敬仰!我想,这早已足够!
垛木房的春天
走进核桃林深处的老新厂村,整洁的村容,平坦的大道,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近年的发展。村民的房屋,近一半是新建的砖混洋房,宽阔的阳台,雪亮的铝合金门窗让这个古老的山村渗透出时代的气息。
路转了一个弯,几处错落有致的垛木房扑入眼帘。垛木成房是一种古老的房屋建造方法,早已写入上世纪的历史,咋还在此存留?正疑惑间,一栋新建的垛木房又矗立在我们面前。这间房全用笔直的原木层层码垛而成,两层六间,旁边还有一间类似吊脚楼式的厨房,也用相同的方法建成。一位上了年纪的彝族老人家,正把一张***像端端正正地贴到门板上。我上前搭话,他虔诚地把像贴好才回头招呼我们,邀请我们到新房中小坐。谈起建房,他告诉我们,洋房他不喜欢。他还说,若卖了这些木料,建一间洋房绰绰有余。垛木房冬暖夏凉,已经习惯了住这样的传统房屋,唯一的改变是屋顶不再用木片而改为盖瓦。出门时,他屋檐下的两件农具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台两项电的磨面机和一台古老的手拉石磨一起放在那儿。是啊,有些东西永远也割舍不下——就像垛木房,就像仅仅是摆在那里的石磨。
走出小村,村口一棵硕大的核桃树下,一位老人在小憩。同行的一位问他:“老人家,这核桃树是你家的吗?”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五家人的!”细问才知道,村里包产到户时核桃树很少,稍大一点的树要几家人分。谈起现在,老人家幸福地笑了:“现在一家何止五棵!有的甚至五百棵都不止!”
历史的垛木房走进了时代的春天!因为富裕起来了,那里的人们正按自己的意愿生活。
神奇的“路路啧”
正逢街天,在乡政府院内举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艺汇演”,当地村民原生态的激情歌舞赢得了阵阵掌声,而深深打动我心的,则是彝族打歌“路路则”。
一群彝族男女,身着当地特有的民族服饰,围在篝火旁(想象中,表演时没有篝火),不用音乐伴奏,就甩开了激情的舞步。那粗犷的动作、豪迈的气势、有力的步伐,让喧嚣躁动的观众瞬间安静下来。此刻,除了舞者划破气流的动作、脚踏大地的震响,观众都屏息凝视,一片肃穆与崇高,让我心为之一凌:近乎原始的无伴奏舞蹈,竟然动作齐整、配合默契、让人敬仰?
直到舞者喊着口号跳出舞台,观众的欢呼声才升腾起来。
一般的打歌都用竹笛、芦笙伴奏调整节奏步伐,他们竟什么音乐都不用?见我疑惑,身旁当地的老同学给我讲起“路路啧”。他说,“路路啧”是舞蹈结束时的一句祈福语,意为吉祥幸福。这里打歌的人,亘古以来就这么打跳,祭神、祈福、欢庆都跳“路路啧”。打歌人的身上,本就有悠远的民族血脉传承,他们早已把自己融入了“路路啧”,是用心在舞蹈,从不用音乐伴奏,只要跳起来,就自然融入了韵律。
“路路啧”是激情的,更是神圣的。全场的静穆,不仅仅是对舞者的尊敬,更是对民族传承的一种敬仰与崇拜。
深情的杨梅果
在富恒小街附近有一个山谷,据说那里风景迷人,有富恒的“小九寨沟”之称,于是我们就去看看。从街场向东南面只几十步,一转弯进入山谷,就把街市的嘈杂甩在身后。
一进山谷,果真一沟清流潺湲而来,两岸青山滴翠退开,好一个清幽所在。悠长的山谷仅在入口处有一户人家,那儿原本是学校,后来由于山洪爆发,学校搬到街上去了,山谷一下子恢复了往昔的幽寂。同行的一位老师讲起了他在这儿教书时的一件事。
每当山谷两边斜坡上的杨梅成熟,杨梅林就成了学生们的天堂。那年,杨梅熟了,不时有孩子给他送来杨梅。一天,孩子们拉着他的手,走进杨梅林,指着一棵杨梅树说:“老师,这棵杨梅是你的!”看看枝头满缀的杨梅,看看朴实的孩子,一种感动弥漫了眼睛。那是孩子们尝遍梅林后约定留下的最大最甜的一棵,以山区孩子朴拙的方式,送给老师的特殊“礼物”。
多年后,富恒让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垛木房、路路啧,更有那里孩子对老师的敬重,对知识的敬仰!我想,这早已足够!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