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2020-09-17抒情散文何也
汉语有很多对称性的词语,如厚积薄发,前仆后继,左顾右盼,等等,很值得玩味。窗外迷茫的秋雨,不大不小地飘着。这样的季节里,就更加喜欢薄这样的词了。它仿佛从来就是为这个季节而生的。有些牵扯,有些纠缠,还有些蓦然而至的凉。薄凉薄凉的。好像东北人说
汉语有很多对称性的词语,如厚积薄发,前仆后继,左顾右盼,等等,很值得玩味。
窗外迷茫的秋雨,不大不小地飘着。这样的季节里,就更加喜欢薄这样的词了。它仿佛从来就是为这个季节而生的。有些牵扯,有些纠缠,还有些蓦然而至的凉。薄凉薄凉的。好像东北人说的瓦凉瓦凉。但我始终不明白,瓦是承受过火焰和阳光的,怎么会是凉的呢?
薄,读起来有着很透亮的感觉,仿佛一指头就能戳穿。薄而凉,多是形容词,像简爱的舅妈里德太太,看透了人情世故,到最后,良心都变得薄凉,一杯冰水一样。
其实,薄也是可以别致的。一个人,深夜独坐,抽一支烟,听一段小曲,磕几粒花生,无关风月,无关人生,就是图个雅的心性。如果还有一两知己,也可以哼哼几句。如果尽兴,还可以喝杯薄酒。酩酊大醉不好,会坏了雅,伤了气氛。
曾经在魏辅唐回龙场的大烟馆里徜徉过。窗头凌乱,屋子里极暗,大红印花的布铺在床上。我们斜躺着,一边笑着一边衔着烟管,仿佛都沉醉了的样子。室外,青木川初夏的阳光正缓缓拂过三十年代的茶树。喜欢那个年代的味道,散漫而颓。但心里却有些薄凉,仿佛被鸦片掏空了似的。那种黑色的诱惑也应该是能透到心里去的吧!
薄是轻盈的。就像蝉翼,不经意间会被秋日的凉风吹碎。
林间的细树上,灰白的蝉蜕颤颤着,枯萎着,有一种阅历了无数世故后的木然,虽然曾经怦然心动过,但却窗纸一样,透而明亮,轻而脆薄,有着褪不去的青涩与单纯。秋阳穿过那脉络清晰的薄片,竟有一种黯然,像灰烬,像寂寥,却又怅然。让人想起杜甫《羌村》里的诗句,“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战乱中的民不聊生,自然呈现着荒凉、寡薄的人情世故。好在还有薄酒一杯,能让诗人对那个无奈的时代感怀,倾诉。
翻阅《诗经》,里面有“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甾亩”的记载。薄,在一种语气之外,还应该有一种警觉的情感意味吧。田野之中,野菜萋萋。悄然而至的战争,让卑微的野菜,也变得微不足道了。就像是那些散发在旷野里微薄的苦味。
情感之于战争,还是薄了许多。就像老家的马尾荷包。 马尾之于荷包,是源于蜀军出祁山时的一段爱情轶事。当地女子和蜀兵相爱于古井之边。卿卿我我后誓言白头到老。但乱世之中的情爱薄如片纸。士兵一去不返,女子编织马尾荷包终老一生。厚重的誓言,就像远去的战马,只留下一缕缕马尾,尘土一样袅袅而去。薄薄的心思之上,有一层看不清的相思,浮着,荡着,慢慢也变得古井一样,波澜不惊。
这样的一见之情,还有深问的必要吗?
但当初,秦香莲却这样问过陈世美,杜十娘也问过李甲。
现在想来,陈世美也是有苦衷的。娇美女子,还是皇帝的女儿,那些看得见的煌煌仕途,总比乡间土路好走吧。而秦香莲呢?她的一往情深,只是换来了被追杀、被奚落的结局。幸好,她最后碰到了陈州放粮归来的包拯。还有李甲,孙富们,从良之心之于玩乐之心,真诚之于欺骗,一张薄纸,一句承诺能证明什么呢?小时候看过肖若兰的秦香莲,弱弱的,像极了路边的野草。秋风一吹,仿佛就会跌倒,再也起不来一样。还好,大堂之上的她是刚果的,素颜素衣间,自有一种钢针般尖利的倔强。 薄情的人是能够被遗忘吗?就像电影里的江湖。
江湖,是舞台,聚光灯下,看似光鲜亮丽,曲终人散后尽是虚妄。比如林超贤的《江湖告急》。枪杀,谈判,追杀,一样不少。梁家辉的黑帮老大,不喜纷争,但是斤斤计较,讲忠义。舞台,饭馆,包养。荒诞,而又黑色幽默,仿佛超现实。所谓的情爱,被包裹在混混们无与伦比的坚贞和勇气之中。个体的追杀,演绎成了心灵的樯橹,轰然间倒塌。
告急的江湖,其实是人性的告急。道义的告急。
薄,是秋天的,潮湿的。却青苔一样,无人能解。
比如油画《罂粟花》。这是属于陈逸飞的古典仕女。黑色的大背景。富丽堂皇的衣饰。亮丽的团扇。都难以掩饰眉间淡淡的哀愁。和《浔阳遗韵》一样,满视野的怨,怜,和迷离的盼。她们都永远走不出画布,但仍旧鲜活在记忆中。让人想起已经消逝很久了的作者本人。竟也是雾一样迷乱。
还是喜欢他的《布达拉宫》。素洁,沉静,高远。花径,冰峰,与蓝天相接的顶穹,更有扑面而来的薄雾。一切都在圣洁的氛围中被包裹着,散发着诗的意蕴。
一切也都如此的恍如隔世,又让人心旌荡漾。
一次去采访,偶尔听到马力薄的传说。长途奔波的天马,到了马力小镇时,已是疲惫无力。在饮了榜沙河的甜水后,突然力量磅礴,冲天而起。薄,与博谐音,竟也蕴涵着厚的启发。
柔软的河水,就像是宿命一般的神器,让神奇的传说有了坚实的依托。薄就薄吧,别怕薄,也别怕被辜负,总会有勃发的那天吧。
如此,薄,也就不那么远离尘世,也不会那么孤独。或许,还会庭院一样,种几盆莲花,栽几行葡萄,弹弹琴,赏赏月光。把人生过得散淡些,清透些,但只要喜欢,让时光薄一点,有什么不好?
窗外迷茫的秋雨,不大不小地飘着。这样的季节里,就更加喜欢薄这样的词了。它仿佛从来就是为这个季节而生的。有些牵扯,有些纠缠,还有些蓦然而至的凉。薄凉薄凉的。好像东北人说的瓦凉瓦凉。但我始终不明白,瓦是承受过火焰和阳光的,怎么会是凉的呢?
薄,读起来有着很透亮的感觉,仿佛一指头就能戳穿。薄而凉,多是形容词,像简爱的舅妈里德太太,看透了人情世故,到最后,良心都变得薄凉,一杯冰水一样。
其实,薄也是可以别致的。一个人,深夜独坐,抽一支烟,听一段小曲,磕几粒花生,无关风月,无关人生,就是图个雅的心性。如果还有一两知己,也可以哼哼几句。如果尽兴,还可以喝杯薄酒。酩酊大醉不好,会坏了雅,伤了气氛。
曾经在魏辅唐回龙场的大烟馆里徜徉过。窗头凌乱,屋子里极暗,大红印花的布铺在床上。我们斜躺着,一边笑着一边衔着烟管,仿佛都沉醉了的样子。室外,青木川初夏的阳光正缓缓拂过三十年代的茶树。喜欢那个年代的味道,散漫而颓。但心里却有些薄凉,仿佛被鸦片掏空了似的。那种黑色的诱惑也应该是能透到心里去的吧!
薄是轻盈的。就像蝉翼,不经意间会被秋日的凉风吹碎。
林间的细树上,灰白的蝉蜕颤颤着,枯萎着,有一种阅历了无数世故后的木然,虽然曾经怦然心动过,但却窗纸一样,透而明亮,轻而脆薄,有着褪不去的青涩与单纯。秋阳穿过那脉络清晰的薄片,竟有一种黯然,像灰烬,像寂寥,却又怅然。让人想起杜甫《羌村》里的诗句,“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战乱中的民不聊生,自然呈现着荒凉、寡薄的人情世故。好在还有薄酒一杯,能让诗人对那个无奈的时代感怀,倾诉。
翻阅《诗经》,里面有“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甾亩”的记载。薄,在一种语气之外,还应该有一种警觉的情感意味吧。田野之中,野菜萋萋。悄然而至的战争,让卑微的野菜,也变得微不足道了。就像是那些散发在旷野里微薄的苦味。
情感之于战争,还是薄了许多。就像老家的马尾荷包。 马尾之于荷包,是源于蜀军出祁山时的一段爱情轶事。当地女子和蜀兵相爱于古井之边。卿卿我我后誓言白头到老。但乱世之中的情爱薄如片纸。士兵一去不返,女子编织马尾荷包终老一生。厚重的誓言,就像远去的战马,只留下一缕缕马尾,尘土一样袅袅而去。薄薄的心思之上,有一层看不清的相思,浮着,荡着,慢慢也变得古井一样,波澜不惊。
这样的一见之情,还有深问的必要吗?
但当初,秦香莲却这样问过陈世美,杜十娘也问过李甲。
现在想来,陈世美也是有苦衷的。娇美女子,还是皇帝的女儿,那些看得见的煌煌仕途,总比乡间土路好走吧。而秦香莲呢?她的一往情深,只是换来了被追杀、被奚落的结局。幸好,她最后碰到了陈州放粮归来的包拯。还有李甲,孙富们,从良之心之于玩乐之心,真诚之于欺骗,一张薄纸,一句承诺能证明什么呢?小时候看过肖若兰的秦香莲,弱弱的,像极了路边的野草。秋风一吹,仿佛就会跌倒,再也起不来一样。还好,大堂之上的她是刚果的,素颜素衣间,自有一种钢针般尖利的倔强。 薄情的人是能够被遗忘吗?就像电影里的江湖。
江湖,是舞台,聚光灯下,看似光鲜亮丽,曲终人散后尽是虚妄。比如林超贤的《江湖告急》。枪杀,谈判,追杀,一样不少。梁家辉的黑帮老大,不喜纷争,但是斤斤计较,讲忠义。舞台,饭馆,包养。荒诞,而又黑色幽默,仿佛超现实。所谓的情爱,被包裹在混混们无与伦比的坚贞和勇气之中。个体的追杀,演绎成了心灵的樯橹,轰然间倒塌。
告急的江湖,其实是人性的告急。道义的告急。
薄,是秋天的,潮湿的。却青苔一样,无人能解。
比如油画《罂粟花》。这是属于陈逸飞的古典仕女。黑色的大背景。富丽堂皇的衣饰。亮丽的团扇。都难以掩饰眉间淡淡的哀愁。和《浔阳遗韵》一样,满视野的怨,怜,和迷离的盼。她们都永远走不出画布,但仍旧鲜活在记忆中。让人想起已经消逝很久了的作者本人。竟也是雾一样迷乱。
还是喜欢他的《布达拉宫》。素洁,沉静,高远。花径,冰峰,与蓝天相接的顶穹,更有扑面而来的薄雾。一切都在圣洁的氛围中被包裹着,散发着诗的意蕴。
一切也都如此的恍如隔世,又让人心旌荡漾。
一次去采访,偶尔听到马力薄的传说。长途奔波的天马,到了马力小镇时,已是疲惫无力。在饮了榜沙河的甜水后,突然力量磅礴,冲天而起。薄,与博谐音,竟也蕴涵着厚的启发。
柔软的河水,就像是宿命一般的神器,让神奇的传说有了坚实的依托。薄就薄吧,别怕薄,也别怕被辜负,总会有勃发的那天吧。
如此,薄,也就不那么远离尘世,也不会那么孤独。或许,还会庭院一样,种几盆莲花,栽几行葡萄,弹弹琴,赏赏月光。把人生过得散淡些,清透些,但只要喜欢,让时光薄一点,有什么不好?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