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孤独
2021-12-23抒情散文赵彦成
守望孤独
如一位坐禅的老僧;如一尊印象派的雕塑,石包城旧址在时空的隧道里守望了千年,任凭岁月更迭,雨打风吹,变了的是神态,不变的是信念。
樊梨花与薛丁山的传奇爱情流传了千年,樊梨花修建的城堡在渴望中昂首等待了千年。没有人知道它在等待什么,……
守望孤独
如一位坐禅的老僧;如一尊印象派的雕塑,石包城旧址在时空的隧道里守望了千年,任凭岁月更迭,雨打风吹,变了的是神态,不变的是信念。
樊梨花与薛丁山的传奇爱情流传了千年,樊梨花修建的城堡在渴望中昂首等待了千年。没有人知道它在等待什么,是战争岁月的爱情,还是金戈铁马的豪情?时间的脚步,不停息地在它躯体上辗过,剥离了一层层朦胧的掩饰,留下的,只有坚韧的内涵。
驻足在城堡遗址前,眼看大漠的风,从草原上匆匆走过,疏勒河追逐着蓝天上流淌的白云,一路西向,甚至来不及看一眼岸边滚动的羊群。远处,或青草蔼蔼,或雪峰凛凛,龙卷起处,大漠孤烟的景象一下子把人的思绪从眼前拉到了远古。豁然悟到,群山裹挟下的石包城草原,绝不会在意它怀抱里跳跃的生灵,只有这山,这城,如隐居的老哲人,千百年来冷眼看着荣枯幻化的草木,生老病死的过客,还有远近高低的苍鹰,默默守望着岁月的孤独。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也许,大漠风从沙土中拣出的一根白骨,会被你无意中拌起。或许是一根股骨,或是一根臂骨,会让你想起几千年来烽燧前金戈铁马、震鼓鸣金的战争场面;也可能引起你壮士戍边,一去不复返的豪情。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热血男儿的生命,成就了帝王将相的功业,多少累累白骨,堆积成石城古堡历史的积淀。如今,山依然是青的,水依然在流着,没有谁会在乎那时候闺中怨妇的哀叹和孤儿寡母的抽泣。岁月带走了关外先民的艰辛与挣扎,留下的,只有若隐若现的岩刻,还有文人墨客的吟咏。
或许,汉武帝的边卒,曾在这里担水饮马;或许,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在这里围剿西夏王朝的散兵;但是,历尽艰险的西路红军确曾在这里驻足休息,向蒙古族牧民探询西去的征途。这山,这水,映照了一次又一次刀光剑影的征战,凝聚了太多的风霜雨雪,曝裂的是身躯,昂着的是头颅,等待的是安和,守望的是孤独。
岁月无情,苍生有意。风吹来的方向,初升的太阳,恶作剧似的,用拙劣的画技,把远远近近的山头山坡涂抹成五彩斑斓的画布;牧民鞭声响过,羊群如一片晨雾,给山腰系上洁白的哈达;微风起处,沙葱花酱成紫色的波涛,把山谷染成一片蔚蓝。两个蒙古族妇女,负着睡梦中的孩子,盘起一条腿,斜坐在马背上,间或向羊群的方向吆喝几声,和着牧羊犬的吠叫,在群山的回应下,幻化成高低平仄的蒙古长调,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一只鹰,如巡航的战机,迎着蒸腾的暖湿气流滑翔,在天际定格成一副慢进的画面。不远处,居民点浮起三五点烟气,在疏勒河谷里堆积成片片氤氲,顺着河水向下,再向下。党石公路从石城脚下跨河而过,直角转弯,飘带般升向云天相接处的石板墩。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喇叭的嘶叫,山,水,动物,还有人,在这里和谐相处,相互间窃窃私语,谁也不愿意打扰端坐的古堡,任凭次声波般的天籁,在地阔天高的云海间,流过山坳,流过峡口,流过眼,流过心……
百花凋谢的日子,一个人,孑孓在破败的烽台前,端详着眼前岁月雕刻的石制品,或圆,或方,或斧,或铲,形状各异,薄厚不均。回眸尘烟凝集的远古,突厥,党项,秦月,汉关。窝阔台之死,把正在征服欧洲的蒙古铁骑从维也纳城下拉回克鲁伦草原;大日本帝国外交官一个词语的翻译错误,葬送了20万日本民众的生命。也许,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一场不大的战役,就改绘了世界的历史地图。多少英雄,在这里搭上了身家性命;多少游子,在这里找到了最后的归宿,只留下摇摇欲坠的古堡,还有大漠,乡关,任后人凭吊、遥想。
“风从草原走过,留下多少传说……”,可以是车窗外的一瞥,可以是马背上的驻足,也可以是一次梦萦魂牵的探询,走进草原,就走进了宁静和安详;走近石城,就走进了历史和苍莽。原本的美景,不需要刻意的雕琢;真正的历史,绝不在厚厚的教科书里。亢劲的风沙,可以揭开历史的迷雾,却盖不住人类向前的足迹;大自然的雨斧风刀,一次次嘲笑石城迂腐的守望,却怎么也打不开它那沉重的心路历程。多少年风霜砥砺,多少次草长莺飞,它依然站立在疏勒河边顶风迎水的潮头,等待着,眺望着,一次次不期而遇,一场场过眼云烟,把真诚与执著,琢刻在自己万仞千壑的沧桑中。
回去的时候,枯草上的薄霜化成晶莹的泪珠,挂在草尖,迎着阳光,忽闪着;石城变了颜色,或明或暗,发散出一股苍凉和冰冷的感觉,一瞬间,沁人心脾,油然而生的困惑忽然抓住你的心。是的,羊群还在走,鹰还在飞,我必须要回去。而石城,它必须留下来,留在山下,留在河边。太阳落下,是为了明天按时升起,凤凰涅磐,是为了在烈火中永生,那么,谁能说,石城留下是为了下一次重逢?难道我回去,真的是为了下一次再来吗?
是梦,终有醒来的时候罢。
樊梨花与薛丁山的传奇爱情流传了千年,樊梨花修建的城堡在渴望中昂首等待了千年。没有人知道它在等待什么,是战争岁月的爱情,还是金戈铁马的豪情?时间的脚步,不停息地在它躯体上辗过,剥离了一层层朦胧的掩饰,留下的,只有坚韧的内涵。
驻足在城堡遗址前,眼看大漠的风,从草原上匆匆走过,疏勒河追逐着蓝天上流淌的白云,一路西向,甚至来不及看一眼岸边滚动的羊群。远处,或青草蔼蔼,或雪峰凛凛,龙卷起处,大漠孤烟的景象一下子把人的思绪从眼前拉到了远古。豁然悟到,群山裹挟下的石包城草原,绝不会在意它怀抱里跳跃的生灵,只有这山,这城,如隐居的老哲人,千百年来冷眼看着荣枯幻化的草木,生老病死的过客,还有远近高低的苍鹰,默默守望着岁月的孤独。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也许,大漠风从沙土中拣出的一根白骨,会被你无意中拌起。或许是一根股骨,或是一根臂骨,会让你想起几千年来烽燧前金戈铁马、震鼓鸣金的战争场面;也可能引起你壮士戍边,一去不复返的豪情。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热血男儿的生命,成就了帝王将相的功业,多少累累白骨,堆积成石城古堡历史的积淀。如今,山依然是青的,水依然在流着,没有谁会在乎那时候闺中怨妇的哀叹和孤儿寡母的抽泣。岁月带走了关外先民的艰辛与挣扎,留下的,只有若隐若现的岩刻,还有文人墨客的吟咏。
或许,汉武帝的边卒,曾在这里担水饮马;或许,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曾在这里围剿西夏王朝的散兵;但是,历尽艰险的西路红军确曾在这里驻足休息,向蒙古族牧民探询西去的征途。这山,这水,映照了一次又一次刀光剑影的征战,凝聚了太多的风霜雨雪,曝裂的是身躯,昂着的是头颅,等待的是安和,守望的是孤独。
岁月无情,苍生有意。风吹来的方向,初升的太阳,恶作剧似的,用拙劣的画技,把远远近近的山头山坡涂抹成五彩斑斓的画布;牧民鞭声响过,羊群如一片晨雾,给山腰系上洁白的哈达;微风起处,沙葱花酱成紫色的波涛,把山谷染成一片蔚蓝。两个蒙古族妇女,负着睡梦中的孩子,盘起一条腿,斜坐在马背上,间或向羊群的方向吆喝几声,和着牧羊犬的吠叫,在群山的回应下,幻化成高低平仄的蒙古长调,余音袅袅,不绝于耳。一只鹰,如巡航的战机,迎着蒸腾的暖湿气流滑翔,在天际定格成一副慢进的画面。不远处,居民点浮起三五点烟气,在疏勒河谷里堆积成片片氤氲,顺着河水向下,再向下。党石公路从石城脚下跨河而过,直角转弯,飘带般升向云天相接处的石板墩。没有机器的轰鸣,没有喇叭的嘶叫,山,水,动物,还有人,在这里和谐相处,相互间窃窃私语,谁也不愿意打扰端坐的古堡,任凭次声波般的天籁,在地阔天高的云海间,流过山坳,流过峡口,流过眼,流过心……
百花凋谢的日子,一个人,孑孓在破败的烽台前,端详着眼前岁月雕刻的石制品,或圆,或方,或斧,或铲,形状各异,薄厚不均。回眸尘烟凝集的远古,突厥,党项,秦月,汉关。窝阔台之死,把正在征服欧洲的蒙古铁骑从维也纳城下拉回克鲁伦草原;大日本帝国外交官一个词语的翻译错误,葬送了20万日本民众的生命。也许,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一场不大的战役,就改绘了世界的历史地图。多少英雄,在这里搭上了身家性命;多少游子,在这里找到了最后的归宿,只留下摇摇欲坠的古堡,还有大漠,乡关,任后人凭吊、遥想。
“风从草原走过,留下多少传说……”,可以是车窗外的一瞥,可以是马背上的驻足,也可以是一次梦萦魂牵的探询,走进草原,就走进了宁静和安详;走近石城,就走进了历史和苍莽。原本的美景,不需要刻意的雕琢;真正的历史,绝不在厚厚的教科书里。亢劲的风沙,可以揭开历史的迷雾,却盖不住人类向前的足迹;大自然的雨斧风刀,一次次嘲笑石城迂腐的守望,却怎么也打不开它那沉重的心路历程。多少年风霜砥砺,多少次草长莺飞,它依然站立在疏勒河边顶风迎水的潮头,等待着,眺望着,一次次不期而遇,一场场过眼云烟,把真诚与执著,琢刻在自己万仞千壑的沧桑中。
回去的时候,枯草上的薄霜化成晶莹的泪珠,挂在草尖,迎着阳光,忽闪着;石城变了颜色,或明或暗,发散出一股苍凉和冰冷的感觉,一瞬间,沁人心脾,油然而生的困惑忽然抓住你的心。是的,羊群还在走,鹰还在飞,我必须要回去。而石城,它必须留下来,留在山下,留在河边。太阳落下,是为了明天按时升起,凤凰涅磐,是为了在烈火中永生,那么,谁能说,石城留下是为了下一次重逢?难道我回去,真的是为了下一次再来吗?
是梦,终有醒来的时候罢。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