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空下的守望者
2020-09-17抒情散文漠北雪莲
历史天空下的守望者八卦营,一座历史造就的村庄。她与永固古城隔河相望,守着童子坝河的一汪清澈,目睹乌孙、月氏在她怀中牧羊、驯鹿、骑马、射箭、吹箫、击鼓的乐趣,聆听扁都口吹来的疾风弹奏出的委婉而深沉的乐章。她接纳过羌胡的狂野,容忍过匈奴的彪悍和
历史天空下的守望者
八卦营,一座历史造就的村庄。
她与永固古城隔河相望,守着童子坝河的一汪清澈,目睹乌孙、月氏在她怀中牧羊、驯鹿、骑马、射箭、吹箫、击鼓的乐趣,聆听扁都口吹来的疾风弹奏出的委婉而深沉的乐章。她接纳过羌胡的狂野,容忍过匈奴的彪悍和桀骜不驯。她见证了两千多年来,中原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戍兵屯守,沟通丝路,民族融合的大转折,大场景。
我虽然距那个时代很远很远,但记载历史的浓重笔墨就铺在我的案前。我掩上书卷,走近这片遗址,看到的是被风雨剥蚀的烽火燧墩在秋风中凄惶地摇曳。
有水就有灵气,有山就有故事。
冰清玉洁的祁连山雪水,将祁连山与焉支山之间的大马营滩滋润成了肥美的草原。既是天然的牧场又是盛产粮食的沃土。八卦营村就坐落在这片狭长地带中。
万古流淌的童子坝河水,一直倾听着沿岸大马营滩与永固城之间,人的脚步声和飞扬的马蹄声。风声里有牧羊人吼出的地方小曲,也有手扶犁耙的汉子扬着牛鞭吆喝出的粗言俗语,还有弯月的弓刀与锃亮的利剑撞击出的响声,以及击鼓吹号的呐喊声。直到最后那遮天蔽日的羽箭飘散在历史的云烟里,童子坝河水被鲜血浸染呈红色时,飞翔在天空的鸟儿发出了低沉的哀鸣,沉寂在河底的石头刻下了悲壮的一幕,她也成为我们后代永远的追忆。
童子坝河,最早的名字是“祁连河”,后来称之为“羌水河。”她从祁连山中俄博岭北部的大湖窝出发,一路汇聚了山涧大大小小的溪水和支流,从扁都口峡谷奔出,浇灌着沿河两岸20多个村庄,两万多亩田地。她到八卦营村后,沉思、徘徊,将一汪清澈分送给了八卦营,在村东北地势较低的地方形成了一座湖,据说,这里曾是汉朝大将霍去病的点将台,所以,人们就习惯性把湖称为将台湖。
隔着时光的长河,我站在岁月的这边,凝视着岁月那边的点将台,我看到了点将台的庄严与神秘,以及霍去病站在台上面威风凛凛,指挥千军万马的那种势如破竹的豪迈与气概。而陈列在我们面前这些锈迹斑斑的古钱,陶片,玉佩、箭头、铁犁、铠甲等,给了后人解读历史的物证。
欢快的河水,带着雪山的嘱托,带着西部汉子的豁达和粗犷,将草原浸染的一片碧绿,将庄稼浇灌的一派丰盛。
历史的进程,犹如浩浩荡荡流向远方的童子坝河水,千年后,当尘埃落定,徒留这里的只有满目疮痍的旧地。昔日固若金汤的前哨,人欢马叫的屯兵军营,如今看到的仅是几座沉静的山包,回响在耳边呼呼的风声。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安放灵魂的黑土,残垣断壁的燧墩,斑驳锈迹的钱币,各种兵器及充满古老气息的农具,妇女的妆饰等。这些布满时间沧桑的刻痕,让人的思绪从烽火燃烧的战场,立即返回到浪漫的现实中,在残缺的历史遗物中收获失落的惆怅。
假如玉壶、陶罐能开口,我想它定会诉说后人无法探究的秘密。那一面面铜镜映照过的娇媚容颜,虽早已香消玉殒,但留给世人的是永无止境的思索、探寻……
八卦营村,作为一处历史的遗址,站在她面前,只有追忆与仰望。
直直岭、碑碑山、簸箕洼、鹿沟山、乱疙瘩,洞子山,是将士们的白骨隆起的山包,在冰草台、圈沟、白肚子坡安放着他们不散的阴魂。
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祁连山下的永固古城,为月氏人居住。随时光变迁,日渐强盛的匈奴民族,攻击月氏部落,大部分月氏迁徙到西域的伊犁河谷,少部分进入祁连山与羌族杂居。此后,焉支山一带被匈奴占领,永固城为匈奴单于的避暑地。
永固城东面是童子坝河与山丹河的分水岭,即八卦营。八卦营距匈奴的大后方焉知山大约40公里,被霍去病选作汉军的前沿哨所和烽火通信中心。
是历史选择了八卦营,是机缘巧合让这片平凡的土地载入了史册。
汉朝时强盛的匈奴民族将北方各大游牧民族部落统一归顺。由于关乎到生存的利益,他们对生活在这里的汉民族怀有仇视和敌对情绪。抢劫、烧杀、侵扰,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姓没有安宁之日;在政治和战略上也对西汉王朝形成了两面包围的逼近态势,对京师长安构成了严重威胁。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实现他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了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他决定断“匈奴右臂”。首先朝廷遣使张骞通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但却没有达成共识。公元121年汉朝派大将霍去病带兵挺进河西,进击匈奴。从此点燃了河西地区烽火硝烟的战火,拉开了茫茫西域刀光剑影的征战。英勇善战的霍去病统兵千万,以狂风暴雨般的形式,袭击了匈奴城。抓获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俘获了浑邪王的相国、都尉,斩首八千余级。
汉朝的万千铁骑,两次出征收复河西走廊,他们在祁连山下横扫匈奴民族的战争史话中,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中,留下了一座城池,即永固城。一个村庄的名字,即八卦营。然而,这里茂盛的草原连同它肥沃的土地,在那场血腥风雨的争战中,被刺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历史上,西北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迫于生存的压力和部落之间的利益,沿祁连山与焉知山之间一带经常发生摩擦,激战。一队队月氏,突厥,匈奴,羌族在马背上争抢草原,在刀剑中抢田夺物,一场又一场的争战过后,经岁月的历练和打磨,那彪悍的血性,连同魂魄一起融入了洋洋大汉之中。经历了如凤凰涅槃后幸存下来的人,不管他们曾经从哪里来,也无论他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与之进行过怎样的激战,后来他们都是八卦营村的祖先,是这片星空下的主人。这里既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也是农耕文化的平原。
我想,沉睡在山包里的灵魂,他们也许会思念家乡,也或许他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站在山顶上眺望、落泪。
秋叶在幻想中徘徊飘零,一片一地又一季。秋风卷起了地上的粉尘,连同枯黄的草叶一齐抛向天空,继而飘向了远方。小时候常听老人念叨,旋风里藏有鬼魅,因为他们是无家可归者,所以阴魂不散。我想,在我眼前旋转的清风,或许是地下的鬼魂,是我们笨重的脚步惊扰了它们的好梦。
夕阳的余辉轻轻地披在了沉寂的山包上,直立的芨芨草在风中摇曳,仿佛低头沉思,又好像沉浸在无限的追忆中。
八卦营的黑土,虽掩埋了死难将士们的白骨。大马营滩上的马莲花,粉团花黯淡了壮士们不屈的辉煌。但他们身披盔甲,背悬弓箭、手握钢刀长矛,在这片土地上厮杀的场景仍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到战马扬起的粉尘,如蝗飞驰的羽箭,遮蔽了天空的行云,挥舞的利剑黯淡了照耀的日月星辰。鲜血遍地,浸染草原的悲壮也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
马蹄、燧烽、雪山、草原,庞大的汉墓群,这些遗物穿越了历史的云烟,在丝路古道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留给后人的是唏嘘感叹。
在八卦营村,我的目光所触及到的每一块砖瓦,每一片草叶,每一个土包,都被沧桑的岁月,漫长的历史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它们在世事的风雨里,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涌。在两千多年的时光里,它们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姿态和风貌。仿佛一位站在历史天空下的老者,坚守着历史,坚守着时光。
大马营滩的秋天,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机的季节,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庄稼的金黄。这个季节,也是农人们最忙的季节。大田里脱粒机的轰鸣声,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散发着油菜籽的味道,麦粒的味道,烧熟了的洋芋焦糊糊的味道。
然而,因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八卦营村的部分村民,一直摆脱不了贫困的阴影,他们的生活水平只能停留在温饱状态。
历史铭记着这片充满沧桑的土地,政府永远记挂着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鼓励下,在融合纵深推进“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中。按照“力量再集中、产业再壮大、办法再精准”的要求,八卦营村再次被列入到“精准扶贫”的扶持行列。
县级拨专项资金,帮扶部门帮助农户,将土坯泥屋改建成平顶式的砖瓦房,110户人家的庄门,改造成仿古的汉唐式风格。行走在村中,恍若翻越了时光的门槛,自己也成了古人,趿着木屐,穿着宽松的汉服,束着锦织腰带,松松的发髻里,别着玉饰发簪,迈着细碎的步子,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与身着皮袄,肩背褡裢,脚蹬毡靴的客商并肩齐行。
我欣赏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观赏着大街两边玲琅满目的商品、货物。皮毛,土布,玉器,刀具等,这些都在我的梦里出现过。最吸引我的是女性的装饰物,从发髻上别的玉器、银饰簪子,玉器磨成的耳环、戒指等到胸前佩戴的玉鸽,玉兔一块比一块纹理清晰,一件比一件花样别致。我看见了一面椭圆形的铜镜,就在我刚要伸手时,一双纤细的手指将它迅速捏住。我扭头瞟了一眼,旁边一位身着翻毛皮衣的女子,满头无数细长的发辫披在身后,脖颈上带着兽骨串成的项链,胸前晃动的珍珠玛瑙也分外显眼,那双深邃的大眼睛对着铜镜深情地凝望着。当她意识到我的目光时,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并自言自语道“我找它好久,好久了……”
突然,我想起了什么。
“是啊,托政府的福,托党的好政策啊,今年的洋芋丰收了!”一阵喧哗将我的思绪从梦幻回到现实。一位包着红头巾的女子,指着房廊下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尼龙袋“这是装好的洋芋,等着车来拉”,这些洋芋少说也有三、四十袋。“这是没卖掉的菜籽”她指着旁边装得满满当当的袋子。有人问,都卖了你们不吃了?“呵呵,咋能不吃,吃的早都留下了,吃油的菜籽在屋里放着呢,洋芋进窖了。”
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县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在八卦村建成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1300亩、商品薯种植基地1400亩的成效。
我想,在这片土地上,只要青山在,麦田在,牛羊在,那勤劳、朴实的民风就在,各民族融洽和谐的气氛就会永世长存!
回望环绕在村庄上空一缕缕淡蓝色的炊烟,它带着麦草的香味,向蓝天白云述说着太平盛世;辽阔的大地,沉静坦荡,显示着它宁静、详和的气氛。当年汉军的前沿阵地,今天的八卦营村,在她身边有平坦宽敞的公路,那些过往的大小汽车,不仅给村人提供了交通方便,也传递着发家致富的各种信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更为惊喜的是在她身边有一条具有现代化设施的高速铁路,这条贯通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新时期开辟的新的丝绸之路。风驰电掣来往的火车,载着许许多多来西部、来祁连山下寻梦的人,观赏领略风景,了解这片土地上灿烂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
她与永固古城隔河相望,守着童子坝河的一汪清澈,目睹乌孙、月氏在她怀中牧羊、驯鹿、骑马、射箭、吹箫、击鼓的乐趣,聆听扁都口吹来的疾风弹奏出的委婉而深沉的乐章。她接纳过羌胡的狂野,容忍过匈奴的彪悍和桀骜不驯。她见证了两千多年来,中原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戍兵屯守,沟通丝路,民族融合的大转折,大场景。
我虽然距那个时代很远很远,但记载历史的浓重笔墨就铺在我的案前。我掩上书卷,走近这片遗址,看到的是被风雨剥蚀的烽火燧墩在秋风中凄惶地摇曳。
有水就有灵气,有山就有故事。
冰清玉洁的祁连山雪水,将祁连山与焉支山之间的大马营滩滋润成了肥美的草原。既是天然的牧场又是盛产粮食的沃土。八卦营村就坐落在这片狭长地带中。
万古流淌的童子坝河水,一直倾听着沿岸大马营滩与永固城之间,人的脚步声和飞扬的马蹄声。风声里有牧羊人吼出的地方小曲,也有手扶犁耙的汉子扬着牛鞭吆喝出的粗言俗语,还有弯月的弓刀与锃亮的利剑撞击出的响声,以及击鼓吹号的呐喊声。直到最后那遮天蔽日的羽箭飘散在历史的云烟里,童子坝河水被鲜血浸染呈红色时,飞翔在天空的鸟儿发出了低沉的哀鸣,沉寂在河底的石头刻下了悲壮的一幕,她也成为我们后代永远的追忆。
童子坝河,最早的名字是“祁连河”,后来称之为“羌水河。”她从祁连山中俄博岭北部的大湖窝出发,一路汇聚了山涧大大小小的溪水和支流,从扁都口峡谷奔出,浇灌着沿河两岸20多个村庄,两万多亩田地。她到八卦营村后,沉思、徘徊,将一汪清澈分送给了八卦营,在村东北地势较低的地方形成了一座湖,据说,这里曾是汉朝大将霍去病的点将台,所以,人们就习惯性把湖称为将台湖。
隔着时光的长河,我站在岁月的这边,凝视着岁月那边的点将台,我看到了点将台的庄严与神秘,以及霍去病站在台上面威风凛凛,指挥千军万马的那种势如破竹的豪迈与气概。而陈列在我们面前这些锈迹斑斑的古钱,陶片,玉佩、箭头、铁犁、铠甲等,给了后人解读历史的物证。
欢快的河水,带着雪山的嘱托,带着西部汉子的豁达和粗犷,将草原浸染的一片碧绿,将庄稼浇灌的一派丰盛。
历史的进程,犹如浩浩荡荡流向远方的童子坝河水,千年后,当尘埃落定,徒留这里的只有满目疮痍的旧地。昔日固若金汤的前哨,人欢马叫的屯兵军营,如今看到的仅是几座沉静的山包,回响在耳边呼呼的风声。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安放灵魂的黑土,残垣断壁的燧墩,斑驳锈迹的钱币,各种兵器及充满古老气息的农具,妇女的妆饰等。这些布满时间沧桑的刻痕,让人的思绪从烽火燃烧的战场,立即返回到浪漫的现实中,在残缺的历史遗物中收获失落的惆怅。
假如玉壶、陶罐能开口,我想它定会诉说后人无法探究的秘密。那一面面铜镜映照过的娇媚容颜,虽早已香消玉殒,但留给世人的是永无止境的思索、探寻……
八卦营村,作为一处历史的遗址,站在她面前,只有追忆与仰望。
直直岭、碑碑山、簸箕洼、鹿沟山、乱疙瘩,洞子山,是将士们的白骨隆起的山包,在冰草台、圈沟、白肚子坡安放着他们不散的阴魂。
从春秋战国到秦朝,祁连山下的永固古城,为月氏人居住。随时光变迁,日渐强盛的匈奴民族,攻击月氏部落,大部分月氏迁徙到西域的伊犁河谷,少部分进入祁连山与羌族杂居。此后,焉支山一带被匈奴占领,永固城为匈奴单于的避暑地。
永固城东面是童子坝河与山丹河的分水岭,即八卦营。八卦营距匈奴的大后方焉知山大约40公里,被霍去病选作汉军的前沿哨所和烽火通信中心。
是历史选择了八卦营,是机缘巧合让这片平凡的土地载入了史册。
汉朝时强盛的匈奴民族将北方各大游牧民族部落统一归顺。由于关乎到生存的利益,他们对生活在这里的汉民族怀有仇视和敌对情绪。抢劫、烧杀、侵扰,使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百姓没有安宁之日;在政治和战略上也对西汉王朝形成了两面包围的逼近态势,对京师长安构成了严重威胁。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实现他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了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和发展,他决定断“匈奴右臂”。首先朝廷遣使张骞通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但却没有达成共识。公元121年汉朝派大将霍去病带兵挺进河西,进击匈奴。从此点燃了河西地区烽火硝烟的战火,拉开了茫茫西域刀光剑影的征战。英勇善战的霍去病统兵千万,以狂风暴雨般的形式,袭击了匈奴城。抓获了匈奴浑邪王的儿子;俘获了浑邪王的相国、都尉,斩首八千余级。
汉朝的万千铁骑,两次出征收复河西走廊,他们在祁连山下横扫匈奴民族的战争史话中,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中,留下了一座城池,即永固城。一个村庄的名字,即八卦营。然而,这里茂盛的草原连同它肥沃的土地,在那场血腥风雨的争战中,被刺得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历史上,西北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迫于生存的压力和部落之间的利益,沿祁连山与焉知山之间一带经常发生摩擦,激战。一队队月氏,突厥,匈奴,羌族在马背上争抢草原,在刀剑中抢田夺物,一场又一场的争战过后,经岁月的历练和打磨,那彪悍的血性,连同魂魄一起融入了洋洋大汉之中。经历了如凤凰涅槃后幸存下来的人,不管他们曾经从哪里来,也无论他们曾经在这块土地上与之进行过怎样的激战,后来他们都是八卦营村的祖先,是这片星空下的主人。这里既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也是农耕文化的平原。
我想,沉睡在山包里的灵魂,他们也许会思念家乡,也或许他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站在山顶上眺望、落泪。
秋叶在幻想中徘徊飘零,一片一地又一季。秋风卷起了地上的粉尘,连同枯黄的草叶一齐抛向天空,继而飘向了远方。小时候常听老人念叨,旋风里藏有鬼魅,因为他们是无家可归者,所以阴魂不散。我想,在我眼前旋转的清风,或许是地下的鬼魂,是我们笨重的脚步惊扰了它们的好梦。
夕阳的余辉轻轻地披在了沉寂的山包上,直立的芨芨草在风中摇曳,仿佛低头沉思,又好像沉浸在无限的追忆中。
八卦营的黑土,虽掩埋了死难将士们的白骨。大马营滩上的马莲花,粉团花黯淡了壮士们不屈的辉煌。但他们身披盔甲,背悬弓箭、手握钢刀长矛,在这片土地上厮杀的场景仍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看到战马扬起的粉尘,如蝗飞驰的羽箭,遮蔽了天空的行云,挥舞的利剑黯淡了照耀的日月星辰。鲜血遍地,浸染草原的悲壮也常常在我的梦里出现。
马蹄、燧烽、雪山、草原,庞大的汉墓群,这些遗物穿越了历史的云烟,在丝路古道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留给后人的是唏嘘感叹。
在八卦营村,我的目光所触及到的每一块砖瓦,每一片草叶,每一个土包,都被沧桑的岁月,漫长的历史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它们在世事的风雨里,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涌。在两千多年的时光里,它们依然保持着原有的姿态和风貌。仿佛一位站在历史天空下的老者,坚守着历史,坚守着时光。
大马营滩的秋天,是一年中最富有生机的季节,放眼望去,满目都是庄稼的金黄。这个季节,也是农人们最忙的季节。大田里脱粒机的轰鸣声,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散发着油菜籽的味道,麦粒的味道,烧熟了的洋芋焦糊糊的味道。
然而,因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八卦营村的部分村民,一直摆脱不了贫困的阴影,他们的生活水平只能停留在温饱状态。
历史铭记着这片充满沧桑的土地,政府永远记挂着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鼓励下,在融合纵深推进“双联”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实施中。按照“力量再集中、产业再壮大、办法再精准”的要求,八卦营村再次被列入到“精准扶贫”的扶持行列。
县级拨专项资金,帮扶部门帮助农户,将土坯泥屋改建成平顶式的砖瓦房,110户人家的庄门,改造成仿古的汉唐式风格。行走在村中,恍若翻越了时光的门槛,自己也成了古人,趿着木屐,穿着宽松的汉服,束着锦织腰带,松松的发髻里,别着玉饰发簪,迈着细碎的步子,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与身着皮袄,肩背褡裢,脚蹬毡靴的客商并肩齐行。
我欣赏着来来往往的人群,观赏着大街两边玲琅满目的商品、货物。皮毛,土布,玉器,刀具等,这些都在我的梦里出现过。最吸引我的是女性的装饰物,从发髻上别的玉器、银饰簪子,玉器磨成的耳环、戒指等到胸前佩戴的玉鸽,玉兔一块比一块纹理清晰,一件比一件花样别致。我看见了一面椭圆形的铜镜,就在我刚要伸手时,一双纤细的手指将它迅速捏住。我扭头瞟了一眼,旁边一位身着翻毛皮衣的女子,满头无数细长的发辫披在身后,脖颈上带着兽骨串成的项链,胸前晃动的珍珠玛瑙也分外显眼,那双深邃的大眼睛对着铜镜深情地凝望着。当她意识到我的目光时,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并自言自语道“我找它好久,好久了……”
突然,我想起了什么。
“是啊,托政府的福,托党的好政策啊,今年的洋芋丰收了!”一阵喧哗将我的思绪从梦幻回到现实。一位包着红头巾的女子,指着房廊下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尼龙袋“这是装好的洋芋,等着车来拉”,这些洋芋少说也有三、四十袋。“这是没卖掉的菜籽”她指着旁边装得满满当当的袋子。有人问,都卖了你们不吃了?“呵呵,咋能不吃,吃的早都留下了,吃油的菜籽在屋里放着呢,洋芋进窖了。”
哦,我明白了,这就是县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在八卦村建成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1300亩、商品薯种植基地1400亩的成效。
我想,在这片土地上,只要青山在,麦田在,牛羊在,那勤劳、朴实的民风就在,各民族融洽和谐的气氛就会永世长存!
回望环绕在村庄上空一缕缕淡蓝色的炊烟,它带着麦草的香味,向蓝天白云述说着太平盛世;辽阔的大地,沉静坦荡,显示着它宁静、详和的气氛。当年汉军的前沿阵地,今天的八卦营村,在她身边有平坦宽敞的公路,那些过往的大小汽车,不仅给村人提供了交通方便,也传递着发家致富的各种信息,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更为惊喜的是在她身边有一条具有现代化设施的高速铁路,这条贯通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新时期开辟的新的丝绸之路。风驰电掣来往的火车,载着许许多多来西部、来祁连山下寻梦的人,观赏领略风景,了解这片土地上灿烂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