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祭灶过小年

2021-12-23叙事散文海怡
走在街上,看着街边三轮车上摆放的麻糖才知今日是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 回到家,母亲对我说:“今天是小年,要是在老家,早该放鞭炮了。这城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这那像过年呀。” 望着母亲失望的眼神,我急忙把买的麻糖拿给母亲吃,母亲掰了一小块芝麻……
  走在街上,看着街边三轮车上摆放的麻糖才知今日是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   回到家,母亲对我说:“今天是小年,要是在老家,早该放鞭炮了。这城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这那像过年呀。” 望着母亲失望的眼神,我急忙把买的麻糖拿给母亲吃,母亲掰了一小块芝麻糖放在嘴里尝尝说:“这麻糖也不如以前的好了。”   中午原本是吃米饭炒菜的,想到母亲在这里还是按照老家的风俗包了饺子。煮好后,八十四岁的老母亲双手端着盛着饺子和麻糖的盘子颤巍巍的走之窗前,虔诚的敬奉老天,然后又到没有灶王神龛的厨房敬奉灶王爷。并嘱咐我晚饭早做,好让灶王爷早早升天见玉帝。   记得1978年,我与丈夫结婚后,跟着婆婆去老家柘城过年。记得腊月二十三一大早,村里的农家小院中就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晚饭前,公公怀抱白色公鸡,跪在低矮的厨屋灶爷像前,焚烧香表,屋内香烟缭绕,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公公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高喊一声“领”!随后有大哥用火柴点酒浇鸡头,此时,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了,鸡头扑楞有声,说灶爷已经领情承“白马”升天了。 祭灶仪式结束后,婆家人开始围坐餐桌食用灶糖等祭灶食品。   吃着粘粘的芝麻糖,婆婆给我们讲述了流传在民间,关于腊月二十三为什麽祭灶的传说:相传古代有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老两口拿儿子当宝贝,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粮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两口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吩咐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的人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的。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众矿工,但光脚片说只能留下老汉的儿子,不然他无法向阎王交差,并嘱咐老汉不得告诉别人,若走漏风声,方圆几十里的人都将遭殃。   老汉无力救众人,只好含泪去见儿子,因知道众矿工要遇难又没办法救所以就急火攻心得了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事情,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王爷听到了,二十三日晚上,灶君上天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勃然大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年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要上天言好事保百姓平安。   儿时在山东奶奶家过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的祭灶仪式更是特别,那被炊烟熏的黑黑的灶房的北墙上设有灶王的神龛,中间供着灶王爷的神像,两旁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奶奶告诉我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里,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我们家人的善行或恶行了。   老家有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到傍晚,便有一家之主太爷爷出面,先到灶房,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和供品。此时奶奶便用净泥涂饰炉灶,那叫"挂袍"。记得供品不但有芝麻糖、糖瓜还有凉水一碗、草料一碟,奶奶说那是为灶王爷之马而备的。还有专门为祭灶制做的小羊油红蜡烛。   上香以后,家中众男性按尊卑长幼排列依次三叩首,同时口中有祷词: "上天好话多说,坏话少讲"。然后爷爷会用糖稀往灶口一抹,或将一块糖投入灶中,后来问奶奶才知用意是粘住灶君之口,谓之"粘灶"即少说话,即便说出话来,也是甜言。香尽之后,取出香根,与揭下来的纸像及草料等一同烧化,将凉水泼在地上,大礼告成,灶王爷便送走了,只等除夕夜再接回来。   腊月二十四日便是"扫房日"了,记得妈妈通常先用芦席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然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居家焕然一新。新贴的门神活灵活现,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大红的灯笼,神龛上丰饶的祭品,都显示着喜气洋洋的过年景象……   如今城里没有了鞭炮声,奶奶爷爷公公父亲已故去,婆婆母亲也已到耄耋之年。宽敞亮堂的厨房里已没有了灶王的神龛,但昔日过小年的种种记忆却永远抹不掉了......             2008.1.30(腊月二十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