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扶淇河

2021-12-23叙事散文仰望或者倾听
扶淇河这名字,听起来就是“夫妻河”。事实上,它由扶河和淇河两条支流汇合而成。这种天造地设的结合,让人在心里不自觉地添了一份亲密。扶淇河的流程图,像一株茁壮的玉米,碧波荡漾,根系茂密。诸城南部多山:寨山、茁山、狼窝、黄豆、凤凰、九山、黄牛、救……
  扶淇河这名字,听起来就是“夫妻河”。事实上,它由扶河和淇河两条支流汇合而成。这种天造地设的结合,让人在心里不自觉地添了一份亲密。   扶淇河的流程图,像一株茁壮的玉米,碧波荡漾,根系茂密。诸城南部多山:寨山、茁山、狼窝、黄豆、凤凰、九山、黄牛、救主、三角。这些山像板结的土块,是一些曲折有致的根须抓住了它们,凌乱中有了彼此的牵连。这样,整个山区看上去群山连绵,葱茏一片。根须们并没有在山上迷失,再长的弧线,也是运送水流的通道。扶河淇水是最粗壮的两脉,犹如东村的小伙西庄的姑娘,他们心生爱慕,身体自然躲躲闪闪地接近。   扶淇河向北流去。在它的身边,山峦、田野、村庄宽宽窄窄地生长,这些玉米的叶子,每一片都是那么葱绿,那么明亮,都有一望无际的美,没有人会看到它们的枯萎。扶淇河用它的清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同时,它的反光照耀着周边的村落,使得那些房屋仿佛都涂了一层银白,矗立成了水晶的宫殿。   我喜欢玉米这个物象。它的呈现是清澈的碧,超然出尘,轻烟缭绕;作为庄稼,它是人间的,它用干净的碧裹着自己的果实,犹如河水温柔地抱着一座小城。密州是座古城,它的古可以追溯到上古的虞舜时期。但是,时间在扶淇河上流过,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河水还是那么清澈,还是原始形态的水。被一条这样的河流呵护着,密州城就像瓷实圆润的玉米,金黄偎着碧绿,明亮裹着饱满。密州的古不是古色古香古韵,它是上古以来涓涓细流的集聚,是天长地久的积淀。这样的城市,看上去是那么地年轻活泼,有着时间无法更改的容颜。   密州是有历史的。“(潍水)又北,左合扶淇之水,水出西南常山,东北流注潍”,是《水经注》的记载。记载是一种确证,也是对记忆的一种损害。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高的鸭嘴恐龙——巨大诸城龙(高9.1米,长16.6米)。密州的明亮湿润,适宜群落,至少在中生代,就已经开始,并且延续至今。   扶淇河的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园在以河流的方式呈现。一城中分扶淇河。扶淇河贯穿了一个城市,也贯穿了人们的生活。石砌的河道有着优美的弧度,像玉米植株上凸起的节,丰富着流水的韵致。沿河的道路与水流的过渡空间,是一个舒缓的坡度,这种坡度既保证雨水的大面积接纳,又修饰着一些走近河流的脚步:不仓促,也不迟钝。坡度上植塔松下栽垂柳,塔松昂扬向上,垂柳颔首低眉,昂扬向上是歌者,颔首低眉抚流水。坡度中间绿草萋萋,是透明的绿,绿出一片独特的气场,温润清新,洁净明亮。千年以前,苏轼在河边流连忘返,“邞淇(扶淇河,音同)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在这里,诗歌是作为一种声音存在的,它灵敏着我们的听觉,化成潺潺流淌的扶淇之水,延伸着我们的视线。   在扶淇河,人们的生活也和流水保持着一种线条上的偎依,血脉上的呼应。“东武南城,新堤就,邞淇初溢。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满江红》),苏轼在他的词里,呈现了宋时“曲水流杯”举城同乐的盛景。可以想见,作为背景音乐,扶淇河水花四溅,它在舞蹈,它晃动的光晕是舞台的霓虹,水面呼呼生风,它裸露的胸膛和臂膀,透射着野性的光芒。即使到了物质生活丰富多元的今天,水的影响也无处不在。晚上,人们躺下的时候,多顺应扶淇河的方向,头枕着南部的山峦,脚伸向了可能的无限。清早推开窗户,一股清爽的水气迎面扑来。路上,洁净的空气里,是一丝丝的清甜。   扶淇河的“水性”,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有一年夏天,是上午,我和刘文波在密州路,看见一个交警把车停在路边,以为查获了农用三轮,走近了,他正捧着火烧,山猛海吃。出租车很多,它们只是在接近我们时放慢了车速。没有遇见一个像我俩这样散漫走着的人。整个城市在安静中,透出一种既定的秩序,如脉脉流水,不张扬,平静而又坚定,保持着自己的流向。   想起在诸城市作家协会的情景。那里是一条波涛澎湃的大河,你能分清这一朵浪花来自车间,那一个浪头来自乡野,但他们有着相同的质地:言语热情透明,目光清澈见底,似乎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涌动着一条扶淇河。这种强烈的直觉,恍惚间让我成为一条水草,在扶淇河的碧波里,柔柔地招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