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原创] 端 午 的 村 庄

2021-12-23抒情散文甘肃贺朝举

端 午 的 村 庄
贺朝举 打记事起,我就很自然地知道,端午这天是个甜蜜芳香的日子。节日将近时,村庄如酒醉般地给人一种恍若新年的景象,大人们忙着摘粽叶,买糯米,烙花圈馍。尤其要在这一天清早采割一些艾草,将它们插置在门窗上……端午节是每年……
端 午 的 村 庄
贺朝举
  打记事起,我就很自然地知道,端午这天是个甜蜜芳香的日子。节日将近时,村庄如酒醉般地给人一种恍若新年的景象,大人们忙着摘粽叶,买糯米,烙花圈馍。尤其要在这一天清早采割一些艾草,将它们插置在门窗上……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纪念两千多年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在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努力上谏,救亡图存地奋斗多年之后,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着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寡欢心情,心绪低落地把仇恨奸佞之臣的目光投向养育了他一生,养育着楚国人民的河流——汩 罗江。这一天,他牵着心爱的白马一步一踉跄地向江边走去,飞身沉进滔滔江水,从此一个民族最华丽的诗章从千山百谷之间耸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辉煌,从此一个忠胆之士的拳拳爱心,成为一个国度里最沉重的一页,从而千百年流传着直至流传到现在。   纵观历史长河,无论哪个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也抵不上一个诗人和着泪水唱出的历史最强音。从而每年的端午节,整个华夏大地一片怀念之声。人们用糯米和着汩罗江水,用江边萋萋苇草叶裹着,放在熊熊燃燃大火上蒸腾,尔后连同染上色彩更显醒目刺眼的花圈馍,撒进汩罗泪,意图让鱼儿水怪吃掉粽子及花圈馍,而放弃吃屈原的身体……   历史演绎到今天,吃粽子成了人们这一天的必修课,至于其来渊源及其载负的精神内涵却少有人知道。而吃粽子及花圈馍则成为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东西。在这一天,人们相互馈赠粽子及花圈馍,表达互敬互爱的情感,儿女们要为父母送上礼物,互定终身的男女青年,要由男方给女方家送端午的粽子及花圈馍,意为联姻美满,生活幸福。   当我带着对村庄深情的眷恋而扑进她的怀抱时,村庄以那种天生俱来气味,浓浓地包裹了我。大片大片的芦苇林迎风晃荡,而许许多多从它们身上抽取的芦苇叶已经远行十里八乡,走进了陌生的厨房及饭桌,成为精神大餐的一部分。端午来临时,一斤苇叶可以卖到两三元钱,是家乡人创收的一个来源。   每年端午,父母都会给我们包粽子,就是为了享受一次蜜甜的生活,不管曾经的日子多么困难,生活多么困顿,父母总是要想办法,弄点粽子及花圈馍,让我和妹妹带着同其他孩子一样去学校,然后比看谁的粽子好,谁的花圈馍好看。   在我心目中,母亲的花圈馍是最美好看的。烙馍的时候,我总是伴随母亲左右,看她怎么捏边印染。整个过程中,母亲的精神专注而安祥,同做其它农事一样……那种认真劲儿成为我一辈子都不能忘却的事。我现在才理解,她在用心为孩子构筑一个梦想,把自己内心的爱和对于未来的种种期许寓在这节日的象征物里。   今天,当我再回故乡、家乡人肯定在包粽子,插艾草,烙花馍。但我知道父母没有,因为他们的孩子都已流落到城市,他们年复一年忙碌生活,不会因任何一个节日而有所改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将会一如既往。   村庄在绿色的树木中静静地沉睡,如一艘搁浅很久的船。当我经历了十多年的流浪生活之后,重新回过头去审视、检索家乡的现实时,忽然觉得村庄如此沉重,才看到了村庄的难堪与沉沦。   芳香的青草味温柔地搓洗着我的肺膜,从这些气味中,我知道了村庄的信息。端午前后,正是开始割麦的时候,人们一边为收割一年的希望而准备,一边为营养端午的喜庆而忙活。   麦子熟了,漫山遍野的金黄在毒热的阳光下闪动着灵性的光芒,然而在这个缺水的山峦之间的小村庄,没有多少人因丰收的景象而欢呼。   端午的氛围弥满了村庄,也涌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许多城里人聚在“农家乐”里享受过节的喜悦,乡亲们则在田地里苦熬着日子。一面是挥汗如雨,一面是酒足饭饱;一面是心安理得的辛苦劳作,一面是心安理得地公款埋单……   对农民来说,收割远比祭祀屈原更现实。当吃着皇粮的我以吃喝玩乐的方式怀念屈子时,我那辛劳的乡亲们,中国千百万纯朴的乡亲们正用眼泪、汗水和刻满生活之痕的双手营造着盛世太平的时光!他们用向天抗争的气慨,愚公移山的精神,黄牛容忍的气度,在农历五月,这个花残枝重的季节里与太阳相伴,做着最朴实的劳作。   如今的端午,我的父母亲和许多在黄土地里创食的农民一样,在烈日下抢收如从虎口夺食。我怀念父母,我感恩他们的辛劳。二十年前如此,十年后依然如此。乡亲们付出的劳作远远大于他们的收获,比廉价的劳动力还要低贱的是他们的汗水。   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影响家乡致富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是我每次回到家乡,面对外界的飞速发展与家乡的寸步难行的残酷现实对比中诞生的拷问。家乡没有丰富的水源,没有充裕的森林资源,十年九旱的贫脊的土地布满乡亲们一年四季辛劳的脚印。我不知道土里刨食的现状还要延续到何时?   家乡产芦苇,可以编制席子养家糊口,但是没有很好地开发,人们只是很随意地进行劳作,没有形成产业链条不能很好地利用。究其原因是家乡缺乏有知识有胆魄的人来引导。再思考政府行为的村级班子组织,他们并没有认真履行引领全村人致富的职责。人们在自发的状态里谋生谋富,只不过少了一些社会上不稳定的因素。他们一天忙到黑,一年忙到头,待到清算这一年的血汗收获,才惊讶地发现,村庄并没有大富大贵。他们羡慕外面的世界,却让故乡之根和“狗不嫌家贫”的情感,牵扯着迈不开闯世的第一步。   村庄是沉默的,无言的村庄有着太多的辛酸和无奈,人们无知的盲目劳作,为了一张嘴而四处奔波,为了一份祖上留下的不大家业,幻想着在自己及儿孙们身上出现奇迹。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多赚钱挣大钱上,过早地让孩子出门打工挣钱,闯荡世界,开始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失望越大,希望越大”的恶性循环。   父辈们辛苦啊!他们流干了泪水流汗水,流干了汗水就去流血水,让原本不太丰盈的村庄,显得更加老态龙钟,步履蹒跚。   端午节,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空间,虽然有那么多困惑,迷惘,但我懂得比屈原更沉重的是农民无法违背的生活重压,比汩罗江更有说服力的是父辈们辛劳的汗水,比艾草驱邪的想法更加深刻的是老百姓心头难以铭灭的心灵圣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