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佛事(下)
2020-09-17叙事散文红秋叶
王老师说过她与佛结缘的经历,2006年的时候,王老师获得新疆教育系统唯一去北大进修的机会。在北大进修的一年里,王老师亲眼目睹了世界佛教界的人士在北大礼堂的讲经的活动,她当时只是好奇,为什么这样多的名人要学习佛法?王老师一有空就去听他们讲经,
王老师说过她与佛结缘的经历,2006年的时候,王老师获得新疆教育系统唯一去北大进修的机会。在北大进修的一年里,王老师亲眼目睹了世界佛教界的人士在北大礼堂的讲经的活动,她当时只是好奇,为什么这样多的名人要学习佛法?王老师一有空就去听他们讲经,慢慢的,王老师就潜移默化,开始相信佛的存在,开始崇尚与人为善的信念。
王老师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地理老师,她一心一意扑在教学工作上,从1994年到2012年几乎每年都获得是市里先进教师的称号。我能够想象出来她那些年是如何辛勤耕耘,以及在评上先进时兴奋的样子。可是我见到的王老师却是一个文文弱弱的人,兴许是长年繁重的教学工作,使得王老师积劳成疾。可是王老师却给我了另一番解释:她现在这样的弱不禁风,完全和她那些年争强好胜的心态有关。
我看看大厅中的三尊并排端坐着的释迦摩尼佛像,它们没有尊卑之分,相似的面容时刻都传达着善意,给我一种坦坦荡荡的感觉。我感觉它们既是一个个塑像,又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才会有这样温热感十足的面部表情,才会在我思绪中停留,影响到我思维的方向。我在商场见过固化了的玫瑰花,据说这样的玫瑰花会保鲜很长时间。我却不以为然,这花儿经过人工雕琢之后实现了永久的彩,可是它们失去了身上的水分,从而失去了生命的灵性。每当我看到固化了的玫瑰花时,我只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着花瓣在风中摇曳的样子,想象着只要自己上前掐一把,那些汁液就会从花瓣中流出来,带着玫瑰花的问候。只有这样想象,才可以补偿我无法切身闻到玫瑰花的芬芳所带来的遗憾。
年初的时候,我得到了一块天然形成的奇石。一位美女长着一副修眉,高高的鼻梁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嘴唇微微合拢着似乎有用不完的自信,下巴圆润可爱,尤其是她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时刻都散发着思想的光芒。她惟妙惟肖的表情让我震撼,她来自哪里呢?我经常这样问自己。
我得到这块奇石之前还很怀疑有神迹的存在,现在我有点相信了。我很难想象这石头上的美女是经过风吹雨打而形成的,可是不是风吹雨打形成的,一块玉石安静地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又会是谁把它雕琢为一个美女的头像呢?这样一个微笑着的美女意味着怎样的因与果?
我曾经把奇石的照片拿给信奉天主教的朋友们看,他们说这石头上是圣母玛利亚。我又把奇石图片拿给信佛的朋友们看,他们说这石头上是观音菩萨,诸多的解释都活灵活现,搞得我摸不着头脑。后来我把奇石图片拿给算命先生看,问他需不需要供起来,他说这只是大自然的巧合,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很像人而已。若是有了如果有双手合十的造型,就是一尊菩萨,那样供起来会得到菩萨保佑的。难道对佛的信仰只是在信徒们的心里吗?
念经的僧人有他的境界,我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只是一些表象,他已经进入到了我无法感知到的境界里。在那里他在用神秘的方式与那三尊佛像进行交流着,他是那样认真。这些都让我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真相。我是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与我获得的那块奇石进行交流?如果能够互动的话,我要问问奇石上的那位美女,她内心中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她相信世上有佛吗?
我前前后后寻找娟子和王老师,只是想从她们身上找到一个常人信佛的价值所在。她们是我熟悉的人,为什么她们在这样的场景中就变得一反常态了呢?这场佛事与我好比是一场大戏,我的只是一部分精神参与其中,佛事的场面,那个被荷叶托浮着一颗水做的心,这些只是这场大戏中的道具,我并没有看出这场戏的门道来。我在看这场戏的同时,我脑海里也在上演着另一场戏,那场关于佛教的戏其实很早就上演了,在戏里我是主角。
早年在内地上学的时候,我去过镇江的法海寺,让僧人给自己算过命。那时还年轻,不懂得什么命不命的,只是算着好玩罢了。
去年秋天我游览了无锡灵山大佛,当时还烧了香。我很认真地询问了每一炷香的寓意,然后挑了一组最贵的组合包,毫不犹豫付了款。引燃我手中的香之后,鞠了三个躬,再郑重其事地把香插在香炉上。看着香撩起的青烟,我很期望它们会把我的祝福带给家人,借助风的力量也好,借助佛的力量也好。在青烟的行迹中我看到了风的影子,秋风是左右摇摆的,像一个舞蹈家那样扭动着妙美的身姿。青烟一路飘向天空中那道行迹可疑的白云,一束光散布其中,白云仿佛是来接应青烟的,白云里除了光之外还有什么我不得而知。
那僧人念完经,大厅里的人们开始围着佛像顺时针走动,大厅里的蜡烛在安静地燃烧着,我心里却是七上八下的。从那些前来念经人们的表情,看得出来他们心中是富足的。我和他们恰恰相反,我越来越糊涂了。我来到这里观摩了一场佛事,极力想把佛事中穿着长袍的人们,与现实生活中的他们对接在一起,这样反反复复的对接,错位,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落空感。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一方面不认为大家在演戏,因为这样投入地念经是任何演技都无法做到的。一方面又想不明白这些人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做出一反常态的举动呢?
大厅里的人们沿着规定的线路转圈,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转经。去年寺庙还没有建好的时候,在寺庙东面建了一个简易的寺庙。二十多人身穿长袍,双手合十,在简易寺庙的院落中沿着逆时钟方向转圈圈。据说他们要转两个半小时,其中他们中间有不少上了年纪的人。
与此同时,有人在大厅的东南角和西北角摆上桌子,开始给大家分发书籍。那些书籍早早就堆在那里了,它们随着莲华寺一起开了光,一起开光的还有佛像和光碟。这是大厅外的人们鱼贯而入,纷纷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大多数人都手里抱着一摞书,我发现很少有几个人拿到佛像。佛像太少了,抢到佛像的人自然很高兴。我挑了三本书,书籍印刷精美,并且不要钱。这些精美的书籍是从哪里来得呢?是谁这样慷慨解囊印刷了这些书籍?
我想得到一尊佛像,可是桌子上已经没有佛像了,有些人就凑到工作人员跟前讨要,我也加入到讨要佛像的队伍里。我向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工作人员示意我再等一等。我看到有几个人进入到屏风里,透过屏风的缝隙,我看到里面堆着许多箱子。那几个人在里面翻着箱子,一箱箱打开查看。最后发现了一个装满佛像的箱子,我喜出望外。我幸运地领到了三本书和一尊佛像,它们是这场佛事给我留下的精神产品。
莲华寺荷塘里的荷花婀娜多姿,它们和其它地方的荷花一样美丽。在一个充满善与爱的世界里,人们的爱心就如荷花一样美丽绽放,人们心中的荷花就是盛开的一注香,祈求着众人们平安,阿弥陀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