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韩正年先生[原创]
2021-12-23抒情散文猛龙过江
追念韩正年先生
●郭兴军
一
我一直想为韩正年先生写点什么,虽然他已经故去八九年时间了,早已成了古人,但与他不多的几年交往,至今让我耿耿于怀。至于我久久没有动笔,那是这些年来,我一直疲于奔命,但总活不出个精彩来,有时连死的想法都有了,你想……
追念韩正年先生
●郭兴军
一
我一直想为韩正年先生写点什么,虽然他已经故去八九年时间了,早已成了古人,但与他不多的几年交往,至今让我耿耿于怀。至于我久久没有动笔,那是这些年来,我一直疲于奔命,但总活不出个精彩来,有时连死的想法都有了,你想想,还有心思怀古吗?在别人的眼里,那都是些闲情逸致啊。
而今,我又赋闲在家两月有余了,除了帮助母亲做一做农活,其余时间就坐在被窝里看书,看得激动了,有眼泪泛涌了,就光着脚丫跳下炕,一番昏天暗地的疯写,直到把如鲠在喉的心思全宣泄干净了,才长长地舒一口气,像刚从炮火猛烈的阵地上死里逃生一样,再也不想动弹。
就是在这种心境里,我忽然就有了写一写韩正年先生的渴望。
记得那大约是一九九八年秋天的时候,我自动要求从乡政府把自己分流出来,而后到宝鸡的某报社去打工。半年后,当我回到家里时,才听一个文友说,韩正年已经故去了。四十八岁的他死于肺气肿、肝硬化综合症。真是苍天不仁啊!
死之前,韩正年只住了几个月医院,而后一直在家里治疗、调养。据说临死的前一天,他还徒步回老家去转了一圈,气色挺好的,但第二天肺病发作,一口气没有换上来,就在抢救的病床上永远地告别了那个多雨的秋天,告别了人世。
二
韩正年先生同我相识是在县里组织的文学创作会议上。当时他四十岁左右,而我正好比他年龄小一半。记得他身材瘦小,脸色发黄,说话也有点结巴,但见了人他就是收不住,说得眉飞色舞的,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的人,身上有一种文人率真的气质。
我们的交往,有点忘年交的意思,但实际上,在我们断断续续的几年交往里,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很淡。
韩正年先生在县城文化馆的文艺创作组工作。算是一名专业编剧。而我是一个漂在社会上的农民,最初认识他时在居家百里之遥的关山乡韩家山小学当代理教师,后来又到宝鸡某内部文学杂志社当编辑,再后来就应聘到本县的牙科乡政府做文化专干。直到韩正年先生去世,我都没有把自己树木一样固定下来。
见到韩正年先生,除了是在一年一次的县文学创作会议上,就是在农忙季节,我回家帮父母干完农活之余,去县城办事时,顺便到文化馆去拜访一下韩正年先生。见到他,多半是在文化馆办公大楼后面的小杂院里,其时他不是在与别的同事开心地谝闲传,就是正帮着他的妻子在晾婴儿的尿布。在我的记忆里,他的独生女儿好象总也长不大似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晒不完的尿布。
我跟县文化馆的其他几位搞美工、书法和音乐的人都认识,但没有往来,见了面也只是点头笑一笑。而韩正年先生见了我,却总是很热情,伸手把我拉到他狭小的只有一居室的家里,倒一杯茶水放在装衣服的柜子上,就坐下来一连声地问我最近发了啥文章,快拿出来让他拜读一下。这时候,我往往就很激动,颤抖着手将自己这一段时间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短诗拿出来,看着他摇头晃脑、阴阳动挫地诵读,我每每就胀红了脸,那不是因为害羞,那是一个少年不知天高地厚的自豪啊!
等看过我所有发表的新作品之后,他就欣喜地鼓励我好好写,说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完了,我们就说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我一直尊称他为老师,所以在他面前,我认真聆听的时候多一点。他肚子里有好多故事,而且他的故事都有一点儿酸,听起来格外让人脸红心跳。记得有一次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记忆特别深刻:说是他十五六岁时的那年夏天,跟着大伙儿修水保的事,在我的记忆里至今没有磨灭。他说,那年村里修水保,他与牛娃等村里几个毛头小伙子同住一屋。有一天晚上,他正睡得迷迷糊糊时,被一阵奇异的“嘭嘭”声惊醒。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看到身旁与他年龄相仿的牛娃一丝不挂的下身,有一个鼓棰样的东西正在有力地敲打鼓胀的肚皮。一下又一下,敲得他头皮发麻……说到这里,韩正年先生总是带头大笑起来,他的这种无遮无掩的笑,在我看来总有一种秦腔戏里花脸的狂放。
我当时不太理解,每每听到那些荤故事,就脸红耳热,心跳不已,心里多少还有点受侮辱的感觉,但嘴里还是跟着他傻笑一气。现在,我理解了这位小城的编剧,他所讲的那些事情,正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虽然不雅,但也是对漫长人生中诸多无奈的一种排遣呀!
三
韩正年先生最早在乡下教书,是个民办代理教师。后来听说他写的一篇小散文在省报上刊发了,就被公社书记点名当了自己的文秘;再后来,随着他发表文章的不断增加,就被转了正,调进了县文化馆。我认识他时,他已在县文化馆工作了十几年。
韩正年先生不抽烟,不喝酒,却嗜好跳交谊舞。因此,每逢热闹的场面,只要有他在,他就非要怂恿几个舞友过一过瘾不可。他身材矮小、瘦弱,但身子灵活,与女舞伴跳起舞来就像蝴蝶在花丛间翩跹一样,让我从心里伸出巴掌来为他鼓掌。
韩正年先生与我交往了好几年,但我一直没有去过他的办公室,不是不想去,而是没有机会。因此,直到现在,我也想不起来他坐在办公桌前写东西时到底是怎样一种模样。
县城很小,但在搞创作的这个圈子里,朋友们都很喜欢韩正年先生。
韩正年先生入殓之日,大家都去了,都流泪了,说是英年早逝,可惜了呀!但我没有去,我只是事后听人说的。我没有去不是不想去,而是不知道,当我知道的时候,他早已入土为安了。当晚,我就在家门口为他烧了点纸钱,也算是一点情分吧。
一个朋友跟我讲,韩正年先生的第一位妻子可是一个美人儿,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就离婚了。离婚后韩正年先生又回到了一个人的单身生活,但大家都没有见他愁眉苦脸过,他依然活得很乐观,而且在创作上也大有长进。先后有一个大戏在县剧团排演,两个小戏在市上排演,但都没有唱红就搁下了。还有一个短篇小说在省作协主办的文学杂志上刊登了出来,很是红火了一阵子。
不过,我认识韩正年先生的时候,他又结婚了,女儿也一岁多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县城同仁医院的妇产科护士,长相平平,却出奇的胖。在我的记忆里,她的体重是可以分出两个韩正年先生来的。她很少说话,见人一脸凶巴巴的样子,但接触了几次,发现她并不怎么难说话。
四
韩正年先生的第二任妻子对丈夫很崇拜,她深信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人才,属大器晚成型,一定会写出惊世之作来的。所以婚后,韩正年先生的穿戴也比先前利落了许多,人也精神了,整天笑眯眯的。
这期间,韩正年先生还写了一个上万字的小说,是用一只黑山羊来叙说自己眼里的世界的,发表在宝鸡市文联主办的刊物上。我通篇都看了,可能是编辑的疏忽,结尾下转的部分却一直没有找到,但我依然很羡慕。要知道,我当时只会写一些短诗,所以对能写小说的人一直从骨子里很佩服,况且哪是一篇上万字的小说啊!
看来,他真的要大器晚成了。
这时候,他的脸色却更加黄瘦,还不住声地咳嗽起来,后来挺不住,就去医院检查,一查,问题出来了。那时候我还在乡上做文化站长,有一个星期天我去他家里看他。我发现他那根细细的脖子已经很软了,没有支撑头颅的力气了,但见了我,他依然很高兴,努力从床上坐起身子,招呼妻子给我倒水,还把他已经五六岁的女儿叫到跟前来,让喊我叔叔。流年似水,我这才发现,那个最初裹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有床头那么高了。我摸了一下她的头颅,给了她一个水果糖,她就蹦跳着到外边去玩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韩正年先生,我们在一起谈了许多,但一直没有提病的事,直到临走时,我才说了一句,让他好好养病。不久,我就到宝鸡去打工了。
突然有一天,当朋友告诉我,韩正年先生去世了时,我真的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就那么个活蹦乱跳的人,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当时我就想为他写点什么。但仔细想了几回,我们之间的交往一直很淡,又一直没有深谈过,虽然出生、生活在同一个县,却连他的具体籍贯到底是东南乡还是河北乡也没有弄清楚,觉得不好下笔,就一直没有写。
时搁八九年,我今天还是把我们交往的一些片段给粗略地写了下来,对于早已故去的韩正年先生,也算我还他个朋友的人情吧。 (通联:721200陕西陇县中医医院阎培林转电话:0917-4502602)
●郭兴军
一
我一直想为韩正年先生写点什么,虽然他已经故去八九年时间了,早已成了古人,但与他不多的几年交往,至今让我耿耿于怀。至于我久久没有动笔,那是这些年来,我一直疲于奔命,但总活不出个精彩来,有时连死的想法都有了,你想想,还有心思怀古吗?在别人的眼里,那都是些闲情逸致啊。
而今,我又赋闲在家两月有余了,除了帮助母亲做一做农活,其余时间就坐在被窝里看书,看得激动了,有眼泪泛涌了,就光着脚丫跳下炕,一番昏天暗地的疯写,直到把如鲠在喉的心思全宣泄干净了,才长长地舒一口气,像刚从炮火猛烈的阵地上死里逃生一样,再也不想动弹。
就是在这种心境里,我忽然就有了写一写韩正年先生的渴望。
记得那大约是一九九八年秋天的时候,我自动要求从乡政府把自己分流出来,而后到宝鸡的某报社去打工。半年后,当我回到家里时,才听一个文友说,韩正年已经故去了。四十八岁的他死于肺气肿、肝硬化综合症。真是苍天不仁啊!
死之前,韩正年只住了几个月医院,而后一直在家里治疗、调养。据说临死的前一天,他还徒步回老家去转了一圈,气色挺好的,但第二天肺病发作,一口气没有换上来,就在抢救的病床上永远地告别了那个多雨的秋天,告别了人世。
二
韩正年先生同我相识是在县里组织的文学创作会议上。当时他四十岁左右,而我正好比他年龄小一半。记得他身材瘦小,脸色发黄,说话也有点结巴,但见了人他就是收不住,说得眉飞色舞的,在我的记忆里,他是一个很容易接近的人,身上有一种文人率真的气质。
我们的交往,有点忘年交的意思,但实际上,在我们断断续续的几年交往里,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很淡。
韩正年先生在县城文化馆的文艺创作组工作。算是一名专业编剧。而我是一个漂在社会上的农民,最初认识他时在居家百里之遥的关山乡韩家山小学当代理教师,后来又到宝鸡某内部文学杂志社当编辑,再后来就应聘到本县的牙科乡政府做文化专干。直到韩正年先生去世,我都没有把自己树木一样固定下来。
见到韩正年先生,除了是在一年一次的县文学创作会议上,就是在农忙季节,我回家帮父母干完农活之余,去县城办事时,顺便到文化馆去拜访一下韩正年先生。见到他,多半是在文化馆办公大楼后面的小杂院里,其时他不是在与别的同事开心地谝闲传,就是正帮着他的妻子在晾婴儿的尿布。在我的记忆里,他的独生女儿好象总也长不大似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晒不完的尿布。
我跟县文化馆的其他几位搞美工、书法和音乐的人都认识,但没有往来,见了面也只是点头笑一笑。而韩正年先生见了我,却总是很热情,伸手把我拉到他狭小的只有一居室的家里,倒一杯茶水放在装衣服的柜子上,就坐下来一连声地问我最近发了啥文章,快拿出来让他拜读一下。这时候,我往往就很激动,颤抖着手将自己这一段时间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短诗拿出来,看着他摇头晃脑、阴阳动挫地诵读,我每每就胀红了脸,那不是因为害羞,那是一个少年不知天高地厚的自豪啊!
等看过我所有发表的新作品之后,他就欣喜地鼓励我好好写,说将来一定前途无量。完了,我们就说一些家长里短的闲话,我一直尊称他为老师,所以在他面前,我认真聆听的时候多一点。他肚子里有好多故事,而且他的故事都有一点儿酸,听起来格外让人脸红心跳。记得有一次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记忆特别深刻:说是他十五六岁时的那年夏天,跟着大伙儿修水保的事,在我的记忆里至今没有磨灭。他说,那年村里修水保,他与牛娃等村里几个毛头小伙子同住一屋。有一天晚上,他正睡得迷迷糊糊时,被一阵奇异的“嘭嘭”声惊醒。他借着窗外透进来的月光,看到身旁与他年龄相仿的牛娃一丝不挂的下身,有一个鼓棰样的东西正在有力地敲打鼓胀的肚皮。一下又一下,敲得他头皮发麻……说到这里,韩正年先生总是带头大笑起来,他的这种无遮无掩的笑,在我看来总有一种秦腔戏里花脸的狂放。
我当时不太理解,每每听到那些荤故事,就脸红耳热,心跳不已,心里多少还有点受侮辱的感觉,但嘴里还是跟着他傻笑一气。现在,我理解了这位小城的编剧,他所讲的那些事情,正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虽然不雅,但也是对漫长人生中诸多无奈的一种排遣呀!
三
韩正年先生最早在乡下教书,是个民办代理教师。后来听说他写的一篇小散文在省报上刊发了,就被公社书记点名当了自己的文秘;再后来,随着他发表文章的不断增加,就被转了正,调进了县文化馆。我认识他时,他已在县文化馆工作了十几年。
韩正年先生不抽烟,不喝酒,却嗜好跳交谊舞。因此,每逢热闹的场面,只要有他在,他就非要怂恿几个舞友过一过瘾不可。他身材矮小、瘦弱,但身子灵活,与女舞伴跳起舞来就像蝴蝶在花丛间翩跹一样,让我从心里伸出巴掌来为他鼓掌。
韩正年先生与我交往了好几年,但我一直没有去过他的办公室,不是不想去,而是没有机会。因此,直到现在,我也想不起来他坐在办公桌前写东西时到底是怎样一种模样。
县城很小,但在搞创作的这个圈子里,朋友们都很喜欢韩正年先生。
韩正年先生入殓之日,大家都去了,都流泪了,说是英年早逝,可惜了呀!但我没有去,我只是事后听人说的。我没有去不是不想去,而是不知道,当我知道的时候,他早已入土为安了。当晚,我就在家门口为他烧了点纸钱,也算是一点情分吧。
一个朋友跟我讲,韩正年先生的第一位妻子可是一个美人儿,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生育,后来就离婚了。离婚后韩正年先生又回到了一个人的单身生活,但大家都没有见他愁眉苦脸过,他依然活得很乐观,而且在创作上也大有长进。先后有一个大戏在县剧团排演,两个小戏在市上排演,但都没有唱红就搁下了。还有一个短篇小说在省作协主办的文学杂志上刊登了出来,很是红火了一阵子。
不过,我认识韩正年先生的时候,他又结婚了,女儿也一岁多了。他的第二任妻子是县城同仁医院的妇产科护士,长相平平,却出奇的胖。在我的记忆里,她的体重是可以分出两个韩正年先生来的。她很少说话,见人一脸凶巴巴的样子,但接触了几次,发现她并不怎么难说话。
四
韩正年先生的第二任妻子对丈夫很崇拜,她深信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人才,属大器晚成型,一定会写出惊世之作来的。所以婚后,韩正年先生的穿戴也比先前利落了许多,人也精神了,整天笑眯眯的。
这期间,韩正年先生还写了一个上万字的小说,是用一只黑山羊来叙说自己眼里的世界的,发表在宝鸡市文联主办的刊物上。我通篇都看了,可能是编辑的疏忽,结尾下转的部分却一直没有找到,但我依然很羡慕。要知道,我当时只会写一些短诗,所以对能写小说的人一直从骨子里很佩服,况且哪是一篇上万字的小说啊!
看来,他真的要大器晚成了。
这时候,他的脸色却更加黄瘦,还不住声地咳嗽起来,后来挺不住,就去医院检查,一查,问题出来了。那时候我还在乡上做文化站长,有一个星期天我去他家里看他。我发现他那根细细的脖子已经很软了,没有支撑头颅的力气了,但见了我,他依然很高兴,努力从床上坐起身子,招呼妻子给我倒水,还把他已经五六岁的女儿叫到跟前来,让喊我叔叔。流年似水,我这才发现,那个最初裹在襁褓中的婴儿,也有床头那么高了。我摸了一下她的头颅,给了她一个水果糖,她就蹦跳着到外边去玩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韩正年先生,我们在一起谈了许多,但一直没有提病的事,直到临走时,我才说了一句,让他好好养病。不久,我就到宝鸡去打工了。
突然有一天,当朋友告诉我,韩正年先生去世了时,我真的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就那么个活蹦乱跳的人,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当时我就想为他写点什么。但仔细想了几回,我们之间的交往一直很淡,又一直没有深谈过,虽然出生、生活在同一个县,却连他的具体籍贯到底是东南乡还是河北乡也没有弄清楚,觉得不好下笔,就一直没有写。
时搁八九年,我今天还是把我们交往的一些片段给粗略地写了下来,对于早已故去的韩正年先生,也算我还他个朋友的人情吧。 (通联:721200陕西陇县中医医院阎培林转电话:0917-4502602)
很赞哦! ()